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2)
2023(1791)
2022(1475)
2021(1253)
2020(943)
2019(2197)
2018(2080)
2017(4085)
2016(2219)
2015(2538)
2014(2651)
2013(2623)
2012(2481)
2011(2114)
2010(2169)
2009(1966)
2008(1988)
2007(1663)
2006(1441)
2005(1233)
作者
(6270)
(5103)
(5000)
(4771)
(3436)
(2420)
(2412)
(2027)
(1952)
(1763)
(1759)
(1737)
(1607)
(1590)
(1515)
(1503)
(1490)
(1479)
(1455)
(1394)
(1223)
(1195)
(1184)
(1132)
(1101)
(1090)
(1085)
(1070)
(1029)
(1003)
学科
(11508)
经济(11496)
中国(7120)
城市(5629)
地方(5057)
管理(4512)
城市经济(4000)
方法(3826)
文化(3704)
理论(2845)
产业(2704)
业经(2469)
数学(2389)
方城(2371)
数学方法(2366)
(2290)
企业(2290)
经济理论(2260)
(2247)
环境(2243)
(2139)
(2126)
市场(1887)
教育(1873)
文化产业(1777)
文化市场(1777)
(1649)
事业(1567)
地方经济(1504)
企业经济(1317)
机构
大学(32785)
学院(32650)
研究(11767)
(11617)
管理(11554)
经济(11086)
理学(9820)
理学院(9592)
管理学(9425)
管理学院(9338)
(7809)
科学(7449)
中国(7386)
(6558)
师范(6542)
师范大学(5471)
(5171)
中心(5058)
(4807)
北京(4741)
研究所(4678)
城市(4569)
(4569)
(4555)
(4225)
财经(3865)
经济学(3792)
业大(3593)
研究院(3560)
研究中心(3533)
基金
项目(23299)
科学(19026)
基金(17064)
研究(16873)
(14512)
国家(14371)
科学基金(12930)
社会(12109)
社会科(11499)
社会科学(11496)
基金项目(9629)
(8761)
自然(7960)
自然科(7802)
自然科学(7802)
(7696)
自然科学基金(7631)
教育(7208)
编号(6589)
资助(5957)
(5424)
成果(5256)
重点(5114)
国家社会(4986)
课题(4744)
(4653)
发展(4547)
(4493)
规划(4442)
(4389)
期刊
(13847)
经济(13847)
研究(11600)
城市(6451)
中国(5393)
科学(4558)
(4172)
教育(3909)
问题(3882)
学报(3739)
管理(3726)
大学(3068)
学学(2861)
发展(2842)
(2842)
(2796)
现代(2498)
城市问题(2411)
地理(2396)
(2192)
资源(2173)
图书(2087)
财经(1909)
技术(1859)
业经(1843)
经济地理(1794)
书馆(1781)
图书馆(1781)
(1759)
经济研究(1680)
共检索到47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静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民俗的文化价值———进行了分析 ,认为民俗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出了在城市建设大发展的时期 ,应当重视民俗文化的传承 ,使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与我们的城市建设、城市文化得到同步发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娟  
所谓的民俗主义(folklorism),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政治、经济或其他目的而编造出来的"假民俗",又称"伪民俗"(fake lore),但是出于某种原因,这种被制造出来的"伪民俗"却一直被认为是采自田野的"真民俗",或者来自某种"真传统"。民俗主义包含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伪造",一个就是一直被"信以为真"。"伪民俗"的概念上个世纪50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雪容  陈群元  
改造与重构民俗文化街巷空间是有别于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旧城空间肌理保护模式。文章首先对民俗文化老街改造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空间设计策略进行了理论探讨,进而,在分析长沙市沙坪湘绣民俗文化老街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街道整体布局、街道交通组织、沿街建筑改造、街道路面改造、环境小品布置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湘绣民俗文化老街改造的具体城市设计手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申端锋  
要在新时期进行乡村建设,必须重视新时期乡村日常生活的新变化。首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农民都外出务工,村庄中只剩下了所谓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和老人),并且很多农民都是举家外出,农民的利益出现分化,集体性活动难以组织,村庄社区生活陷入凋敝。其次,在农村,传统的节庆仪式实际上是与农业生产的生产节律相一致的,在农业生产告一段落的时候或者在大段的农闲时间,村庄社会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怀忠  
<正>建筑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可以通过形式、构造和材料等引发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学习和情感共鸣。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民俗文化可以提升建筑的文化认同和地域性,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形式语言,还为社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运用中式建筑的坡屋顶作为建筑的设计元素,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旭民  
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一种独特的系统,一种具有个性的文化模式,因此,把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是理所当然的,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从本质意义上进行探究,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形成并不断重复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而民俗文化作为传统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民间生活方式中最具代表性和核心本质的内容。通过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了解,可以更深切地解读中国或特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幸岭  刘武安  
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考察和对文化功能变迁理论的梳理,利用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来分析了旅游者与"表演者"互动空间,提出了民俗文化功能分化模型,简要分析了目前关于民俗旅游研究中出现研究路线分离的迹象,并初步形成了一种民俗旅游的梯级开发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梅  樊松丽  王卫波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传统乡村和城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农村已经失去其原有特色。通过对城市化本质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农村中村庙、祠堂等有形文化符号和婚丧嫁娶、民俗节日等无形文化在城市化背景下的现状,提出城市语境中民俗文化的去留问题,为城市化条件下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东  
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步入现代化教育新征程的重点教育方向,它为人民群众创造并享用。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吸收、融合和凝聚优秀民族体育文化,对大学生高等文化教育产生深刻影响。民俗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集体性和地域性特征,使得在高等文化教育中延续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的民俗文化底蕴与中华民族精神。笔者结合《江苏民俗体育文化研究》一书,分析探讨新时期开展民俗体育文化对高等文化教育所带来的重要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景婧  韩鹏杰  
随着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公共休闲文化空间正在成为基层文化复兴与发展的重要场域。以三边民俗文化园为例,通过考察分析文化空间的特色设置、建构逻辑与文化拾遗,发现民俗文化空间蕴藏推动乡村发展、提升民众自信与培育民族精神的丰富文化资源。但文化空间的民俗传统脱离昔日的原生态语境,在行政作为与旅游观光目的下被静态复制或用于寄托乡愁。这种文化空间建构方式在为振兴乡村文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藏着地方民俗发展的问题与局限。只有充分关注乡村文化发展语境、乡村民俗本来样态、乡村民众心理微变和乡村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联互动,才能有效推动地方民俗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协同发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勤建  
什么是民俗?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其实不然。最初人们认为民俗就是古老的、落后的生活习俗,渐渐地发现这个内涵不足以涵盖民俗的全部内容,民俗这个概念才有了不断的发展。民俗问题,对在座的各位可能比较陌生。通常我们认为民俗就是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比如怎么过年、怎么做年糕等。其实这仅仅是民俗的一小部分,从学科性质和现代角度讲民俗,其内容要广泛得多,而且同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海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中,民俗非遗文化不但有着深厚的传承和丰富的历史脉络,且长久以来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要求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到群众日常生当中,而民俗非遗文化本就具有贴近群众的天然优势。对民俗非遗的文化"DNA"善加保护和利用,对当今我国推进新时代国家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由董晓萍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民俗非遗保护研究》一书,从跨文化视角出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曾辉  
炭花舞是梅山文化中独特的民俗舞蹈,生动地体现着这一地区的文化传统,是渔猎时期诞生的舞蹈活化石,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积淀,表达着古梅山的传统民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文章认为,研究炭花舞起源、传承规则以及技法,需从民俗出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凌云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绿色共享发展成为时代趋势的背景之下,促进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以及生态农业的融合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群聚效应、增加农村各类产业的综合收益。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推动民俗文化传承、乡村旅游革新以及生态农业推广,强化多个产业之间的合作互补、协同共进,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驱动农村社会长效发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红艳  
民俗文化是民众创造的民族文化精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外汉语教学属于跨文化语境下的教学活动,而民俗文化则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既需借助民俗文化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同时,其本身也是对外传播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内的民俗知识讲授与课堂外的民俗体验,深入传播中国民俗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