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80)
- 2023(20355)
- 2022(17220)
- 2021(16031)
- 2020(13282)
- 2019(30394)
- 2018(30078)
- 2017(57662)
- 2016(31227)
- 2015(35045)
- 2014(35329)
- 2013(34725)
- 2012(32162)
- 2011(29192)
- 2010(29873)
- 2009(27793)
- 2008(27178)
- 2007(24457)
- 2006(21834)
- 2005(19986)
- 学科
- 济(140770)
- 经济(140611)
- 管理(94151)
- 业(87487)
- 企(74029)
- 企业(74029)
- 方法(55638)
- 数学(46602)
- 数学方法(45853)
- 中国(38596)
- 农(34225)
- 地方(32999)
- 业经(32243)
- 财(31514)
- 学(28909)
- 制(27673)
- 理论(24202)
- 技术(23868)
- 农业(23203)
- 银(22141)
- 银行(22093)
- 贸(21723)
- 贸易(21703)
- 融(21633)
- 金融(21627)
- 和(21370)
- 行(21259)
- 易(20915)
- 环境(20869)
- 体(19289)
- 机构
- 大学(450719)
- 学院(450086)
- 济(183527)
- 经济(179448)
- 管理(173680)
- 研究(155704)
- 理学(148604)
- 理学院(146803)
- 管理学(144064)
- 管理学院(143213)
- 中国(117760)
- 京(97895)
- 科学(94747)
- 财(86331)
- 所(78721)
- 研究所(70910)
- 中心(69520)
- 江(69051)
- 农(68572)
- 财经(67236)
- 北京(62907)
- 业大(62811)
- 范(62478)
- 师范(61916)
- 经(60766)
- 院(56489)
- 州(55652)
- 经济学(55311)
- 农业(52929)
- 师范大学(49964)
- 基金
- 项目(294929)
- 科学(232842)
- 研究(218358)
- 基金(212373)
- 家(184162)
- 国家(182589)
- 科学基金(157157)
- 社会(138319)
- 社会科(131045)
- 社会科学(131011)
- 省(116332)
- 基金项目(111492)
- 教育(101224)
- 自然(100483)
- 自然科(98140)
- 自然科学(98121)
- 划(97273)
- 自然科学基金(96352)
- 编号(88926)
- 资助(87965)
- 成果(73540)
- 重点(66565)
- 发(65709)
- 部(64572)
- 创(63154)
- 课题(63024)
- 创新(58481)
- 国家社会(56493)
- 教育部(55672)
- 科研(55196)
- 期刊
- 济(215903)
- 经济(215903)
- 研究(140395)
- 中国(96694)
- 管理(69500)
- 学报(67533)
- 财(65675)
- 科学(64011)
- 农(63006)
- 教育(57846)
- 大学(52169)
- 学学(48731)
- 农业(43161)
- 融(42541)
- 金融(42541)
- 技术(41972)
- 业经(34349)
- 经济研究(34294)
- 财经(33624)
- 经(28947)
- 问题(26932)
- 图书(23454)
- 技术经济(23421)
- 业(22914)
- 科技(22187)
- 统计(20966)
- 理论(20655)
- 商业(20231)
- 现代(20207)
- 版(20017)
共检索到693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志勤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其中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大亮点。各个地方将文化作为旅游的一部分,既鲜明地体现了区域特色,又能将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传承下去,为提升人才素质和发展区域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国家也大力提倡将文化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以民俗文化旅游最有代表性,民俗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新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凌云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绿色共享发展成为时代趋势的背景之下,促进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以及生态农业的融合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群聚效应、增加农村各类产业的综合收益。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推动民俗文化传承、乡村旅游革新以及生态农业推广,强化多个产业之间的合作互补、协同共进,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驱动农村社会长效发展。
关键词:
民俗文化 乡村旅游 生态农业 联动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樊舒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旅游业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部分,而民俗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本文力图通过对民俗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论述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美丽中国的实现,并提出发展在中国民俗文化旅游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
民俗文化 美丽中国 旅游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骆泽顺 林璧属
基于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利用2000—2012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检验了旅游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全国和东部地区中,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分别能够带动人均GDP提高0.0034%、0.0119%;当入境旅游因素引入条件收敛模型后,区域经济的收敛速度分别从1.14%、2.57%提高为1.65%、5.37%,收敛半衰期从61年、27年减少到42年、13年。研究发现,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增长因素,旅游发展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收敛的条件因素,旅游发展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收敛机制,即旅游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
关键词:
入境旅游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条件收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幸岭 刘武安
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考察和对文化功能变迁理论的梳理,利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来分析了旅游者与"表演者"互动空间,提出了民俗文化功能分化模型,简要分析了目前关于民俗旅游研究中出现研究路线分离的迹象,并初步形成了一种民俗旅游的梯级开发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莫利民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因为区域性之间的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诸多不同,从而衍生出很多民俗文化,而民俗文的不同越发加大,人们的好奇心理就被深入激发。基于此,本文浅谈了基于民俗文化资源的乡村旅游的开发,以期可以为相关行业带来启发。
关键词:
民俗文化资源 乡村旅游 开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常兵 陈国锋
文化产业兼具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对经济发展和意识形态改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国家与社会对传统文化越来越关注,我国各地区涌现出各种各样的古城,进而推动古城旅游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主要分析古城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和现存问题,并分析其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优化古城旅游产业发展的策略,为当地经济发展中更大限度发挥古城旅游产业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古城 旅游产业 经济发展 促进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曾光敏 王院成 张雪琼
"本地再现式"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是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赣州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为例,分析了当地民俗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以客家特色民俗文化为依托的因地制宜发展战略,并为实施该战略在拓展市场营销、挖掘特色文化、创新管理、加强政府主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青 王兴亮 魏欣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得到空前的发展,无论游客数量,还是游客规模,都处于稳步提升中,越来越的游客选择乡村旅游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可很大程度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并能彰显我国农村独特文化,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农村经济与乡村旅游的关系,并浅谈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的作用,以期能够明确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并真正发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以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经济共同健康的、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经济发展 促进 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袁玲
为直面地理科学领域的发展需求,由刘南威主编、科学出版社于2019年11月出版的《自然地理学》一书在总结各项地理特征的同时,对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了全新的梳理。该书以地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讲授对象,是能够完全体现"自然地理学"课程应用特点的书籍。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及本科教育的指导用书,《自然地理学》在编著的同时,能够顺应课程调整的具体实施需求,兼顾整个地理学科的完整性,按照体系内知识的涵盖特点,同时删除不必要的学习内容,并着重强调基础理论学习对学生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宗植
江苏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具有互动关系,目前既相适应、又不甚协调,需要通过梳理区域经济的指导思想,落实文化经济政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区域文化建设,推进文化建设的产业化,实现江苏区域经济的文化化。
关键词:
区域文化 区域经济 江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永清 谢迪辉 周茂权
一、组建大桂林旅游区是搞活旅游经济的战略举措 一般认为,桂林旅游区包括桂林市和阳朔县,这是关于桂林旅游区地域范围的狭义理解。从资源类型组合关系、资源地域分布结构及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宜将桂林旅游区扩大至包括桂林市、阳朔县、临桂县、灵川县、兴安县、永福县、资源县及龙胜各族自治县(一市七县),共同组成“大桂林旅游区”。其理由是:(1)上述各县均与桂林市相毗连,将之划入桂林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红
天津是一座具有悠久传统习俗的城市 ,文化底蕴丰厚。本文通过分析天津民俗文化旅游景观的形成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 ,探讨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特点 ,提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途径 ,为天津旅游业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旅游资源 开发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潘秋玲 李雪茹
旅游开发对目的地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是“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西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当地饮食、节庆和娱乐民俗文化产生的影响效应。文章指出旅游目的地提供给游客的往往是当地民俗文化中易于被商品化的一类;传统的民俗文化一旦被推向旅游市场,它必然要遵循市场运作的原则,为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而发生形式和内容上的改变;对此,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感知差异,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当地居民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
旅游开发 民俗文化 影响效应 西安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蒙丽琴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灿烂文化,孕育出了颇为丰富的民俗文化,它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与扎实的文化根基,可以开发出一种新型且持续的旅游方式,不仅有效保护了民俗文化,又充分利用了民俗文化的传统价值为乡村旅游发展服务,从而形成一种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及其现状,然后又介绍了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建立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良性互动机制的具体途径,从而在保护传统民俗文化的基础之上,更好的推动乡村旅游走上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民俗文化 良性互动机制 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