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5)
- 2023(1089)
- 2022(935)
- 2021(927)
- 2020(738)
- 2019(1577)
- 2018(1566)
- 2017(2955)
- 2016(1543)
- 2015(1737)
- 2014(1811)
- 2013(1681)
- 2012(1615)
- 2011(1300)
- 2010(1268)
- 2009(1251)
- 2008(1295)
- 2007(1209)
- 2006(1021)
- 2005(786)
- 学科
- 济(5008)
- 经济(5003)
- 文化(3697)
- 企(3141)
- 企业(3141)
- 教育(2519)
- 管理(2505)
- 理论(2494)
- 业(2433)
- 方法(2272)
- 和(2146)
- 中国(2079)
- 业经(2021)
- 产业(1964)
- 政治(1864)
- 市场(1828)
- 文化产业(1764)
- 文化市场(1764)
- 思想(1704)
- 经济理论(1561)
- 思想政治(1500)
- 政治教育(1500)
- 治教(1500)
- 德育(1476)
- 学(1461)
- 企业经济(1459)
- 地方(1385)
- 研究(1303)
- 策(1111)
- 农(1057)
- 机构
- 学院(20893)
- 大学(20885)
- 济(6911)
- 经济(6718)
- 管理(6433)
- 研究(6333)
- 理学(5376)
- 理学院(5261)
- 管理学(5149)
- 管理学院(5091)
- 中国(4623)
- 京(4445)
- 范(4384)
- 师范(4373)
- 科学(3727)
- 师范大学(3517)
- 财(3322)
- 江(3281)
- 所(2864)
- 北京(2799)
- 州(2777)
- 中心(2692)
- 财经(2644)
- 教育(2536)
- 研究所(2527)
- 经(2376)
- 经济学(2345)
- 院(2214)
- 社会(2143)
- 财经大学(1975)
共检索到33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娟
所谓的民俗主义(folklorism),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政治、经济或其他目的而编造出来的"假民俗",又称"伪民俗"(fake lore),但是出于某种原因,这种被制造出来的"伪民俗"却一直被认为是采自田野的"真民俗",或者来自某种"真传统"。民俗主义包含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伪造",一个就是一直被"信以为真"。"伪民俗"的概念上个世纪50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广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俗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俗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持、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民俗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利用创造了条件。在民俗生态旅游快速发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愈加重要的背景下,本文深入探讨民俗生态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渝东南地区为例,分析民俗生态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发展路径,提出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梅 樊松丽 王卫波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传统乡村和城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农村已经失去其原有特色。通过对城市化本质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农村中村庙、祠堂等有形文化符号和婚丧嫁娶、民俗节日等无形文化在城市化背景下的现状,提出城市语境中民俗文化的去留问题,为城市化条件下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村落 民俗文化 城市化 新农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媛之
南京民俗(非遗)博物馆内现有南京一百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介绍以及十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现场展演,是研究、展示、保护南京民俗及非遗,物质与非物质双重文化景观的专业性"双博馆"。近年来,不断加大非遗传承人的帮扶力度、努力做大做强非遗相关项目、竭力助推非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累累硕果。
关键词:
民俗(非遗)博物馆 保护与传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应隆
":闹春田"是闽西客家具有悠久历史的一项民俗活动,以独特的展演方式最具特色,是长汀客家祖辈们对农耕文化的表达与诠释,是傍山而居的客家先民生活境况及生存境遇的历史记忆。文章探究了"闹春田"民俗活动的源流,分析了祭典仪式、巡游活动、田中闹春等民俗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扩大国内外影响力等传承路径和模式,以进一步传承、打造闽西客家文化。
关键词:
闽西客家民俗 闹春田 传承模式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颖萍
高校图书馆肩负地方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由此,海南大学图书馆建立了海南省高校第一个文化传承交流中心——地方民俗文化协同实验平台,该平台的建设丰富了地方文献的内涵,创建了文献的展览形式,推进了学术研究及图书馆服务的再提高,搭建了民族技艺传承培训的新平台,打造了数字化智能便捷服务。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林继富
端午节习俗传承包含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包含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文化自信力。端午节习俗传承体现了人类价值的共同性,其多样性传统源于生活基础上的文化调适和包容性发展,端午节习俗传承体现了中国人基于民族、地方传统的自豪感,彰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端午节习俗 传承 文化自信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鞠熙
在讨论近几十年来中国民俗的传承与变迁路径时,民俗学者的解释主要可以归纳为适应论、复兴/延续论与革命论三种。这三种理论均从民俗事象和历时变化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但无法解释互联网时代的"新民俗"符合明清时期"旧传统"的现象。在这种二维分析框架之外,使用结构分析的新方法,发现互联网经济中的DT模式与北京旧日会馆、"大众点评网"与《帝都岁时纪胜》中的"皇都品汇"在内在机制上一致,都是基于高度分工与消费社会的城市日常生活方式在文化上的表现。这种现象不是某一种民俗事象的适应、复兴/延续或革命,而是民俗自愈机制在压力解除后的自然选择,导致内在机制一致的不同民俗事象反复出现。这就是民俗传承变迁路径的第四种解释——自愈论。
关键词:
文化自愈 日常生活实践 民俗传承与变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徐伟 赵素梅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迅猛发展,土地问题是社会关注的大热点。然而,提及这一问题,涌入人们脑海的往往是利益和经济问题,而传统文化及民间习俗鲜有人提。传统文化及民间习俗与土地密不可分。土地,是以农耕文明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中国,农村人口和土地面积占到了七成左右,相应的传统文化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安德明
在"当代中国的神话主义"研讨会上,好几位同人都提到民俗学学科的大前提问题。我也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每一门学科,毋庸置疑,都必须有一个大的前提。这个前提,也许是一个哲学命题,也许是一个行动或实践的目标。不论其内容如何,它所涉及的范围和要解决的问题,都比该学科中任何一项
关键词:
神话主义 民俗学 神话母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星
近30多年来,中国的旅游产业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在我看来,其中以乡村旅游最具有革命性,这是因为乡村旅游在相当程度上颠覆了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体制下一般国民对于乡村、农业和乡民的认知和情感,故在中国社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以及乡村文化振兴等很多方面,已经和正在持续地发挥着建设性的效益。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端锋
要在新时期进行乡村建设,必须重视新时期乡村日常生活的新变化。首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务工,村庄中只剩下了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并且很多农民都是举家外出,农民的利益出现分化,集体性活动难以组织,村庄社区生活陷入凋敝。其次,在农村,传统的节庆仪式实际上是与农业生产的生产节律相一致的,在农业生产告一段落的时候或者在大段的农闲时间,村庄社会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怀忠
<正>建筑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可以通过形式、构造和材料等引发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学习和情感共鸣。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民俗文化可以提升建筑的文化认同和地域性,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形式语言,还为社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运用中式建筑的坡屋顶作为建筑的设计元素,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之一。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旭民
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一种独特的系统,一种具有个性的文化模式,因此,把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是理所当然的,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从本质意义上进行探究,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形成并不断重复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而民俗文化作为传统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民间生活方式中最具代表性和核心本质的内容。通过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了解,可以更深切地解读中国或特定
关键词:
民俗文化学 传统民俗文化 民俗事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