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5)
2023(7396)
2022(6517)
2021(5967)
2020(5306)
2019(12431)
2018(12515)
2017(24310)
2016(13762)
2015(15562)
2014(16156)
2013(15921)
2012(15125)
2011(13634)
2010(13956)
2009(13026)
2008(13059)
2007(12160)
2006(10356)
2005(9320)
作者
(42384)
(35577)
(35449)
(33923)
(22257)
(17086)
(16354)
(14085)
(13326)
(12696)
(12055)
(11954)
(11345)
(11339)
(11337)
(11187)
(11144)
(10596)
(10435)
(10098)
(9037)
(8986)
(8805)
(8163)
(8153)
(8026)
(7908)
(7822)
(7345)
(7266)
学科
(56732)
经济(56671)
管理(36081)
(34114)
方法(27164)
(27055)
企业(27055)
数学(24143)
数学方法(23931)
(16228)
(15614)
中国(14910)
(13937)
(13358)
地方(11905)
业经(10680)
(10411)
(10238)
贸易(10237)
农业(10135)
(9902)
(9517)
银行(9479)
(9371)
财务(9341)
财务管理(9313)
(9146)
理论(9141)
金融(9138)
(9036)
机构
大学(201227)
学院(200778)
(80249)
经济(78378)
管理(72627)
研究(70721)
理学(62021)
理学院(61273)
管理学(60035)
管理学院(59668)
中国(52805)
科学(45906)
(43545)
(41233)
(37826)
(37470)
研究所(34556)
业大(33653)
农业(32775)
中心(32586)
(31961)
财经(29502)
北京(27443)
(26707)
(26616)
师范(26338)
(25254)
经济学(24933)
(24733)
技术(23172)
基金
项目(131615)
科学(101107)
研究(94039)
基金(92795)
(82186)
国家(81521)
科学基金(67518)
社会(56969)
社会科(53849)
社会科学(53829)
(52956)
基金项目(49084)
(44563)
教育(44016)
自然(43995)
自然科(42919)
自然科学(42900)
自然科学基金(42134)
编号(39178)
资助(38937)
成果(32758)
重点(30371)
(29146)
(28741)
课题(27765)
(26602)
科研(25598)
计划(25293)
创新(24999)
教育部(24169)
期刊
(88614)
经济(88614)
研究(56883)
中国(39803)
学报(37590)
(37061)
科学(31755)
(30465)
大学(27289)
学学(25860)
管理(24433)
农业(24379)
教育(22289)
技术(17818)
(17296)
金融(17296)
业经(14909)
财经(14907)
经济研究(14444)
(13070)
(12835)
问题(12399)
(11170)
统计(10172)
技术经济(10129)
图书(9642)
理论(9535)
商业(9514)
业大(9457)
(9394)
共检索到297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军  陈益泰  姜景民  何贵平  余国民  
利用SSR分子标记对分布在我国的7个毛红椿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群体具有较低水平的遗传变异;毛红椿群体的等位基因的平均数为6.1,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2.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00 6;毛红椿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值为0.185 4,在FST值的基础上估算毛红椿群体间的基因流(Nm)为1.098 3。采用平均距离方法(UPGMA)对7个群体进行了聚类,对各群体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的相关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显著相关。分析了毛红椿濒危的原因,并提出了保护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军  陈益泰  孙宗修  姜景民  何贵平  饶龙兵  吴天林  
利用8对微卫星标记对分布于我国的3个毛红椿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收集毛红椿3个天然居群209个单株材料并对每个单株的位置进行定位,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毛红椿居群的空间遗传结构,了解该物种的进化历程和濒危机制,并为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居群等位基因的平均数为5.3,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为2.6;2)观察杂合度平均为0.5990,期望杂合度平均为0.5893;3)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揭示毛红椿宜丰天然居群在0~240m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4)宾川和师宗居群内遗传变异在空间上为随机分布,不存在明显的空间遗传结构;5)导致居群内空间遗传结构形成的原因,包括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军  乔卫阳  邱勇斌  刘学松  陈日红  钟志真  余峰  姜景民  
[目的]研究毛红椿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为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遗传多样性保护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8对微卫星分子标记进行毛红椿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综合制定其天然群体合理取样策略。[结果]毛红椿天然群体等位基因数平均为7.5个,期望杂合度(H_e)和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均值分别为0.643 7和0.636 0,基因分化系数(G_(ST))均值为0.290 7。在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方面,提出了根据毛红椿群体基因分化系数来确定取样群体遗传变异所占总变异比例的运算公式为1-(G_(ST))~(n-1),其中,n为取样群体的数量。当取样群体达到4个时,基本上能包括该树种97.5%的遗传变异;同时确定了目标群体的选择方法,应选择与其它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均值较大的4个群体,即贵州册亨(CH)、浙江遂昌(SC)、浙江仙居(XJ)和云南师宗(SZ)。通过构建云南宾川(BC)、云南师宗(SZ)和江西宜丰(YF)群体内取样单株数量与基因多样性和等位基因之间的捕获曲线,确定了群体内取样单株数量应达到15个以上;毛红椿天然群体内300~520 m范围内的单株间存在相似关系,超出此范围个体间差别较大,说明在进行群体内单株取样时,单株间距应大于520 m。[结论]取样群体数量、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群体内单株数量以及单株间距离等影响了毛红椿取样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毛红椿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取样策略为取样群体4个、每个群体最少取样15个单株,单株间距大于520 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寇淑君  霍阿红  付国庆  纪军建  王瑶  左振兴  刘敏轩  陆平  
【目的】利用荧光SSR研究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为糜子品种改良、种质创新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地理来源且表型差异较大的6份糜子材料对SSR引物进行筛选,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糜子SSR引物,对筛选出的引物5′末端进行6-FAM、HEX、ROX和TAMRA荧光标记,利用基因分析仪检测不同等位变异的扩增片段大小,并以此来分析131份糜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从202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出22对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能同时适用于传统变性PAGE胶电泳和荧光SSR标记-全自动分析检测技术。22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28个主要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5.8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3572—0.8132,平均0.6284;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934—0.8150,平均0.587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427—1.7681,平均1.2062。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0764—0.7251,平均0.3121,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为0.4843—0.9265,平均0.7465。其中,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最高,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显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材料聚为一类,个体间聚类,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和农家种聚类结果一致,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在多个组群中都有出现。通过绘制K与△K的关系图,K=4时,△K最大,据此将131份糜子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代表北方春糜子区;类群Ⅱ主要来自东北春糜子区;类群Ⅲ主要是北方春糜子区,群组Ⅳ主要是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各群体中大部分品种亲缘关系单一,少数品种含有其他组群的遗传成分。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糜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来源相关。【结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主要以农家种为遗传背景选育而来,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在育种过程中引种资源广泛,与其他生态区存在基因交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金玲  陈奕彬  李色东  刘萍  李健  吕建建  
本研究利用10个微卫星标记对广东和台湾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2个红螯螯虾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等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在2个红螯螯虾群体中共检测到83个等位基因,广东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2.619、0.438、0.505,台湾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2.829、0.492、0.592。广东群体和台湾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465和0.538。红螯螯虾2群体的Shannon指数(H)均大于1,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_(st))为0.0969。研究结果表明:红螯螯虾广东和台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2个群体的遗传分化较大,通过群体间的杂交可有效避免近亲繁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铖铖  燕丽萍  吴德军  王因花  
【目的】白蜡是北方重要的盐碱地造林树种,了解白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对于白蜡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至关重要。【方法】利用筛选的SSR标记,对来自9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共380份白蜡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分化分析、分子变异分析(AMOVA)、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主坐标(PCoA)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12对SSR引物在所有白蜡中都能进行扩增,等位基因(N_a)共51个,平均每对引物观察到4.287个等位基因,PIC为0.119 7~0.750 9,平均为0.532 9,高于0.5;白蜡居群的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平均为0.016,群体近交系数(F_(it))平均为0.091,显示杂合频率高,居群近交较多,群体分化率(F_(st))平均为0.095,存在中度程度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_m)平均为4.199,居群间基因交流非常丰富;AMOVA分析结果表明9个白蜡居群的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91%);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9个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白蜡居群中存在3个不同的基因库,居群间在进化上相对独立,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混合,遗传组分相对单一,与UPGMA和PCoA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2个SSR标记多态性较好、稳定性较高,能有效鉴别来自9个不同地理区域白蜡居群的380份种质资源,并揭示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可为白蜡的种质保存和育种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俊浩  张婷  张鹏  木万福  杨龙  张建华  黄晓蓉  寸婕  管俊娇  
【目的】为了解花菜类种质的遗传基础,分析种质群体的亲缘关系,为花菜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选用22对SSR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技术对96份花菜类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Nei’s遗传距离和非加权配对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及以Structure软件的混合模型聚类法推断材料构成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22对引物在96份材料中共扩增出91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为4.136个。从22对引物中筛选出了10对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多态性引物,可用于花菜类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研究。根据花球性状,将材料分为青花菜(24份)以及花椰菜(72份)2个组群,经多态性分析,2个组群的观察等位基因数值(Na)分别为2.727和3.091;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10和1.841;Shannon′s 指数(I)分别为0.675和0.667,说明这2个组群的遗传多样性均不够丰富。聚类分析也将96份材料分为2个组群,第Ⅰ组为24份青花菜材料,包括1份西兰苔杂交种和23份青花菜杂交种;第Ⅱ组为72份花椰菜材料,包括29份花椰菜自交系、36份花椰菜杂交种和7份花椰菜主栽品种。花椰菜自交系被分到了4个亚群,但在各亚群中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杂交组配时,选用不同亚群的自交系进行组配,以获得更大的杂交优势。群体结构分析中,当K=2时△K出现明显的峰值,最大值为1658.48,为最佳群体组群数,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且96份材料的Q值均大于0.6,说明该花菜资源的遗传结构较为单一。【结论】所参试材料种质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遗传背景单一,亟需重视对遗传背景差异大、亲缘关系远的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加强种质材料共享和交流,促进花菜种业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世荣  刘吉新  陈于敏  李荣波  郑晔  张其钢  吴志刚  刘慰华  赵国珍  
【目的】分析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的遗传状况,寻找与农艺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在2种海拔条件下调查81份高原粳稻主栽品种的农艺性状,并利用48个SSR标记对供试品种进行多态性扫描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Tassel 2.1 MLM(MixedLinear Model)方法进行SSR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37个SSR标记在供试品种间具有多态性,共检测出139个等位变异,变异范围为2~10个,平均3.76个。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2个亚群,关联分析表明,在P<0.05水平,2种环境下均检测出RM1195和RM209分别与株高和千粒重相关联,RM267、RM332、RM490、RM583和RM590与结实率相关联,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在0.074~0.352。而在P<0.001水平,只有RM332与结实率相关联,该分子标记位于11号染色体上。【结论】检测出的7个标记可以为高原粳稻杂交配组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秀云  李慧  刘志国  赵锦  刘孟军  
【目的】枣原产中国,种质资源丰富。对来自中国22个省区不同用途的255个枣品种进行SSR分析,揭示这些不同产地来源的枣种质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群体遗传结构,为枣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改良CTAB提取供试枣种质的基因组DNA,以前期枣基因组测序挖掘出的SSR引物为基础,进行高效率引物筛选,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55份枣种质资源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利用8%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银染后显色。根据条带有无统计数据,计算出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IC),用NTSYS软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利用STRUCTURe软件分析群体遗传结构,计算出最适群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廖梅杰  王锦锦  李彬  王印庚  荣小军  张正  范瑞用  
为分析中、韩、俄沿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种质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SSR指纹图谱技术对中国青岛、烟台,韩国浦项、群山、木浦,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8个不同地理种群的刺参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显示,13个微卫星座位的平均观察杂合度(H_(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47和0.80。13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65(AJ06)~ 0.909(AJ09),除AJ06为中度多态性(0.2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宝嘉  南宫自艳  杨君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平泉县5个油松毛虫亚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显示:8对SSR引物对5个油松毛虫亚居群的扩增片段长度范围为78~430bp,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为1~6个;种群总体水平多态位点比率P=87.50%,平均有效基因数A=3.1250,平均期望杂合度He=0.4747,种群平均遗传距离为0.0703~0.4197;遗传分化度Fst=0.2159,基因流Nm=0.9081。由此可以得出在5个天然油松毛虫亚居群中,天然油松纯林居群内杂合度要比其他居群高;油松毛虫亚居群间已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交流较少,遗传漂变已经成为导致该物种种群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油松毛虫亚居群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艳红  马浩  魏辉杰  王贵英  陈见  祝东梅  李佩  李清  
从黑尾近红鲌发表的46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的11对多态性较高的引物,分析团头鲂(♀)和黑尾近红鲌(♂)及其杂交后选育的F4代,即鲌鲂"先锋2号"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这三个群体之间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4.182、4.273、4.27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482、2.803和3.080;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712、0.380和0.507;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579、0.474和0.656;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08、0.414和0.572。鲌鲂"先锋2号"与母本团头鲂的遗传距离为0.270 9,小于与父本黑尾近红鲌的遗传距离(0.538 1),在亲缘关系树状图上先与母本聚为一支。鲌鲂"先锋2号"从母本中获得较多的遗传物质,较双亲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更高的基因杂合度。研究结果将为研究团头鲂和黑尾近红鲌杂交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探索鲌亚科鱼类属间杂交育种后亲本与子代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峰成  冯勇  赵瑞霞  苏二虎  张来厚  刘志雄  石海波  
为明确玉米群体的遗传变异性,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采用12株叶片混合、每个群体5个混合样本提取DNA的最优取样方法,对12个玉米群体及6个对照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筛选出86对SSR适宜引物,共扩增出391条多态性带,每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数为2~11条,平均5.67条,以GD值0.67为基准,划分为6个类群。蒙A群、蒙B群、中综5号、黄早4为第一类,蒙C群、蒙群1、掖478为第二类,蒙群2、蒙群4、C群1、C群2、Mo17为第三类,蒙群3、C群3、中综7号、B73为第四类,丹340和齐319各单独为一类,该结果与产量SCA效应分析划分结果基本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汝平  李淑君  杨华  祁志云  董昕  付忠军  
以热带玉米自交系B31-3与温带自交系黄早四杂交得到的F8代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筛选出153个多态性SSR标记,以此为基础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这些多态性标记进行偏分离分析,发现48个表现为偏分离(P<0.05),这些偏分离标记中有30个标记位点偏向母本B31-3,占62.50%,18个标记位点偏向父本黄早四,占37.50%。这些偏分离标记在图谱上的分布有2种:成簇分布和孤立位点的偏分离。在10条不同染色体上共发现9个偏分离热点区域。这些偏分离热点区域的形成可能与配子体选择有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铁固  库丽霞  陈彦惠  吴连成  侯本军  
以6个玉米群体为材料,利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6个玉米群体中检测到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平均每SSR位点的变异等位基因数达到7.79。依据SSR标记的遗传距离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第Ⅰ类为黄综群、金皇后综合种,第II类pob21,第III类为豫综5号、BSSS,第IV类为辽旅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