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5)
- 2023(16072)
- 2022(13387)
- 2021(12458)
- 2020(10246)
- 2019(23081)
- 2018(22631)
- 2017(42724)
- 2016(23215)
- 2015(25753)
- 2014(25276)
- 2013(24404)
- 2012(22244)
- 2011(20029)
- 2010(20107)
- 2009(19153)
- 2008(18562)
- 2007(16748)
- 2006(14790)
- 2005(13801)
- 学科
- 济(89034)
- 经济(88889)
- 管理(69638)
- 业(61143)
- 企(50667)
- 企业(50667)
- 方法(34211)
- 中国(30135)
- 数学(29115)
- 数学方法(28828)
- 财(26899)
- 农(26135)
- 制(23792)
- 业经(21515)
- 贸(18939)
- 贸易(18924)
- 易(18499)
- 学(18289)
- 体(17595)
- 银(17496)
- 银行(17464)
- 融(16873)
- 金融(16865)
- 行(16832)
- 农业(16282)
- 务(14960)
- 财务(14913)
- 财务管理(14874)
- 理论(14596)
- 地方(14265)
- 机构
- 大学(322633)
- 学院(320093)
- 济(137911)
- 经济(135295)
- 管理(119384)
- 研究(114476)
- 理学(101641)
- 理学院(100547)
- 管理学(98915)
- 管理学院(98306)
- 中国(90374)
- 京(68903)
- 财(68888)
- 科学(64818)
- 所(56949)
- 财经(53485)
- 中心(51573)
- 农(51361)
- 研究所(51022)
- 经(48814)
- 江(48244)
- 经济学(44264)
- 北京(43665)
- 业大(43400)
- 院(41641)
- 范(41120)
- 师范(40679)
- 农业(39967)
- 财经大学(39838)
- 经济学院(39650)
- 基金
- 项目(209939)
- 科学(167013)
- 研究(156548)
- 基金(155394)
- 家(135862)
- 国家(134798)
- 科学基金(115339)
- 社会(102806)
- 社会科(97458)
- 社会科学(97439)
- 基金项目(80173)
- 省(78372)
- 教育(72072)
- 自然(71576)
- 自然科(70037)
- 自然科学(70015)
- 自然科学基金(68815)
- 划(67068)
- 资助(63133)
- 编号(62305)
- 成果(52645)
- 部(48082)
- 重点(47648)
- 发(44551)
- 国家社会(44277)
- 创(43822)
- 课题(43785)
- 制(43773)
- 教育部(41935)
- 创新(41115)
- 期刊
- 济(157217)
- 经济(157217)
- 研究(102413)
- 中国(71504)
- 财(55142)
- 学报(49637)
- 农(48550)
- 管理(47778)
- 科学(46549)
- 大学(38880)
- 教育(37375)
- 学学(36388)
- 融(34637)
- 金融(34637)
- 农业(32408)
- 财经(28039)
- 经济研究(26821)
- 技术(25946)
- 业经(24618)
- 经(24327)
- 问题(20490)
- 贸(19027)
- 业(17687)
- 国际(17030)
- 世界(16806)
- 版(15279)
- 技术经济(14260)
- 理论(14124)
- 图书(14080)
- 现代(13934)
共检索到500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萌
是什么引导中国这样的大国在保持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完成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在众多答案中,制度以及社会成员的民主参与无疑是重要的,但本文认为最根本的是社会民众信任的孕育。此观点与博.罗斯坦的观点不谋而合,但博.罗斯坦并没有解决民众信任从何而来的难题。文章把民众信任作为一个描述市场化进程的因子,分阶段说明正是中国决策层的政策保证,不断地给民众的预期集合里加入市场化的元素,并阶段性地诱使民众预期发生无法复归的突变,从而孕育了民众的信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民众信任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中国市场化的进程,这个复杂的过程暗含着许多特征,本文兼作给出它的经济学流派的特征。
关键词:
民众信任 集合突变 政府行为 市场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明川
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国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先后出现了市场依附于政府、"弱政府—强市场"和"强政府—弱市场"等多种模式。中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了政府与市场关系"强政府—弱市场"的独特模式,既明显区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弱政府—强市场"模式,也不同于同属于转轨国家的俄罗斯"弱政府—弱市场"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也推进了改革的进程与体制的完善,其形成有着植根于中国特点的体制基础、制度变迁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合理逻辑。在体制完善阶段,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目标是构建"强政府—强市场"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毛传新
鉴于地方政府行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这一事实 ,本文试图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视野。为此 ,建立以下分析框架 :( 1 )地方政府行为主体界定 ;( 2 )地方政府主体的行为范围 ;( 3 )地方政府主体行为的追求模型 ;( 4)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 ;( 5)地方政府行为的经济作用及其均衡结果。通过上述分析框架的规范与实证意义。为进一步完善与规范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行为以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为主体 追求模型 均衡结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跃生 王蕴
对转轨国家政府行为市场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是研究转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以政府作用方式和政府作用程度两个因素,对10个转轨国家政府行为的市场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说明不同转轨国家政府行为市场化的土导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别;市场化进程中配套制度的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以制度化的形式合理扩展政府规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应是未来中国政府行为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经济转轨 转轨国家 政府行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维托·坦茨
尽管已经有很多论著试图说明中央计划经济国家为了成为市场经济必须做些什么事情,但没有很多人来研究政府的经济角色必须做何种改变。转轨之初一些经济学家主张的“休克疗法”假定,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价格自由化、宏观稳定化、企业私有化。至于在新的环境中政府的角色,则...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银兴
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渐进式特点。中国的改革以市场化为取向 ,不能不触及到竞争性市场和产权制度。中国的市场化有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创造竞争性市场 ,当前阶段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 ,下一阶段是培育现代市场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渐进式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澈元
市场体制完善主题下中国政府的治理成本走向与转型的初始条件及转型方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转型前两个阶段政府治理成本的“制度范式”分析, 归纳出影响政府治理成本的制度因素: (1) 过高沉淀成本; (2) 善治理念缺失; (3) 制度安排的非协调; (4) 成本分担结构凸现治理成本; (5) 学习成本与渐进式改革的局限性。作者认为, “制度范式”分析为市场体制完善阶段政府治理成本的合理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宏观层面主要确立完善治理理念; 中观层面主要推进转型制度的安排与变迁; 微观层面主要进行组织技术的改造。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晓西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的签订,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各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0年来,中国通过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体系,提高了自身的资源配置效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迅速增强。通过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各领域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薛求知 张 宗
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政府以及企业、个人等内部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个人交往等在内的外部因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组织的规范,跨国公司的示范以及国际间的个人交往都推动了中国市场化的进程。
关键词:
市场化 外部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唐志军 谌莹 向国成
本文提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出现了异化,并对其给出了基于权力结构的解释。文章认为,强化市场型政府是一国市场走向健康和规范的源泉,它奠定了市场健康和规范发展的产权(权利)基础、规则型契约基础和公平竞争秩序基础。然而,只有在权力结构均衡时,一国政府才有可能变成强化市场型政府,在权力失衡下,政府更可能变成萃取型政府,以萃取(掠夺)为主要职能,这就回答了奥尔森所未能回答的问题。针对中国权力结构失衡状况,文章分析了为什么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会因为权力结构失衡和权力嵌入市场而走向异化,并基于中国的现实,总结了中国市场化改革异化的八大表现,给出了基于事实的实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庞明川
积极财政政策使我国经济成功地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但持续加大的政府投资扩张已成为经济增长贡献因素中的一个常量,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增强引致了投资波动幅度增大。本文认为,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是造成投资波动的重要诱因之一。要有效制约地方政府过分的投资冲动,就要强化市场约束和推动体制创新。
关键词:
政府投资 投资冲动 体制性约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洪银兴 曹勇
中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转轨期。在这个时期,传统的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系统已经被打破,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中。确切地说,中国现今的市场体制尚处于功能不完全状态,但正是在这种功能不充分的体制下,中国经济竟能保持十几年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康埈荣
一、问题的提出推行改革开放20年的中国正处于从旧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体制转轨时期。在体制转轨中,新旧体制同时发生作用,二者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使得经济运行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既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也不同于市场经济的新情况和新矛盾。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建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杜月昇
一、体制转轨中政府与市场的特殊关系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体制转轨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不过,相比之下,政府在体制转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显得更加重要。对于像我国这样的体制转轨国家来说,政府的工作不仅仅是对市场失灵进行弥补,而且是首先必须与全国人民一道建立市场经济,然后才谈得上市场失灵以及对它的弥补。对于正在走向成熟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因此,如何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如何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经过体制改革而发展成为法制健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宗益 康继军 罗本德
经过20多年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如何对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做出科学的量化测度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工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四个方面、19个指标为基础构造了刻画中国改革以来经济体制市场化相对进程的市场化指数。从数据特征来看,本文构造的市场化指数较好地描绘了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可以作为制度变量应用于宏观经济建模。
关键词:
市场化 制度创新 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