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90)
- 2023(4840)
- 2022(3352)
- 2021(2832)
- 2020(2277)
- 2019(4761)
- 2018(5066)
- 2017(8902)
- 2016(5368)
- 2015(6156)
- 2014(6251)
- 2013(5794)
- 2012(5119)
- 2011(4492)
- 2010(4404)
- 2009(3983)
- 2008(4040)
- 2007(3692)
- 2006(3344)
- 2005(3152)
- 学科
- 济(18625)
- 经济(18601)
- 业(11666)
- 管理(11283)
- 企(8333)
- 企业(8333)
- 中国(7872)
- 农(7452)
- 学(7216)
- 业经(6107)
- 农业(5169)
- 地方(4783)
- 发(4707)
- 方法(4478)
- 发展(4157)
- 展(4151)
- 财(4053)
- 制(3791)
- 产业(3747)
- 数学(3353)
- 总论(3317)
- 信息(3312)
- 数学方法(3310)
- 体(3293)
- 银(3175)
- 银行(3152)
- 信息产业(3091)
- 理论(2980)
- 行(2975)
- 化(2950)
- 机构
- 大学(75267)
- 学院(75241)
- 研究(31147)
- 济(25244)
- 经济(24680)
- 科学(23778)
- 农(23417)
- 中国(22222)
- 管理(20866)
- 农业(18802)
- 所(17933)
- 理学(17676)
- 理学院(17383)
- 京(16801)
- 管理学(16793)
- 管理学院(16691)
- 研究所(16687)
- 业大(16611)
- 中心(13663)
- 江(13082)
- 农业大学(11984)
- 室(11734)
- 省(11662)
- 财(11601)
- 技术(11164)
- 院(11106)
- 实验(10667)
- 科学院(10561)
- 业(10482)
- 范(10407)
- 基金
- 项目(53234)
- 科学(40530)
- 基金(37870)
- 家(35859)
- 国家(35573)
- 研究(33900)
- 科学基金(28540)
- 省(22358)
- 社会(20030)
- 自然(20030)
- 自然科(19556)
- 自然科学(19550)
- 基金项目(19540)
- 自然科学基金(19174)
- 划(18939)
- 社会科(18796)
- 社会科学(18791)
- 教育(15038)
- 资助(14392)
- 重点(12988)
- 编号(12779)
- 发(12390)
- 计划(12370)
- 科技(11571)
- 成果(10970)
- 创(10803)
- 科研(10654)
- 农(10523)
- 业(10451)
- 创新(10268)
共检索到116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屈亚平 张智俊 王超莉 王蕾 吴林军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阿拉伯糖-5-磷酸异构酶(Pe Kds d)是2-酮-3-脱氧辛糖酸(Kdo)生物合成途径的第1个关键酶。采用逆转录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克隆得到毛竹Kds d基因。该基因c dNa全长1 038 bP,编码346个氨基酸;对不同物种来源的Kds d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毛竹的Kds d与玉米Zea mays等植物来源的Kds d有很高的序列一致性,而与微生物来源的Kds d序列一致性较低。毛竹不同组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结果表明:Pe Kds d基因在叶中表达量远远高于其他组织。在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业敏 卢晨 毛忠贵 邵蔚蓝
阿拉伯糖苷酶 /木糖苷酶是木聚糖类半纤维素生物降解和转化所必需的酶类。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对该酶的研究 :通过PCR从产乙醇热厌氧杆菌ThermoanaerobacterethanolicusJW2 0 0克隆出编码高度热稳定性阿拉伯糖苷酶 /木糖苷酶的基因 ,与组氨酸标签融合 ,以高拷贝质粒pAlter Ex1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 ;基因表达产物通过热处理和亲和层析柱纯化后 ,酶纯度达电泳均一。纯化重组酶稳定性检测表明 ,得到的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在pH4 .2~ 8.2之间酶活力稳定 ,75℃的半衰期为 1h ;β 木糖苷酶在pH 5 .0~ 8.2之间有较高的稳定性 ,酶 1h半衰期温度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凤雪 徐英武 张智俊 肖冬长 王超莉 屈亚平
3-deoxy-D-manno-octulosonate(KDO)8-phosphate synthase(KDO8PS)[EC 4.1.2.16]是KDO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新鲜实生苗为材料,分离得到竹子KDO8PS基因。通过对不同物种来源的KDO8PS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和半定量RT-PCR技术对该基因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将PeKDO8PS基因构建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原核表达系统中获得了KDO8PS的可溶性高表达。经nickel亲和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海波 李芙蓉 杨金翠 高永 郭俊云
为了探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GM)在植物蔗糖与淀粉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同源序列比对的方法,在小桐子基因组中鉴定到1个细胞质型PGM基因(命名为JccPGM)与1个叶绿体型PGM基因(命名为JcpPGM),利用qRT-PCR方法检测JccPGM与JcpPGM基因在小桐子不同器官与低温条件下的表达特性,同时,构建了pGEX-4T-1-JccPGM与pGEX-4T-1-JcpPGM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了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分别编码582,637 aa的蛋白质。聚类分析表明,小桐子pPGM在其N端包含叶绿体定位信号肽,而cPGM较pPGM多4段肽链序列-~(108)VGVDGS~(113)-、-~(183)SGPE~(186)-、-~(283)GKSNSE~(288)-、-~(470)SLGEVN~(475)-。qRT-PCR表达分析显示,小桐子cPGM与pPGM基因都在叶片中高表达,而在根与种子中表达量较低。通过BL21(DE3)诱导表达,分别得到90.7,97.0 ku的蛋白条带,与理论融合蛋白的分子量一致。综上所述,本研究为开展小桐子cPGM与pPGM基因表达蛋白的功能分析以及其在蔗糖与淀粉积累、逆境应答中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长英 赵爱春 李军 吕蕊花 余亚圣 王茜龄 鲁成 余茂德
以果叶兼用新桑品种‘嘉陵30号’的果实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法和抑制PCR法克隆桑树查尔酮异构酶基因(MaCHI)全序列。该基因的基因组序列全长2402bp,包含2112bp长的ORF和290bp长的3'UTR序列,ORF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该基因编码219个氨基酸。预测MaCHI编码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23.8ku,理论等电点为5.29。采用RT-PCR法分析MaCHI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在叶片和果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根中表达量较低。构建pET-28a(+)-MaCHI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谭永安 肖留斌 孙洋 赵静 柏立新
【目的】克隆绿盲蝽超气门蛋白基因(ALUSP),获得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为ALUSP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解析绿盲蝽蜕皮及变态发育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已知昆虫的USP基因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获得ALUSP的保守序列;再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ACE方法,分别克隆ALUSP 5′及3′段序列,然后通过拼接获得ALUSP全长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ALUSP基因序列特征及其所编码蛋白的特性进行分析,建立系统进化树;将含有ALUSP的T载体经EcoR I及Xho I双酶切,构建ALUSP原核表达载体pEGX6P1-ALUSP,将该表达载体分别在15、25、30和37℃条件下进...
关键词:
绿盲蝽 超气门蛋白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文婷 张晨燕 赵可冉 丁建华 荆恩荣 杨超
【目的】双组分系统VfmH/VfmI与Dickeya属病原菌的致病因子和致病过程有关。研究D fangzhongdai Onc5菌株vfmH和vfmI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为明确VfmH/VfmI的调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D. fangzhongdai Onc5菌株,获取vfmH和vfmI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随后将目的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质粒pET-32a,构建重组质粒pET-32a-VfmH和pET-32a-VfmI,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并利用Ni2+-NTA琼脂糖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D. fangzhongdai Onc5菌株vfmH和vfmI的ORF大小分别为1 401 bp和1 320 bp,分别编码466个和439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其氨基酸序列与Dickeya属其他菌种的vfmH和vfmI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分析表明:添加0.5 mmol·L-1 IPTG,可诱导重组质粒pET-32a-VfmH转化株和pET-32a-VfmI转化株表达产生大量携带His-tag的融合重组蛋白;同时,成功纯化出目的蛋白。【结论】本研究首次克隆出D. fangzhongdai中双组分系统基因vfmH和vfmI,并成功纯化出VfmH和VfmI蛋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辉 温春秀 刘灵娣 温赛群 唐映红 姜涛
为了研究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PMK)在紫苏萜类物质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中的重要作用,对紫苏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紫苏PMK基因参考序列,采用基因克隆技术从紫苏中克隆了PMK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的方法对紫苏PMK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紫苏PMK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 524 bp,编码50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fPMK的分子质量为54.73 ku,等电点为5.20,为亲水蛋白;紫苏PfPMK氨基酸与SmPMK、SsPMK、SbPMK和PvPMK同源性较高,说明紫苏PfPMK蛋白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较强。亲缘关系分析显示,PfPMK与丹参和一串红的PMK亲缘关系很近,在线软件WoLF-PSORT预测PfPMK蛋白可能定位于质膜或内质网膜上。qRT-PCR结果表明,PfPMK基因在紫苏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在根中的表达量高于在叶和茎中的表达量;紫苏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qRT-PCR分析显示,PfPMK基因在9月中下旬表达量较高。首次从紫苏中克隆出PfPMK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属于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基因,参与了紫苏萜类物质的生物合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阳 李锐 杨千叶 赵琦
【目的】MEP途径是合成生物碱、萜类物质前体的重要途径之一,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synthase (DXS)是MEP途径中的第1个限速酶。为了解卷叶贝母DXS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本研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进行分析,以期为贝母生物碱合成途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卷叶贝母FcDXS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序列分析,预测其潜在的功能。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FcDXS基因在野生状态(根、茎、叶、鳞茎)和组培诱导物(愈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获得了2151 bp FcDXS基因ORF片段,编码716个氨基酸,并与NCBI公布的砂仁等植物DXS蛋白相似性达80%以上;在Fc DXS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预测中,得出Fc DXS蛋白主要由α螺旋构成; qRTPCR检测结果表明FcDXS基因在野生状态下鳞茎表达量最高,激素诱导状态的愈伤组织表达量则是野生鳞茎的5倍。【结论】Fc DXS蛋白质特征区及同源性等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的结构域较保守,结合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证明,Fc DXS是一个有生物学功能且受激素诱导表达的蛋白质。本研究为后续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卷叶贝母生物碱含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英冠 吴庆珂 何关顺 汪阳东 杨素素 陈益存 高暝
在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基础上,以山鸡椒c DNA为模板,克隆得到山鸡椒1-脱氧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基因c DNA全长,以山鸡椒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引物、扩增拼接后获得山鸡椒DXR基因全长,命名为Lc DXR。序列分析表明,Lc DXR c DNA全长为1 501 bp,5’非编码区长34 bp,3’非编码区长53 bp,开放阅读框长1 413 bp,预测编码含有47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等电点为6.62,分子量为51.12 k D。Lc DXR基因全长为12 601bp,其中外显子12个,内含子11个。对来自10个种源的Lc DXR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变异位点进行分析表明:在c ...
关键词:
山鸡椒 DXR 基因克隆 SNPs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卓娟 侯丹 林新春
【目的】研究PhebHLH6转录因子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逆境胁迫应答中的作用,为毛竹抗逆分子机制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方法】以毛竹实生苗为材料进行非生物胁迫处理[干旱胁迫、盐胁迫、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处理],利用转录组数据筛选出1条差异表达基因,命名为PhebHLH6,并对其进行了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PhebHLH6在干旱、盐胁迫及SA、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PhebHLH6基因编码区长度为801 bp,编码266个氨基酸,包含bHLH结构域,属于典型的bHLH转录因子。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PhebHLH6在毛竹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其中在1.5和3.0 m的笋顶部表达丰度最高。在干旱和高盐胁迫处理下,PhebHLH6的表达水平在处理3 h时被强烈诱导,但在处理24 h后显著下调。在SA和ABA激素处理下,PhebHLH6的表达水平被SA和ABA诱导也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其中受SA强烈诱导,受ABA诱导作用较弱。【结论】PhebHLH6可能参与了毛竹干旱和盐胁迫早期响应途径,并可能在SA和ABA激素信号通路中起一定的调控作用。图4表2参3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单雪萌 王思宁 朱成磊 高志民
[目的]通过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i.)H. deLehaie)CPD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为揭示CPD在参与毛竹笋生长调控、光诱导以及响应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毛竹基因组数据库(BambooGDB)中查找CPD的同源序列,设计引物并克隆PeCPD。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PeCPD的基因结构、顺式调控元件、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进化关系以及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等,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该基因在不同高度笋、昼夜节律光照条件下以及干旱、低温胁迫处理下叶片和根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获得了毛竹CPD同源基因PeCPD(PH01003419G0030),cDNA全长为1 584 bp,包含5′和3′端非编码区分别为110 bp和64 bp,编码区为1 410 bp,对应的基因组长度为2 796 bp,外显子和内含子数量分别为6个和5个。克隆获得了PeCPD编码区,与BambooGDB中PH01003419G0030序列完全一致,编码一个470 aa的蛋白,分子量约为52.2 kDa,理论等电点为9.063。同时获得了PeCPD上游序列(1 999 bp),与数据库中序列完全一致,分析发现,其中除了启动子基本元件外,还含有多种与环境相关的作用元件,如参与低温应答的LTR、干旱响应的MBS和光响应元件AE-box、TCT-motif等。基于CPD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毛竹与水稻、玉米、谷子和二穗短柄草等单子叶植物聚类到一个大的分支,其中与二穗短柄草的亲缘关系最近。基于转录组数据的基因表达热图分析发现,PeCPD在毛竹7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在20 cm笋中的表达量最高,根中表达量最低。实时定量PCR分析表明,随着笋的增高,PeCPD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在昼夜节律光照条件下,PeCPD表达量随着光照时间延长而上升,随着黑暗时间延长而下降;干旱和低温胁迫条件下,叶片和根中PeCPD的表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从毛竹中获取得到了CPD同源基因PeCPD,该基因为组成型表达,且随着笋的增高其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可能通过参与BRs的生物合成对竹笋的生长起调控作用;PeCPD在叶片中的表达呈现昼夜节律变化,表明该基因可能会参与毛竹的光形态建成;干旱和低温胁迫条件下,PeCPD表达量的变化有助于提高毛竹适应逆境胁迫的能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兰智鑫 侯丹 吴蔼民 林新春
【目的】探究PeCIGRs基因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茎秆发育和逆境胁迫中的作用,为毛竹高生长及抗逆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3 m幼竹中部位置的节间为材料进行PeCIGRs基因的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PeCIGRs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系统进化关系,基于转录组数据对PeCIGRs基因在不同组织和非生物胁迫、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在毛竹中共克隆得到4条CIGR基因,依次命名为PeCIGR1-a、PeCIGR1-b、PeCIGR2-a、PeCIGR2-b。4条CIGR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 635~1 716 bp,氨基酸序列长度为544~571 bp。多序列比对发现:4条CIGR基因均具有保守的GRAS结构域,属于GRAS家族。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发现:PeCIGRs基因主要在毛竹茎秆表达,且在3 m高幼竹顶部达到峰值。此外,不同胁迫和激素处理表达分析发现:在干旱(PEG)、盐(NaCl)胁迫和水杨酸(SA)处理下,PeCIGRs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脱落酸处理下,PeCIGR1-a、PeCIGR1-b基因相对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eCIGR2-a、PeCIGR2-b则在处理24 h后呈现下调趋势。【结论】PeCIGRs基因参与调控毛竹茎秆生长发育、非生物胁迫(盐、干旱)响应以及激素(脱落酸、水杨酸)应答。图5表6参38
关键词:
毛竹 CIGR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征宇 侯文韬 杨龙雨 陈鹏
【目的】建立牛痘病毒拓扑异构酶Ⅰ(Vaccinia topoisomeraseⅠ)的原核表达体系及纯化方法,以获得高活性、高纯度的牛痘病毒拓扑异构酶Ⅰ。【方法】优化并人工合成牛痘病毒拓扑异构酶Ⅰ的全基因序列,构建牛痘病毒拓扑异构酶Ⅰ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TOPO)并转化E.coliBL21 Star(DE3)菌株,优化其诱导表达条件,表达蛋白经Talon his-tag purification resin螯合层析柱纯化,用SDS-PAGE鉴定纯化效果,借助酶切质粒pLLP-OmpA检测纯化蛋白的活性。【结果】转化pET28a/TOPO的E.coliBL21 Star(DE3)特异地表...
关键词:
牛痘病毒拓扑异构酶Ⅰ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