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6)
- 2023(1210)
- 2022(870)
- 2021(924)
- 2020(732)
- 2019(1574)
- 2018(1524)
- 2017(2752)
- 2016(1632)
- 2015(1889)
- 2014(1672)
- 2013(1658)
- 2012(1643)
- 2011(1493)
- 2010(1386)
- 2009(1229)
- 2008(1258)
- 2007(1127)
- 2006(1030)
- 2005(912)
- 学科
- 管理(4904)
- 济(4103)
- 经济(4096)
- 业(3932)
- 企(2929)
- 企业(2929)
- 农(2441)
- 学(2394)
- 虫(1958)
- 方法(1711)
- 农业(1406)
- 数学(1361)
- 数学方法(1344)
- 及其(1316)
- 害(1311)
- 业经(1298)
- 技术(1220)
- 虫害(1195)
- 中国(1088)
- 防(1053)
- 水产(1036)
- 人事(1029)
- 人事管理(1029)
- 生产(1002)
- 防治(993)
- 财(991)
- 治(990)
- 动物(886)
- 产品(861)
- 病虫(849)
- 机构
- 学院(24333)
- 大学(24260)
- 农(11380)
- 研究(11192)
- 科学(9286)
- 农业(9176)
- 管理(8021)
- 济(7999)
- 中国(7988)
- 经济(7847)
- 业大(7696)
- 理学(7272)
- 所(7150)
- 理学院(7149)
- 管理学(6898)
- 管理学院(6869)
- 研究所(6761)
- 京(5729)
- 农业大学(5689)
- 省(4967)
- 业(4938)
- 室(4861)
- 实验(4511)
- 中心(4506)
- 实验室(4344)
- 江(4208)
- 重点(4160)
- 院(4128)
- 科学院(4008)
- 技术(3466)
共检索到36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玲 张志红 陆永跃 张维球
观察了捕食性天敌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行为及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毛蠼螋对蔗扁蛾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模型,对1~3龄、4~5龄、6~7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模拟模型分别是:Na1~3=1.0849N0/(1+0.0220N0)、Na4~5=1.1052 N0/(1+0.0328N0)、Na6~7=1.0291N0/(1+0.0384N0)。毛蠼螋在1 d内最大的捕食量理论值Na(max)分别是49.26头、33.67头和26.81头。
关键词:
蔗扁蛾 毛蠼螋 捕食 功能反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虎威 宁格 李正跃 张立敏 陈斌
为探明素乔球螋(Timomenus lugens Bormans)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的控制效能,室内测定了其成虫对亚洲玉米螟2、3龄幼虫和蛹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素乔球螋对亚洲玉米螟2龄幼虫、3龄幼虫和蛹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捕食功能反应II型,拟合获得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分别为Na=0.9970N1+0.010469N、Na=0.82669N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小军 储张杰 Babacar Diakhate 黄涛 唐舟凯 何竺柳 鲍华江 赵波 高阳 胡秀峰 贾兴鲁
为获知豆娘幼虫捕食对泥鳅幼体培育存活率的影响,采用捕食者与猎物间捕食效应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豆娘幼虫对泥鳅幼体的捕食作用。结果显示:1豆娘幼虫对泥鳅幼体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豆娘幼虫对泥鳅幼体的瞬间攻击力a′、日最大捕食量1/TH随泥鳅幼体日龄的增加而降低,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2豆娘幼虫规格不同对泥鳅幼体捕食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体长为(16.32±0.24)、(13.18±0.32)、(9.86±0.28)和(5.82±0.36)mm的4种规格豆娘幼虫对3日龄泥鳅幼体的瞬间攻击力和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0.8349、0.5724、0.2002、0.0432和27.39、1...
关键词:
豆娘 泥鳅 幼体 捕食效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南俊科 宋丽文 左彤彤 杨丽元 王悦 孙守慧
为明确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的捕食作用,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多种天敌资源。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卵和幼虫捕食行为、捕食能力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卵的捕食能力,以异色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量最大[(82.2±14.4)粒·d-1],丽草蛉3龄幼虫次之[(76.2±17.7)粒·d-1],而异色瓢虫成虫的日均捕食量[(61.0±4.9)粒·d-1]显著小于4龄幼虫;但对于美国白蛾1龄和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丽草蛉3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都显著高于异色瓢虫4龄幼虫(p<0.05)。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通过方程得到异色瓢虫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理论最大捕食量达49.47头·d-1,高于丽草蛉3龄幼虫和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理论日均最大捕食量。对于美国白蛾卵块,异色瓢虫4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而对于美国白蛾1~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草蛉3龄幼虫捕食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美国白蛾捕食性天敌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爽 王甦 刘佰明 周长青 张帆
【目的】评估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卵、若虫及伪蛹的搜寻、控害潜能,观察分析其捕食行为。【方法】在室内设置不同密度的烟粉虱卵、若虫及成虫供大草蛉高龄幼虫取食,统计大草蛉3龄幼虫在不同猎物密度下的净取食和取食比例,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观察大草蛉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的若干独立行为事件,系统描述其行为事件内容,分析研究各行为发生频次及持续时间占总捕食过程的比例。【结果】大草蛉3龄幼虫对烟粉虱卵、若虫及伪蛹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同时拟合Holling Ⅱ及Ⅲ型方程。在室内条件下,大草蛉3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其瞬间攻击率随烟粉虱虫龄的增...
关键词:
大草蛉 烟粉虱 功能反应 捕食行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德利 涂永勤 刘飞 陈仕江
本文采用常规研究方法,观察统计蝙蝠蛾大龄幼虫奢食性,采用单头饲养测定蝙蝠蛾各龄幼虫取食量,并测定生长发育指标。结果表明,奢食性方面,供试植物食料中,蝙蝠蛾幼虫取食胡萝卜最多,取食量为1.757 g,占总取食量的50.26%,其次为圆穗蓼0.9363 g和珠芽蓼0.6743 g,对小大黄的取食量最少,为0.128 g;取食量方面,随着幼虫龄期增加日取食量不断增加,各龄期取食量所占总量的比例也不断增加,3龄期取食量较其余龄期最少仅为0.0324 g,3龄期过后取食量暴增,第4、5、6、7、8龄期幼虫取食量分别为第3龄期幼虫的7.84、15.23、19.92、23.47、39.5倍,其中第7、8龄期...
关键词:
蝠蛾幼虫 奢食性 取食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甦 谭晓玲 徐红星 张帆
【目的】明确多种捕食性天敌田间混合释放后的种群动态,探索瓢虫种间干扰的行为学基础和在生态位上的竞争关系。【方法】在田间农业生态系统中混合释放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及多异瓢虫,对种群发展动态连续监测;在室内对3种瓢虫的1龄幼虫对卵及4龄幼虫之间互残现象进行观察;对自然生境中3种瓢虫的猎物资源进行确认和资源等级划分,并计算各瓢虫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系数。【结果】3种捕食性瓢虫在混合种群释放后个体数量均线性上升,异色瓢虫的上升速率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各瓢虫均倾向于取食异种瓢虫的卵和幼虫,其中异色瓢虫攻击取食卵的能力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在互残后的存活数量显著大于其余2种瓢虫,且伤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叶辉 刘宏屏
研究了疑山郭公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捕食量及对纵坑切梢小蠹繁殖过程和繁殖率的影响。在室温为22~24℃条件下,繁殖期疑山郭公虫平均每天可捕食纵坑切梢小蠹成虫0.61±0.043头。在实验室内,先将纵坑切梢小蠹引入云南松新鲜木段,7 d后再引入疑山郭公虫成虫。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成虫对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产卵过程形成干扰,从而导致后者繁殖率下降。疑山郭公虫幼虫可以捕食木段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各虫态,捕食率为8.3%。在野外,将疑山郭公虫成虫放到受到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的树干上,再用尼龙网将其包裹起来。研究结果表明,疑山郭公虫对树干内纵坑切梢小蠹幼期(幼虫和蛹)的捕食率大体为10.6%。疑山郭公虫对繁殖期纵...
关键词:
疑山郭公虫 纵坑切梢小蠹 捕食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袁向阳 朱卫东 富裕 韦庠有 王志铮
以平均体重为(416.67±14.21)g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为捕食者,平均全长为(18.40±0.04)mm(A)、(27.77±0.07)mm(B)和(38.90±0.07)mm(C)三种规格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幼虾为猎物,采用种间捕食作用研究方法,开展了中华鳖对日本沼虾的捕食选择性和功能反应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虾鳖混养模式参数和提高日本沼虾养殖效益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中华鳖的捕食活动时段为18:00~6:00,主要集中于0:00~4:00,该时间段中华鳖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捕食量占总捕食量的80%;(2)当日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沉 宋丽文 左彤彤 王悦 李硕 孙守慧
【目的】为明确蠋蝽对美国白蛾捕食的行为学特点,评价其捕食能力。【方法】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蠋蝽成虫和若虫对美国白蛾幼虫的捕食行为特点和捕食能力。【结果】蠋蝽取食美国白蛾幼虫表现为搜寻、刺探、等待和取食4种行为。不同虫龄组合在搜寻时长(P=0.005)和取食时长(P=0.002)上差异极显著。在蠋蝽虫龄一定的情况下,搜寻时长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减少,取食时长会随着美国白蛾幼虫虫龄的增加而增加。蠋蝽的口针从幼虫头部刺入的比率显著高于胸部和腹部(P=0.001),推测有利于蠋蝽迅速控制和杀死幼虫。蠋蝽4、5龄若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3、4、5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0.011 4~0.198 1蠋蝽5龄若虫捕食量(4.20±0.58)头>蠋蝽4龄若虫捕食量(2.40±0.25)头。【结论】本研究表明蠋蝽成虫与蠋蝽5龄若虫对美国白蛾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可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手段适用于美国白蛾的防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单林娜 杨莲芳
首次记述了中国毛翅目特有种傅氏鳞石蛾 (Lepidostomafui(Huang) ) 和弓突鳞石蛾 (L. arcuatum (Huang) ) 幼虫的形态特征。傅氏鳞石蛾幼虫与黄褐鳞石蛾 (L. flavumUlmer) 极为相似, 但前者体稍大, 头壳色浅, 前胸背板 4根外侧刚毛的第 2与第 3根的间距等于或大于第 2与第 1根间距的 2倍 (后者第 2与第 3根的间距小于第 2与第 1根间距的 2倍)。弓突鳞石蛾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头壳黑褐色, 沿头顶经颅侧区至上颚基部具白色宽环带。对两种幼虫的筑巢、化蛹等生物学特性作了初步探讨, 发现两种幼虫均利用枯叶筑四方形管状巢, 老熟幼虫巢的四面...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莲茹 杨晓野 杨玉琴 刘珍莲 郭嫒华
本文报道首次从国内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捕食线虫性真菌,该菌株适宜在20℃,pH6,玉米粉浓度0.4g·L~(-1)的玉米粉琼脂(CMA)培养基中生长。通过对其菌丝、孢子及捕食性器官的形态学观察,鉴定其为节丛孢属的少孢节丛孢菌 CIMHI 株(Arthrobotrys oligospora strain:CIMHI).
关键词:
捕食线虫性真菌 少孢节丛孢菌 分离鉴定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庆森 鞠晓蕾 黄建
观察了不同虫态的六斑月瓢虫对茶蚜的捕食作用以及测定了4种植物性生物农药对六斑月瓢虫成虫的毒力与安全系数.结果表明:不同虫态的六斑月瓢虫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六斑月瓢虫1-4龄幼虫和雌成虫对茶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8.7、32.2、158.7、434.8和357.1头.随着瓢虫幼虫龄期的增大,其对茶蚜的捕食量急骤上升,但瓢虫4龄幼虫对茶蚜的捕食量大于雌成虫.4种植物性生物农药对六斑月瓢虫成虫的LC50差异显著,表现为1.8%除虫菊素水乳剂>0.6%氧苦·内酯水剂>0.2%苦皮藤素水剂>0.3%苦参碱水剂;但是,在田间推荐使用剂量下,4种植物性生物农药对六斑月瓢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海澜 王俊刚 邓小霞 彭俊 马天文 何泽敏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亚、非荒漠区(蒋进,1992),分布在我国35°-48°N、60°-111°E之间的干旱沙漠地带,种类主要为梭梭和白梭梭(H.persicum)(张景波等,2010)。我国现有梭梭林约1156.72万hm2,其中新疆占72.3%,大多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耐盐性(周智
关键词:
梭梭 梭梭漠尺蛾 生理响应 荒漠植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季香云 蒋杰贤 曾爱平 杨长举
在20℃,23℃,26℃,29℃,32℃5个温度系列和2.4×102~2.4×106 PIBs/mL 5种饲毒浓度下,观察了甜菜夜蛾2龄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日取食量、病死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饲毒浓度下甜菜夜蛾幼虫日取食量与温度关系符合模型Y=a+bT+cT2,取食量与饲毒浓度温度的关系模型拟合为Y=c1+c2T+c3T2+c4lnD,应用Stinner模型可很好模拟病死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