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
- 2023(181)
- 2022(157)
- 2021(137)
- 2020(148)
- 2019(311)
- 2018(271)
- 2017(525)
- 2016(268)
- 2015(258)
- 2014(256)
- 2013(249)
- 2012(221)
- 2011(198)
- 2010(200)
- 2009(229)
- 2008(243)
- 2007(193)
- 2006(173)
- 2005(162)
- 学科
- 业(1665)
- 企(1659)
- 企业(1659)
- 制(1141)
- 体(1076)
- 体制(1047)
- 管理(1030)
- 济(754)
- 经济(750)
- 财(671)
- 务(535)
- 财务(535)
- 财务管理(535)
- 公司(525)
- 企业财务(509)
- 法(433)
- 方法(430)
- 数学(371)
- 数学方法(369)
- 业经(186)
- 策(185)
- 经营(167)
- 分则(163)
- 决策(159)
- 划(159)
- 技术(158)
- 讼(145)
- 诉讼(145)
- 诉讼法(141)
- 领导(139)
- 机构
- 大学(3751)
- 学院(3601)
- 管理(1438)
- 理学(1260)
- 理学院(1247)
- 管理学(1227)
- 管理学院(1217)
- 济(1118)
- 经济(1080)
- 财(969)
- 研究(817)
- 财经(754)
- 中国(744)
- 经(681)
- 京(650)
- 商学(627)
- 商学院(623)
- 财经大学(586)
- 会计(559)
- 范(487)
- 师范(485)
- 江(482)
- 法学(465)
- 北京(444)
- 法学院(432)
- 师范大学(425)
- 中心(413)
- 会计学(413)
- 学会(407)
- 会计学院(389)
共检索到5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青青
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难以区分的现实困境,二者分属于不同的法律范畴,理论上往往从欺骗的内容、方式、程度、主观故意类型、非法占有目的等角度对二者进行区别,司法实践中通常根据民事救济的可能丧失判定是否需要刑法介入,以及以行为人的客观表现为基础推断其主观目的。在区分民事欺诈和刑事诈骗时,首先要明确二者并非对立排斥的关系,其次应当遵循从客观到主观的顺序对案件加以考察,最后应当将欺骗内容、欺骗方式、欺骗程度等客观标准同主观故意内容、非法占有目的等主观标准相结合,综合全案案情并结合社会效果对此类案件进行整体评价。
关键词:
民事欺诈 刑事诈骗 诈骗罪 区分路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江涌
欺诈退市社会危害性严重,我国刑法的"欺诈发行股票罪"针对性不足,且责任偏轻。欺诈上市罪有独立的犯罪构成要件,应该成为独立的罪名。合理进行欺诈上市的制度设计,不必担心失去预防功效。适当拓宽适用当事人和解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受害人获得赔偿。
关键词:
欺诈退市 犯罪构成 法定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江涌
欺诈退市社会危害性严重,我国刑法的"欺诈发行股票罪"针对性不足,且责任偏轻。欺诈上市罪有独立的犯罪构成要件,应该成为独立的罪名。合理进行欺诈上市的制度设计,不必担心失去预防功效。适当拓宽适用当事人和解程序,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受害人获得赔偿。
关键词:
欺诈退市 犯罪构成 法定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大利
1999年 1 0月 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必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合同欺诈行为与合同诈骗行为是妨害市场交易的大敌 ,必须依法铲除。本文以《刑法》和《合同法》的依据 ,分别论述合同欺诈和合同诈骗行为的现实状况及法律特征 ,并就如何在实践中界定这两种违法行为谈些看法。
关键词:
合同 合同欺诈 合同诈骗罪 界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雁云
网络金融欺诈犯罪是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未来金融业务发展的目标模式之一,网络金融交易促进了金融业的繁荣,但金融手段的更新给传统的刑事法律制度带来了严峻挑战。刑法作为重要的部门法,通过构建网络金融欺诈犯罪的刑事法律体系,维护金融交易的有序进行。
关键词:
金融欺诈犯罪 刑事规制 网络犯罪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恩平 吕永学
追究证券欺诈者的民事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应是证券法的主要任务。我国证券法确立了民事责任优先的原则,却缺乏可操作性。为防范证券欺诈,化解金融风险,我国应确立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制度,为证券欺诈的求偿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
关键词:
证券欺诈 民事责任 损害赔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婧婧 张阿城 童文思
对于犯罪行为是否实施"重典"一直是社会各界议论的热点,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当前中国的刑事政策。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犯罪分子的行为选择隐含了经济学上的"成本-收益"比较,这一选择取决于犯罪预期成本与预期收益两方面,犯罪的成本包括实施成本、获刑成本和机会成本,对于欲获取经济回报的犯罪而言,犯罪的收益主要是经济收益。定义犯罪的利润为收益与成本的差额,那么在犯罪刑罚成本一致的前提下,犯罪的利润对于犯罪获刑总成本的弹性大小,则代表了刑事政策对犯罪的遏制效果。本文以人身犯罪中的拐卖妇女儿童罪与财产犯罪中的集资诈骗罪为研究对象,搜集我国法院2012-2015年31个省份一审审结的1710份拐卖妇女儿童罪和集资诈骗罪的裁判文书,实证分析了刑事重典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具体刑事犯罪的遏制效果。研究发现:现阶段的刑事重典对拐卖妇女儿童罪的遏制效果优于集资诈骗罪,并且社会公众对犯罪的关注度可能是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机制。由于拐卖妇女儿童罪和集资诈骗罪分别属于人身犯罪与财产犯罪,因此,至少并非对于所有种类的人身犯罪与财产犯罪,刑事重典都具有相同的效果,这应成为刑事政策制定时被纳入考量的一个因素。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焕灵 王许人
教育欺诈的出现造成了社会诚信危机,阻碍了受教育者的成长,损害了名校自身的品牌。教育欺诈是依托名校追逐金钱和教育市场不规范的产物。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监督,政策上禁止民办教育不规范的问题并加强教育公益性的导向,同时名校自身也不应急功近利。
关键词:
教育欺诈 名校办民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学斌 易小林
以往司法机关和金融机构在处理金融诈骗案件时,多倾向于作为经济纠纷处理。由于经济制裁手段的滞后性及缓和性,结果往往是赢了官司却无法挽回损失。但如果从刑法的角度来防范和调控金融诈骗案件,就可能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金融诈骗罪的成立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其主观要件。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应该根据客观情况以综合考量。
关键词:
金融诈骗 刑法 非法占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泽华 王志永
近年来,我国银行卡纠纷民事案件不断增多,特别是不法分子窃取持卡人银行卡信息和密码,伪造银行卡,并使用伪卡盗取持卡人资金,持卡人发现资金被盗后起诉银行要求赔偿损失的案件,发案势头迅猛。与此同时,伪卡欺诈类案件还出现了对银行尤其是发卡行越来越不利的局面。一是欺诈防控难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九江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骆钰 黎建新
银行卡欺诈民事责任问题是我国目前银行卡立法和司法中急需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我国银行卡欺诈案件实际,尝试就银行卡欺诈民事责任中的归责原则和银行卡各方当事人承担责任的情况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
银行卡欺诈 民事责任 归责原则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薛志成
价格欺诈的“嘴脸”●薛志成价格欺诈的特性价格欺诈是指经营者以不正当的价格手段欺骗消费者,使消费者经济利益受损害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欺骗性。经营者通过捏造或虚构价格信息,隐瞒事实真相,诱使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受骗上...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庄奎太
价格欺诈扫描●庄奎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经营者为了逃避执法部门的检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断玩弄文字游戏,进行价格欺诈,坑害消费者。1、模糊标价。一些不法者,故意用模糊语言、文字、计量单位等表示价格,这些模糊表示,对执法部门检查可以这样说,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