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12)
- 2023(2700)
- 2022(2196)
- 2021(2343)
- 2020(1849)
- 2019(4402)
- 2018(4415)
- 2017(6635)
- 2016(5035)
- 2015(5661)
- 2014(5903)
- 2013(4778)
- 2012(4468)
- 2011(4212)
- 2010(4492)
- 2009(3801)
- 2008(3628)
- 2007(3507)
- 2006(3193)
- 2005(3014)
- 学科
- 教育(18395)
- 中国(9704)
- 管理(9694)
- 济(6803)
- 经济(6789)
- 理论(5850)
- 家(5528)
- 教学(5521)
- 国家(5438)
- 财(5328)
- 业(4370)
- 学(4144)
- 财政(3998)
- 企(3601)
- 企业(3601)
- 政(3523)
- 发(3422)
- 发展(3278)
- 革(3234)
- 机关(3177)
- 国家机关(3175)
- 高等(3174)
- 改革(3173)
- 展(3156)
- 思想(3125)
- 政治(3033)
- 工作(3027)
- 研究(2995)
- 技术(2988)
- 学校(2889)
- 机构
- 大学(60118)
- 学院(54584)
- 教育(25977)
- 研究(22371)
- 范(18722)
- 师范(18684)
- 师范大学(15706)
- 京(14481)
- 管理(14292)
- 济(13761)
- 经济(13144)
- 理学(12209)
- 理学院(11946)
- 科学(11796)
- 管理学(11609)
- 管理学院(11458)
- 职业(10845)
- 所(10592)
- 北京(10166)
- 教育学(10010)
- 江(9784)
- 技术(9738)
- 财(9682)
- 研究所(9479)
- 中国(9422)
- 中心(8787)
- 院(8047)
- 职业技术(7389)
- 教育学院(7351)
- 州(7348)
共检索到941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旭
公平的制度环境是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研究在对教育公平理解的基础上从教育权、教育资源分配、学生受教育权三个不同角度揭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公平缺失的现象、危害,并将其深层次原因归结为政府在管理上“越位”、财政上“缺位”、政策上“虚位”、服务上“空位”诸多方面的责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江源
在长期以强调政府行为为基础的制度环境中 ,集中管理与强制服从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这种制度特征导致高等教育效益低下 ,自身创新不足 ,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针对传统制度的缺失 ,大力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制度特征 制度创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军
鉴于目前政府信用缺失的多方面表现、严重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已刻不容缓。政府信用建设的主要措施是 :政府率先垂范 ,恪守信用与宏观指导 ,全力推进。政府信用的评价应该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关键词:
政府信用 缺失 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康林
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成人高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使越来越多的成人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机遇。但城乡、地区、阶层差别仍然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公平缺失的主要问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公平是当前我们尤其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成人教育 教育公平 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宇
高等职业教育公信力缺失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张和内涵式发展面临的巨大障碍,主要表现为其知名度较低和美誉度较差。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张力,理想价值与现实实效的差距,制度政策"缺位"及对话机制"低效"等均是高等职业教育公信力缺失的重要诱因。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价值与功能,我国应极力培育公民社会,实现"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有机转换;高等职业院校应强化品牌意识,弥合高职教育应然价值与实然实效的差距;政府应强化其功能,弥补制度政策的缺位;相关机构应加强二元互动,保障信息外向传导途径畅通,以构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公信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公信力 公众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丛钊
大学精神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大学文化的核心部分。大学精神体现在大学办学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追求真理的精神、敢于批判的精神、积极的育人精神等。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中的商业主义、功利主义逐渐蔓延开来,对传统的大学精神带来了冲击和破坏,应重构大学精神。要做好对大学精神的重构,就必须更新大学发展的理念,坚定对大学精神的信仰,积极进行有助于推进大学精神重构的各项制度建设,从而重塑大学精神。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大学精神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钊
公益性弱化是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理论、法律等方面来看,政府应在维护民办高等教育公益性方面承担起其相应责任。健全法规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完善财政资助、提供运营服务,正是这一责任中最为核心和最迫切的内容。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公益性 政府责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殷
政府规范、鼓励、引导和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公共产品理论和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在现有政策框架体系下,政府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营造良性宽松的制度环境、设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创建基于身份平等的民办高校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和支持民办高校完善自主办学和自我管理机制等。
关键词:
政府 引导 扶持 民办高等教育 政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曾小军
由于高等教育的市场垄断、民办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民间资本办学的趋利性及信息的不对称性所导致的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失灵",成为政府干预民办高等教育的理由;政府追求风险最小化、利润最大化以及被特殊利益集团俘获所导致的民办高等教育"政府失灵",成为政府干预民办高等教育的局限。因此,惟有推进制度创新,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民办高等教育方能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政府干预 经济学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方晓田 王德清
在后大众化时期,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正遭遇困厄之境。无论是从政府自身责任担当还是从民办高等教育属性出发,政府都应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干预,通过调控与扶助两个基本路径使其积极回应社会诉求,追求"公正"和"质量",从而获得持久、稳健的发展。
关键词:
后大众化 民办高等教育 政府干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檀传宝
中国教育,到底缺什么?这恐怕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关心中国发展的有识之士常常追问的问题之一。猛一想,也许中国教育最缺的是德育。因为在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国民一星期之内可以在飞机上打两次架之类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足见国民所受德育的重大缺陷。个中原因之一,当然是我们"缺"某些"德"育——我们在德育虚胖(即占用大量课时强调形形色色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内容)的同时,基础道德教育却往往被有意无意地边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桂生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一般不致怀疑自己尽心尽力所做的工作属于"教育工作"。只是最近若干年来,间或也有人循名责实,对于在称作"教育"的部门中是否还存在"教育"产生怀疑,或直指这个部门舍本逐末。面对这种质疑,信耶疑耶,便成为问题,也就少不得斟酌一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方晓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以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断演进,民办高等教育经历了1949-1953年的改造消亡期,1978-1991年的恢复草创期,1992-2002年的高速发展期,2003-2016年的规范发展期,2017年至今的的分类发展期,现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应把握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多态性和演变性规律,充分认识政府与市场关系演进的中国特色,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小健
公共产品理论揭示了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纠正市场失灵的原理。民办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更多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客观上也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需要政府利用财政资助手段加以矫正。公共财政理论解释了政府为什么要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财政资助的原因;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解释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及其责任。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并不享受政府财政拨款,以财政资助的方式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扶持,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变通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