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4)
- 2023(538)
- 2022(514)
- 2021(481)
- 2020(416)
- 2019(906)
- 2018(959)
- 2017(1707)
- 2016(1004)
- 2015(1060)
- 2014(1059)
- 2013(1073)
- 2012(997)
- 2011(965)
- 2010(893)
- 2009(851)
- 2008(712)
- 2007(663)
- 2006(542)
- 2005(514)
- 学科
- 济(4437)
- 经济(4433)
- 方法(2850)
- 数学(2770)
- 数学方法(2754)
- 米(1873)
- 玉(1867)
- 玉米(1867)
- 黍(1709)
- 玉蜀黍(1708)
- 蜀(1708)
- 蜀黍(1708)
- 管理(1635)
- 业(1393)
- 农(1302)
- 市场(1138)
- 企(1044)
- 企业(1044)
- 产品(1019)
- 农产(838)
- 农产品(838)
- 价格(815)
- 产品价格(806)
- 贸(727)
- 贸易(727)
- 易(720)
- 中国(624)
- 融(618)
- 金融(618)
- 财(600)
- 机构
- 学院(13851)
- 大学(13617)
- 济(5391)
- 经济(5314)
- 研究(5191)
- 农(5051)
- 农业(4260)
- 管理(4005)
- 中国(3959)
- 科学(3834)
- 理学(3601)
- 业大(3575)
- 理学院(3529)
- 管理学(3354)
- 管理学院(3345)
- 所(3120)
- 研究所(2877)
- 农业大学(2837)
- 京(2783)
- 中心(2536)
- 业(2365)
- 财(2276)
- 科学院(2172)
- 省(1987)
- 财经(1899)
- 技术(1871)
- 经济学(1809)
- 经(1795)
- 北京(1767)
- 江(1756)
共检索到19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勇 冯子奇 李勇 金德鹏 苏厉
为了解决毫米波无线通信中模数转换器(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ADC)无法在接收信号上实现高倍的过采样以及多径影响所导致的定时跟踪问题,该文基于2倍过采样数据,根据相关波形,利用Farrow插值给出2种适用于多径信道的定时跟踪方案,分别在频域均衡之前和之后进行误差精补偿。仿真结果表明:在Rummler信道下,定时频偏为时钟频率的20×10(-6)、误比特率为10(-5)时,这2种方案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与无定时频偏时的只相差2.5dB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树博 赖招宇 罗先喜 李跃忠
为了实现对室内老人运动状态的实时与准确追踪,提出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多目标人物轨迹追踪(multi-objective human trajectory tracking, MOHTT)算法。首先利用静态杂波滤除算法移除雷达数据中的环境干扰;其次根据自适应聚类(self-adaptive clustering, SAC)算法实现人物质心位置识别,基于质心在二维平面中的坐标信息确定人物状态向量,利用多目标离散追踪(multi-objective discrete tracking, MODT)算法实现人物运动状态估计;再利用CNN-GRU校正(CNN-GRU correction, CGC)算法对人物质心状态进行实时校正,得出准确的人体质心位置坐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足迹获取(footprint acquisition, FA)算法得出足迹坐标,经拟合操作后给出完整的人物“质心+足迹”运动轨迹。实验结果表明,MOHTT算法对1、2、3、4个人的检测成功率分别为99.8%、95.6%、93.7%和87.3%,对单人位置检测误差的RMSE为0.152m,且在不同类型干扰下仍能提供具有信服力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实时性、抗干扰性和准确性,表现出良好的轨迹追踪效果。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龚树凤 方一鸣 施汉银 闫鑫悦 吴哲夫
为了实现基于雷达传感器的人机交互,设计了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毫米波雷达手势识别实验。首先,该实验基于77 GHz的FMCW雷达,采集人体手部动作回波数据,并对回波数据进行帧差预处理,再利用多维FFT算法构建距离-速度-角度联合的多维特征融合数据谱图。然后,调用MATLAB中的深度学习工具箱,基于典型的VGG16网络,搭建了适用于多维特征数据提取和动作识别的3D-VGG16-NET网络。实验结果显示,该网络算法对手势的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9.38%。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赵园 张露 邓家俊 张燕咏
在自动驾驶场景下的3D目标检测任务中,探索毫米波雷达数据作为RGB图像输入的补充正成为多模态融合的新兴趋势。然而,现有的毫米波雷达-相机融合方法高度依赖于相机的一阶段检测结果,导致整体性能不够理想。本文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相机检测结果的鸟瞰图下双向融合方法 (BEV-radar)。对于来自不同域的两个模态的特征,BEV-radar设计了一个双向的基于注意力的融合策略。具体地,以基于BEV的3D目标检测方法为基础,我们的方法使用双向转换器嵌入来自两种模态的信息,并根据后续的卷积块强制执行局部空间关系。嵌入特征后,BEV特征在3D对象预测头中解码。我们在nu Scenes数据集上评估了我们的方法,实现了48.2 m AP和57.6 NDS。结果显示,与仅使用相机的基础模型相比,不仅在精度上有所提升,特别地,速度预测误差项有了相当大的改进。代码开源于https://github.com/Etah0409/BEV-Radar。
关键词:
三维目标检测 传感器融合 毫米波雷达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叶涛 秦文阳 张晞
针对人工智能课程实验要求,结合轨道交通障碍物检测实际工程问题,开发了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和计算机视觉联用的障碍物自动检测系统实验教学平台。该实验平台由数据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预警显示模块组成,涉及图像处理技术、目标检测技术、网络模型部署等。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实时性、鲁棒性以及小目标检测能力,可以满足实际场景下的检测性能要求。通过该实验教学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从而为将来的科研或工作打下基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涵跃 温娇
在对大庆油田油井分布及数据传输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Zig Bee、GSM、GPRS三种无线通信组网方案解决油井数据自动上传问题。同时从定性及成本两方面对三种通信方案的利弊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不同通信方案的适用情况提供可靠的依据,为数字化油田远程监控及信息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数字油田 远程监控 无线通信方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柯翔敏
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课中了解下一代通信的核心技术,例如机器通信、新型空中接口、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天线阵列、波束赋形等,使教学内容紧跟科技前沿,对无线通信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及实验流程进行了改革,给出实验系统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基于波束赋形的无线通信实验教学改进方案。
关键词:
无线通信实验 波束赋形 5G通信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学华 王亚飞 杨尚文 耿赛猛 刘磊
通信系统是通信原理系列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借助卫星通信的模式,在"无线通信综合实践"课程中设计了一个小型卫星通信系统实验项目。该项目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软硬件结合,综合运用了通信原理、卫星通信、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的知识,并考虑了安全、环境、法律等问题,使学生在安全用电、电磁干扰、通信频率选择等方面能够考虑非技术因素,在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秀云 洪添胜 宋淑然 夏侯炳 黄坤明
为应付各种不适合人工现场操作的恶劣环境下设备芯片程序升级工作,针对传统有线程序编程器灵活性不足的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nRF905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程序编程器。该无线编程器的硬件包括主端和从端,软件包括单片机软件和上位机烧写软件,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工作确保无线编程器的正常进行。经过测试表明:该编程器适用于对STC 51系列单片机的无线烧写,从端使用锂离子电池供电,在电压波动(3.7~4.19V)范围内,不会影响程序烧写的成功率,在开阔地可靠的烧写距离为21m,在浅水下、封闭铁盒内、建筑物和小竹林等遮挡环境下均可实现可靠烧写,烧写文件的容量最大可达单片机flash存储器的容量。
关键词:
无线通信 烧写 单片机 nRF905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彦甫 李苑青
为提升学生在通信系统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设计开发了基于mini-LED的光无线通信实验平台,开展数字光信号调制、传输和解调的实践教学。该平台以mini-LED作为通信光源,包括自由空间和水下两种传输信道环境,在收发端以离线数字信号处理方式进行信道均衡和信号恢复。基于该实验平台,通过参与实验搭建、信道调试与数据分析,可帮助学生理解通信概念与理论,加强学生解决通信系统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光无线通信的系统设计与仿真实践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魏建军 刘乃安 李晓辉 黑永强 唐军
该实验系统包括基带部分、射频前端、天线和控制计算机,每部分均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功能模块可替换。采用积木式搭建方式,既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无线通信系统,开展无线通信系统实验,也可构成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开展相应的实验,支持多门实验课程。该系统采用网络化模式,支持远程实验教学,通过互联网可随时、随地开展实验,不受时间、地点和实验内容的限制。功能模块可通过网络随时加载二次开发算法,支持二次开发实验。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开锋 张琦 刘畅 杜亚珍 陈宁宁 高莺
针对铁路无线数据通信带宽不足、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铁路无线通信网络(RailSDN),将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实现跨运营商异构网络协同工作,采用虚拟化技术实现用户的逻辑隔离,为用户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基于Markov决策过程建立网络资源调度模型,该模型考虑基础设施网络状态及用户需求等因素,以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为优化目标,搜索最优的链路分配决策,将用户需求与网络资源动态适配。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铁路无线通信网络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实现了用户需求的弹性定制,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伟 林元乖 郑泽龙 卢利明
为了解决大量森林资源信息采集系统的难题,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开发了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森林资源信息采集系统。通过通信技术来加强对森林资源信息的监控,根据实时监控反馈的情况,操作人员可以同步得到实验区有林地的信息。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监控森林资源信息,为森林资源信息采集的难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媛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科技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覆盖率的不断提升,各种移动通信设备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着通讯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通讯网络也在随之不断地更新升级。智能手机的出现,更是对网络的速度和容量有了极高的要求。目前4G网络的运行,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于网速的需求,因此,5G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目前5G通讯技术的概念进行分析,指出了5G技术在当今科技背景下应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从而能够借此促进5G通讯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为广大移动网络用户,提供更高级、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
5G通信 无线技术 应用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