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88)
2023(5243)
2022(3996)
2021(3957)
2020(2900)
2019(6316)
2018(6204)
2017(10357)
2016(6280)
2015(7197)
2014(7180)
2013(6335)
2012(5652)
2011(5065)
2010(5175)
2009(4684)
2008(4498)
2007(4313)
2006(3905)
2005(3487)
作者
(16051)
(13507)
(13353)
(13140)
(8583)
(6438)
(6133)
(5283)
(5125)
(5000)
(4638)
(4569)
(4246)
(4244)
(4217)
(4202)
(4111)
(4063)
(3878)
(3821)
(3400)
(3379)
(3363)
(3189)
(3058)
(3027)
(2956)
(2946)
(2875)
(2791)
学科
(14776)
经济(14762)
管理(14359)
(10619)
中国(8015)
(7876)
企业(7876)
(7006)
教育(6369)
业经(4906)
(4895)
农业(4662)
教学(4546)
工作(4507)
(4385)
理论(4353)
学校(4088)
地方(3962)
方法(3727)
(3664)
(3418)
银行(3412)
(3305)
(3297)
(3043)
研究(3027)
(3006)
金融(3004)
数学(2930)
(2913)
机构
学院(78495)
大学(78348)
研究(26750)
管理(23997)
(23868)
经济(22988)
理学(19736)
理学院(19481)
中国(19471)
管理学(18853)
管理学院(18717)
(16675)
科学(16547)
(14167)
师范(14052)
(13649)
(13589)
(13400)
(13186)
中心(12472)
研究所(12118)
业大(11681)
教育(11668)
(11147)
技术(10900)
北京(10804)
师范大学(10566)
农业(10494)
(10122)
财经(9559)
基金
项目(50738)
研究(42924)
科学(38403)
基金(31791)
(27154)
国家(26773)
社会(24173)
社会科(22587)
社会科学(22579)
教育(22327)
(22191)
科学基金(21993)
编号(19848)
(18480)
成果(18472)
基金项目(15931)
课题(15709)
(14040)
资助(12171)
项目编号(12169)
自然(11969)
重点(11882)
(11814)
自然科(11656)
自然科学(11653)
(11548)
自然科学基金(11430)
规划(11048)
(11034)
(10688)
期刊
(30660)
经济(30660)
研究(25490)
教育(24023)
中国(23573)
(13820)
学报(13464)
大学(10856)
(10469)
科学(10194)
农业(9663)
管理(9203)
学学(8981)
图书(8325)
技术(7760)
(7084)
金融(7084)
职业(7020)
书馆(6304)
图书馆(6304)
业经(5794)
(4642)
财经(4540)
(4518)
论坛(4518)
(4507)
科技(4497)
高等(4430)
经济研究(4371)
成人(3996)
共检索到128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海鹏  
民办高校基于其产权结构及法人属性,在二级学院权力配置中具有权力性质私法性、权力运行市场性及权力配置集中性特征。对100所民办高校的章程分析表明,当前民办高校二级学院的权力配置具有"行政化"与"市场化"双重色彩,呈现出重管理轻治理、重市场轻公益、重行政轻学术倾向。民办高校系"底部沉重"的权力分散型组织,在二级学院权力配置中应引入利益相关者治理理念。在增强二级学院自主权的基础上,建立起"政治引领、学术主导、行政服务、民主参与"的权力配置体系。同时,民办高校从完成分类登记、完善治理结构,学校外部从加强治理监督、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撑。如此方能实现自主性与公共性之平衡,提升民办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水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佳   刘军  
二级学院作为高校重要的基层教学科研单位,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机构,在高校办学治校中具有特殊而又重要的核心地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加速了社会各行各业的进步,同时也对教育领域的传统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变革、挑战和发展,文章指出二级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包括组建信息化机构,建立信息化平台,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训,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以及优化管理信息化水平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海龙  杨秋波  曾周末  
学院是高校基层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高校实现教学、科研、服务等职能的载体。高等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要求国家层面的宏观改革、高校层面的中观改革以及学院层面的微观改革三者有效联动。高校二级学院的综合改革一方面依赖于宏观、中观层面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要求学院发扬主动精神和创新精神,因地制宜办出特色。试点学院作为学校内部选择设立的"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昌明  
目前国内民办高校基本上是教学型高校。教研先行是民办高校办学类型定位的内在逻辑。民办高校的师资大多数以青年教师为主,而青年教师不同程度的存在不懂教研、不会教研、不愿教研的缺陷。要改变该现状,需要民办高校充分认识教研先行的现实价值,采取刚柔并济策略,促进教学研究规范化、前置化、制度化、常态化,提升教师的教研热情、教研能力和教研水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元海   熊豪  
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正深刻改变资源配置格局,推动资源配置从局部调整向全局优化迈进。本文在厘清数字化转型内涵及数字化视角下资源配置特征演变的基础上,揭示数字化转型改善资源配置的理论逻辑:在数字技术加持下,以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为逻辑起点,数字化转型实现对生产资源的全感知、全联接,并依托数据要素通过转换倍增、融合互补、集约替代、复用增效赋能传统要素,提高传统要素配置效率;数字化转型推动要素数字化、重塑组织结构与分工模式、催生“平台+企业”新型竞争模式,促进资源高效流动;数字化转型驱动资源配置突破微观企业边界和宏观时空限制,拓宽资源配置范围;数字化转型依托大模型实现供需适配,提高信息可获得性,缓解配置扭曲。最后,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关键技术创新、数据标准的形成与数据的有效治理等方面阐述数字化转型改善资源配置的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卢兆彤  瞿振元  
在高校从注重外延发展向注重内涵发展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二级学院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出水平和特色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在二级学院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实行学院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的领导体制学院是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是某个学科或相近几个学科组成的"学术共同体",学院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进行的。同时,学院不是法人单位,但拥有在学校授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单凤姣  李震峰  
基于林达尔均衡配置我国公立高校资源可以使社会福利无限接近帕累托最优。其资源配置的逻辑为:依据公立高校教育投资的边际收益确定公立高校供给量,以贴近林达尔价格的税收设计分担公立高校公共产品成本,以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比确定人才培养私人产品成本分担份额,以市场机制实现科研与社会服务私人产品的成本分担,以民主协商、一致达成为基础显示与汇聚消费偏好。我国公立高校资源配置存在方法流程不科学、投入总体不足与局部过剩、公共产品成本分担税收设计不合理、私人产品成本分担混乱、偏好显示与汇聚机制缺失等问题。以林达尔均衡为基础改善我国公立高校资源配置的路径有:专门机构与人员测算并公开收益与成本、制定高校发展规划方案,开征公立高校公共产品成本分担专业税,学习者根据不同学校与专业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比的不同数值分担人才培养的不同成本,以市场机制与生产者剩余转化为成本的方式实现科研与社会服务私人产品成本分担,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偏好显示与汇聚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旭  
二级学院学生会是学院开展“第二课堂”的主要阵地,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院学生会主要存在组织机构和考核机构不健全、组织缺乏自治力和创新力、经费紧张、用人留人难等诸多问题,因此,需要从优化组织结构、强化队伍建设、改进管理模式、加大物力财力投入等方面入手,推进院学生会的创新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万建明  
我国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具有市场性强、偏好热门专业等特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专业设置缺乏科学论证,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过于雷同等。对此,可采取扩大其专业设置自主权,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多样化的以人为本的专业培养模式等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志基  宁姗姗  王志锋  
开展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改革是促进土地要素流通顺畅、提高存量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建立城乡统一、产权明晰、市场定价、信息集聚、交易安全的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是当前土地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对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存在的问题和相关文献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改革的政策演进与制度逻辑,基于S-CAD政策评估方法,对天津市武清区国有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改革试点政策展开预期评估;进一步结合实际效果,对预期——现实成果差异及原因进行剖析;基于试点成果及不足,对国家层面的政策创新和制度完善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试点地区天津市武清区在填补政策空白,完善平台建设、构建诚信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成效显著;但也凸显出制度缺位、交易税费高、部门难协同等问题,有待国家层面的政策协调与指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龙开胜  石晓平  
从资源特性、法律制度和交易合约三个层次,构建土地出让制度效率与公平价值关系的整体理论逻辑框架,提出土地出让制度改革的具体路径选择。研究表明,土地出让效率和公平价值可以从土地出让配置效率和出让收益分配公平两方面加以界定,这也是资源特性所决定的土地出让效率与公平目标的合理分割;影响出让效率与公平结果的重要因素则包括市场交易和政府管制的法定规则,以及自愿交易、契约自由和生效之后严格执行的出让合约。今后,土地出让制度效率与公平价值的实现需要依据资源特性对公平、效率目标以及法律制度和交易合约进行选择。土地出让制度改革需在实现土地价值、提高出让收益的前提下,完善以产权为主、要素贡献为辅的出让收益初次分配机制,以及公共服务支出占主导地位的二次分配机制,强化出让合约监管和执行,促进出让效率和公平目标的统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秋香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长期以来实行集中管理的模式,二级财务管理模式还处于初步实践阶段,存在着规章制度不健全、权责利关系不分明等问题。经费配置是否科学是二级财务管理能否充分发挥其功能一大影响因素,对此,应确定合理的经费分配要素和标准,构建科学的分配模型,为实现高校财务目标创造条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洋  高晋康  
我国现行法律及政策文本将问题金融机构处置中的权力细分为“条”的央地分权和“块”的职能分工。理论界质疑现行制度的系统化、有序性,认为会导致处置权力主体的权责失衡。但本文发现,实践中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核心是央地政府在金融监管权、金融稳定权和金融资源配置权上的权力叠合运行。央地权力的叠合运行有利于提高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效率及实现保护公众利益的效果。地方政府“深度介入”和中央监管机构“默认放权”的行动者逻辑共同形成了我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置中权力叠合的成因。这一发现有利于从实然视角认识本土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并对我国未来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特别立法《金融稳定法》有所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焦扣云  章建华  
随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生源竞争已日趋白热化,生源问题成为了各民办高校生存的关键问题。面临生源危机,各民办高校均把招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如何面对挑战,在新时期摸索一套适合现代民办高校办学实际的招生模式,是当前各民办高校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