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8)
- 2023(10525)
- 2022(8676)
- 2021(8081)
- 2020(6812)
- 2019(15405)
- 2018(15184)
- 2017(27805)
- 2016(16016)
- 2015(18775)
- 2014(19050)
- 2013(18183)
- 2012(17236)
- 2011(15626)
- 2010(15785)
- 2009(14220)
- 2008(14384)
- 2007(13549)
- 2006(11658)
- 2005(10109)
- 学科
- 济(60147)
- 经济(60101)
- 管理(41745)
- 业(39591)
- 企(30931)
- 企业(30931)
- 方法(27003)
- 数学(23734)
- 数学方法(23518)
- 中国(21155)
- 农(19709)
- 技术(15415)
- 财(14057)
- 学(13626)
- 地方(13570)
- 业经(13428)
- 农业(13142)
- 教育(12081)
- 理论(11796)
- 贸(11423)
- 贸易(11419)
- 易(11074)
- 制(10621)
- 和(9737)
- 环境(9388)
- 银(8854)
- 银行(8823)
- 教学(8795)
- 行(8413)
- 融(8372)
- 机构
- 大学(224385)
- 学院(223873)
- 济(84119)
- 经济(81925)
- 管理(79006)
- 研究(78887)
- 理学(67092)
- 理学院(66241)
- 管理学(64795)
- 管理学院(64366)
- 中国(56256)
- 科学(49934)
- 京(48606)
- 所(40878)
- 农(40855)
- 财(38200)
- 研究所(37253)
- 江(37065)
- 中心(36846)
- 业大(35227)
- 范(34586)
- 师范(34267)
- 农业(32197)
- 北京(31064)
- 技术(30556)
- 财经(29865)
- 院(28879)
- 州(28783)
- 师范大学(27093)
- 经(27020)
- 基金
- 项目(146932)
- 科学(114209)
- 研究(112675)
- 基金(100174)
- 家(87299)
- 国家(86476)
- 科学基金(72020)
- 社会(66717)
- 社会科(62891)
- 社会科学(62870)
- 省(61029)
- 教育(56616)
- 基金项目(53121)
- 划(52004)
- 编号(49387)
- 自然(44944)
- 自然科(43791)
- 自然科学(43778)
- 自然科学基金(42955)
- 成果(41127)
- 资助(39862)
- 课题(36658)
- 重点(34879)
- 发(33549)
- 部(32855)
- 创(31446)
- 年(30221)
- 创新(29225)
- 项目编号(29054)
- 大学(29002)
- 期刊
- 济(94548)
- 经济(94548)
- 研究(66800)
- 中国(54295)
- 教育(45883)
- 农(37294)
- 学报(36714)
- 科学(32524)
- 财(30009)
- 大学(28349)
- 技术(27417)
- 管理(26834)
- 农业(25573)
- 学学(25091)
- 融(17128)
- 金融(17128)
- 职业(16675)
- 业经(16045)
- 财经(14483)
- 经济研究(14441)
- 业(14124)
- 图书(14021)
- 坛(12937)
- 论坛(12937)
- 经(12540)
- 问题(12493)
- 技术经济(12319)
- 科技(11780)
- 版(11328)
- 技术教育(11125)
共检索到344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德文 阙明坤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实践。从政策层面看,我国已完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从实践层面看,32所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已经试点了3~5年。民办高等教育因市场而生,因需求而大,因特色而强,以22所民办本科职业技术大学质量年度报告为样本,分析发现试点学校具有覆盖广布局少、起步晚发展快、举办主体多元、专业特色鲜明等群像特征,在试点过程中也面临高层次的教师队伍不够、高质量的教学内涵不优、高水平的科研服务不多、高能效的治理能力建设不足等挑战。为此,未来民办本科职业技术大学应围绕彰显类型定位,紧扣新定位新使命乘势而上;凸显专业特色,直面新问题新挑战逆势而进;尽显制度优势,把握新趋势新变化顺势而为,实现民办本科职业大学高质量有特色地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钟斌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目标定位之惑、发展机制之困、能力素养之痛、产教融合之乏等现实困境。从实践逻辑来看,对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而言,对接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本方向,完善"双师型"教师发展机制是基本思路,聚焦"双师"能力提升是根本导向,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是基本原则。基于此,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以"本科"为标准加强教师专业化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完善现有"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准入、培育、评价等发展机制,构建分层分类的教师培训体系,打造多形式师资培育平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毋磊 周蕾 马银琦
明确我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向度,对于推动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以21所职业技术大学为例,通过对其近4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培养目标主动服务区域发展,但缺乏高端产业适配度,强调人才的专业复合性,却忽略了高层次的内涵;专业设置不断提升适应性,本科性有待彰显,课程建设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理实尚未一体化,“三教”改革注重内涵式发展,师资队伍亟需加强;现代学徒制建设注重校企协同育人,但缺乏标准引领,“1+X”证书制度稳步推进,含金量有待提升;校内多级评价主体权责分明,企业行业地位重视程度不足,评价导向有所扭转,但欠缺职业特色。据此,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要厘清“现场工程师”的培养定位,彰显类型特色;坚持“技术导向”的培养过程,打造培育优势;深化“校企协同”的培养制度,加强育人保障;构建“知识+技能”的评价体系,提升育人成效。
关键词:
职业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世文 贝政新
实现产业升级,建设高端产业城市是我国已率先实现工业化城市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保增长、促转型"宏观政策目标的要求,优先产业内选择是建设高端产业城市的现实选择。但是,根据国内国际经验,产业间升级的可能性并不低于产业内升级,并对产业升级提高度更大,且呈加速趋势。据此,产业间升级应该成为建设高端产业城市的战略选择。产业升级路径是由其比较优势演化路径所决定的,建设高端产业城市需要生产要素层级从"自然资本"向"创造资产"升级。
关键词:
高端产业 产业高端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俊 Lai Chee Sern 白滨
在过去几年里,马来西亚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政府的认可,然而总的来说,职业技术教育在马来西亚教育体系内仍是一个相对弱势的分支,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上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不高,另一方面则与其职业教育所能提供的有限的生涯发展途径有关,在其国家资格框架体系中,职业教育实际上被局限在中等教育的层次。马来西亚职业教育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其多元管理和缺乏协调。政府采取了提升形象和认可度、改变治理模式以及提高产业界参与等方式来应对这些困难。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韩芳 陈珊
在美国政府、社会和教育界的推动下,美国创客教育由高等教育体系向基础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延伸。2016年,美国教育部发起"职业技术教育改造挑战"项目,通过明确的项目宗旨、实施程序、管理机制和评价标准,帮助高中设计创客空间,促进创客教育的实施,从而提升高中生的职业技能。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造挑战"项目的发起带来以下启示:高中创客教育可以缩小职业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的差距、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创客型人才的需求、促进教育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关键词:
高中创客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改造挑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凤玲 徐涵
高水平工科大学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彰显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征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教师培养体系的历史必然、是建设高质量职教师资队伍的实践要求,同时也面临着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地位弱化、组织身份认同不足、工科教育与师范教育融合存在困境等现实挑战。引导高水平工科大学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具体实践路径是:加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吸引力;增强组织身份认同,激发主体参与积极性;把握三性时代特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元主体合作参与,构建人才培养网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课题组 陈功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整合化的数据资源、智能化的调查方式、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了信息化模式转型,具有精准、简约、便捷和效率的特征。然而,调查方式的改进并不能代替普查对象回答问题,并对普查员素质和实际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要辩证认识信息技术作用,加快推进基层信息化办公,重视具体而微观的普查工作,积极利用公共部门行政记录,建立专门人口数据库以及增进群众对普查信息化工作的理解等建议。本研究为探寻我国人口普查信息化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政策参考,同时也为数字政府建设、统计信息化、人口治理等议题提供了研究案例和分析视角。
关键词:
人口普查 信息化 政府调查 信息安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黄再胜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平台经济催生出形态各异的网络平台劳动,日渐成为数字化时代就业方式和劳动组织最引人注目的新变化。实践表明,网络平台劳动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弹性用工、包容性就业和工作自主,但同时也弱化了劳动权益保障和就业安全。本文基于双边市场理论视角,通过文献梳理,全面阐释了网络平台劳动的合约特征、劳动关系管理挑战及治理路径,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期为丰富和发展中国情境下的网络平台劳动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别敦荣
一流大学必有一流的本科教学。一流大学本科教学具有精英性、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性质,表现出造就一流人才、高选择性招生、一流的教学、一流的学习能力、一流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流的课程教学、一流的教学设施条件、一流的教学质量保障和一流的教学文化等特征。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整体观,应当在现有的本科教学体系中植入一流的基因和元素,树立全面的英才教学理念,制定并实施英才教学体系建设规划和行动计划,完善英才教学治理体系,以及培育全面的英才教学文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安素朝
良好的职业认同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应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师范性、职业性、学术性等多重属性带来的诸多挑战的关键。采用扎根理论研究发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职业认同体现在职业认识认同、职业发展认同、职业价值认同、职业行为认同四个方面,其中职业认同在人岗适配和个人价值之间存在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特征。基于此提出社会层面要加强职业教育宣传推广、学校层面要强化职场环境优化、个体层面要认清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以提升自我适应能力等建议,以进一步提升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军 田山俊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生产力。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职业本科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的系统性变革;职业本科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在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职教观念陈旧、制度框架不完善、产教融合不深、对外开放落后等现实挑战。对此,职业本科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应当采取以下对策:强化政策引导,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本科教育的制度体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深化职业本科教育的产教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职业本科教育的对外开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昳昀 李子彤
巴西作为新兴大国的重要代表,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更好地融入全球财富转移的过程,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基于知识生态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受内部变化的“自源过程”和外部环境刺激的“异源过程”共同驱动,巴西从促进知识系统内部的合作、知识系统与技术系统的互动以及知识系统对环境系统的调适三个方面推动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巴西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此同时,巴西也面临知识系统内部的知识交流不畅、资金协调困难等挑战。同时,数字鸿沟、数据泄漏等风险阻碍巴西公平、良性的数字教育价值生态的形塑。
关键词:
巴西 职业教育 数字化转型 知识生态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旭
区块链技术已受到金融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其对于降低证券业成本和风险、提升效率有着重要的价值。国际上区块链技术在证券市场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私募股权等场外证券的发行、登记、清算、结算以及衍生品管理等方面。区块链技术对目前证券市场的监管规则、金融创新、风险管理以及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提出了挑战,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创新对证券行业格局的冲击不容忽视。我国在探索区块链应用落地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路径策略。从落地路径策略看,证券登记、清算、结算等试点是基础,场外私募股权发行管理是应用的重点,资产支持证券(ABS)是实践应用的焦点,衍生品管理处于萌芽起步阶段。最后从加强区块链分布式账册基础技术和金融创新研究、防范区块链技术风险、加强监管、推动区块链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块链技术 证券业 挑战 路径策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文雯 辛越优
"东盟方式"是学界关于东盟地区特色合作机制的代名词,东盟特有的这套组织决策方式主导了东盟地区公共教育事务的治理模式,其在职业教育领域则表现为治理主体的平等性、治理内容的跨国性、治理机制的灵活性、治理工具的多样性以及治理理念的包容性。"东盟方式"在职业教育治理上的应用促成了地区职业教育愿景的形成,提升了地区职业教育政策的协调度,形成了地区职教合作的多层次联动网络。"东盟方式"强调非强制性以及避免超国家机制,因而存在区域教育治理结构松散、区域教育政策实施缓慢、区域教育规划执行力度弱化等问题。
关键词:
东盟方式 职业教育 教育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