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4)
2023(7488)
2022(6137)
2021(5729)
2020(4265)
2019(9947)
2018(9683)
2017(16479)
2016(9998)
2015(11189)
2014(11293)
2013(10452)
2012(10167)
2011(9587)
2010(9980)
2009(8841)
2008(8586)
2007(7976)
2006(7490)
2005(7190)
作者
(26669)
(22146)
(22074)
(20854)
(14160)
(10566)
(10119)
(8722)
(8566)
(8103)
(7516)
(7386)
(7143)
(7118)
(6953)
(6952)
(6676)
(6545)
(6372)
(6339)
(5930)
(5615)
(5348)
(5283)
(5162)
(4982)
(4980)
(4917)
(4530)
(4484)
学科
(38962)
经济(38924)
中国(20698)
教育(19524)
(19469)
管理(18432)
地方(16680)
(14238)
(11905)
企业(11905)
(11122)
农业(10308)
业经(10225)
地方经济(9543)
发展(8897)
(8848)
(8769)
理论(8701)
(7936)
金融(7936)
(7623)
银行(7615)
(7551)
方法(7547)
技术(7254)
(7040)
贸易(7029)
(6718)
教学(6717)
(6508)
机构
大学(132620)
学院(132394)
研究(55281)
(48405)
经济(47031)
管理(39922)
中国(36557)
理学(32502)
科学(32006)
理学院(31920)
(31516)
管理学(31254)
管理学院(30968)
教育(30797)
(30341)
师范(30167)
(28257)
研究所(25296)
师范大学(24581)
中心(23539)
(23354)
(22458)
北京(21656)
(21043)
(19819)
(19127)
技术(19050)
职业(17526)
财经(16483)
业大(16210)
基金
项目(78031)
研究(67728)
科学(62245)
基金(49964)
(42032)
国家(41412)
社会(39933)
教育(37979)
社会科(37521)
社会科学(37517)
科学基金(34190)
(33895)
编号(31026)
(29623)
成果(28368)
课题(25962)
基金项目(25058)
(24722)
(22250)
发展(20621)
(20197)
资助(19651)
重点(19345)
规划(19221)
(17966)
(17916)
自然(17893)
项目编号(17716)
自然科(17415)
自然科学(17413)
期刊
(65890)
经济(65890)
研究(55076)
教育(52030)
中国(43183)
(21844)
学报(16817)
科学(16471)
管理(15855)
技术(15559)
(15319)
农业(15299)
(14780)
金融(14780)
大学(14231)
职业(12875)
业经(12690)
学学(11467)
经济研究(10239)
(8877)
论坛(8877)
(8700)
技术教育(8374)
职业技术(8374)
职业技术教育(8374)
问题(8085)
财经(7927)
(7717)
图书(7046)
(6956)
共检索到2331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懋元  姚加惠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用成绩巨大、新问题不少来概括。这看来是套话,却是事实。促进公办、民办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办学体系的必然要求。进一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在营造良好氛围,保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得以健全和落实的同时,不断改善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特别是举办者和管理者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内涵发展,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建立更好的社会信誉,既现实,又急迫。为此,本刊本期专门推出民办高教话题,并将在往后给予更多关注,为支持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服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莉莉  
民办高校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新的增长点。让民办高校有更多选择权,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民办高校要回归教育的本原,在差异化的发展中凸显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经过长期探索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经济的转型与民办教育制度的创新,民办高校必将在分化与资源重组中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静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然而市场的复杂性、政策的滞后性以及民办高等教育院校自身等原因,使得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着生源、资金、产权、管理以及师资等困境,亟待突破。我们应当对症下药,选择适当的发展路径,为民办高等教育创造一个规范、合理、公平的竞争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静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历经多年发展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然而市场的复杂性、政策的滞后性以及民办高等教育院校自身等原因,使得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着生源、资金、产权、管理以及师资等困境,亟待突破。我们应当对症下药,选择适当的发展路径,为民办高等教育创造一个规范、合理、公平的竞争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有林  
我国高等教育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旨在保障全体社会阶层公平享有高等教育资源。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强化高等教育的民生改善职能,已是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过程中亟待研究的课题。这需要基于民生视角,形成注重"民生"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引导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健全注重"民生"的政策体系,保障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完善注重"民生"的校企深度合作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推进注重"民生"的教学改革工作,满足各教育主体的要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纪宝成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五大困境",即日益增长的对良好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与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社会需求的多样性与现实教育单一性的导向、偏好之间的矛盾,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与分数第一的升学制度之间的矛盾,学校的社会角色定位与学校具备的能力之间的矛盾,"官本位"、"钱本位"等社会不良风气与学校学术本位之间的矛盾。这"五大困境"产生的原因既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也涉及社会认识、社会风气和一些具体的制度设计。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在微观的运行机制方面调整、改革,更要在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要实现整个社会范围内的综合配套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寒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洲形成了世界一流的专业高等教育系统,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与区域劳动力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理论与实践融合日益加深、学生学习成果成为导向、教师行业背景备受关注、研究与创新聚焦于实践等特征和趋势。但是,欧洲专业高等教育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如趋同性与多样性并存、概念缺乏共识、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处于弱势地位等。借鉴欧洲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我国应用型本科在发展过程中应关注自身的特殊性,加强应用研究与创新功能,促进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实现纵深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自波  黄孝山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由于受到社会转型的影响以及其他教育形态的冲击,其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表现在制度体系建设滞后、质量和声誉不高、学习方式不灵活三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成人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策略:做好转型制度顶层设计,做好教育供给侧改革转型,做好学习需求侧变革转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庆峰  
慕课席卷全球,掀起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热潮,但短时间内却呈现出"二律背反"的现实效应。慕课"过山车式"的发展路径主要源于其多重矛盾性,包括组织形式、参与方式、内在道德性以及民族性等。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是世界慕课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透析我国高等教育"慕课"的发展现状,并在世界慕课发展的背景下总结其经验教训,提出理性选择我国高等教育慕课发展的基本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君  王盼盼  
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基本要求。当前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职业教育学科的“三大体系”建设还比较滞后,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职业教育理论的需求“。三大体系”不仅彰显着一门学科的理论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是一门学科成熟度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因此,要准确把握学科特点,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灵活沟通理论与实践,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学的学术体系;立足传统与理性借鉴,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学的话语体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雁玲  王晖  
当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高等院校都瞄准了中国大陆市场,台湾也于2011年公布了"高等教育输出计划",但要摆脱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仍需进一步拓展两岸教育发展的空间。这一问题值得探讨。一、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困境(一)台湾岛内高等教育需求相对于供给接近饱和20世纪80年代伴随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台湾的高等教育规模也急剧扩大。1981年台湾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6.7%,经过1995年的教改,2009年已达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懋元  李国强  
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性和特殊性、未来15年的核心问题要有准确把握和认识。进入普及化阶段,最重要的是改变高等教育的价值观、质量观、功能观等理念。我们必须根据所掌握的国内外历史经验知识,担负起高等教育发展预判、预测以至预警的任务。2015年5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举办的韩国仁川世界教育论坛上,来自1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华灵燕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以来,逐渐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增加了高等教育供给。与此同时,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也面临着生存性、发展性短缺,制约着民办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本文从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筹资现状入手,分析民办高等教育筹资的困境,并重点从政府和民办高校的角度提出了解决困境的现实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小平  
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更多的人进入大学并获得了高等教育,但这种获得具有两种不同的机制:占有与体验。占有是外在的、表面的拥有,不是完整和实质意义上的知识传承机制;体验则是个体身心参与到知识活动中,感受身在其中的教育存在,体现了高等教育的知识传承本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占有倾向充斥于教育的各层面各环节,造成人们对高等教育获得感的缺失,导致高等教育面临许多现实困境,出现人的异化。在后大众化时代,为了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社会与个人的福祉,必须从占有走向体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东风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必须从校企双方的发展出发,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理念,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在教学课程体系的拟定、技能实训等方面,合理配置和共享资源,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改革与发展。让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增强办学活力,创建学校与社会企业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从而全面提高成人教育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