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2)
- 2023(11711)
- 2022(10467)
- 2021(9767)
- 2020(8242)
- 2019(19044)
- 2018(18942)
- 2017(36115)
- 2016(20071)
- 2015(22543)
- 2014(22401)
- 2013(22097)
- 2012(20316)
- 2011(18158)
- 2010(18115)
- 2009(16220)
- 2008(15599)
- 2007(13464)
- 2006(11709)
- 2005(9994)
- 学科
- 济(73620)
- 经济(73527)
- 管理(53489)
- 业(51730)
- 企(42650)
- 企业(42650)
- 方法(35650)
- 数学(30861)
- 数学方法(30519)
- 农(20732)
- 学(19122)
- 中国(19050)
- 财(17142)
- 业经(16329)
- 地方(14615)
- 农业(13815)
- 理论(13335)
- 贸(12670)
- 贸易(12665)
- 和(12624)
- 环境(12299)
- 易(12278)
- 技术(12118)
- 制(11997)
- 教育(11092)
- 务(10918)
- 财务(10852)
- 财务管理(10831)
- 划(10716)
- 银(10505)
- 机构
- 大学(280929)
- 学院(278630)
- 管理(110321)
- 济(102717)
- 经济(100287)
- 理学(96300)
- 研究(95513)
- 理学院(95161)
- 管理学(93338)
- 管理学院(92858)
- 中国(67472)
- 科学(64444)
- 京(60946)
- 农(53825)
- 所(49481)
- 业大(49075)
- 研究所(45927)
- 财(44859)
- 农业(42712)
- 中心(42570)
- 江(39967)
- 北京(38258)
- 范(37533)
- 师范(37096)
- 财经(36762)
- 院(34712)
- 经(33476)
- 州(32336)
- 技术(31863)
- 师范大学(30102)
- 基金
- 项目(201420)
- 科学(155828)
- 基金(143739)
- 研究(142462)
- 家(128835)
- 国家(127479)
- 科学基金(107084)
- 社会(86335)
- 社会科(81643)
- 社会科学(81616)
- 省(80073)
- 基金项目(77375)
- 自然(72511)
- 自然科(70750)
- 自然科学(70726)
- 自然科学基金(69431)
- 划(68116)
- 教育(65440)
- 资助(58996)
- 编号(58180)
- 成果(46917)
- 重点(45382)
- 部(43182)
- 发(42458)
- 创(41860)
- 课题(40420)
- 科研(39058)
- 创新(38988)
- 计划(38921)
- 大学(36657)
- 期刊
- 济(107828)
- 经济(107828)
- 研究(77079)
- 学报(53611)
- 中国(51705)
- 农(48142)
- 科学(46464)
- 大学(38712)
- 管理(38548)
- 学学(36466)
- 农业(33889)
- 教育(32808)
- 财(32301)
- 技术(23460)
- 融(18532)
- 金融(18532)
- 业(18221)
- 业经(17781)
- 图书(16965)
- 财经(16705)
- 经济研究(16496)
- 科技(15505)
- 业大(14686)
- 版(14288)
- 经(14137)
- 问题(13995)
- 理论(13425)
- 林业(13401)
- 资源(13344)
- 技术经济(12714)
共检索到393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孔超 刘军 姜景民 李彦杰
利用8个对土壤磷素敏感程度各异的毛红椿家系,设置4个磷素水平的土培盆栽试验,研究其不同磷素水平下的磷素利用特性。结果表明:毛红椿对于磷素环境极为敏感,参试的8个家系在少量施磷肥后其干物质积累量比天然红壤基质环境下增长3~19倍。毛红椿不同家系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磷素水平下差异巨大,在低磷胁迫下生长最好的家系其干物质积累量是生长最差家系的7倍左右,在高磷水平下生长最好的家系是最差家系的2.6倍左右。磷素吸收量是造成毛红椿家系在不同磷素环境下生长差异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表明:毛红椿家系干物质积累量与苗高和地径、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须根数等参数呈显著正相关。初步确定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须根数作...
关键词:
毛红椿 家系 低磷胁迫 遗传变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童方平 刘振华 吴际友 李贵
采用离子消耗曲线方法,研究不同湿地松半同胞家系根系吸收磷离子动力学特性,探讨湿地松的不同半同胞家系吸收磷素营养的差异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家系的磷离子动力学特性差异性较大,最大吸收速率Vmax与各半同胞家系树高生长高度相关,其大小顺序为0-1027>0-609>0-1077>0-508>CK。4个湿地松半同胞家系相对于普通品种属于磷营养高效型和耐磷瘠薄能力强的品种,其中0-1027吸收磷离子能力最强,0-609耐低磷能力最强。研究结果为筛选湿地松耐低磷和磷高效利用型湿地松种质资源和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湿地松 半同胞家系 磷离子 吸收动力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韦一 范艳如 邱勇斌 沈汉 郑成忠 林杰 傅爱平 姜景民 刘军
[目的]通过研究15年生毛红椿家系试验林的生长、心材和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选择速生且优质的毛红椿优良家系。[方法]以浙江开化县林场的15年生毛红椿家系试验林为材料,测定其树高、胸径、材积、心材率、心材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进行方差、相关和主成分等分析。[结果]毛红椿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心材率、心材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等6个生长、心材和材性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并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但冠幅和枝下高在家系间差异不显著。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毛红椿胸径与心材材积和材积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对胸径的选择能间接实现对材积和心材材积的选择。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材积、心材材积、胸径、树高和心材率等5个性状代表了毛红椿的品质和经济性状,对前两个主成分PC1和PC2的贡献率较高。通过构建材积、心材率、心材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等4个性状的综合指数选择方程,对毛红椿所有家系进行综合评价,选出了2个符合改良条件的优良家系,其材积、心材率、心材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获得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52.84%、0.49%、66.23%和2.13%。[结论]毛红椿育种目标应重点围绕生长和心材性状,而冠幅和枝下高遗传力较小且家系间差异不显著,不适宜作为遗传改良的目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盛怡 吴统贵 楚秀丽 王斌 王秀花 张东北 周志春
[目的 ]研究不同遗传背景马尾松二代家系容器苗在磷添加和接种菌根菌相互作用下的生长及磷吸收利用差异,为马尾松优质容器苗精准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3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马尾松二代家系容器苗为材料,在低P(50 g·m-3基质)和高P(900 g·m-3基质)2个小区内,分别设置接种和不接种菌根菌2个处理,分析马尾松不同家系容器苗生长及磷素利用差异。[结果 ]磷添加对3个家系马尾松容器苗各生长指标及各器官P吸收利用均有促进作用,容器苗苗高、地径、整株干质量、整株P含量和吸收量高P水平较低P水平分别增加8.70%、21.73%、61.62%、30.25%和112.08%,高径比和根冠比降低10.62%和19.82%。接种菌根菌后,容器苗苗高、地径、整株干质量和整株P吸收量相比不接种分别增加2.34%、6.40%、20.69%和18.08%,高径比、根冠比和整株P含量分别降低4.09%、3.87%和3.23%。接种菌根菌可减小马尾松容器苗不同磷添加水平下地径和根冠比的差异,同时减小不同家系间的生长差异。磷添加×接种菌根菌对马尾松容器苗茎和根P吸收量有显著促进作用,高P水平下接种菌根菌对生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不同家系对磷添加和菌根处理的生长响应不同,53号家系对磷添加最敏感,15号家系对接种菌根菌最敏感,37号家系较均衡。[结论 ]马尾松容器苗磷添加效应较家系和菌根处理明显,生产中可根据3个家系对磷肥的不同响应合理施肥,同时通过接种菌根菌提高磷肥利用效率。
关键词:
马尾松家系 容器苗 磷添加 菌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际友 李艳 李志辉 黄明军 陈明皋 程勇 廖德志 刘球 吴其军
以5年生红椿20个半同胞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并进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红椿半同胞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具有较高的遗传改良潜力;5年生红椿半同胞家系树高的遗传力为0.723 5,胸径的遗传力为0.730 6;通过Duncan法多重比较筛选出Tc20、Tc04、Tc03、Tc02、Tc12等5个红椿半同胞家系为优良家系。
关键词:
红椿 半同胞家系 遗传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亚东 马林江 樊孝萍 王昌庆 胡建柳 张新叶
【目的】红椿是湖北的重要乡土树种,但在江汉平原未有天然分布及人工栽培。选择出适宜于江汉平原地区发展的优良红椿家系,为该地区提供珍贵用材树种造林资源。【方法】以湖北恩施地区的17个红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江汉平原石首市开展平茬后2 a苗期及2 a幼林期对比试验,对不同家系连续4 a胸径(1年生时为地径)、树高和材积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开展红椿优良家系早期选择。【结果】不同家系间胸径(地径)和树高性状在所有龄期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平茬后自苗期第2年起,后续3 a的所有胸径和树高性状相互间都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苗期第2年起后续3 a(2020—2022年),红椿家系的胸径、树高及材积性状遗传力皆超过0.85。根据不同家系不同性状的遗传增益大小,以材积增益为主,从17个家系中筛选出3个早期表现优良的家系,即鄂13家系、鄂15家系及鄂06家系,选择强度为17.65%。【结论】3个早期优良家系材积遗传增益均超过群体平均20%,选择强度大,早期生长优势明显,年均胸径生长量2.09 cm,年均树高生长量1.78 m,这些家系将成为湖北江汉平原地区红椿良种选育的重要种质资源。
关键词:
红椿 生长性状 家系选择 江汉平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艺 吴际友 程勇 陈明皋 刘球 龚玉子 黄明军 张珉 吴其军
以8年生20个红椿半同胞家系测定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个红椿半同胞家系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冠幅等生长性状,并进行了遗传分析。红椿家系间的树高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胸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树高家系遗传力是0.231 9,单株遗传力是0.122 1,变异系数为4.7%。8年生20个红椿半同胞家系胸径家系遗传力是0.530 2,单株遗传力是0.264 6,遗传变异系数为12.9%,且胸径的遗传力高于树高。本次测定选出TC12,TC20,TC02,TC04,TC15等5个优良家系。
关键词:
红椿 半同胞家系 生长性状 遗传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 强1 2 李志辉1 吴际友3 文卫华4 程 勇3 刘 球3
摘 要:对毛红椿无性系采穗圃嫩枝进行了扦插繁殖生根试验。结果表明:(1)毛红椿无性系嫩枝扦插生根兼有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 2 种生根类型,参试的 10 个无性系中有 8 个无性系以皮部生根类型为主(占参试无性系的 80%),有 2 个无性系同时包含 2 种生根类型;(2)毛红椿根系效果指数以 TC01 无性系最高,为36.5,毛红椿无性系嫩枝生根能力与生根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在遮荫降温、农膜保湿及自然温度条件下,以 6 月、9 月和 10 月上旬毛红椿嫩枝扦插生根率最高。
关键词:
关键词:毛红椿 无性系 扦插繁殖 生根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红兰 张露 郭晓燕 梁跃龙 刘足根
毛红椿(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s)为楝科(Meliaceae)香椿属植物,美誉"中国桃花心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濒危物种(傅立国,1991)。我国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海南、浙江和云南等省(区)有其天然林分布,但资源总量少,
关键词:
毛红椿 结实 有性生殖 濒危植物 九连山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文景 汪攀 陈奶莲 马祥庆 林文奖 吴鹏飞
选择杉木种子园9个半同胞家系种子培育的幼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磷胁迫盆栽试验,从根系增生觅磷能力角度比较分析不同家系杉木幼苗在低磷胁迫下根系形态指标生长的差异,结合苗高、地径和根冠比等生长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并结合权重进行综合评价,旨在筛选出具较强觅磷能力的杉木优良种质材料.结果表明:供磷处理和家系对杉木幼苗根体积、根生物量和根冠比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而对苗高、地径、根长和根表面积的影响无明显交互作用.从单个因素来看,家系对杉木苗高、地径和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供磷处理对根系指标和地径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而对苗高的影响不显著.轻度与重度磷胁迫下,杉木家系地径增量比正常供磷处理显著降低22.9%和25.4%,且这两种低磷胁迫处理均明显促进根长、根体积、根生物量和根冠比等指标的增加.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磷环境中, 25号、20号和41号家系杉木根系觅磷能力较强,有利于对土壤磷斑块的觅食,从而维持地上部的正常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因花 燕丽萍 吴德军 孔雨光 刘翠兰 任飞 李庆华 王开芳
【目的】为充分利用杂种优势,从白蜡杂交种中筛选出优良耐盐株系,【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0‰、2‰、4‰、6‰)胁迫对绒毛白蜡新品种‘青碧’不同半同胞家系子代苗的生长量、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结合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4个白蜡杂交组合一年生苗的抗盐能力强弱。【结果】1)盐胁迫抑制了各半同胞家系子代的生长量,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各组杂交苗的苗高增长量、地径增长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68号、70号杂交苗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盐胁迫对不同亲本的杂交子代生理指标的影响不一致:2)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68号杂交苗的膜透性及MDA含量受影响最小,70号杂交苗的脯氨酸含量增长幅度最大;各组杂交苗的SOD活性变化规律不一致,70号杂交苗的SOD活性增长幅度最大,其次为68号;3)叶绿素含量变化也无一致规律,在6‰浓度下,68号杂交苗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结论】利用隶属函数法对4组杂交子代苗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各杂交材料耐盐性强弱顺序为:68号> 70号> 69号>‘青碧’半同胞。研究结果可为选育白蜡优良耐盐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杜志鹄 韩超 吴世军 王伟 陆钊华
对14个月生6种离子注入浓度、6个家系的桉树播种苗进行苗期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 i)、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SUE和WUE)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E、SUE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Pn、WUE性状在注入浓度间差异达近显著水平;Pn、E性状在不同季节间达极显著水平。研究还表明,6号家系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符合高光效、低水耗特征;N+浓度2×1017/cm2(浓度5)适宜对桉树进行离子注入诱变育种。
关键词:
桉树家系 苗期 离子注入 光合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秉钧 邓蜜 潘雁梅 陈雯琛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目的】探究在不同异质养分环境下,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Dunn) Henry et Thomas]不同家系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酶活性差异及变化趋势,为福建柏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以福建柏9个1年生家系(454,464,467,474,490,493,500,534,541)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氮(N)、磷(P)、钾(K)3种不同异质养分环境,以同质养分环境为对照,研究福建柏各家系幼苗叶片的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及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对不同养分斑块的响应差异。在此基础上,计算不同家系福建柏幼苗叶片光合特性、荧光参数及酶活性和MDA含量的表型可塑性指数。【结果】(1)N、P异质斑块下,福建柏幼苗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高于同质养分斑块和K异质斑块,493家系在N异质斑块、541家系在P异质斑块中的Pn均最高。K异质斑块和同质养分斑块下,福建柏幼苗叶片胞间CO2浓度(Ci)明显高于N、P异质斑块,N异质斑块下大部分福建柏家系幼苗叶片WUE较高。(2)在N异质斑块中,不同家系福建柏幼苗叶片的初始荧光值(Fo)和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均较高,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呈极显著正相关,N、P异质斑块中各家系Yield和ETR均较高。各斑块下福建柏家系PSⅡ的潜在活性(Fv/Fo)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同一家系的Fv/Fo峰值在各种斑块间差异较大,其中500家系的Fv/Fo在各斑块之间差异显著,534家系的Fv/Fo在各斑块间无显著差异。(3)在P异质斑块中不同家系福建柏幼苗叶片POD活性均最高,在N异质斑块中大部分家系幼苗叶片POD活性较同质养分斑块有一定提升,在K异质斑块下福建柏家系幼苗叶片POD活性较同质养分斑块无明显规律。N、P异质斑块中,各家系福建柏幼苗叶片SOD和CAT活性均高于同质养分斑块,K异质斑块中POD、SOD和CAT 3种酶活性与同质养分斑块差异不大。N、P异质斑块中,福建柏幼苗叶片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同质养分斑块,而K异质斑块中MDA含量则明显高于N、P异质斑块。(4)福建柏家系幼苗叶片荧光参数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均值最低,为0.29,光合特性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均值为0.52,而酶活性和MDA含量的表型可塑性指数均值为0.57。光合生理整体表型可塑性指数最高的是464家系,最低的是490家系。【结论】福建柏各家系幼苗叶片对N、P异质环境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K异质环境对福建柏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和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9个家系中,464家系具有较高的光合生理可塑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红兰 杨治国 张露
根据毛红椿养分需求特性,结合试验地土壤养分诊断结果,于2009~2010年进行了幼龄毛红椿人工纯林配方施肥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施肥显著促进毛红椿的早期生长,幼林提早郁闭,苗木地径可作为毛红椿早期施肥效应的生长指示指标。添加镁肥对毛红椿苗木的增长效果极明显,1年生幼苗最佳施肥配方为(N35P35K3062.5 g+硫酸镁10 g)/株,造林地2年生幼林的最佳施肥配方(N35P35K30250 g+硫酸镁40 g)/株。
关键词:
养分需求 配方施肥 施肥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军 陈益泰 罗阳富 姜景民 邵文豪 岳华峰
对毛红椿天然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保护毛红椿天然林和推广人工造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毛红椿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与毛红椿混生的植物种类有56科85属122种,而且层次性较强,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藤本层和草本层4层。4个毛红椿天然林群落乔木层中,江西九连山群落S impson多样性指数最高,浙江龙泉昌岗毛红椿群落为最低;浙江龙泉昌岗群落的均匀度指数最高,浙江九龙山群落为最低。浙江龙泉昌岗、江西九连山和江西官山群落中毛红椿重要值为最大,浙江九龙山群落中拟赤杨的重要值为最大,毛红椿列第二。针对毛红椿天然林群落现状,为加强对其保护,应积极开展毛红椿遗传资源收集、保存和...
关键词:
毛红椿 天然林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