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79)
- 2023(3837)
- 2022(3012)
- 2021(3185)
- 2020(2409)
- 2019(5807)
- 2018(5717)
- 2017(8844)
- 2016(6531)
- 2015(7896)
- 2014(8256)
- 2013(6927)
- 2012(6268)
- 2011(5936)
- 2010(6317)
- 2009(5384)
- 2008(5180)
- 2007(5137)
- 2006(4614)
- 2005(4479)
- 学科
- 教育(21087)
- 中国(14703)
- 济(13550)
- 经济(13539)
- 管理(9316)
- 理论(7824)
- 教学(7546)
- 业(7476)
- 方法(6426)
- 数学(5878)
- 数学方法(5810)
- 企(5359)
- 企业(5359)
- 学(4614)
- 学校(4295)
- 思想(4188)
- 研究(4116)
- 高等(4094)
- 农(4045)
- 政治(4028)
- 思想政治(3874)
- 政治教育(3874)
- 治教(3874)
- 德育(3854)
- 发(3829)
- 革(3631)
- 学法(3609)
- 教学法(3609)
- 发展(3567)
- 改革(3564)
- 机构
- 大学(87416)
- 学院(76926)
- 研究(31393)
- 教育(30399)
- 济(24548)
- 经济(23708)
- 范(23092)
- 师范(23030)
- 管理(21571)
- 京(20627)
- 师范大学(19252)
- 理学(17944)
- 理学院(17598)
- 管理学(17062)
- 管理学院(16874)
- 中国(16810)
- 科学(15324)
- 所(14882)
- 北京(14591)
- 江(13737)
- 研究所(13179)
- 财(12796)
- 职业(12659)
- 中心(12596)
- 技术(11814)
- 教育学(11511)
- 院(11196)
- 州(10440)
- 财经(10116)
- 经(9247)
- 基金
- 项目(43448)
- 研究(42221)
- 科学(36366)
- 教育(30836)
- 基金(27468)
- 社会(23500)
- 社会科(21862)
- 社会科学(21855)
- 家(21777)
- 国家(21402)
- 成果(20811)
- 编号(20489)
- 课题(18755)
- 科学基金(18047)
- 省(17988)
- 划(17932)
- 年(16301)
- 规划(13630)
- 基金项目(13091)
- 部(12553)
- 大学(12222)
- 项目编号(12197)
- 教育部(12065)
- 性(12058)
- 度(11819)
- 资助(11540)
- 重点(11413)
- 研究成果(11363)
- 一(10500)
- 阶(10497)
共检索到1402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鲍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流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规模急速扩大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不断加剧。本研究将聚焦面临严重就业困难的民办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究竟民办毕业生是否从激烈的竞争中开拓出新的就业市场?新市场的特征是什么?他们的择业影响机制是什么?本研究将利用2003年6月在我国浙江、福建、上海、辽宁实施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对以上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就业市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雪春 胡放之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46.2%,是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从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3年6月20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仅为50%左右,也就是说仍然有近百万大学生落实不了工作岗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赵泉
本文在"控制—干预"的框架内,利用双差分模型及其扩展形式,评估了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新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尽管这个期间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多,但扩招还是导致大学新毕业生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小时工资下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秋慧 孙燕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毕业生的思想和专业知识不适合雇主要求,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本文认为,适当控制大学招生规模;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利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关键词:
大学 毕业生 初次就业率 起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邵一江 董承军
大学生就业成本已引起社会关注。按照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三个方面都将支付一定费用,这三部分费用的总合构成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巨大。因此,降低成本将成为未来我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成本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三桂
毕业生就业市场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市场,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场所,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但由于市场的社会客观环境体系尚不配套,以及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文华 王佩军 安玉海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赵文华,王佩军,安玉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进入了重大转折时期─—建立和培育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本文拟从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配置两个视角来探索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蕾 顾庆良
日本产业布局处于调整期,企业迫切面临转型,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在逐渐变化,大学教学及经营面临改革。如此背景之下,日本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愈加突显。基于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分析发现企业与大学生之间存在诸多错位,如企业规模因素影响下的人才供求、企业人才需求标准的新变化等;企业与大学之间也同样存在错位,如宽松的大学教育体系与严格的企业招聘、产学间在教学环节的分歧等。这些供需间的种种错位问题形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成为青年劳动力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广众
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4.6%、2005年为87.7%,2006年初次就业率中有三成毕业生难以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本文通过“人力资本市场的有效性”这一框架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试图回答如下问题:高等教育所面对的就业市场,在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上是否达到最优?这样的市场是否是有效的市场?是否存在资源配置的扭曲?如果存在配置的扭曲与效率的缺失,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秀凤
大学毕业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教育与引导,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现状,查找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主要因素,高等学校采取积极的教育对策,帮助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创业。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文东茅
本文以全国性高校毕业生调查为基础,以父亲的职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分析了家庭背景对子女高考成绩、就读院校、毕业去向、就业收入等的影响,发现我国不同家庭背景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受教育结果均有明显差异。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影响发生的机制。
关键词:
高等教育机会 家庭背景 就业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乌尔里希·泰西勒 张怡真
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之间关系以及塑造这些关系的政策和战略在经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本文聚焦于经济发达国家近五十年有关这一主题领域主要特征的讨论,借助作者多年来参与的高等教育国际比较研究,分析了毕业生调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关注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作者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及其负责人应该意识到高等教育功能的复杂性,注意到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之间的各种联系,而且高等教育必须重新思考其信念。基于毕业生就业的坚实信息有助于高等教育战略更加合理和有针对性,但这一信息基础并不要求高等教育任务和功能的单一哲学,而是要认识各高等院校和学习项目多样性的选择。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工作世界 就业 毕业生调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光才
本文分析了欧洲以及我国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显现的背景因素,认为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基于外部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类别定位与结构调整,虽然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在实践中却面临众多困扰,例如学术漂移的问题。就我国高校的结构调整而言,摆脱这一困扰的基本出路可能在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设立详尽的国家学历与职业资格框架,明确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设置基准,建立政府引导与高校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机制,全面推动学历与职业资格、不同高校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融通。
关键词:
高校 毕业生就业 学术漂移 类型结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泽厚 黄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