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881)
 - 2022(1731)
 - 2021(1741)
 - 2020(1497)
 - 2019(3383)
 - 2018(3315)
 - 2017(6446)
 - 2016(3797)
 - 2015(4495)
 - 2014(4568)
 - 2013(4579)
 - 2012(4426)
 - 2011(3943)
 - 2010(4175)
 - 2009(4052)
 - 2008(4200)
 - 2007(3887)
 - 2006(3688)
 - 2005(3601)
 - 2004(3158)
 
- 学科
 - 济(12332)
 - 经济(12301)
 - 管理(11506)
 - 业(10240)
 - 企(8552)
 - 企业(8552)
 - 农(5346)
 - 财(4823)
 - 中国(4369)
 - 制(4336)
 - 学(4333)
 - 方法(4205)
 - 银(3319)
 - 银行(3312)
 - 业经(3215)
 - 农业(3124)
 - 数学(3123)
 - 行(3111)
 - 税(3041)
 - 务(2991)
 - 财务(2976)
 - 财务管理(2965)
 - 数学方法(2950)
 - 理论(2946)
 - 企业财务(2785)
 - 法(2735)
 - 税收(2717)
 - 地方(2709)
 - 融(2697)
 - 金融(2697)
 
- 机构
 - 学院(56899)
 - 大学(56123)
 - 研究(21200)
 - 济(19753)
 - 经济(19102)
 - 管理(18423)
 - 中国(17835)
 - 理学(14674)
 - 理学院(14478)
 - 科学(14019)
 - 管理学(13975)
 - 管理学院(13882)
 - 京(12717)
 - 所(12374)
 - 农(12164)
 - 财(11567)
 - 研究所(10832)
 - 江(10458)
 - 中心(10045)
 - 农业(9367)
 - 业大(8847)
 - 北京(8708)
 - 省(8620)
 - 州(8546)
 - 范(8312)
 - 财经(8287)
 - 师范(8226)
 - 院(7387)
 - 经(7305)
 - 技术(6525)
 
共检索到98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土有  
                                    
                                
                            
                            民间文学类非遗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演述民俗场的消失,导致演述活动不能有效进行,演述能力下降,新的传承人不能养成。在强调民间文学类非遗活态保护的过程中,尽量恢复民俗场,可能是有效途径之一。有些民俗场尽管不可能恢复,但可以采用"移植""借用""再生"的方法,逐渐培养新的民间文学演述民俗场。
                            关键词:
                                
                                    
                                    
                                        民俗场  民间文学类非遗  活态保护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姚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各种文化之间不断交流、融合、碰撞。而民间文学艺术这一文化瑰宝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致于民间传统文学艺术被滥用,民间文学艺术传承后继乏人,发展中国家的民间文学艺术被无情攫取,这些都使得保护民间文学艺术刻不容缓。文章从界定民间文学艺术的概念着手,阐述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借鉴国外以及国际组织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立法现状以及各种法律保护建议,分析了我国在法律层次上进行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提出关于建立专门的立法保护模式的初步思路。希望能够通过专门立法这一保护模式使得民间文学艺术能够重新焕发生机,进一步维护...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康平  程乐  
                                    
                                
                            
                            民间文学艺术,是世界各国人民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界定什么是民间文学艺术并对民间文学艺术进行法律保护,对于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民间文学艺术与其他文学艺术的比较以及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等几个相似概念的区分,认为民间文学艺术是指由某个特定的群体集体创作,在世代流传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体现该群体的文化和社会特征的,能够以某种形式体现其艺术价值的文学、艺术、技术等领域的传统思想和信息。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文定  
                                    
                                
                            
                            少数民族民间口头文学蕴藏着较强的育人功能。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将之引入思想政治课堂,可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民间口头文学  教学目的  德育功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  
                                    
                                
                            
                            "民间文学概论"作为一种系统性、理论性和整体性的课程体系话语,它是对于"民间文学"进行言说和体认的特殊知识传承方式和知识生产途径。纵观该课程的发展历程,其呈现出的课程意义主要有三方面值得总结:一是作为民间文艺学而言,它彰显了民众口头文化的文学特质;二是作为民俗学而言,它突显了民众口头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同一性和关联性;三是作为文化诗学而言,它反思性地书写了全球化语境中本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文化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媛之  
                                    
                                
                            
                            南京民俗(非遗)博物馆内现有南京一百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介绍以及十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展演,是研究、展示、保护南京民俗及非遗,物质与非物质双重文化景观的专业性"双博馆"。近年来,不断加大非遗传承人的帮扶力度、努力做大做强非遗相关项目、竭力助推非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累累硕果。
                            关键词:
                                
                                    
                                    
                                        民俗(非遗)博物馆  保护与传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民俗非遗文化不但有着深厚的传承和丰富的历史脉络,且长久以来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要求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到群众日常生当中,而民俗非遗文化本就具有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对民俗非遗的文化"DNA"善加保护和利用,对当今我国推进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董晓萍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民俗非遗保护研究》一书,从跨文化视角出发,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鲁力立  陆怡婕  许鑫  
                                    
                                
                            
                            口头文学类非遗依赖于特定人群、文化背景下的口口相传,活态性、传统性和整体性强,已呈濒危趋势。元宇宙概念强化虚拟现实的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将非遗数字化从“在线”“临场”提升到“在场”要求,可为口头文学类非遗实现全景式还原、科普和存续。文章从元宇宙视角,一方面分析其对虚拟现实技术及学习理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以上海非遗“沪谚”为例分析口头文学类非遗的本质属性,之后从内容、场景与交互三个层面制定沪谚主题科普VR的设计方案,旨在为口头文学类非遗数字化传承与传播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口头文学类非遗  元宇宙  VR  科普  沪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汪立珍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一门具有自己的知识体系、研究范式与独特内容的学科。其课程设置相对于古典文学等课程而言,一直被遮蔽在课程体系之外,或处于边缘地带。但是它以神话、故事、民歌等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高度关注勤俭、道德、生态、和谐等人类精神品质,这种精神财富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毛巧晖  
                                    
                                
                            
                            媒介构成了我们的环境,并维持着这种环境的存在。互联网改变了传统行业的业态,重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更进一步为普通大众提供了自我阐释的文化空间。这一方式重构了民众日常生活和民间文艺的表达。这就触及了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的改变,因此,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要关注的是这已经改变了的文化空间与文艺形式。
                            关键词:
                                
                                    
                                    
                                        微信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民间文艺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穆昭阳  
                                    
                                
                            
                            近二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组织和个人参与其中,形成了世界范围内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事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在新的社会语境下的一种传统文化知识再生产,是以政府、学者、社会三方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学术、政治实践与文化运动。非遗话语的介入,不仅提供了新的概念和视角,也带领我们进入社会实践和文化服务领域。非遗很快进入中国民俗学者的研究视野,成为学术研究对象,而非遗保护的工作实践也将中国民俗学科的发展与国家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当下,非遗保护与研究在民俗学学科发展与学术研
                            关键词:
                                
                                    
                                    
                                        学科建设  专业实践  知识生产  文化自觉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施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宝贵记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既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非遗博物馆的使命所在。作为非遗保护文博场馆,应当凭借自身的非遗保护资源优势,建立非遗保护档案,并通过非遗档案的建立,做好非遗理论研究、传统文化的保护、宣传、传承及开发利用。通过非遗档案的建立和利用,弘扬和传承大国工匠的匠心精神,传承人类文明和文化的神圣使命。本文通过对非遗保护现状的分析,结合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非遗保护的实例、非遗档案的建立与利用,探讨新时期文博场馆如何通过非遗档案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档案  传承  保护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廖文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民间和大众,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受保护的深宅大院,必须发挥文化遗产的文化艺术功能,与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相结合,积极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产业意识,以一种活态的文化产品形式出现在大众生活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回归大众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歌  文化产品  活态保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宇华  
                                    
                                
                            
                            我国城市土地保护中存在着突破用地规划指标、片面和孤立保护土地、以异地植物代替本土植物、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地位不对等等问题,其根源是没有科学地认识和对待城市发展无限性与土地利用有限性的关系。为了保持土地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变化的土地利用过程中有必要寻找和保护土地资源的核心功能。应该以土地的系统性和生境性作为土地的核心功能,建立基于这种核心功能的土地保护核心体系并加以严格保护。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问题  生境  核心功能  保护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姚占雷  盛嘉祺  许鑫  
                                    
                                
                            
                            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归纳与厘清非遗保护及其传播、民俗及其传播的内涵、特点等要素,宏观把握非遗民俗传播的特征;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梳理民俗在媒体语境下的传播现状;通过绘制节气民俗知识图谱形象表达要点、对比官方宣传与自媒体传播差异等,剖析存在的问题——非遗民俗传播存在随意、区域分布不均、低级重复等现象,且与人们生活渐行渐远,并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