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12)
2023(3686)
2022(3040)
2021(2766)
2020(2333)
2019(4978)
2018(5155)
2017(8977)
2016(5202)
2015(5939)
2014(6108)
2013(5632)
2012(5206)
2011(4716)
2010(4750)
2009(4266)
2008(4170)
2007(3822)
2006(3321)
2005(2937)
作者
(16810)
(14067)
(13933)
(13328)
(8806)
(6726)
(6305)
(5565)
(5427)
(4973)
(4879)
(4833)
(4746)
(4613)
(4558)
(4302)
(4237)
(4141)
(4104)
(3937)
(3663)
(3596)
(3550)
(3327)
(3152)
(3149)
(3061)
(3013)
(2996)
(2891)
学科
(14611)
经济(14581)
管理(12260)
(9499)
(7512)
企业(7512)
(7088)
(5518)
中国(5363)
(5212)
(5192)
(4547)
方法(4276)
理论(4012)
(3667)
银行(3649)
地方(3634)
(3569)
(3513)
(3430)
金融(3423)
业经(3380)
数学(3357)
教育(3332)
数学方法(3289)
税收(3274)
(3241)
农业(3082)
体制(3006)
(2817)
机构
学院(70366)
大学(69695)
研究(29025)
管理(22137)
(22099)
中国(21598)
经济(21350)
科学(20591)
理学(18335)
理学院(18035)
管理学(17494)
管理学院(17372)
(17234)
(16124)
(16054)
研究所(14869)
农业(13586)
中心(13282)
业大(13127)
(12570)
(12025)
(11259)
(10862)
(10635)
技术(10573)
师范(10432)
北京(10097)
(9906)
(9349)
研究院(9043)
基金
项目(49540)
科学(37685)
研究(34297)
基金(34075)
(31973)
国家(31712)
科学基金(25375)
(20293)
社会(19233)
社会科(18017)
社会科学(18014)
基金项目(17890)
(17617)
自然(17475)
自然科(17046)
自然科学(17038)
自然科学基金(16701)
教育(15860)
编号(14351)
资助(13660)
成果(12354)
重点(12141)
课题(11062)
(10782)
计划(10669)
(10098)
(10043)
科技(10023)
(9896)
科研(9771)
期刊
(27198)
经济(27198)
研究(20660)
中国(18040)
学报(16856)
(15472)
科学(13940)
大学(11959)
学学(11399)
教育(11321)
农业(10133)
(9445)
管理(8122)
技术(5991)
(5707)
金融(5707)
(5353)
业经(4874)
业大(4836)
(4608)
林业(4507)
经济研究(4297)
财经(4125)
职业(3939)
科技(3897)
农业大学(3818)
资源(3802)
图书(3623)
(3555)
问题(3364)
共检索到111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琼影  陈建新  杨淑贞  温国胜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叶片光合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毛竹叶片的气体交换日变化及林冠不同层次叶片对光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①毛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表现为不是特别明显的双峰型曲线,但具有"光合午休"现象,上午的峰值明显大于下午的峰值;②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规律呈双峰型曲线,且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相似;③毛竹林冠上、下层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一致,但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上层的净光合速率高于下层,毛竹林冠上层的叶片较下层的叶片具有更强的适应强光的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金玲  岳晋军  马婧瑕  于磊  刘蕾  
【目的】为数量化地分析元宝毛竹的秆形特征、为其后继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元宝毛竹的节间长度、节间歪斜长度、节间直径、节间凹陷深度、节间扁圆指数等性状特征的测量分析方法,并以栽培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黄公望森林公园的元宝毛竹试验林群体为材料,对其秆形特征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元宝毛竹在节位数1~30的范围内,平均节间长度随着节位数的增加而增大,至第30节达11.06 cm,为同等节位数毛竹节间长的36.87%。相邻的节间交替歪斜,同一节间的长度于不同方向存在变化,以具分枝两侧的节间长度交替最大或最小,而分枝侧垂直方向的节间长度变化幅度较小且均接近平均值。秆基部和上部的节间其歪斜长度较小,秆中部第9~14节的歪斜长度均较大。在节位数1~30的范围内,平均节间直径随着节位数的增加而减小。节间通常双面凹陷,凹陷深度的变化表现为秆基部较小、然后逐渐增大,至秆中部的第10~23节最大,第23~30节又逐步减小;具体表现在秆基部的第1~2节于具分枝的两侧略微凹陷,第2~3节之间有一处不凹陷,随后凹陷方向发生旋转,即第3~30节于具分枝的垂直侧方向上凹陷、且以第10~23节为甚。除基部第1~2节外,第3~30节的节间下部凹陷,故上部粗于下部。秆呈扁圆形,第1~2节近圆形,于具分枝两侧的垂直方向上略微扁圆,且节间上部的扁圆指数略大于节间下部;在第2~3节之间扁圆方向发生一次旋转;第3~30节于具分枝的两侧方向上扁圆,且节间上部的扁圆指数均小于节间下部。秆的扁圆指数在第3~15呈逐渐增大趋势,第15~23节扁圆指数均较大,第23节~30节的扁圆指数又逐渐减小,至第30节接近圆形。拓印图和摄影照片均显示显示元宝毛竹的节呈波状。【结论】本文建立了具有节间歪斜且凹陷、秆扁圆形等特异性状的元宝毛竹秆型测量和分析方法,弥补了已有方法仅适于圆筒形秆型的不足。通过该方法首次获得了元宝毛竹详细准确的秆型特征的数量化信息,为其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特异秆型竹子的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王舒凤  
采用固定标准地法 ,对尤溪县包溪林业采育场 1 974年在阔叶树毛竹混交林皆伐迹地上营造杉木纯林后形成的杉木毛竹混交林进行地下结构的调查。结果表明 ,杉木对毛竹地下结构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毛竹竹鞭向纵深延伸、壮芽数的比例提高有促进作用。杉木密度为 90 0~ 1 3 50株 /hm2 时 ,壮龄鞭比例比较高 ,毛竹地下结构比较优化 ,更新快 ;毛竹竹鞭有 92 8%分布在 0~ 4 0cm土层中 ,其中 0~ 2 0cm土层中占 60 %以上 ,大于 4 0cm土层中仅占 7 2 % ;杉木能促进竹鞭向纵深发展 ,随杉木密度的增加 ,0~ 2 0cm层鞭根减少 ,2 0cm以上鞭根明...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胡策  梁谢恩  王海湘  徐超  周哲宇  朱丽娜  黄皓南  张汝民  温国胜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新竹会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其整个成竹生长,这个过程被称为快速生长期。为揭示毛竹新竹在快速生长期间从竹笋成长为幼竹这一过程中不同竹龄母竹对新竹的营养传输流向以及自然状态下毛竹气体交换参数的日变化特征,利用Li-6400XT光合仪,分别对3年生和5年生毛竹在快速生长期间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快速生长前期,3年生毛竹的光饱和点(LSP)高于5年生毛竹,而在中期和后期5年生毛竹的LSP高于3年生毛竹;(2)3年生毛竹的净光合速率(Pn)在不同生长时期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帆  汤孟平  
【目的】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主导因子,并以竹节所处高度与竹高的比值(即相对高,取值为0~1)代替实际高,分析秆形结构因子及其依赖于相对高的分布规律,可以辅助判断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生长发育状况。【方法】在浙江省不同区域共选择10个县市(区)设置毛竹林调查样地,测量样竹的竹节数、竹节长和中央直径等秆形结构因子,用抛物线和直线拟合秆形结构因子依赖于相对高在竹秆上的分布规律,通过相关性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之间的关系,应用因子分析解析秆形结构因子中的主要因子。【结果】毛竹竹节数集中在53~67节,符合正态分布,95%置信水平下毛竹竹节数平均数的置信区间为(58.1, 60.4);竹节长和竹节中央直径依赖于相对高分布分别具有抛物线和直线分布特征。竹秆高度每增加10%,竹节中央直径约下降10%。随着径阶的增大,最长竹节长有逐渐增大的趋势,但最长竹节的相对高没有明显差异,均为0.47~0.52;胸径与竹节数、1/2高节长、最长竹节长和胸高竹节长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高节号呈极显著负相关(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哲宇  徐超  胡策  王海湘  梁谢恩  张汝民  温国胜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在快速生长期(前期、中期、后期)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征,在浙江农林大学毛竹生理生态监测定位站利用PAM-2100型叶绿素荧光仪,在毛竹快速生长期测定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荧光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毛竹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在毛竹快速生长的前期、中期、后期变化显著。在不同生长期中,同一年龄的毛竹的光系统Ⅱ(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均表现为前期<中期<后期,差异达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艳辉  费本华  余雁  赵荣军  
【目的】研究气干竹材的力学特性,为竹材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配备高精度光学引伸计的Instron力学实验机,对毛竹从竹青到竹黄的纵向力学性质进行了精确测定。【结果】毛竹竹壁径向不同位置的力学性质差异很大,近竹青处的平均纵向弹性模量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25.41 GPa和297.21 MPa,远远高于近竹黄处的5.78 GPa和65.80 MPa,且从竹青到竹黄呈明显的梯度降低趋势。毛竹薄片的断裂为脆性断裂,近竹青处为顺纹理的纵向劈裂,竹中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劈裂特征,近竹黄处为平整的横向断裂。【结论】竹材为天然高分子复合材料,其独特的力学特性源于自身组织含量的梯度性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洪伟  陈礼光  张田华  
在福建省毛竹产区内设置标准地 1 80块 ,每块标准地挖小样方 2个 ,调查高产竹林的地下结构 (鞭长、鞭重、鞭龄和壮芽数、弱芽数等 ) ,并进行分布特征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丰产竹林竹鞭大部分分布在 0~ 40cm土层中 ,总鞭长的大小顺序为 :笋竹两用林 >材用竹林 >笋用竹林 ,但均占 90 %以上。总鞭重的大小顺序为 :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笋用竹林的幼龄竹鞭鞭长和鞭重比材用竹林大 ,壮龄竹鞭鞭长与鞭重的大小顺序为材用竹林 >笋竹两用林 >笋用竹林 ,壮龄竹鞭大约有 55 %~ 66 %分布在 0~ 40cm深的土层中 ;竹鞭生长方向多为“平行”方向 ,材用竹林占 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正才  傅懋毅  姜景民  杨校生  肖基浒  
调查研究了我国17个天然毛竹林的胸径、中央直径、杆高、枝下高、全杆节数、枝下节数、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胸高处竹壁厚度、竹腔径、壁腔比等表型特征。研究表明,胸径、杆高、叶片长度和宽度、叶片侧脉数、竹腔径、壁腔比呈现随纬度变化的地理模式,与经度无关;全杆节数受经度和纬度的双重影响;所调查的表型特征均没有表现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的地理变异模式。研究还表明部分表型特征与气候条件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庄若楠  金爱武  
为了探讨施肥对毛竹无性系秆型特征的影响规律,探寻一种标准来反应一定区域综合水热条件。在浙江省遂昌县选取林分密度及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施肥和未施肥标准样地(面积>4000 m2)各3块,对测量的毛竹胸径和秆长、节数、去梢后长度、去梢后节数、枝下高等秆型结构建立回归方程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胸径与秆长、节数、去梢后长度和节数、枝下高、重量以Peal-Reed模型拟合最佳,秆型指数1、2不能很好拟合。拟用秆型指数2来反应一定区域综合水热条件。(2)施肥对毛竹秆高、节数、去梢后长、秆型指数1、2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径级为10和11的去梢后节数显著(P=0.02,P=0.03),施肥对秆重的影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凯  何彩云  张建国  廖声熙  
为探索毛竹从发笋到竹秆形成的组织发育规律,对不同发育时期和部位的毛竹茎秆进行组织解剖分析并进行数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竹秆的快速发育主要表现在节间的纵轴方向,节间发育由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控制。发育初期,在薄壁细胞和纤维细胞上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胞核出现,此时细胞分裂占主导地位;随着组织发育,细胞核逐渐减少并消失,薄壁细胞和纤维细胞的长度显著增加,细胞伸长在发育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竹秆的发育、成熟和老化从基部首先启动,中部和顶部要顺次晚一些。基部的纤维组织最先出现木质化,此时茎秆的高度大约为6 m。竹秆的细胞伸长呈阶段性的波动,薄壁组织的细胞长度在快速伸长期偏离正态分布,在缓慢伸长期呈正态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帅  徐斌  王传贵  朱涛  
运用显微自动成像技术和双侧Z值检验显著性,对1年生、3年生、5年生毛竹来鞭的纤维形态特征及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地下茎来鞭平均纤维长度698.555μm、纤维直径21.710μm、纤维腔径11.375μm、双壁厚5.167μm、壁腔比0.483、腔径比0.522、长宽比34.723。2)纤维长度与长宽比均有1年生与3年生差异极显著、1年生与5年生差异不显著、3年生与5年生差异极显著的特点,纤维直径与纤维腔径均差异不显著,双壁厚、壁腔比与腔径比均有1年生与3年生差异显著、1年生与5年生差异极显著、3年生与5年生差异不显著的特点。毛竹地下茎来鞭的纤维形态特征符合纸浆材要求,但与双子叶植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袁佳丽  温国胜  张明如  张汝民  蔡先锋  曾莹莹  李洪吉  温星  朱弘  
关键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邓英英  汤孟平  徐文兵  陈永刚  娄明华  赵明水  
近自然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纯林是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特殊的植被保护类型。研究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可正确认识近自然毛竹纯林地上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关系。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近自然毛竹纯林设置样地(样地大小为100m×100m),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毛竹坐标(x,y,z),采用8邻域边缘校正方法,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秆龄混交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分析近自然毛竹纯林的竹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自然状态的毛竹纯林活立竹、枯死竹和整个毛竹林的角尺度均值分别为0.554,0.556和0.553,均为聚集分布;活立竹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温国胜  王林和  张国盛  
为了讨论臭柏Sabinavulgaris的耐早性机理,在实验室砾耕栽培条件下,在培养液中加入PEG,调节溶液渗透势,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和强干旱胁迫区3种处理(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 0,-0 1,-0 3MPa),测定臭柏的气体交换与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在强干旱胁迫区和弱干旱胁迫区,臭柏的光合量、蒸腾量、气孔导度分别减小46%,52%,62%和24%,40%,41%,而水分利用率则提高55%和31%。②比较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光合速率在上午达到高峰,而蒸腾速率则在下午达到高峰,在相对湿度大的上午,尽可能多地同化CO2,提高水分利用率,这对干旱胁迫环境的进化适应是有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