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3)
- 2023(5865)
- 2022(4932)
- 2021(4466)
- 2020(3628)
- 2019(8149)
- 2018(7703)
- 2017(14322)
- 2016(8094)
- 2015(8487)
- 2014(8080)
- 2013(7799)
- 2012(6998)
- 2011(6299)
- 2010(6041)
- 2009(5695)
- 2008(5566)
- 2007(4909)
- 2006(4212)
- 2005(3538)
- 学科
- 济(29753)
- 经济(29723)
- 业(23610)
- 管理(21969)
- 企(18646)
- 企业(18646)
- 方法(14334)
- 数学(12695)
- 数学方法(12619)
- 农(9992)
- 学(8554)
- 财(7961)
- 贸(7916)
- 贸易(7912)
- 易(7733)
- 业经(7643)
- 中国(7082)
- 农业(6890)
- 制(5832)
- 环境(5319)
- 技术(5228)
- 务(5121)
- 财务(5119)
- 财务管理(5115)
- 划(5057)
- 地方(5038)
- 企业财务(4865)
- 银(4786)
- 银行(4747)
- 行(4449)
- 机构
- 学院(115321)
- 大学(115041)
- 济(46359)
- 经济(45681)
- 管理(44046)
- 研究(41486)
- 理学(39207)
- 理学院(38765)
- 管理学(38061)
- 管理学院(37888)
- 农(32872)
- 中国(30321)
- 科学(30174)
- 业大(26910)
- 农业(25911)
- 京(24563)
- 所(22721)
- 研究所(21531)
- 财(18187)
- 中心(18123)
- 农业大学(17509)
- 江(16595)
- 院(15552)
- 财经(15308)
- 北京(15240)
- 省(15190)
- 经(14131)
- 科学院(14051)
- 经济学(13929)
- 室(13654)
- 基金
- 项目(88089)
- 科学(67955)
- 基金(65037)
- 家(61865)
- 国家(61373)
- 研究(54290)
- 科学基金(50419)
- 自然(36048)
- 社会(35385)
- 基金项目(35298)
- 自然科(35223)
- 自然科学(35207)
- 省(34631)
- 自然科学基金(34626)
- 社会科(33687)
- 社会科学(33675)
- 划(29878)
- 资助(25536)
- 教育(23355)
- 重点(20517)
- 计划(19747)
- 编号(18919)
- 发(18539)
- 科技(18480)
- 创(18473)
- 部(18135)
- 科研(18125)
- 创新(17339)
- 业(17150)
- 农(15672)
共检索到156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楼一平 吴良如 邵大方 鄢振武
对竹木混交林和改为毛竹纯林后处于不同经营时期的林地土壤肥力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木混交林土壤的自然肥力均高于相近地段上相同立地条件的毛竹纯林。毛竹纯林随经营期的延长,其土壤的自然肥力呈下降趋势,这是毛竹纯林的生长特性和经营方式决定的。在改为纯林经营后的第一个10a中,林分土壤肥力指标下降十分显著,下降速率高于第二个10a,在纯林经营的不同时期,各肥力指标变化速率不一致。毛竹林鞭根系对竹林土壤孔隙度有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毛竹纯林,竹木混交林,长期经营,土壤肥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昌顺 范少辉 谢高地
以中亚热带杉木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照,对闽北典型毛竹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土壤酶活性作为竹林土壤肥力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空间差异因林分和酶而异,但整体随土层增加而减弱且差异显著;竹阔混交对提高土壤酶活性效果显著,4种酶活性均以竹阔混交林最强,杉木纯林最弱;树种组成、森林利用对土壤肥力影响显著,致使竹林土壤肥力以竹阔混交林最强,杉竹混交林次之,毛竹纯林最差,故经营竹林时可适当增加阔叶树比例;土壤酶活性尤其是蛋白酶和脲酶活性不仅与众多肥力指标显著相关,还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相关性显著,但它们并非该区林地土壤肥力评价的最佳指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旭 邱新彩 刘欣 彭道黎 程顺
【目的】基于土壤质量指数(SQI),研究华北落叶松林不同混交方式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为其合理经营和地力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以河北省塞罕坝林场华北落叶松纯林(落叶松纯林)、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落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樟子松混交林(落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集和分析0~20 cm土层的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性质的调查研究,利用SQI法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建立SQI包括3个步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小数据集(MDS),利用非线性得分函数计算MDS指标得分,利用加权求和模型计算SQI。【结果】不同混交方式间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与落叶松纯林相比,落桦混交林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有了明显改善;落樟混交林的土壤理化状况较差,土壤生物性质与落叶松纯林没有明显差异。在17个土壤肥力质量指标中,MDS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全磷、氨氮3个指标组成。不同混交方式间SQI差异显著,表现为落桦混交林(0.59)>落叶松纯林(0.47)>落樟混交林(0.39)。【结论】土壤肥力质量在不同混交方式下差异显著,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利用指数法建立SQI进行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可为其他树种或其他地区的森林土壤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混交林 土壤质量指数 评价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蒋俊明 朱维双 刘国华 费世民 陈秀明
从土壤剖面特征、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土壤氮磷钾养分和土壤酸化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川南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林土壤的肥力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显示:毛竹林根系活动层(60 cm)土壤结构较好,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大小和土壤的有机质质量分数随毛竹林成林时间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黄化、酸化特征较明显,土壤酸性调节主要以施用石灰为主,其中谷底毛竹林改造需石灰量为10.625 t.hm-2,坡面的里白毛竹林为14.811 t.hm-2,岗地毛竹林需石灰量为12.558 t.hm-2;在氮磷钾3种元素中,氮素供应总体上良好,但要获得高产,氮肥的补充也是必需的。毛竹林土壤的钾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举 常庆瑞 张俊华 陈涛 贾科利
研究了黄土高原油松、刺槐人工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1)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人工林对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钾等营养元素含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不同林型提高程度不同,除全钾、速效磷以外,各项指标均以阔叶林高于针叶林;阔叶林下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也高于针叶林;总体来看,阔叶林下土壤肥力的提高较针叶林显著。(2)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人工林可改善土壤发育条件,减弱土壤侵蚀作用,降低土壤的碳酸钙含量,在此方面针叶林的作用比阔叶林明显。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人工林 土壤肥力 培肥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国荣 李菊梅 徐明岗 高菊生 谷思玉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有显著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都有显著作用,但施用化肥只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至28.1g·kg-1,与试验开始时相比只提高了42%。凡施用牛粪能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最高增加到41.6g·kg-1,比试验开始时提高了91%;有机肥氮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效果优于化肥氮,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比化肥处理提高了30%和16%。而施入的有机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土壤全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宁楼 宋磊
分析了“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简称NAP)区内人工林地力衰退的现状和原因 ,阐明了NAP防止地力衰退采取的对策 ,并根据土壤肥力监测结果分析了NAP实施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 ,提出了防止土壤肥力退化的措施。结果表明 :项目实施 5a来 ,营造了 1 38 5× 1 0 4 hm2 的集约经营人工林 ,由于严格执行了“环保规程” ,有效地防止了土壤肥力的退化 ,土壤肥力不仅没有下降 ,而且略呈增加的趋势。项目区内热带片和亚热带片的速效氮和有机质略有下降外 ,土壤中的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等 7种养分呈上升趋势。项目区华北 -中原、辽东低丘岗地片 ,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逐渐增加 ,其中...
关键词:
土壤肥力 集约经营人工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贵平 陈益泰 胡炳堂 封剑文 刘化桐 蔡宏明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及土壤养分等方面 ,对营造于福建邵武的 5年生杉木与马褂木、檫树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与马褂木、檫树混交林及马褂木、檫树纯林具有较高的林分生产力 ,马褂木纯林 (91.932 t· hm-2 )和杉 2∶马 1(4 5 .2 32 t·hm-2 )混交林生物量 (烘干 )分别是杉木纯林的 4 .5 5倍、2 .2 4倍 ;杉 3∶马 1(36.12 0 t· hm-2 )和杉5∶马 1(34 .2 92 t· hm-2 )混交林生物量 ,分别比杉木纯林大 78.96%和 69.90 % ;檫树纯林生物量(60 .10 5 t· hm-...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昌顺 李昆 马姜明 郑志新
以3年生印楝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该林分所在的林地进行施肥试验,设置了9个施肥处理和一个不施肥对照,运用当年树高和胸径生长量、土壤养分和生物指标讨论了施肥对干热河谷印楝人工林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3年生印楝人工林树高和胸径生长对施肥的反应存在差异,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明,单施氮肥(处理1、处理2、处理3)和混合施肥(处理7、处理8、处理9)的当年胸径生长量均与对照处理差异显著,而当年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2)合理施肥不仅可改善土壤酸碱性和土壤微环境,增强土壤酶活性和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还可提高林地土壤肥力,防治印楝人工林地力衰退;(3)不同施肥处理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氮、...
关键词:
印楝 干热河谷 土壤肥力 因子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萍 刘立云 杨伟波 陈思婷 唐龙祥 王东劲 周汉林 郇树乾
幼龄椰园长期间作牧草,10年后0~20 cm层下降0.92个pH单位,20~40 cm层下降0.75个单位,而成龄椰园0~20 cm层下降0.82个单位,20~40 cm层下降1.04个单位;幼龄椰园间作牧草,10年后土壤含水量有所下降,但仍比间作前高,而成龄椰园土壤含水量下降了一半以上,而且比幼龄椰园低;幼龄椰园间作牧草,10年后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比间作前有所上升,但20~40 cm以下则低于间作前,成龄椰园均比间作前明显降低;幼龄椰园间作牧草,10年后土壤全氮含量略微降低,而成龄椰园下降了一半以上,但目前成龄椰园的土壤全氮含量比幼龄椰园的略高。建议椰园实行长期牧草间作,每年必须追...
关键词:
椰园 长期间作牧草 土壤肥力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开敏 林国清 张沈龙 俞立
天然阔叶林林地土壤具有比杉木林林地良好的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和土壤结构体,土壤非毛管孔隙和总孔隙度分别比杉木林增加2.82%和4.15%;0.25mm以上和5.00mm以上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比杉木林高6.56%和9.86%,而土壤容重、结构破坏率和分散系数却比杉木林低。天然阔叶林土壤养分贮量较杉木林丰富,表层土壤有机质比杉木林高1.07%。因此,应注意保护和发展阔叶林,控制杉木纯林营造规模,尽量采用与阔叶树进行混交或轮栽,以便防止杉木多代连栽所造成的地力衰退。
关键词:
天然林 常绿阔叶林 杉木 林地 土壤肥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顺安 常庆瑞
选择黄土高原地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理化特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龄油松和刺槐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超过其幼龄林;成龄油松林和刺槐林土壤几乎无石灰反应;在树龄相同的条件下刺槐林对土壤培肥效应优于油松林。
关键词:
林龄 油松 刺槐 培肥效应 土壤肥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漆良华 范少辉 杜满义 石雷 岳祥华 毛超
研究湘中丘陵区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土壤总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热水浸提有机碳(HWC)、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易氧化态碳(ROC)含量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土壤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SOC,MBC,HWC,WSOC和RO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60cm土层SOC和WSOC平均含量以1月最高,MBC平均含量以7月最高,ROC平均含量10月最高,毛竹纯林7月、毛竹-杉木混交林1月土壤平均HWC含量最高;与毛竹纯林相比,毛竹-杉木混交林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所占比例均较高,但稳定性较差;温度、湿度与WSOC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明月 张凯鸣 毛伟 居静 宓文海 赵海涛
为了探究长江下游地区稻麦轮作体系下有机肥等氮替代无机肥对稻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有机氮依次替代10%(Y1W9),20%(Y2W8),30%(Y3W7),40%(Y4W6),50%(Y5W5)无机氮等处理,同时以100%施用无机氮(W100)为对照,连续3 a定位监测稻麦产量、土壤肥力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3 a间有机肥等氮量替代无机肥比单施无机肥平均轮作年产量增加了0.8%~2.7%;3 a小麦平均产量较单施无机肥处理提高了5.6%~13.2%,水稻平均产量提高了0.2%~14.0%,稻麦轮作总产量平均提高了0.4%~24.5%。与单施无机肥相比,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而提高;Y4W6和Y5W5处理下>0.250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百分比分别为74.3%和78.8%,高于其他几个处理下>0.250 m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百分比,分别比单施无机肥处理高出了5.6和10.1百分点。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比例配施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缓解了土壤酸化程度。综上所述,有机肥长期替代无机肥能够培肥土壤,有助于长江下游地区稻麦稳产,20%有机氮替代无机氮最有利于长江下游地区稻麦稳产、高产和土壤肥力提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彦辉 韩艳英 赵垦田 张昆林 刘莉丽
【目的】研究拉萨半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藏川杨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和酶含量的影响,为拉萨半干旱河谷科学造林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依据。【方法】于2010-09在拉萨达孜县章多乡半干旱河谷造林地,选择覆石头、覆膜、覆秸秆、覆鸡蛋筐和使用保水剂措施下种植的藏川杨林地为研究对象,以未采用任何措施的造林地为对照,对不同造林措施下土壤的化学性质、微生物数量以及酶含量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不同造林措施下,林地不同土层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含量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林地,其中增幅最高处理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分别较对照增加24.4%,45.1%,226.3%和18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