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0)
- 2023(8789)
- 2022(7962)
- 2021(7639)
- 2020(6353)
- 2019(14900)
- 2018(14941)
- 2017(28807)
- 2016(15913)
- 2015(17952)
- 2014(17904)
- 2013(17789)
- 2012(16141)
- 2011(14489)
- 2010(14167)
- 2009(12729)
- 2008(12165)
- 2007(10314)
- 2006(8820)
- 2005(7415)
- 学科
- 济(59363)
- 经济(59297)
- 管理(44232)
- 业(41728)
- 企(35290)
- 企业(35290)
- 方法(30005)
- 数学(25924)
- 数学方法(25633)
- 农(15277)
- 学(14899)
- 中国(14527)
- 财(14152)
- 业经(13127)
- 地方(12265)
- 理论(10753)
- 和(10383)
- 农业(10302)
- 贸(10180)
- 贸易(10176)
- 易(9857)
- 技术(9847)
- 环境(9706)
- 务(9343)
- 财务(9286)
- 财务管理(9271)
- 制(9156)
- 企业财务(8783)
- 教育(8717)
- 划(8489)
- 机构
- 大学(222838)
- 学院(221021)
- 管理(90633)
- 济(80616)
- 理学(79656)
- 理学院(78730)
- 经济(78720)
- 管理学(77326)
- 管理学院(76959)
- 研究(72211)
- 中国(50614)
- 科学(48985)
- 京(47526)
- 农(38614)
- 业大(37120)
- 所(36720)
- 财(35249)
- 研究所(34067)
- 中心(32078)
- 江(30463)
- 农业(30410)
- 北京(29774)
- 财经(29181)
- 范(29007)
- 师范(28710)
- 经(26575)
- 院(26432)
- 州(25239)
- 技术(24597)
- 师范大学(23272)
- 基金
- 项目(160943)
- 科学(124931)
- 基金(115593)
- 研究(115051)
- 家(101498)
- 国家(100669)
- 科学基金(85917)
- 社会(69384)
- 社会科(65609)
- 社会科学(65591)
- 省(63842)
- 基金项目(62698)
- 自然(58492)
- 自然科(57070)
- 自然科学(57049)
- 自然科学基金(55999)
- 划(53789)
- 教育(52475)
- 资助(47779)
- 编号(47349)
- 成果(37758)
- 重点(35683)
- 部(34492)
- 发(33777)
- 创(33582)
- 课题(32256)
- 创新(31249)
- 科研(31158)
- 计划(30230)
- 大学(29646)
共检索到303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茂 戴良英 罗宽 王明旭
为了解毛竹枯梢病菌生长发育规律 ,从湖南省汝城县患病毛竹上分离出 9个菌株 ,进行室内培养 .结果表明 ,毛竹枯梢病菌在 10 %竹叶煎汁加蔗糖培养基上 ,于 2 5℃明暗交替条件下培养 5 0 d左右 ,产孢量较多 .
关键词:
毛竹枯梢病菌 产孢条件 子囊孢子 子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茂 罗宽 何昆 王明旭 梁骥
从患毛竹枯梢病病竹上分离出 9个菌株 ,其培养滤液对高粱、玉米、水稻的胚根、胚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且其毒素对各作物胚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 ;毒素对油菜的胚芽、胚根没有抑制作用 ,而高粱较其他几种作物对该病原菌的毒素更敏感 .接种毛竹也可产生典型的症状 ,证明该病原菌可产生一种毒素 .PSB培养液适于菌株生长 ,而改良 Fries培养液适于毒素的产生 .适于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温度为 2 5℃ ,p H值为 6 .通气有利于毒素的产生 ,但对菌株生长影响不明显 .用改良 Fries培养液培养的菌株在第 10天出现生长高峰 ,在第 12天产毒最多 .光照处理对菌株生长影响很小 ,但在...
关键词:
毛竹枯梢病 毒素 产毒条件 植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庆源 林强 黄吉力 张文勤 黄炳荣 陈锡桓
根据福建省225块毛竹枯梢病林分病情样地调查分析,表明病害发生发展与林分及其立地因子关系密切。并由83块有代表性的样地推导出毛竹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林分类型、林龄结构、土壤、地形、林分密度、胸径的生态数学模型:Y= 40.493 2- 3.543 5C11- 1.980 5C21- 0.942 7C22- 6.7996C31- 5.002 3C32- 3.658 8C41- 2.409 1C42- 17.983 6C51- 12.290 0C52- 8.889 4C61- 3.150 4C62,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56 0、0.199 2、0.577 4、0.344 9、0.869 7、0.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潞滨 李术娜 李佳 曾来涛 胡陶 朱宝成
从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到对毛竹枯梢病致病菌竹喙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78株,通过复筛选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拮抗菌株6-59。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盐析法初步推断该菌株的拮抗物质为蛋白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6-59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蛋白胨3%、MgSO4.7H2O0.03%、KCl0.02%、种龄18h、培养基初始pH7.0,250mL三角瓶装液量50mL、接种量4%、发酵时间72h。在此条件下培养得到的菌株6-59的发酵液,其抑菌圈直径可达25.8m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谢菲 梁军
[目的]研究毛竹林的立地条件和枯梢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江西省不同立地条件的60块毛竹样地开展了监测调查,分析了坡度、坡位、坡向、海拔高度和土壤层厚度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林枯梢病感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在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不同土层厚度下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感病指数与坡度及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感病指数与坡向呈负相关关系;坡位对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无显著影响。同时,为了探究这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的综合影响,利用数量化理论,以这5个立地条件为自变量,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该预测方程复相关系数R=0.854,复相关系数的F检验得F=10.432>F_(0.01)(11.48)=2.64,经T检验,与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关系最大的立地因子是土层厚度,其次是海拔高度和坡度,这3个因子是影响毛竹枯梢病的主导因子。[结论]综合分析得出,在急险坡、上坡位、阳坡面、高海拔、薄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大;在平缓坡、下坡位、阴坡面、丘原、肥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小。
关键词:
毛竹枯梢病 感病指数 立地条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谢大洋
毛竹枯梢病是国内重要检疫对象。对该病进行灾区区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区划理论,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将福建省毛竹枯梢病灾区分为重灾区、轻灾区和基本无灾区3个区及Ⅰ级、Ⅱ级、Ⅲ级3个危险程度等级,并按照不同的危险程度等级区域,分别建立了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模型。该模型经检验,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推广应用。表2参9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詹祖仁 张文勤
毛竹枯梢病是国家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因其传播蔓延迅速,危害严重,防治困难,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毛竹生产的主要问题。福建省尤溪县根据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实践,研究总结出以人工清除病原为基础,以营林技术为主,化学保护为辅的综合治理技术,经过应用和推广,基本实现毛竹林梢病防治根绝目标,解决了该病害防治“老大难”问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小平 吴晓丽
对从毛竹根际分离到的菌号为GW-1、GW-5、GW-10、GW-16的4株菌进行鉴定和固氮特性研究,从其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确定为多粘芽孢杆菌。它们固氮的最适温度:GW-1为30~35℃,GW-5、GW-16为30℃,GW-10为35℃,最适固氮pHGW-1、GW-10为7.5左右,GW-5为7.0左右,GW-16为6.0~7.5之间。4株菌都可利用多种碳源固氮,但以葡萄糖、蔗糖、苹果酸3种碳源混合时固氮活性最大。4株菌的最高固氮能力GW-1、GW-5培养96h时分别为156.90、89.37nmol(C2H4)/(h·瓶),GW-10、GW-6培养72h时分别为56.63、83.64nmo...
关键词:
毛竹,多粘芽孢杆菌,联合固氮,固氮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景耀 孙丹萍
松色二孢菌(Diplodiapinea)引起湿地松枯梢病。病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最适温度为25~31℃,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最快,子实体最早形成。分生孢子在10%的湿地松和油松针叶浸汁中萌发最好,6h萌发率达90%以上,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值为6~7;在水滴中比在饱和湿度下萌发率高;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几乎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湿地松、枯梢病、松色二孢菌、生物学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小芹
将来自我国13 省16 种松树和其它2 种针叶树上的55 个Sphaeropsissapinea 菌株在PDA 平皿上进行配对生长试验,结果绝大多数菌株间产生墨绿色色素隔离带,少数菌株以及同一菌株不同菌落间不产生此色素带。显微观察表明,在产生色素带的菌株间未发现菌丝融合,而在不产生色素带的菌株间可见到菌丝融合。测定S.sapinea 营养体亲和与否可通过观察有无形成色素反应带来确定。55 个供试菌株共可分为48 个VCGS,其中44 个VCGS 各只含一个菌株,3 个VCGS 分别含2 个菌株,只有一个VCGS 含5 个菌株。
关键词:
松树枯梢病 营养体亲和性 菌丝融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凌凌 朱天辉
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培养条件对枯斑拟盘多毛孢产毒能力的影响,对该菌在4种固体培养基与一种液体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枯斑拟盘多毛孢较适宜固体培养基的培养,能在麦粒、麦麸天然固体培养基上具有极强的产毒能力.在不同浓度毒素的生测反应中,上述两种培养基上产出的毒素在稀释20倍时,仍对松针(生测材料)有一定的致病活性.通过枯斑拟盘多毛孢代谢物提取组分的生测比较,发现该菌产出毒素溶于水,不易挥发.不同生测方式对毒素致病活性影响的研究显示,针刺法作用速度较快,但在低浓度毒素时,致病反应不如浸泡法明显.在此基础上,对枯斑拟盘多毛孢毒素作为除草剂作了一定研究,但致病效果不明显.一系列实验结果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grandis)梢枯病是长江中上游退耕还林毁灭性病害之一,可造成严重的生态和经济损失。由于该病是近年来四川栽培区新发现的病害,相关研究较少,目前仅对该病的病原及发生规律(朱天辉等,2009a)、症状特点及空间格局(朱天辉
关键词:
梢枯病菌 毒素 蛋白 致病活性 杂交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姝江 谯天敏 韩珊 朱天辉 车冠男
采用不同检测技术(荧光偏振法、中性红法、氧电极法等)测定梢枯病菌蛋白毒素对不同杂交竹品种嫩枝离体线粒体膜的流动性、表面电位、肿胀度、聚集度及脂质过氧化物MDA、辅酶Q10(CoQ10)含量、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蛋白毒素胁迫使4个竹品种的线粒体膜流动性减弱、表面电位减低、肿胀度增大、聚集度降低;CoQ10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ATPase活性亦下降,呼吸控制率(RCR)和磷氧比(P/O)明显降低。说明蛋白毒素对杂交竹嫩枝线粒体膜造成损伤,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程度增加,膜完整性被破坏,呼吸作用受抑制。以上各项指标中,抗病品种(3#和6#)受蛋白毒素的影响均显...
关键词:
蛋白毒素 线粒体 生物物理特性 呼吸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施建敏 郭起荣 杨光耀
采用L i-6400测定毛竹光合作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动态变化,同时对毛竹叶绿素含量的年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竹夏、秋季的光合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冬、春季的光合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气孔部分关闭是引起毛竹夏、秋季光合“午睡”现象的主要原因;毛竹光合年动态变化为三峰曲线,峰值分别在3月、6月和8月出现,年均值为6.03μmol.m-2.s-1;毛竹叶绿素含量年动态变化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在2月和10月出现,年均值为2.18mg.g-1。通过综合比较本文和其他毛竹光合作用的测定结果,认为气候条件和研究方法的不一致很可能是导致众多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楼崇 刘成林
根据毛竹笋-幼竹阶段及成竹后直至13年生的竹秆样株资料,对毛竹含水率、容重及质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的含水率和容重与年龄及部位有很密切的关系,毛竹的质量生长规律能较好地用数学关系式来模拟。
关键词:
毛竹 含水率 容重 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