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14)
2023(7996)
2022(6612)
2021(6442)
2020(5051)
2019(11626)
2018(11467)
2017(20066)
2016(11914)
2015(13505)
2014(14061)
2013(12716)
2012(12159)
2011(11215)
2010(11690)
2009(10639)
2008(10825)
2007(9980)
2006(9066)
2005(8354)
作者
(32791)
(27441)
(27263)
(25884)
(17440)
(13332)
(12624)
(10730)
(10641)
(9954)
(9415)
(9096)
(8763)
(8676)
(8643)
(8499)
(8252)
(8151)
(7961)
(7789)
(7231)
(6715)
(6713)
(6301)
(6160)
(6085)
(6058)
(6055)
(5532)
(5499)
学科
(47888)
经济(47819)
管理(28431)
(25412)
(22232)
企业(22232)
教育(20463)
方法(19059)
中国(19008)
数学(15278)
数学方法(15012)
(13775)
理论(13104)
地方(11965)
(10859)
(10172)
业经(9987)
(8159)
金融(8158)
(7936)
地方经济(7890)
教学(7712)
(7560)
(7518)
(7251)
银行(7234)
农业(7204)
(7070)
贸易(7066)
(6969)
机构
大学(175400)
学院(167674)
研究(62800)
(60148)
经济(58517)
管理(55914)
理学(48209)
理学院(47390)
管理学(46160)
管理学院(45828)
中国(41118)
(39372)
科学(38218)
(35224)
师范(35031)
教育(32700)
(31758)
师范大学(29083)
研究所(28915)
(28704)
中心(26939)
(26649)
北京(25899)
财经(22881)
(22820)
(22571)
(21541)
业大(21109)
(20777)
技术(20601)
基金
项目(106163)
科学(85745)
研究(83820)
基金(74607)
(65340)
国家(64260)
科学基金(53805)
社会(51929)
社会科(48722)
社会科学(48711)
教育(46667)
(41582)
基金项目(38060)
(37660)
编号(35894)
成果(32830)
自然(32676)
自然科(31944)
自然科学(31933)
自然科学基金(31373)
资助(30214)
课题(28270)
重点(25810)
(25346)
(24068)
(23707)
教育部(22475)
规划(22291)
(21787)
(21722)
期刊
(70446)
经济(70446)
研究(60619)
教育(53847)
中国(43263)
学报(26088)
科学(24339)
(21855)
管理(21489)
大学(20895)
(20446)
学学(17920)
技术(17235)
农业(14121)
职业(12908)
财经(12057)
(11820)
金融(11820)
(10589)
经济研究(10446)
(9629)
论坛(9629)
业经(9515)
图书(8976)
(8876)
问题(8660)
技术教育(8322)
职业技术(8322)
职业技术教育(8322)
(8190)
共检索到266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乐先莲  
教育与民主、教育与国家是各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本源性论题。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赫斯利普在研究教育民主、民主国家中的教育角色等领域颇有建树。基于新理性主义伦理学的自由主义国家观,赫斯利普主张民主国家中教育道德角色的普遍模式涉及教育作为民主国家的社会机构的角色以及教育在民主国家中的道德责任,且两者具有一致性。民主国家中教育道德角色的扮演可以通过课程目标、内容和组织形式等得以体现。赫斯利普的教育在民主国家中的道德角色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为我们思考当下的教育与民主、教育与国家发展等深层次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路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坤庆  卢洁莹  
"民主"是西方主要政治学概念,理解民主需要将其置于西方文化语境之中。柏拉图及其后世一些著名哲学家均探讨过民主制度及其学校教育理想,但杜威却是其中之翘楚。在杜威看来,学校是培养人之理性之场所,学校教育是推动民主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其内容是科学知识,其教育方法是"探究"。民主社会的学校教育理想是旨在为民主国家理想之建立与维护筑起一道堤坝,并通过学校教育造就推进和捍卫民主国家和民主制度的卫士。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乐先莲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学者探讨教育与国家关系的重要理论视域与知识资源。英国当代著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埃德温.韦斯特在教育与国家关系研究领域卓有建树。通过对国家保护儿童以及公共教育"邻近效应"原则的批判,韦斯特致力于揭穿国家公共教育的神话,进而论证国家放任教育的历史合法性和理论合法性,力主消除教育的国家垄断,构建国家教育责任的新模式。韦斯特的"国家公共教育神话论"具有特定的历史性和境遇性,可以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教训。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克莱姆·布鲁克斯  杰夫·曼扎  季蕾  
在发达的民主国家中,公众的政策偏好是否会影响到福利国家政策的制定呢?对于福利国家理论来说,这是一项重要的命题。文章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以分析近期文献普遍关注的民意和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文章将社会政策偏好的测量值和福利国家的支出数据合并为一个新的数据集,同时将既有文献所确立的社会政策制定的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公众的政策偏好对福利国家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通过内生性统计检验,文章发现,政策偏好的国别差异有助于部分地解释社会民主主义、基督教民主主义和自由民主主义福利国家体制之间的差异。这一结论为福利国家研究、民意的比较研究,以及近期的民意/政策研究之间的联系提供了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赫里斯托·馬林諾夫  利广安  
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条件下,生产的配置应当依据国家的经济区划。实行经济区划可以全面地利用自然资源与劳动资源,形成与发展经济综合体,并确定各综合体之间的合理的运输联系。苏联多年来的经验表明:经济区划,以及根据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创造了在人力物力消耗方面获得大量节约的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加速了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速度。如果说经济区划对于苏联的经济过去曾经并且现在还继续在给予这种良好的影响,那么在人民民主国家中也可以期待同样的国民经济效果。但是问题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富兴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同一性危机”。这种危机缘于道德教育中的工具理性。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话语伦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该问题的理论基础。笔者就学科教学、道德教育的说服法,运用该理论讨论了在学校道德教育实践中如何以交往理性代替工具理性,进而提出整合性教学观、作为话语过程的说服法,以解决学校道德教育的“同一性危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肖巍  
西方社会具有权威性的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模式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劳伦斯.柯尔伯格(1927—1987)提出的道德认知理论。从本世纪70年代起,伴随西方女性主义运动发展产生的关怀伦理学开始对这一理论进行冲击。关怀伦理学是一种建构在女性主义视角之上的,肯定女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金华  
本文试图从生态文明的高度研究人口发展战略,探讨生态伦理与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构建生态伦理学视域下的人口发展战略思想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采  
赫尔巴特主张以伦理学来说明其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以《赫尔巴特文集》为依据,试图进一步探讨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与伦理学思想,包括其研究教育的基本方法,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以及教育性教学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并思考其在当代的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占营  黄健荣  
理论界通常以公共契约的完全性为前提来讨论民主国家政府的责任问题,但实际上公共契约是不完全的,因而基于契约主义构建的民主国家责任制政府的制度框架也必然是不完全的。目前,无论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中都无法找到一种确定民主国家政府责任的"最优解"。可能的方法是,进行多重的制度设计,以求在多种制度的均衡关系中寻求较好解决之道。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家年  李怀龙  李晓岩  
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富媒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等使之附有伦理愿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内容。"然而在网络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缺乏对网络教育中的伦理现象、行为和过程等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教育伦理概念并指出网络教育伦理的研究意义;然后,对网络教育伦理涉及的相关学科领域进行了论证和辨析;最后,从伦理学的视角对与网络教育伦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划分出网络教育伦理研究的三个层次以及相应的研究内容,为进一步开展网络教育伦理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女性主义伦理学研究表明,道德是有“性别”之分的,男女两性在道德价值重心、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上均有差异。但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客观存在的性别歧视,导致道德教育的性别失衡和性别冲突,从而限制了道德教育的发展。实现道德教育的性别和谐应该消除性别歧视,重新定义道德和有道德的人,使道德教育的核心概念包容女性气质。在此基础上,重建道德教育大厦,使其矗立于理性和情感的根基之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明  
基层政权建设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权角色直接影响国家政权建设的成效。新中国成立初期,基层政权扮演代理型政权角色,帮助国家政权管理基层社会的各类事务;改革开放之后,基层政权扮演经营型政权角色。基层政权的经营性行为不仅没有为基层民众谋取公共利益,而且攫取基层社会更多资源,恶化了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基层政权从经营型政权向服务型政权转变是改善国家政权建设成效的重要手段。优化基层政权公共权力、强化基层政权的财力、重塑党政机构设置及厘清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是构建服务型政权的现实选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志娟  塔娜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一直是我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特纳的过程角色理论尽管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个体角色的形成机制,但对我国民族地区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教育不无启发意义。本文以特纳的角色理论为视角,探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如何帮助少数民族学生通过角色认同与角色互动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分化与综合,一门新的学科——教育伦理学已成为教育科学学科群的成员之一,并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是,什么是教育伦理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仍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有关教育伦理学研究对象已有观点的分析,提出教育伦理学是探讨教育的善恶矛盾的科学。 一、教育伦理学就是道德教育理论吗?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伦理学就是探讨道德教育的理论。如本世纪上半叶,B·诺曼妮(B·Normann)和G·科蒙尔(G·Colmore)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