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7)
2023(12856)
2022(11106)
2021(10138)
2020(9010)
2019(20276)
2018(19900)
2017(38275)
2016(20528)
2015(23381)
2014(23482)
2013(23187)
2012(21429)
2011(19393)
2010(19185)
2009(17836)
2008(17313)
2007(15498)
2006(13304)
2005(11723)
作者
(60292)
(51110)
(50708)
(48329)
(32335)
(24413)
(23356)
(20064)
(19151)
(17936)
(17277)
(17020)
(16175)
(15847)
(15753)
(15672)
(15566)
(15103)
(14641)
(14628)
(12569)
(12565)
(12207)
(11695)
(11606)
(11353)
(11127)
(10956)
(10461)
(10029)
学科
(105402)
经济(105308)
管理(58875)
(54097)
方法(45661)
(44861)
企业(44861)
数学(40840)
数学方法(40331)
(22700)
地方(22424)
(22174)
中国(21809)
(20223)
业经(19602)
(15367)
(15317)
贸易(15304)
农业(14882)
(14785)
(14488)
财务(14441)
财务管理(14402)
地方经济(14132)
(14102)
环境(13891)
企业财务(13688)
理论(13006)
(12582)
金融(12577)
机构
大学(300900)
学院(299729)
(131220)
经济(128677)
管理(116883)
研究(101375)
理学(101367)
理学院(100279)
管理学(98425)
管理学院(97879)
中国(75873)
科学(62355)
(62054)
(56846)
(51288)
(49914)
中心(47887)
研究所(46800)
财经(46103)
业大(45140)
(44227)
(41765)
经济学(41018)
农业(39331)
北京(38448)
(37719)
师范(37315)
经济学院(36797)
(36153)
(34557)
基金
项目(203477)
科学(160522)
基金(148968)
研究(145124)
(130128)
国家(129111)
科学基金(111051)
社会(93207)
社会科(88497)
社会科学(88468)
(79630)
基金项目(78793)
自然(72608)
自然科(70945)
自然科学(70923)
自然科学基金(69607)
(67068)
教育(66758)
资助(61343)
编号(57930)
成果(46213)
重点(46003)
(45195)
(43943)
(41806)
科研(39750)
课题(39339)
创新(39228)
国家社会(38975)
教育部(38790)
期刊
(142164)
经济(142164)
研究(83863)
中国(52494)
学报(47372)
(45965)
(43703)
科学(43162)
管理(41540)
大学(35792)
学学(33985)
农业(29567)
技术(27969)
教育(24594)
(24544)
金融(24544)
经济研究(23654)
财经(23211)
业经(21044)
(20018)
问题(18419)
统计(18088)
技术经济(16947)
(16154)
(15929)
决策(14716)
(14128)
(14128)
理论(14106)
商业(13629)
共检索到435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辉  呼和那日松  唐敏  
文章所聚焦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主程度会对个体的腐败感知产生何种影响?文章对亚洲、非洲和拉美三个舆情表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合并,整合出一个包括50个国家在内的跨层次数据。在此基础上使用多层分析法,研究发现民主对于腐败感知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在直接效应上,民主程度越高的国家,民众腐败感知的平均水平越高;但在调节效应上,民主作为一种宏观制度环境,会增强自我经济评价对腐败感知的负向影响。研究还利用实证数据证明了个体的政治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个体所处的宏观制度背景所塑造的,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度对于个体的腐败感知来说可以同时展现其"严厉的"和"慈祥的"一面。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哲  孟天广  顾昕  
文章采用2014年发布的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运用多层次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民众腐败容忍度不仅受到个体因素(如价值观、社会身份、经济状况等)的影响,而且还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定结构性因素有关。具体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不平等不仅提高了民众腐败容忍度的绝对水平,而且增大了个体间腐败容忍度的相对差异。这就导致民众对腐败问题的价值观呈现异质性,极有可能不利于反腐败施政。此外,文章发现,虽然公共部门从业者的腐败容忍度普遍低于其他部门从业者,但经济不平等状况使得两者之间的差异缩小了,这意味着经济不平等状况对职业间的腐败容忍度差异有均衡效应。总体而言,经济不平等的格局对于反腐败政治文化氛围的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易烨  
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腐败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因素是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一定的社会经济阶段,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资源配置是有限的,由于人的经济性,制度安排的缺陷,使寻租不可避免,从而滋生腐败。文章通过对腐败的机会成本、边际效应和风险等方面的经济分析,探究腐败产生的经济根源并提出预防腐败的经济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莹莹  彭代彦  
文章利用中国CGSS(2011—2013)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了腐败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败降低了中国居民幸福感,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相对收入来实现。分组分析结果表明:腐败显著降低了低收入阶层、城市地区(或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腐败对其他收入阶层、农村居民(或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莹莹  彭代彦  
文章利用中国CGSS(2011—2013)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研究了腐败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腐败降低了中国居民幸福感,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相对收入来实现。分组分析结果表明:腐败显著降低了低收入阶层、城市地区(或东部地区)居民幸福感,腐败对其他收入阶层、农村居民(或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晶晶  
基于中国北京、天津等10个省(市)24个乡镇收集的522个样本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村民的腐败感知对其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腐败感知是影响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因素,村民对政府的总体腐败感知与政治参与行为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只有对村委会腐败感知对村民政治参与的影响表现出显著性,其他层级政府腐败感知的影响都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揭示了村级反腐对乡镇民主建设的重要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志扬  
本文认为,腐败是一种经济现象,对经济运行具有负面效应,治理腐败行为需要提高腐败的经济成本,并且加大制度约束的力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德容  李浪  
腐败与反腐败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腐败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目前,我国公务员腐败现象较为严重,政府反腐的力度也很大。公务员腐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政治体制方面的因素,也有利益驱使等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从政府、寻租人和公务员的概率因素出发,通过博弈分析方法分析三者的期望效用,得到他们的最优策略,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的结论,提出反腐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阚大学  罗良文  
本文利用多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腐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对于发达国家,腐败不利于经济增长;二是对于发展中国家,一开始腐败对经济增长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腐败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腐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只是暂时的;三是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体制的完善,政府管制的减少,腐败的负面影响已经超过了正面影响,目前处于倒U型的右半部分,即腐败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最后,本文给出了治理我国腐败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盛宇明  
目前反腐败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改善政治体制、提高道德水平、完善干部选拔、教育和监督制度以及打击惩罚力度等非经济因素方面。本文试图对腐败活动中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揭示腐败参与人的经济行为规律。本文的分析发现 ,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制相比 ,目前中国的腐败泛滥问题主要是因为中国经济制度存在更多的腐败供给源和对腐败更强的需求。本文的结论是 :给定中国非经济领域体制的现状 ,改革公有企业所有制和降低政府干预程度可以大幅度缩小腐败的活动范围 ,大大降低腐败的供给 ,有力地扼制腐败活动的内在冲动 ,是遏制腐败事半功倍的得力措施。如不能根除腐败赖以泛滥的经济根源 ,反腐败的非经济手段所需的巨大成本是无法承受的 ...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程厚思  曹文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程厚思曹文文章认为,权力腐败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即社会约束软化、腐败成本过低、腐败利润较高。遏制腐败必须健全以下约束机制:加快行政管理法制化的步伐,将权力的行使过程置于法律和公众的监督之下;使由于政府权力干预所形成的租金公开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东东  刘殿国  
随着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效率问题日趋严重。本文运用多层统计模型,以7个国家1990-2010年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FDI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FDI解释了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国别差异;FDI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提高东道国能源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文革  张广中  曲振涛  
在现有的经济学文献中 ,对腐败问题的讨论 ,规避道德文化的思路并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关于道德腐败的模型解释腐败活动猖獗的原因 ,并根据历史上成功经验和教训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 ,个体的社会道德观念、行为在社会中相互影响。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动态的模型解释基于道德导致腐败规模变化的原因。本文最主要的结论是 :存在着一个“道德腐败陷阱”。从这一点出发 ,本文认为 ,从根本上有效抑制腐败单靠加强执法、加大对腐败的惩罚力度等传统的、事后的打击腐败措施是不够的 ,要制定和实施综合的反腐战略 ,其中关键是要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事前监督、检举腐败的从国家到公民的“信誉机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旭光  
腐败测评是反腐败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腐败测评体系亟待发展。腐败测评有主观测评法和客观测评法两种研究思路。从统计机理和统计应用情况看,腐败的主观测评方法处于腐败测评研究的主流地位。本文介绍了腐败主观测评方法的基本思路、研究进展,并以腐败感知指数为例对其理论与应用情况进行了说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