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0)
2023(8372)
2022(7046)
2021(6256)
2020(4863)
2019(10599)
2018(10203)
2017(18995)
2016(10543)
2015(11143)
2014(10559)
2013(10531)
2012(9776)
2011(8834)
2010(8555)
2009(7041)
2008(6830)
2007(5735)
2006(4915)
2005(3941)
作者
(34651)
(29065)
(28851)
(27392)
(18219)
(14325)
(12738)
(11643)
(11020)
(10203)
(9913)
(9847)
(9547)
(9298)
(9093)
(9015)
(8971)
(8595)
(8452)
(8396)
(7737)
(7102)
(7073)
(6713)
(6572)
(6394)
(6268)
(6148)
(5938)
(5874)
学科
(38623)
经济(38587)
管理(27796)
(24378)
(18053)
企业(18053)
方法(16581)
数学(15164)
数学方法(15024)
(14552)
环境(12725)
(11209)
中国(9835)
(9337)
(8532)
贸易(8531)
(8258)
业经(8039)
地方(8037)
农业(7895)
(7093)
(6503)
生态(6306)
资源(6160)
技术(5976)
(5771)
(5581)
财务(5578)
财务管理(5574)
企业财务(5330)
机构
大学(148419)
学院(147598)
研究(58236)
(56902)
经济(55863)
管理(52803)
理学(47033)
理学院(46308)
管理学(45208)
管理学院(44984)
科学(43283)
中国(41186)
(39298)
业大(32949)
(32779)
(31979)
农业(31114)
研究所(30303)
中心(25557)
(22740)
(22519)
(21161)
农业大学(21047)
北京(20182)
(19770)
(19593)
(19338)
科学院(19268)
财经(19086)
师范(18967)
基金
项目(117397)
科学(91367)
基金(87497)
(83430)
国家(82867)
研究(71598)
科学基金(68383)
自然(49624)
自然科(48465)
自然科学(48447)
基金项目(47886)
自然科学基金(47585)
社会(46407)
(45377)
社会科(44193)
社会科学(44181)
(40147)
资助(34007)
教育(30887)
重点(28021)
计划(26637)
(25313)
编号(24608)
科技(24593)
科研(24253)
(24218)
(23911)
创新(22625)
(20458)
专项(20379)
期刊
(54533)
经济(54533)
学报(38658)
研究(35656)
科学(32762)
(32760)
大学(27158)
学学(26592)
中国(23803)
农业(22076)
管理(15597)
(15328)
林业(12893)
(12781)
业大(11766)
资源(10712)
业经(10189)
科技(9514)
经济研究(9483)
(9408)
(8909)
金融(8909)
农业大学(8835)
财经(8382)
技术(8181)
问题(7999)
自然(7440)
(7164)
教育(6993)
中国农业(6622)
共检索到199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郑泽睿  施拥军  周国模  陈婷  杨一  裴晶晶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空间结构是毛竹生长过程的重要因子,是提高竹林质量,优化经营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利用聚集指数和Ripley’s K(d)函数,分析从2009-2013年毛竹碳汇林成林初期空间分布格局年际变化特征及匀栽、丛栽栽植方式对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5 a造林年限间,2种栽植方式下的新竹与活立竹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2)丛栽栽植毛竹林新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380.76,活立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450.60;匀栽栽植毛竹林新竹聚集指数变动范围为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婷  施拥军  周国模  郑泽睿  李翀  
在新造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碳汇林内,设置80 m×100 m固定标准地,采用固定样地长期连续观测的调查方法,研究新造毛竹碳汇林在成林前(第1~5年)林分非空间结构动态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新造毛竹碳汇林成林初期,立竹度、林分平均胸径及林分平均竹高是林分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且随着造林后年限的增加,立竹度、林分平均胸径及林分平均竹高均在不断增加。2新造毛竹碳汇林在成林过程中,立竹度(N)随造林后年限(y)的增加而增加,并满足异速生长方程:N=17.214y2+309.21y-217.4,R2=0.981 1。3随着造林后年限的增加,新出毛竹的平均胸径逐年增大,新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邓英英  汤孟平  徐文兵  陈永刚  娄明华  赵明水  
近自然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纯林是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特殊的植被保护类型。研究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可正确认识近自然毛竹纯林地上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近自然毛竹纯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毛竹坐标(x,y,z),采用8邻域边缘校正方法,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秆龄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析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自然状态的毛竹纯林活立竹、枯死竹和整个毛竹林的角尺度均值分别为0.554,0.556和0.553,均为聚集分布;活立竹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漆良华  范少辉  杜满义  石雷  岳祥华  毛超  
研究湘中丘陵区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土壤总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热水浸提有机碳(HWC)、水溶性有机碳(WSOC)和易氧化态碳(ROC)含量的垂直分布、季节动态及其土壤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SOC,MBC,HWC,WSOC和RO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60cm土层SOC和WSOC平均含量以1月最高,MBC平均含量以7月最高,ROC平均含量10月最高,毛竹纯林7月、毛竹-杉木混交林1月土壤平均HWC含量最高;与毛竹纯林相比,毛竹-杉木混交林不同形式活性有机碳含量及所占比例均较高,但稳定性较差;温度、湿度与WSOC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宝华  刘广路  范少辉  杜满义  苏文会  
以南亚热带中心分布区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生产力水平(Ⅰ:30 000±1 000 kg·hm-2a-1;Ⅱ:34 000±1 000 kg·hm-2a-1;Ⅲ:37 000±1 000 kg·hm-2a-1;Ⅳ:42 000±1 000 kg·hm-2a-1;Ⅴ:47 000±1 000 kg·hm-2a-1)毛竹林植被和土壤的碳、氮、磷含量及计量特征,探讨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及土壤碳、氮、磷分布格局及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力水平对毛竹林植被碳和磷元素在不同器官间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对氮素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大;除竹叶碳元素分配比例在不同生产力水平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外(P<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洪伟  陈礼光  张田华  
在福建省毛竹产区内设置标准地 1 80块 ,每块标准地挖小样方 2个 ,调查高产竹林的地下结构 (鞭长、鞭重、鞭龄和壮芽数、弱芽数等 ) ,并进行分布特征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丰产竹林竹鞭大部分分布在 0~ 40cm土层中 ,总鞭长的大小顺序为 :笋竹两用林 >材用竹林 >笋用竹林 ,但均占 90 %以上。总鞭重的大小顺序为 :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笋用竹林的幼龄竹鞭鞭长和鞭重比材用竹林大 ,壮龄竹鞭鞭长与鞭重的大小顺序为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壮龄竹鞭大约有 55 %~ 66 %分布在 0~ 40cm深的土层中 ;竹鞭生长方向多为“平行”方向 ,材用竹林占 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王舒凤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 ,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 1 974年在阔叶树毛竹混交林皆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 ,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提高有促进作用。杉木密度为 90 0~ 1 3 50株 /hm2 时 ,壮龄鞭比例比较高 ,毛竹地下结构比较优化 ,更新快 ;毛竹竹鞭有 92 8%分布在 0~ 4 0cm土层中 ,其中 0~ 2 0cm土层中占 60 %以上 ,大于 4 0cm土层中仅占 7 2 % ;杉木能促进竹鞭向纵深发展 ,随杉木密度的增加 ,0~ 2 0cm层鞭根减少 ,2 0cm以上鞭根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世荣  徐德应  王兵  
本文从生产力与环境关系角度,比较分析了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地理分布特征,阐述了层的生产力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种生产力与群落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净生产力,地上部年凋落量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凋落物现存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森林生产力的地理分布与环境水热条件密切相关;森林生物量无明显的地理规律性变化,但多物种复杂结构的成熟天然林生物量较高;层的生产力随环境条件产生相互排斥或补充各异变化;种的生产力反映了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群落的结构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松言  付婧懿  邸楠  王烨  席本野  
【目的】探讨宽窄行栽植模式下毛白杨-小麦复合系统中的细根根长密度(FRLD)分布及形态特征,为优化该系统的集约栽培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在宽窄行栽植模式下的4年生三倍体毛白杨-小麦复合系统中,于小麦收获后,采取根钻法在3株平均标准木周围进行根系取样,取样位点为窄行距树75 cm、树行距树75 cm、宽行距树100、200、300、400 cm,取样深度为80 cm,共取得根样288个。对所有样品进行形态扫描和烘干称质量,得到不同深度、位点处的毛白杨和小麦细根的分布及形态数据。【结果】垂直方向上,毛白杨和小麦的细根均主要聚集在0~20 cm的浅土层,其中FRLD分别占总根长密度的68%和45%。毛白杨(R~2=0.679 3,P 0.05),在深土层中则表现出小麦的FRLD显著高于毛白杨的特征(P <0.05)。【结论】在宽窄行栽植模式下的三倍体毛白杨-小麦复合系统中,毛白杨和小麦的细根分布产生了空间分离,密集分布区域重叠较少;此外,为了更有效地吸收土壤资源以占据竞争优势,小麦会生产更多吸收效率更高的细根。以上结果可为优化该栽植模式下农林复合系统的集约经营技术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席本野  贾黎明  刘寅  王烨  
研究三倍体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吸水根系空间分布特征是建立三倍体毛白杨根系吸水模型的基础。采用根钻法对宽窄行栽植模式下毛白杨吸水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宽、窄行内的吸水根系均在0~60cm递减,但在60~80cm又有小幅度增加;且根系主要分布区域都在0~20cm土层内,根长密度分别达到0.080cm·cm-3和0.074cm·cm-3,约占各自系统总根量的44.14%和48.71%;相同水平方向0~100cm范围内宽行各土层的根长密度较窄行相应土层均有大幅度增加,增加量分别为35.45%,36.76%,71.67%和72.27%。水平方向上,宽行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洪伟  邱尔发  陈礼光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 1~ 6年生毛竹笋期的竹叶、竹秆、竹鞭和当年正常生长的竹笋中IAA、GA3、KT、ABA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促进植物生长或细胞分裂的IAA、GA3和KT都是大年竹株含量高 ,小年竹株含量低。竹株中IAA的含量随年龄增大而下降 ,抑制植物生长的ABA在竹叶、竹秆中的含量则大年低小年高。 4种内源激素以叶部含量较高 ,GA3的含量分布规律是叶 >鞭 >秆 ,KT为鞭 >叶 >秆 ,IAA和ABA都是叶 >秆 >鞭。吲哚乙酸在竹叶中的含量呈向基性增加 ,而脱落酸在竹叶、竹秆中的含量呈向基性减少。生长在同一鞭系上的各株竹子及其所连竹鞭代谢具有较大的相对独立性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秘洪雷  兰再平  孙尚伟  傅建平  彭晶晶  马鑫  
[目的]为探究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细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大兴区林场滴灌栽培的5年生欧美107杨的细根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根钻法分别在株间、对角和行间方向距树干0.2、0.5、1.0、1.5 m处取样,取样深度为60 cm,每10 cm为1个土层。[结果]滴灌条件下,在不同方向的不同树干距离和土层深度,杨树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和根长表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其分布受树干距离、土层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P对角>行间,细根主要分布在湿润带范围内且在0 40 cm土层相对集中分布。依据滴灌栽培杨树人工林细根的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秋月  余坤勇  项佳  林丽丽  黄河  谢巧雅  刘健  
通过对野外标准地实测与分析获取森林公园林分结构特征和温度的相关信息,研究林分非空间结构特征与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非空间结构及空间结构特征对空间热环境模型的影响占比分别为66.25%、33.75%.林分非空间结构中的郁闭度、树高、枝下高对空间热环境的影响最显著,而胸径、林分胸高断面积、植株密度对空间热环境的影响不显著.郁闭度与气温呈线性负相关,树高、枝下高与空间热环境存在显著正相关,郁闭度每增加0.1,空气温度降低0.4℃;而树高每增加0.1 m,温度增加0.013℃;枝下高每增加0.1 m,温度增加0.017℃.空间结构特征中混交度与空间热环境呈正相关,混交度每增加0.1,温度增加0.19℃;开阔比与空间热环境呈负相关关系,开阔比每增加0.1,温度下降0.2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鲜李虹  刘勇  常笑超  王凯  宋协海  王洋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配置下的毛白杨人工林在造林4年后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旨在探究不同密度配置是否对毛白杨根系分布存在影响,为毛白杨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种造林密度(2 m×3 m和3 m×4 m)的5年生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法,在水平方向30、60、90、120、150 cm处,垂直方向20、40、60、80 cm处依次取样,每株共取得20个根系样品,共选取18株标准木,获得360个样品。对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重密度等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造林初期密度对树木的树高存在显著影响,胸径影响不显著。2)不同造林密度会对毛白杨人工林细根空间分布特征产生显著影响。株行距为2 m×3 m的细根生物量、细根根重密度均显著高于3 m×4 m密度配置;而比根长、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则以3 m×4 m密度配置下更优。3)水平方向上,2 m×3 m密度条件下,距树干水平距离0~30 cm处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平距离,且0~30 cm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3 m×4 m。2 m×3 m密度下比根长、比表面积均随水平距离增加而增加,以120~150 cm处最大,而3 m×4 m密度下比根长各水平距离间均无显著差异。4)垂直方向上,两种密度下生物量、根重密度均呈现随着垂直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且均以0~20 cm深度处最大。5)3 m×4 m密度下根长密度表层显著高于其余深度土层,而2 m×3 m密度下60~80 cm根长密度分配比例(27.30%)接近0~20 cm处(27.25%),表层及深层均有较大细根分配比例。2 m×3 m较高密度40~80 cm根长密度占整株的53.64%,高于3 m×4 m较低密度40~80 cm的45.62%。【结论】不同密度配置显著影响毛白杨细根的空间分布,2 m×3 m较高密度配置会导致毛白杨根长密度分配比例下沉,即密度带来的竞争关系导致植物细根的向下伸长,吸收更深层次的土壤资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俞淑红  周国模  施拥军  吕玉龙  沈振明  
竹林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分布广泛的森林资源类型。由于其优良的固碳功能,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以积累碳汇和实现碳汇交易为目的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营造活动日益增多。跟踪调查整个毛竹造林过程,连年监测毛竹碳储量变化和土壤有机碳变化,结合基线碳储量和造林活动过程排放泄漏估测,探究净碳汇量变化积累特征。结果表明:1项目区毛竹碳汇造林初期(1~5 a)净碳汇量二氧化碳当量(co2-e)为443.77 t,累计净碳汇量二氧化碳当量为9.30 t·hm-2;2项目区在组成净碳汇量的多个分量中,只有毛竹碳储量变化起正面影响,而土壤有机碳变化、施肥排放和运输泄漏均对净碳汇量积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