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21)
2023(19382)
2022(16552)
2021(15409)
2020(12797)
2019(29274)
2018(28944)
2017(55294)
2016(29997)
2015(33876)
2014(33856)
2013(33282)
2012(30841)
2011(27883)
2010(27922)
2009(25508)
2008(25214)
2007(22335)
2006(19712)
2005(17562)
作者
(86103)
(71542)
(71212)
(67598)
(45579)
(34226)
(32391)
(28021)
(27363)
(25609)
(24369)
(24304)
(22883)
(22581)
(22129)
(22088)
(21201)
(20960)
(20619)
(20409)
(17869)
(17526)
(17344)
(16440)
(15935)
(15927)
(15908)
(15842)
(14478)
(14103)
学科
(122967)
经济(122807)
管理(88296)
(82213)
(67747)
企业(67747)
方法(50853)
数学(43551)
数学方法(42915)
中国(36120)
(34686)
(32055)
地方(29951)
业经(29436)
(26252)
(25482)
农业(23107)
(21403)
贸易(21385)
(20705)
(20555)
银行(20505)
理论(20188)
(19931)
金融(19927)
环境(19865)
(19651)
(19643)
(19315)
技术(19314)
机构
大学(423011)
学院(421455)
(167528)
经济(163740)
管理(163593)
研究(144083)
理学(140224)
理学院(138620)
管理学(136056)
管理学院(135281)
中国(108549)
(91297)
科学(87915)
(80140)
(71832)
(68023)
中心(65893)
研究所(64846)
(64196)
财经(62422)
业大(61643)
北京(57972)
(57570)
师范(56996)
(56642)
(53031)
农业(52686)
(51663)
经济学(50111)
财经大学(46333)
基金
项目(284292)
科学(223275)
研究(210970)
基金(204180)
(177330)
国家(175785)
科学基金(150963)
社会(132145)
社会科(125107)
社会科学(125075)
(111371)
基金项目(107623)
教育(97753)
自然(96808)
自然科(94539)
自然科学(94518)
(93568)
自然科学基金(92755)
编号(86907)
资助(83772)
成果(71335)
重点(63945)
(63017)
(62737)
课题(60632)
(59023)
创新(55098)
国家社会(54029)
教育部(54002)
科研(53883)
期刊
(190853)
经济(190853)
研究(127999)
中国(89286)
学报(65490)
(63016)
管理(62724)
(62122)
科学(60150)
教育(53892)
大学(50775)
学学(47245)
农业(43416)
(39169)
金融(39169)
技术(39156)
业经(32085)
财经(30574)
经济研究(29336)
(26164)
问题(24798)
图书(23912)
(22331)
科技(19965)
理论(19894)
(19829)
技术经济(19792)
现代(18757)
商业(18101)
实践(18068)
共检索到640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汪仲启  
文章认为,身份解放和机制建设的具体形式和先后顺序,决定了一个政治体民主发展的基本样式。身份解放指政治体成员在政治和法律层面不断走向身份平等的过程;机制建设指政治体成员逐渐拥有合法的制度化政治参与途径的过程,二者共同构成民主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理想型的民主发展,应当实现身份解放和机制建设的结合与匹配。优先完成核心民主机制建设的政治体,有机会通过相对和缓的改革逐步实现身份平等,从而构成"机制建设引领型的民主发展";缺乏核心民主机制的政治体,则需要经过相对迅速的革命过程以完成身份解放,而后才有机会逐步进行机制建设,从而构成"身份解放引领型的民主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马玲  
职业教育信息化已然成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然而,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起步较晚,成果较少,其发展水平还亟待提升。要使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和赶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必须先要具备国际视野,审视我国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信息化之间的差异,明确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文章对日本、德国、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之间的比较,认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破局的关键在于:坚持政府主导,在顺应时代趋势与寻求个性创新之间破局,持续提升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水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东杰、王建梁在《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第7期中撰文分析了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三国在开放教育中采取的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并以此指出我国当前开放教育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对策。英、澳、印三国是世界开放教育领域中的佼佼者,为了更好地提高开放教育的质量与品质,三国采取了诸多有效的措施促进教师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钟润涛  胥爱欢  
在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保险业如何融入互联网浪潮以实现新的发展,是目前我国保险业亟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三个国家互联网保险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发现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持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拓展的营销模式是这些国家互联网保险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我国可借鉴美国、英国和日本互联网保险发展的经验,以完善监管制度、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大力拓展营销模式为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促进互联网保险健康发展,以此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蒋林浩  沈文钦  陈洪捷  黄俊平  
本研究比较分析了美国研究理事会组织的博士点评估、英国高等教育资助委员会组织的科研评估、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的基本特征,并认为在实施我国一级学科的评估过程中,可借鉴美国、英国较为成熟的评估经验,进一步规范评估组织和过程,继续采用量化评估和同行评估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评估指标的转变,评估内容应兼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评估结果慎重与政府拨款挂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福进  刘少雪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作为国家层面推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正确处理政府与大学的关系是各方尤为关注的问题。从英国、德国、中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中政府与大学关系的异同来看,我国可借鉴英国、德国的经验,在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中实现政府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的转变,引入公开竞争机制,探索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组织实施,以切实保障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达成政府干预与大学自治的平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洁莉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四大")是指世界上著名的四家会计师事务所,即普华永道(Price Water-houseCoopers,简称PWC)、德勤(Deloitte,简称DTT)、毕马威(Klynveld Peat Marwick Goerdeler,简称KPMG)和安永(Ernst&Young,简称EY)会计师事务所。在我国乃至世界注册会计师行业中,"四大"不论从规模、收入、从业人员数量还是执业质量、管理水平等各个方面,均体现出明显优势,居于行业领先地位。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少国  
本文从教育转型对教师教育的需求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法,对美、英、德三国的教师教育发展策略进行了一系列剖析,并结合我国教师教育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几点策略。借鉴美、英、德三国的经验,在教育转型的当下,国内的教师教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与提升:首先,应该以新标准、新范式来引导教师教育的革新;其次,应该突出国内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应该强化职前与职后培训的融合,以促进教师从业能力的提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罗莹  
美、英、日三国保险监管制度比较罗莹作为负债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现代商业保险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和监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保险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保险监管制度,有力地维护了保险市场的稳定和国民生活的安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马敬华  
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都是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通过梳理三个国家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及特点,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校建立和完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姬超  
在不同国家,城市化的路径存在广泛差异,差异化路径导致了大相径庭的城市化结果。本文综合比较英、法、德三个代表性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主体类型、主体互动以及主体的差异化偏好,结果表明:(1)特定的发展场景塑造了不同偏好类型的城市化主体,进而决定了这些主体对城市化的态度和行为;(2)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联和良性互动是城市化健康推进的根本保障,利益冲突会导致城市化沦为特殊阶层的食利工具;(3)对于当下中国,新型城市化必须转变资源整合方式,促进多元参与,引导广大市民(农民)、企业和政府共同融入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共享式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燕楠   贾天枝   池春阳  
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新型组织形态,只有将企业的产业、科技与技术等资源要素与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在产业学院这一组织形态中融合,才能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机制。以交易成本经济学为视角,运用交易成本理论重构高职产业学院的治理机制,通过建立科层治理、文化治理、绩效治理、关系治理等多元治理机制,为学院发展的多重主体提供理性选择,从而解决产业学院在合作发展中的矛盾与困境,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构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