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10)
- 2023(5105)
- 2022(4301)
- 2021(4185)
- 2020(3518)
- 2019(7909)
- 2018(7857)
- 2017(14222)
- 2016(8886)
- 2015(10198)
- 2014(10222)
- 2013(9193)
- 2012(8735)
- 2011(8035)
- 2010(8339)
- 2009(7313)
- 2008(7109)
- 2007(6736)
- 2006(6085)
- 2005(5523)
- 学科
- 管理(22008)
- 济(20865)
- 经济(20841)
- 业(18859)
- 企(13986)
- 企业(13986)
- 中国(11923)
- 教育(10933)
- 农(10495)
- 策(7444)
- 制(7306)
- 财(7259)
- 方法(6949)
- 农业(6486)
- 理论(6464)
- 数学(6066)
- 数学方法(5910)
- 教学(5758)
- 研究(5749)
- 及其(5429)
- 地方(5319)
- 政策(5184)
- 度(5141)
- 制度(5139)
- 贸(5040)
- 贸易(5037)
- 业经(5024)
- 易(4931)
- 技术(4761)
- 学校(4744)
- 机构
- 学院(109734)
- 大学(109514)
- 济(39913)
- 研究(39401)
- 经济(38488)
- 管理(38420)
- 理学(31856)
- 理学院(31473)
- 管理学(30744)
- 管理学院(30515)
- 中国(27641)
- 京(23331)
- 财(21070)
- 科学(20895)
- 江(20538)
- 范(19530)
- 师范(19436)
- 所(19028)
- 中心(18345)
- 教育(18343)
- 农(17090)
- 研究所(16793)
- 职业(16638)
- 技术(16594)
- 州(15742)
- 北京(15270)
- 财经(15079)
- 院(14750)
- 师范大学(14701)
- 业大(14616)
- 基金
- 项目(66801)
- 研究(58782)
- 科学(52710)
- 基金(43431)
- 家(35384)
- 国家(34902)
- 教育(33109)
- 社会(32686)
- 社会科(30650)
- 社会科学(30646)
- 科学基金(29848)
- 省(28669)
- 编号(28303)
- 成果(25362)
- 划(24374)
- 课题(22434)
- 基金项目(21722)
- 年(19261)
- 资助(18489)
- 自然(17497)
- 自然科(17058)
- 自然科学(17051)
- 自然科学基金(16748)
- 项目编号(16164)
- 规划(16044)
- 性(15966)
- 部(15934)
- 重点(15558)
- 发(15426)
- 教育部(14204)
共检索到1860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梦霞
采用龙立荣和彭永新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通过整群抽样方法对浙江省民办高校45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民办高校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维度均低于对照高校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各维度水平,且差异显著;男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选择目标、制定计划和问题解决方面高于女生,差异显著;不同生源地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决策 职业决策 自我效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力 贺香沛 和娟
本研究对5所高职院校的376名女毕业生进行了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女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在年级、学科、学校、有无兼职经历、是否独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在校身份、兼职经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同时择业价值取向对择业效能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冯彩玲 樊立三 时勘
通过对836名高校毕业生的实证研究,考察了求职自我效能、求职期望、求职意向与求职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性别、城乡、政治面貌三个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效应后,高校毕业生的自我效能对求职行为具有正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求职期望对求职行为具有负向的、显著的预测作用;求职意向在求职自我效能和求职行为之间起到增强变量性质的调节作用。文章最后还讨论了研究结论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
求职行为 自我效能 求职期望 求职意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玉霞
文章针对当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从就业情况、学生素质、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立足于社会、家庭、学生、学校四个层面,分析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就如何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包括社会关怀支持、发挥家庭作用、增强自身素质、调整办学思路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魏捷 付春新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西安5所民办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结果表明: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毕业生有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等方面的就业优势因素,但就业不利因素也有不少,如政策环境不健全、社会用人观念滞后、学校定位模糊、办学无特色、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等等。最后,针对毕业生就业所遇障碍,依次从国家、社会、学校、学生几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民办高校毕业生 优势因素 不利因素 就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柏培文
本文通过对城市主要劳动力市场中144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职业流动和职业成功的有关数据收集和处理,发现在我国城市主要劳动力市场里,就业选择、职业流动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成功产生明显的影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毕业生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就其根源来说,主要在于我国城市主要劳动力市场不成熟和组织管理缺乏规范化所带来的职业流动风险过大,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带来不同就业选择的职业管理差异。它表明,高校毕业生职业成功不仅与自身有关,也与个体所处的环境和制度密切相关,反映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缺陷和管理缺乏规范化。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选择 职业流动 职业成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红雨 闫广芬
伴随着"就业难"问题的日益凸显,毕业生就业能力与职业发展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重要议题。本研究立足于自我反思的视角,通过对企业类已就业学生的调查分析,探讨高校毕业生对自身职业胜任力水平的现实评价及发展诉求。结果显示:就现实评价而言,毕业生对自身职业胜任力整体水平的评价较低,其中角色性胜任力水平最低;就发展诉求而言,毕业生认为自身最需提升五项的职业胜任力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应变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且其发展诉求受到专业背景、企业类型及岗位性质的显著影响。鉴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提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丽芳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当今的高校毕业生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上升,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却相对严峻。理论联系实际,从当前实际问题出发,对我国当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毕业生 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兴林 孙兆忠 张艳
民办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比公办高校辅导员更为繁重复杂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其队伍建设状况关乎人才培养质量乃至民办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辅导员不断提升自我效能感与胜任力,对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发挥着关键作用。分析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与胜任力的现状,厘清存在的突出问题,尝试从民办高校、民办高校辅导员及外部环境三个层面探究提升民办高校辅导员自我效能感与胜任力的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温正胞
"择业难"是困扰我国高校毕业生有效就业的难题之一。本文从高校职业指导教育有效开展的角度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提出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应强化职业体验,构建实践导向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实施更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职业指导教育,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自主性和理性决策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尔岚 谢华
为了把握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的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实施就业指导服务与咨询,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笔者对2006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抽样调查。在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汇总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职业价值取向的主要特点,并从多层面揭示造成这种变化的具体原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职业价值取向 价值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焦扣云 章建华
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生源竞争已日趋白热化,生源问题成为了各民办高校生存的关键问题。面临生源危机,各民办高校均把招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如何面对挑战,在新时期摸索一套适合现代民办高校办学实际的招生模式,是当前各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招生现状 对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浩 李晓华 尤永红
对全国12所民族高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就业结构性矛盾较突出、部分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期望与现实差距大、弱势毕业生群体求职难度大。民族院校应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引导,切实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加大帮扶力度,促进政策落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巍 周建平 郭本禹
职业可能自我的良性发展直接关乎大学生群体的职业发展、自我实现与社会化进程,也直接影响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决策。本研究尝试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采用叙事访谈法,探讨了来自4所高校的6名优秀毕业生职业可能自我的本土化特征,并尝试用华人本土心理学理论和自我同一性状态理论诠释相关访谈材料。结果显示:处于家族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大学生群体就业现状呈现两极分化特征,人情社会与逐渐固化的社会阶层加剧了中国大学生职业可能自我的失衡与凝固。最后,文章针对高校、家庭教育与大学生本人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应对上述困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