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20)
- 2023(5906)
- 2022(5271)
- 2021(4849)
- 2020(4510)
- 2019(10552)
- 2018(10424)
- 2017(20525)
- 2016(11696)
- 2015(13318)
- 2014(13673)
- 2013(13839)
- 2012(13209)
- 2011(12062)
- 2010(12186)
- 2009(11376)
- 2008(11627)
- 2007(10843)
- 2006(9177)
- 2005(8297)
- 学科
- 济(49532)
- 经济(49490)
- 业(28755)
- 管理(28455)
- 方法(25499)
- 数学(22646)
- 数学方法(22418)
- 企(22147)
- 企业(22147)
- 农(13844)
- 学(12731)
- 财(12257)
- 中国(12236)
- 贸(10296)
- 贸易(10293)
- 易(9978)
- 地方(9834)
- 农业(9085)
- 业经(8996)
- 制(8884)
- 和(7860)
- 银(7497)
- 银行(7451)
- 务(7123)
- 融(7112)
- 金融(7108)
- 财务(7106)
- 财务管理(7078)
- 行(7047)
- 理论(6922)
- 机构
- 大学(175042)
- 学院(172715)
- 济(69839)
- 经济(68295)
- 研究(65068)
- 管理(61615)
- 理学(52629)
- 理学院(51937)
- 管理学(50860)
- 管理学院(50537)
- 中国(47860)
- 科学(43722)
- 农(39079)
- 京(38439)
- 所(36332)
- 研究所(33393)
- 业大(31465)
- 农业(31167)
- 财(31155)
- 中心(29511)
- 江(27872)
- 财经(24632)
- 北京(24453)
- 院(23553)
- 范(22509)
- 经(22193)
- 师范(22184)
- 经济学(21680)
- 州(21440)
- 省(21384)
- 基金
- 项目(114617)
- 科学(86592)
- 基金(80771)
- 研究(78030)
- 家(73394)
- 国家(72822)
- 科学基金(59070)
- 社会(46547)
- 省(45524)
- 社会科(44016)
- 社会科学(43999)
- 基金项目(42916)
- 自然(39989)
- 自然科(39022)
- 自然科学(39003)
- 划(38984)
- 自然科学基金(38318)
- 教育(35838)
- 资助(34432)
- 编号(31438)
- 重点(26845)
- 成果(26401)
- 部(25165)
- 发(25098)
- 计划(23750)
- 科研(23122)
- 创(23100)
- 课题(22131)
- 科技(22100)
- 创新(21761)
共检索到258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存及 梁一池 邱尔发 范辉华 邹跃国
收集全国毛竹分布区北带、中带、南带 8省 16个种源的母竹 ,在福建建瓯市和华安县进行种源试验。经过 5a连续观测不同种源的发笋成竹数量及新竹胸径、高度等生长指标 ,应用趋势面分析毛竹种源胸径等性状在经纬 2维方向的地理变异 ,结果表明 ,毛竹种源的新竹胸径、平均发笋数和新竹数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
关键词:
毛竹种源 趋势面分析 新竹生长 地理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伯望 洪菊生
运用趋势面分析的方法,对全国杉木种源试验55个试点的43个共同种源的生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次傅里叶趋势面比多项式趋势面更能反映种源的地理变异,清晰地区划出了以湘黔桂交界地区、闽北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为中心的三个杉木高产种源地区和以江浙皖沿海地区、陕豫鄂交界地区和滇西地区为代表的杉木低产区域,减少人为影响,为种源区划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杉木种源试验,地理变异,趋势面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廖柏勇 陈丽君 王芳 何霞 刘明骞 陈涵斌 任颖 陈晓阳
苦楝(Melia azedarach l.)为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 l.)植物,俗称楝树、紫花树等,是速生、优质的多用途用材树种。我国苦楝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从北方的河北保定、山西运城和甘肃陇南到南方的海南崖县,从东部的台湾、福建沿海到西部的四川和云南,分布范围覆盖中国陆地的三分之一[1],集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霞 邓成 杨嘉麒 张登 张梦洁 廖柏勇 王芳 陈晓阳
【目的】研究苦楝种源间生长性状的差异,揭示其地理变异规律,分析其气候生态学基础,为苦楝种子调拨提供理论依据,为广东省营造苦楝速生用材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对15个省(自治区)的62个种源的树高、胸径、枝下高、干型、冠幅等6个性状进行观测统计,采用SPSS 20.0、SAS 9.0、Surfer 13.0与EXCEL 2011等数据分析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与趋势面分析。【结果】大部分苦楝种源在四会试验点的生长表现较好,且各性状在种源内及种源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冠幅的变幅最大,优劣单株相差23倍,在主要性状树高与胸径的表现上也分别相差8倍与12倍。苦楝的地理变异受纬度、经度和海拔的多重控制,以纬向变异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气候生态学基础,温度是制约苦楝生长的主导因子,光照、降水、气压等气候因子对苦楝各性状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聚类分析将62个种源分为5类,类别之间差异明显,类别之中符合物候区划。【结论】苦楝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由东向西,由北向南,苦楝的生长量变大,形质表现变佳,随着海拔上升,保存率下降。气候生态学基础则表现为来自极端气温与气压温和、温度高、降水多的种源更具生长优势。纬度是引起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所以纬向变异这一模式与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递减这一规律密切相关。本研究后续将对四会种源试验林进行长期跟踪观测,并辅以分子遗传学分析,更全面探索苦楝地理变异规律。
关键词:
苦楝 种源 地理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才 傅懋毅 姜景民 杨校生 肖基浒
调查研究了我国17个天然毛竹林的胸径、中央直径、杆高、枝下高、全杆节数、枝下节数、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胸高处竹壁厚度、竹腔径、壁腔比等表型特征。研究表明,胸径、杆高、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竹腔径、壁腔比呈现随纬度变化的地理模式,与经度无关;全杆节数受经度和纬度的双重影响;所调查的表型特征均没有表现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的地理变异模式。研究还表明部分表型特征与气候条件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关键词:
毛竹 天然林 表型特征 地理模式 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吴坤明 吴菊英 白嘉雨
本文对细叶桉10个地理种源5年生6个性状的观测资料,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细叶楼各性状差异极显著或显著,且受中至较强的遗传影响。性状间存在较强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从综合遗传值分析得出,昆士兰种源优于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种源,尤以13443(Kenney River)和13544(Gladstone)QLD种源为最好。用综合遗传值,计算了种源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该树种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出建议。
关键词:
细叶桉 地理种源 遗传参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楼崇 刘成林
根据毛竹笋-幼竹阶段及成竹后直至13年生的竹秆样株资料,对毛竹含水率、容重及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的含水率和容重与年龄及部位有很密切的关系,毛竹的质量生长规律能较好地用数学关系式来模拟。
关键词:
毛竹 含水率 容重 生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尚莉莉 孙正军 江泽慧 刘杏娥 杨淑敏
竹材由维管束和基本组织组成,维管束是其主要承重单元,也是连接微观到宏观性能的重要环节。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LCSM)技术准确地测定毛竹不同部位维管束面积,并研究内、外层维管束的面积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毛竹维管束的面积为0.0383~0.2462mm2;毛竹维管束从竹青到竹黄按截面形态可分成内层和外层,两部分差异明显;外层维管束面积随维管束形态的增大大体呈增加趋势,而内层维管束面积变化趋势不明显。
关键词:
毛竹 维管束 面积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存及 梁一池 邱尔发 范辉华 谢建成
应用主成份回归分析对 16个毛竹种源的鲜笋产量、质量、新竹胸径、单株竹重、总竹重和抗性等性状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Ⅰ类种源 4个 ,即福建武夷、福建建瓯、福建沙县和江西上饶种源。中选种源的鲜笋重大于群体平均值 17 2 1%~ 16 42 % ,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增益 15 0 1% ,感病虫指数低于平均值 2 4 93%~ 6 3 37%。
关键词:
毛竹种源 多性状综合选择 遗传增益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程占超 侯丹 马艳军 高健
生长素反应因子(ARF)基因家族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ARF基因家族在花器官中生物信息学分析未见报道。以毛竹花器官为材料,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毛竹中ARF基因进行筛选,并对其系统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及在花器官中的差异表达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毛竹全基因组中含有44个ARF基因,分为Ⅰ,Ⅱ,Ⅲ类。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水稻Oryza sativa分别比较,发现毛竹与水稻存在11个姐妹同源基因对。此外,Ph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毛竹 生长素应答因子 花发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倪霞 曹永慧 周本智 鲁小珍 周燕
[目的]采用4种模型对干旱处理下毛竹叶片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分析各模型的优缺点,以选出适合毛竹光响应曲线拟合的最佳模型,并量化干旱处理对毛竹光合光响应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干旱处理下毛竹的光响应曲线,并通过4种模型对其进行拟合。[结果]研究表明:(1)在干旱和对照处理下各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5,说明拟合精度较高。综合各参数可以看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效果最佳,相对误差RE平均值为0.07,而指数模型参数拟合效果最差,RE平均值为0.767;(2)通过直角
关键词:
光响应模型 毛竹 净光合速率 光响应参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阳东
在毛竹中心分布区福建省邵武市和江西省宜丰县调查研究了人工经营干扰对材用毛竹秆形生长和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的秆形结构变异差异显著。立竹密度基本相似的纯林中 ,材用毛竹秆形生长表现为 :集约经营优于一般经营 ,一般经营优于粗放经营。在中心分布区 ,不论立地条件是否相同 ,多年采取集约经营的毛竹的竹秆不仅尖削度小 ,枝下高长 ,壁厚 ,而且全杆高度比一般经营的平均约高出 5% ,比处于粗放经营的高出达 12 % ;采取集约经营的毛竹的平均秆鲜质量可达 31.37kg,而一般和粗放经营状态下分别仅为 2 8.4 6kg和 2 3.33kg。不同经营强度下毛竹秆高随胸径的基本变化规...
关键词:
材用毛竹 秆形结构 人工经营强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超 王海湘 温国胜 胡策 梁谢恩 黄皓南 朱丽娜 白尚斌 张汝民
为了验证母竹促进幼竹快速生长这一假说,研究了毛竹快速生长期不同龄级毛竹的光合固碳能力、叶片水势变化的时空差异、以及地上器官生物量分配的时空格局,同时与小年期对应值做比较。结果表明:(1)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的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化学效率大于同龄同期的小年期母竹,且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光合固碳能力较小年期更强;(2)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叶片冠层的水势大于同龄同期的小年期母竹,说明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水分运输能力较小年期更强,且竹龄越大水分运输能力越强。(3)快速生长期各龄级母竹地上器官(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宇峰 顾蕾 刘红征 周国模 李翠琴 施拥军 韩笑 林海
全程跟踪209株不同胸径分布的毛竹利用竹展开技术生产去青(5种规格)和带青(2种规格)2类竹板材的过程,探讨竹展开板材生产过程的碳转移特征。结果表明:1)2种不同规格带青竹板材的总计碳转移率平均为73.49%;5种不同规格去青竹板材的总计碳转移率平均为61.24%,其中长度840mm比1300mm段竹材总计碳转移率高,且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毛竹 竹展开 竹板材 胸径 碳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