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84)
- 2023(4361)
- 2022(3729)
- 2021(3338)
- 2020(2784)
- 2019(6199)
- 2018(5958)
- 2017(11521)
- 2016(6319)
- 2015(6857)
- 2014(6973)
- 2013(6819)
- 2012(6235)
- 2011(5876)
- 2010(5743)
- 2009(5258)
- 2008(5114)
- 2007(4535)
- 2006(4010)
- 2005(3537)
- 学科
- 济(31912)
- 经济(31893)
- 管理(18863)
- 业(13773)
- 方法(12334)
- 地方(11528)
- 企(11405)
- 企业(11405)
- 数学(10936)
- 环境(10857)
- 数学方法(10856)
- 学(8127)
- 地方经济(7961)
- 划(6633)
- 中国(6588)
- 农(5907)
- 资源(5303)
- 财(5217)
- 业经(5099)
- 和(5021)
- 规划(4990)
- 发(4838)
- 环境规划(4826)
- 关系(4567)
- 域(4433)
- 区域(4427)
- 贸(4383)
- 贸易(4382)
- 农业(4139)
- 易(4139)
- 机构
- 大学(94298)
- 学院(92717)
- 济(36926)
- 研究(36382)
- 经济(36160)
- 管理(33353)
- 理学(29548)
- 理学院(29060)
- 管理学(28386)
- 管理学院(28230)
- 中国(25109)
- 科学(24659)
- 京(19866)
- 所(19490)
- 研究所(18180)
- 农(15565)
- 中心(15478)
- 范(15112)
- 师范(15002)
- 财(14744)
- 业大(13931)
- 院(13813)
- 江(13586)
- 师范大学(12514)
- 北京(12430)
- 农业(12305)
- 财经(12301)
- 经济学(11240)
- 经(11222)
- 科学院(11213)
- 基金
- 项目(68039)
- 科学(54629)
- 基金(50371)
- 研究(46526)
- 家(45455)
- 国家(45142)
- 科学基金(38249)
- 社会(30903)
- 社会科(29348)
- 社会科学(29341)
- 基金项目(27261)
- 省(26540)
- 自然(25715)
- 自然科(25042)
- 自然科学(25035)
- 自然科学基金(24575)
- 划(22991)
- 教育(20599)
- 资助(19652)
- 编号(17103)
- 重点(16227)
- 发(15859)
- 部(14668)
- 创(13717)
- 科研(13437)
- 成果(13195)
- 计划(13078)
- 国家社会(12976)
- 创新(12950)
- 发展(12512)
共检索到134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利明 许回 陈明锐 EBANGO NGANDO Narcisse
根据2017年9月20日至12月31日在毛里塔尼亚海域112个站点的调查数据,研究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随机选取的78%的站点数据建立其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与叶绿素a浓度、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的关系模型,并利用剩下22%的站点数据验证所建立的模型的有效性,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评价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根据分位数模型,计算日本鲭的栖息地综合指数(integrated habitat index,IHI),对建模站点和验证站点的CPUE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用Spearman相关系数结合双尾检验检验其CPUE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IHI与CPUE的关系。结果表明:(1)海表面温度对日本鲭CPUE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温盐的交互作用和海表面盐度,叶绿素a浓度对其无显著影响;(2)建模站点和验证站点的CPUE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皆无显著性差异;(3)IHI模型对CPUE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4)IHI分布较高的海域为17°25′W-17°45′W,20°15′N-20°45′N。根据上述结果,建议我国渔船在下半年作业时,作业范围应集中在这一区域,以提高渔获产量。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冯春雷 郁岳峰 黄洪亮 汤振明 张勋
根据2007年5~8月"中水9505"号调查船在毛里塔尼亚海域(16°00′~20°50′N、16°10′~17°50′W)三个航次的水文调查数据,通过对风场、温度、水文要素(水温、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以及水团、海流的分析,就海区的海洋结构做了初步研究,并对海洋环境与渔场的关系做了探讨。结果表明:受加那利海流以及赤道暖流的交汇影响,5月到8月,海域的表温逐渐升高,但总体是南部海域的水温高于北部海域;整个海域的盐度基本在27左右;随深度增加,除盐度略有增加外,其他水文要素均明显减小;受海底地形的影响,导致流态以及营养分布不均;中心渔场分别在18°30′~19°10′N、16...
关键词:
环境特征 渔场 毛里塔尼亚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宋利明 周旺 王迪 Ebango Ngando Narcisse
鱼类耳石元素含量受栖息环境影响,因此通过分析鱼类耳石元素含量比值可以研究其栖息环境。根据2018年10月至12月在毛里塔尼亚海域(20°10′N~21°10′N、17°10′W~17°40′W)采集的219尾沙丁鱼(Sardina pilchardus),筛选58枚沙丁鱼耳石,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仪(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测定不同年龄耳石元素含量并分析其比值的差异,探讨毛里塔尼亚海域沙丁鱼不同年龄栖息环境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毛里塔尼亚海域沙丁鱼耳石共检测到44种元素,主要为钙(Ca)、钠(Na)、锶(Sr)、铁(Fe)、镁(Mg)、钡(Ba)等;所有样本中不同性别沙丁鱼耳石主要微量元素(Na、Sr、Fe、Mg、Ba)含量与Ca含量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毛里塔尼亚海域沙丁鱼耳石微量元素Na、Sr、Mg、Ba含量与Ca含量的比值核心区跟1龄区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龄区与2龄区、2龄区与边缘区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毛里塔尼亚海域不同性别的沙丁鱼栖息环境相同;毛里塔尼亚海域沙丁鱼0龄与1龄栖息环境差异不显著,1龄与2龄及2龄与被捕获时栖息环境差异显著。
关键词:
沙丁鱼 耳石 微量元素 毛里塔尼亚海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鸿霖 马有成 宋厚成 张健 曾志坚
探索渔业资源丰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掌握种群分布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是养护资源、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渔业资源的变化受多个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之间存在复杂且相关的关系。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因子对种群分布和资源丰度等直接影响,而忽视了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探索不同环境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对毛里塔尼亚双拖鲣种群资源量的影响机制与路径,本研究基于2017—2019年毛里塔尼亚海域双拖渔业鲣(Katsuwonuspelamis)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盐度(SSS)、海面高度异常(SLA)、溶解氧(DO)和叶绿素a浓度(Chl-a) 5个环境因子对鲣CPUE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SEM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 SST、SSS、SLA、DO和Chl-a对鲣CPUE均有直接影响,其中DO和SLA对CPUE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而SST、SSS和Chl-a对CPUE有显著负相关影响; SST等环境因子还会通过多种路径对鲣CPUE产生间接影响。研究揭示了毛塔海域SST通过直接影响或通过影响其他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鲣种群资源变动的潜在机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子末 陈新军 林东明 魏嫣然 陈程 魏广恩 陈洋洋
利用2015年7-8月毛里塔尼亚外海渔业生产所得的乌贼(Sepia officinalis)样本,研究该属种的繁殖力特性,并利用数学模型分析个体繁殖力的生物学指标表达关系。结果显示,乌贼个体胴长、体质量等生物学指标均呈单峰型区间分布,个体潜在繁殖力PF为1 3063 375粒,平均值为2 466±545粒,潜在繁殖力随着性腺发育增加显著(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PF与鳍长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而PFBW则与体质量关系显著。研究表明,鳍长和体质量分别是衡量个体潜在繁殖力、体质量相对繁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立川 朱文斌 朱凯 金鹏超 余为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属短生命周期头足类,其资源丰度和分布易受海域环境变动的影响。中尺度涡是该海域重要的动力过程,驱动了海域环境的变动,为获知巴塔哥尼亚海域的涡旋特征以及阿根廷滑柔鱼与其栖息海域中尺度动力过程的关系,本研究通过角动量涡旋检测与追踪算法(angular momentum eddy detection and tracking algorithm,AMEDA)统计了2013—2019年巴塔哥尼亚海域的中尺度涡旋,分析了该区域涡旋的时空特征,结合阿根廷滑柔鱼渔业数据,探讨了涡旋内外阿根廷滑柔鱼适宜环境的变化特征,揭示了中尺度涡与阿根廷滑柔鱼资源的关系。结果显示,2013—2019年共有2262个完整生命周期的涡旋,气旋涡与反气旋涡数量相当,主要集中分布在福克兰寒流流域及其右侧海域。气旋涡的生命周期、半径和移动速度等特征均高于反气旋涡。涡旋边缘区域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高于涡旋内部,高值多出现于气旋涡的西侧和反气旋涡的西北及东南侧海域。此外,气旋涡中的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显著高于反气旋涡。海表面温度、200 m水温和叶绿素a浓度在气旋涡和反气旋涡内外的分布模态与阿根廷滑柔鱼资源丰度的分布格局相一致。适宜环境的出现频次在气旋涡中更高,且主要分布在涡旋边缘。研究结果为理解涡旋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陈新军 刘金立
根据 2 0 0 2年 1~ 6月中国大陆地区鱿钓渔船在西南大西洋的生产统计及其海表水温数据 ,按 1°× 1°的格式进行统计分析 ,并用MarineExplore 4 .0软件进行作图 ,对阿根廷滑柔鱼渔场、CPUE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1~ 3月份中心渔场集中在 4 5°S、6 0°W一带 ,4~ 6月份作业渔场集中在 4 2°S、5 7°W附近。各月产量和CPUE有很大变动 ,其中 1月份产量最高 ,3月份开始下降 ,6月份达到渔汛的末期。全年产量较高海区的表温为 12~ 15℃ ,各月份的最适渔获表温不同 ,1月为 14~ 15℃ ,2月为 13~ 15℃ ,3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峰华 史赟荣 朱金鑫 吴祖立 伍玉梅 崔雪森
根据2010—2013年11—12月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的渔获生产数据,并结合遥感获取的海洋环境数据,利用渔获量重心法、地统计插值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太平洋褶柔鱼的资源丰度与渔获量重心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海流)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渔场重心每年稍有差异,经度重心集中在132°20′E附近;纬度重心集中在36°30′N和37°30′N两个位置附近。GAM模型显示,日本海太平洋褶柔鱼渔场的最适海表温度为16~18℃;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37~0.45 mg/m3。海洋环境与单位捕捞努力渔获量(CPUE)的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徐继峰
一、毛里塔尼亚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毛里塔尼亚是传统的农牧业国家,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0%。种植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畜牧业产量较大,其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渔业也是该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国家外汇收入的40%以上和国家财政预算的25%都来源于渔业。近年来,毛里塔尼亚的农牧渔业发展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彭勃文
本文介绍了毛里塔尼亚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形势,概括了现有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发展机遇和将来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研究表明:毛里塔尼亚的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具体表现为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农业技术推广和创新体系有待突破,农业水土资源退化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毛里塔尼亚的农业发展也存在潜在机遇和合作空间,该国畜牧业和渔业发展潜力大,国际社会积极援助毛里塔尼亚农业发展,经济全球化助力农业资源优化和农产品贸易。基于此,本文对加深中国与毛里塔尼亚农业务实合作提出展望。
关键词:
毛里塔尼亚 农业 机遇与挑战 中毛合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彭勃文
本文介绍了毛里塔尼亚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形势,概括了现有的问题和不足,分析了发展机遇和将来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研究表明:毛里塔尼亚的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具体表现为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农业技术推广和创新体系有待突破,农业水土资源退化威胁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此同时,毛里塔尼亚的农业发展也存在潜在机遇和合作空间,该国畜牧业和渔业发展潜力大,国际社会积极援助毛里塔尼亚农业发展,经济全球化助力农业资源优化和农产品贸易。基于此,本文对加深中国与毛里塔尼亚农业务实合作提出展望。
关键词:
毛里塔尼亚 农业 机遇与挑战 中毛合作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程 陈新军 雷林 汪金涛 刘大鹏 徐良琦 黄建忠
毛里塔尼亚专属经济区是我国西非过洋性渔业底拖网渔船的主要作业海域之一。本研究根据2010—2015年上海某远洋渔业公司的底拖网渔船生产数据,结合卫星遥感获得的表温和海面高度等数据,利用栖息地指数方法,采用几何平均模型和算术平均模型对毛里塔尼亚底拖网渔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毛里塔尼亚海域底拖网作业的时间为1—4月和7—12月。各月基于表温、海面高度距平值和海底水深的适应性指数表明渔场的适宜海洋环境范围有差异。AMM模型中,HSI大于0.6的作业网次比例为76.10%,作业产量比例为78.66%,平均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范江涛 张俊 冯雪 陈作志
根据2013年在南沙海域4个航次的声学走航调查数据,以鸢乌贼的资源生物量为渔场指标,结合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 SSH)、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和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Chl.a)等海洋环境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建立渔场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南沙海域鸢乌贼渔场分布有明显季节差异,春季主要集中于南沙西南部和越南东部海域,夏季和秋季主要分布于南沙南部海域,冬季主要分布于南沙中南部海域;各环境因子中SSH与SSS对渔场有显著影响,SST和Chl.a影响不显著;影响渔场的主要因子有SSH、SSS、经度(LON)和纬度(LAT),并依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建立渔场与影响因子的最优关系模型,模型的总偏差解释率为54.7%,进入最优模型的4个因子中,纬度对模型的影响最大;南海鸢乌贼渔场的形成除地理位置影响外,与海流洋流影响关系密切。
关键词:
鸢乌贼 南沙群岛 海洋环境 GAM模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灵智 黄洪亮 屈泰春 杨桥 陈帅 刘健 齐广瑞
基于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普里兹湾附近海域断面的调查,对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3月5日期间,普里兹湾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 Dana)资源时空分布和资源量评估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大磷虾平均资源密度为32.8 g/m2,总资源量为9.34×107 t;普里兹湾附近海域大磷虾资源量年度变化明显,种群年龄结构以2+龄或3+龄的补充群体为主,补充群体的生长状况将直接影响资源量变化;调查期间大磷虾主要集群于普里兹湾口的陆架坡折区,其范围为70.50°E~75.50°E、67°S~68.5°S,海底水深介于250~1 000 m;叶绿素浓度与大磷虾资源时空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