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75)
- 2023(6078)
- 2022(5116)
- 2021(4900)
- 2020(3845)
- 2019(8375)
- 2018(8177)
- 2017(15701)
- 2016(8082)
- 2015(8595)
- 2014(7816)
- 2013(7283)
- 2012(6204)
- 2011(5506)
- 2010(5397)
- 2009(5231)
- 2008(4631)
- 2007(4031)
- 2006(3502)
- 2005(2753)
- 学科
- 济(26858)
- 经济(26710)
- 管理(22005)
- 业(20653)
- 企(18455)
- 企业(18455)
- 方法(10622)
- 农(9597)
- 中国(9118)
- 业经(8835)
- 财(7931)
- 理论(7314)
- 数学(6944)
- 数学方法(6851)
- 和(6724)
- 贸(6144)
- 贸易(6142)
- 易(6009)
- 农业(5925)
- 制(5901)
- 学(5130)
- 务(4879)
- 财务(4867)
- 财务管理(4857)
- 企业财务(4574)
- 地方(4449)
- 教育(4433)
- 社会(4338)
- 关系(4159)
- 银(4142)
- 机构
- 学院(101202)
- 大学(99087)
- 济(40720)
- 经济(39960)
- 管理(38749)
- 理学(33925)
- 理学院(33582)
- 管理学(33013)
- 管理学院(32814)
- 研究(30768)
- 中国(22599)
- 财(19607)
- 京(18982)
- 科学(16893)
- 财经(15884)
- 中心(14507)
- 经(14463)
- 范(14434)
- 师范(14355)
- 江(13992)
- 所(13639)
- 经济学(13004)
- 研究所(12241)
- 农(12069)
- 财经大学(11944)
- 业大(11871)
- 经济学院(11674)
- 师范大学(11399)
- 州(11292)
- 北京(11276)
- 基金
- 项目(69682)
- 科学(56367)
- 研究(55816)
- 基金(50913)
- 家(42757)
- 国家(42356)
- 社会(38695)
- 科学基金(37445)
- 社会科(35464)
- 社会科学(35451)
- 省(27206)
- 基金项目(26656)
- 教育(26208)
- 编号(23933)
- 划(22600)
- 自然(21806)
- 自然科(21363)
- 自然科学(21360)
- 自然科学基金(20979)
- 成果(19283)
- 资助(19061)
- 部(15718)
- 课题(15710)
- 重点(15539)
- 国家社会(15473)
- 创(15390)
- 项目编号(15094)
- 发(15062)
- 制(14845)
- 性(14439)
共检索到145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雨辰
韩国的市民社会诞生于相对开放的威权政治环境,发育过程的独特性塑造了韩国市民社会的民主特质。市民社会是韩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推动了政府与社会关系范式的变迁。在威权政治时代,市民社会是为争取民主而与军政府对抗的激进挑战者;在民主转型时期,是向政府进行利益表达与整合的理性代言人;在民主固化后,转向为与政府合作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市民社会角色转换的内源性动力来自于市场经济的建立、权利意识的复苏、公共利益的驱动以及威权政治的失灵;外源性动力来自于民主价值的输入和美韩同盟关系的影响。在可预见的未来,韩国市民社会的角色转换还将继续呈现多元化和均衡化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将面临...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民主主义 角色转换 韩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淳媛 姜英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激增的国际婚姻与移民使韩国社会进入了"多元文化时代",政府出台了诸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试图解决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增多所带来的种种问题。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视角批判性地考察了"多元文化"教育政策背后隐藏的士大夫式种族主义理念,提出新的"全纳型多元文化教育"模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丁宏
韩国作为"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的代表性国家,在短短的20年间,继令人瞩目的经济腾飞之后,实现了从威权主义政治向政治民主化的转型,其中韩国市民社会发展和民主化运动的高涨被认为是政治社会转型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对韩国政治转型与市民社会变迁之互动过程进行考察与分析,探究市民运动作用于政治转型的作用模式和途径,揭示其在民主化进程中为其他国家提供的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
民主化 政治转型 市民社会 市民运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振华
公民社会是执政者的"对手"还是"帮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答案。韩国样本表明,公民社会有对抗国家权力的一面,也有改善民主治理的一面。在威权体制下,韩国公民组织表现出很强的反威权属性,在促进威权体制的自由化和民主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威权体制"有限政治多元主义"的特征也利于这种转型;在民主巩固阶段,激进的劳工运动让位于相对温和的公民运动成为主流。保守的转型方式使得民主政权继承了韩国威权体制强国家的遗产,有能力协调不同公民组织间的冲突,公民社会与政治体制的对抗逐渐缓和,这对韩国民主巩固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韩国样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价值,但不能放大其适用性。
关键词:
公民社会 民主化 民主巩固 转型 韩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芦恒 田毅鹏
作为东亚压缩式现代化的典型样本,韩国的"公共性"建构过程具有特殊性。在"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进程中,现代性的"外生性"与国家权力的"扩张性"产生了韩国的第一次公共性危机,成为市民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最终推动"国家公共性"逐渐转化为"社会公共性"。然而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背景下,韩国社会出现了"国家缺失"与"市民社会缺失"等"双重缺失"为标志的第二次公共性危机。我们为此需要积极探索一种不同于西方对立性的"东亚公共性",即"均衡式公共性",强调在"国家与社会"和"市民社会内部"两方面超越旧式的"对抗式公共性",在各类主体之间的互动均衡关系中建构新"公共性"。同时也成为我们思考当前中国社会管理的本土性与复杂性时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性的参考框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玉生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福利国家。工业主义理论家从工业化的视角把福利国家的发展看作是工业化发展的水平的结果;社会民主主义者把福利国家看作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要步骤,并借助于凯恩斯主义的福利国家来推行其福利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些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认识福利国家原因的理论家,则把福利国家的出现看作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并分析了福利国家中的阶级利益的对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黎
在市民社会语境下审视农民市民化问题,旨在突破"农民市民化"思维局限,着力于农民整体实现自己的市民社会。通过研究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及探究市民化语境渊源,发现我国的"农民市民化"仅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平等待遇问题,而更广泛的农民群体境遇的普遍提高仰仗于在市民社会中得以享有自主权利,分享全部的文明红利。研究认为,中国存在市民社会,农民与城里人同为市民,二者应当共同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当前农民市民化程度却相对较低。农民应当共建生活空间,自主争取权利,整合国家、各类社会群体、农民自身等各界力量共同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桐杰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生态民主主义思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很少;国际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是刚刚起步,相关的研究文献更是微乎其微。本文旨在为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为此,本文首先界定了"生态"、"民主主义"和"生态民主主义"这三个基本概念,接着指出了西方和中国生态民主主义研究的主要流派和观点。本文认为生态民主主义的思想挖掘将会大大丰富生态政治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进展,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长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 民主主义 思想 研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仁
民主主义社会是杜威理想的社会 ,他把教育视为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重要工具。他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包括 :培养民主主义社会的公民品格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 ;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是社会生活与人性发展的统一 ;理想的学校道德教育途径是现实生活、教法和课程三位一体。杜威的学校道德教育思想尽管形成于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存在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但其中仍不乏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杜威 民主主义社会 学校道德教育 思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革命年代里,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的新民主主义银行业,随着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而不断发展。从相关史料与文献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银行业在巩固革命政权,发展根据地经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有效抵制敌人的经济封锁和金融掠夺,以自己的财政金融力量支持革命战争,确保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伟大历史使命等方面,均承担着自身的社会责任,为其后我党领导的金融事业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国家银行的社会责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志忠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成功的。我们应该借鉴韩国的经验与成功的做法,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目前应该是首先解决农民最需要、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要和城镇化、工业化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要建立让农民表达自己意愿的正常渠道,要尊重农民的“主人”地位,保障农民的话语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孟志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与城市建设相补充、相呼应、相融合,与城市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相映成辉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是消除城乡差距、与城市生活水平相当的新农村,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农村,同时还应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地域优势的新农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凤玉 单中惠
一百年前的1916年,西方教育思想大师、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出版。此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及中国的教育学者都对《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本具有教育经典地位的著作进行了论述。就《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学术影响而言,学者认为《民主主义与教育》达到了教育经典著作的地位,确立了新的教育哲学的基础,已成为产生世界性影响的著作。从整体来看,学者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和学术影响三个方面。
关键词: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涂诗万 张斌贤
1919—1921年,杜威访华讲学促进了《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在中国的传播,也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中国理论界对《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评论毁誉参半。缪凤林等文化保守主义者认为此书有"四点之失";持激进革命观的学者则认为此书表达的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和个人主义的资产阶级教育哲学;梁漱溟认为此书的中心观念是"生命";孟宪承等教育学学者则认为它所阐述的民主主义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中心思潮。在实践领域,一方面,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对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它对中国的学校教育实践也有巨大的作用。至今此书在中国已有《平民主义与教育》、《民本主义与教育》、...
关键词:
杜威 民主主义 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