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20)
- 2023(3427)
- 2022(3067)
- 2021(3019)
- 2020(2640)
- 2019(6422)
- 2018(6488)
- 2017(12819)
- 2016(7111)
- 2015(8120)
- 2014(8114)
- 2013(7825)
- 2012(6880)
- 2011(6197)
- 2010(6666)
- 2009(6072)
- 2008(5962)
- 2007(4838)
- 2006(4285)
- 2005(3642)
- 学科
- 济(29076)
- 经济(29056)
- 管理(19204)
- 业(17529)
- 方法(17317)
- 数学(16112)
- 数学方法(15615)
- 企(15189)
- 企业(15189)
- 中国(6454)
- 农(6201)
- 理论(6052)
- 财(5436)
- 学(5331)
- 业经(5064)
- 地方(4724)
- 教学(4372)
- 贸(4282)
- 贸易(4277)
- 易(4162)
- 技术(4039)
- 和(3973)
- 划(3949)
- 农业(3933)
- 制(3910)
- 环境(3769)
- 务(3643)
- 财务(3612)
- 财务管理(3605)
- 策(3578)
- 机构
- 学院(96872)
- 大学(95133)
- 管理(38598)
- 济(35623)
- 经济(34722)
- 理学(33679)
- 理学院(33295)
- 管理学(32175)
- 管理学院(32014)
- 研究(30733)
- 中国(22429)
- 京(20885)
- 科学(20587)
- 农(16077)
- 业大(16051)
- 所(15721)
- 财(14960)
- 江(14532)
- 研究所(14373)
- 中心(14254)
- 北京(13246)
- 农业(12541)
- 技术(12257)
- 财经(12059)
- 范(11918)
- 院(11801)
- 师范(11784)
- 州(11546)
- 经(10917)
- 工程(10338)
- 基金
- 项目(67663)
- 科学(52896)
- 基金(48229)
- 研究(46529)
- 家(42954)
- 国家(42667)
- 科学基金(36807)
- 省(27806)
- 社会(27402)
- 自然(26317)
- 社会科(26003)
- 社会科学(25994)
- 自然科(25751)
- 自然科学(25745)
- 自然科学基金(25233)
- 基金项目(24780)
- 划(23789)
- 教育(23097)
- 资助(21862)
- 编号(19164)
- 重点(15561)
- 成果(14592)
- 部(14111)
- 创(14098)
- 发(13948)
- 课题(13905)
- 计划(13627)
- 科研(13121)
- 创新(13111)
- 大学(12465)
共检索到137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谢大洋
毛竹枯梢病是国内重要检疫对象。对该病进行灾区区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区划理论,应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将福建省毛竹枯梢病灾区分为重灾区、轻灾区和基本无灾区3个区及Ⅰ级、Ⅱ级、Ⅲ级3个危险程度等级,并按照不同的危险程度等级区域,分别建立了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模型。该模型经检验,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推广应用。表2参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雷 刘世荣 孙鹏森 王同立
通过概形分析模型(profile technique)——DOMAIN生成物种生境适宜分布图,选取低适宜性的地区作为物种不存在区,然后应用分类判别分析模型(group discrimination technique)——NeuralEnsembles预测我国毛竹潜在分布。结果表明:通过耦合DOMAIN和NeuralEnsembles模型可以改进NeuralEnsenbles模型预测精度;AUC和敏感度对用于建模的物种不存在数据取样数量不敏感,而最大Kappa值随着不存在数据取样数量的增大逐渐减小;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毛竹向北迁移33~266km,面积增加7.4%~13.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庆源 林强 黄吉力 张文勤 黄炳荣 陈锡桓
根据福建省225块毛竹枯梢病林分病情样地调查分析,表明病害发生发展与林分及其立地因子关系密切。并由83块有代表性的样地推导出毛竹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林分类型、林龄结构、土壤、地形、林分密度、胸径的生态数学模型:Y= 40.493 2- 3.543 5C11- 1.980 5C21- 0.942 7C22- 6.7996C31- 5.002 3C32- 3.658 8C41- 2.409 1C42- 17.983 6C51- 12.290 0C52- 8.889 4C61- 3.150 4C62,其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56 0、0.199 2、0.577 4、0.344 9、0.869 7、0.6...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茂 戴良英 罗宽 王明旭
为了解毛竹枯梢病菌生长发育规律 ,从湖南省汝城县患病毛竹上分离出 9个菌株 ,进行室内培养 .结果表明 ,毛竹枯梢病菌在 10 %竹叶煎汁加蔗糖培养基上 ,于 2 5℃明暗交替条件下培养 5 0 d左右 ,产孢量较多 .
关键词:
毛竹枯梢病菌 产孢条件 子囊孢子 子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詹祖仁 张文勤
毛竹枯梢病是国家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因其传播蔓延迅速,危害严重,防治困难,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毛竹生产的主要问题。福建省尤溪县根据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实践,研究总结出以人工清除病原为基础,以营林技术为主,化学保护为辅的综合治理技术,经过应用和推广,基本实现毛竹林梢病防治根绝目标,解决了该病害防治“老大难”问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茂 罗宽 何昆 王明旭 梁骥
从患毛竹枯梢病病竹上分离出 9个菌株 ,其培养滤液对高粱、玉米、水稻的胚根、胚芽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且其毒素对各作物胚根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 ;毒素对油菜的胚芽、胚根没有抑制作用 ,而高粱较其他几种作物对该病原菌的毒素更敏感 .接种毛竹也可产生典型的症状 ,证明该病原菌可产生一种毒素 .PSB培养液适于菌株生长 ,而改良 Fries培养液适于毒素的产生 .适于菌株生长和产毒的温度为 2 5℃ ,p H值为 6 .通气有利于毒素的产生 ,但对菌株生长影响不明显 .用改良 Fries培养液培养的菌株在第 10天出现生长高峰 ,在第 12天产毒最多 .光照处理对菌株生长影响很小 ,但在...
关键词:
毛竹枯梢病 毒素 产毒条件 植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潞滨 李术娜 李佳 曾来涛 胡陶 朱宝成
从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到对毛竹枯梢病致病菌竹喙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78株,通过复筛选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拮抗菌株6-59。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盐析法初步推断该菌株的拮抗物质为蛋白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6-59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蛋白胨3%、MgSO4.7H2O0.03%、KCl0.02%、种龄18h、培养基初始pH7.0,250mL三角瓶装液量50mL、接种量4%、发酵时间72h。在此条件下培养得到的菌株6-59的发酵液,其抑菌圈直径可达25.8mm。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利阳 温国胜 王圣杰 刘兆玲
为更好地开展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固碳研究,筛选适合毛竹的光响应模型的基础性研究显得十分必要。以3年生毛竹叶片2009年1月-2010年1月光合响应曲线测定资料为基础,利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二次函数和指数方程4种方法,对毛竹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与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的相关度最高,均大于0.95,指数方程次之,二次函数最差;但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与直角双曲线模型所求出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暗呼吸速率(Rd)较实测值高,指数模型的拟合结果准确,但对暗呼吸速率(Rd)的拟合结果比实测值低;二次函数所拟合的光饱和点(PLS)与暗呼...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毛竹 光合生理 光响应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舒辞 刘帅 李建军 沈学杰 王传立
应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训练多层前馈(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提出毛竹导热系数的PSO-BP模型,将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映射为粒子群体的迭代寻优过程,达到优化神经网络权值及阈值的目的。结果表明:毛竹导热系数PSO-BP模型在泛化性能、拟合精度、训练及验证误差等方面均优于标准BP网络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倪霞 曹永慧 周本智 鲁小珍 周燕
[目的]采用4种模型对干旱处理下毛竹叶片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比较,分析各模型的优缺点,以选出适合毛竹光响应曲线拟合的最佳模型,并量化干旱处理对毛竹光合光响应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干旱处理下毛竹的光响应曲线,并通过4种模型对其进行拟合。[结果]研究表明:(1)在干旱和对照处理下各模型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5,说明拟合精度较高。综合各参数可以看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效果最佳,相对误差RE平均值为0.07,而指数模型参数拟合效果最差,RE平均值为0.767;(2)通过直角
关键词:
光响应模型 毛竹 净光合速率 光响应参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桂仁意 邵继锋 俞友明 朱永军 董墩义 方伟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秆形通直、材性优良,是利用范围最广、经济价值最大的竹种(刘亚迪等,2008);但同时因毛竹秆高大、枝叶繁茂,是受风雪灾害影响较大的林种之一(肖本权,2003)。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受了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涉及湖南、安徽、浙江、江西等19个省(区、市),受灾森林面积1860万hm2(祝列克,2008),受灾中心区域为毛竹的主分布区,占我国毛竹林面积的70%以上。据统计,全国竹林受灾面积约400万hm2,其中80%为毛竹林(李潇晓,2008)。在竹林培育中,为应对雨雪冰冻灾
关键词:
毛竹 钩梢 竹材 物理力学性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谢菲 梁军
[目的]研究毛竹林的立地条件和枯梢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江西省不同立地条件的60块毛竹样地开展了监测调查,分析了坡度、坡位、坡向、海拔高度和土壤层厚度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林枯梢病感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在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不同土层厚度下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感病指数与坡度及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感病指数与坡向呈负相关关系;坡位对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无显著影响。同时,为了探究这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的综合影响,利用数量化理论,以这5个立地条件为自变量,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该预测方程复相关系数R=0.854,复相关系数的F检验得F=10.432>F_(0.01)(11.48)=2.64,经T检验,与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关系最大的立地因子是土层厚度,其次是海拔高度和坡度,这3个因子是影响毛竹枯梢病的主导因子。[结论]综合分析得出,在急险坡、上坡位、阳坡面、高海拔、薄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大;在平缓坡、下坡位、阴坡面、丘原、肥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小。
关键词:
毛竹枯梢病 感病指数 立地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东进 洪伟 吴承祯
The number of bamboo stem at different ages and the mea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which are the important target in evaluating productivity of bamboo stand were investigated in 50 plots established in Jianou city, Fujian Province in this paper, and the authors selected the method of artificial ...
关键词:
毛竹 平均胸径 人工神经网络 模拟与预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葛宏立 周国模 刘恩斌 刘安兴 叶耿平
利用2004年复查的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4250个固定样地中的245个毛竹纯林样地数据,用具有严格概率模型性质的二元Weibull分布模型描述浙江省毛竹直径与年龄的二维结构,并讨论二元Weibull分布模型的生成函数,给出几个不同形式的表达式,指出模型良好的概率模型性质。一元Weibull分布模型的直径、年龄模型分别是二元模型的边际分布,而且用边际分布求得的参数与用联合分布求得的参数也很接近。本研究是省级地域的毛竹宏观模型,该模型也可尝试应用到林分水平,以及其他类型森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怡彤 郭慧 裴顺祥 吴莎 吴迪 辛学兵
【目的】探究天然元宝枫在我国的适生区区划及生态阈值,并通过实地考察样本点对区划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为天然元宝枫人工栽培合理选址、天然种质资源调查和保护、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经筛选得到的138个天然元宝枫代表性样本点数据,结合15个生态因子,基于MaxEnt模型,采用刀切法分析影响天然元宝枫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及阈值范围,结合GIS模拟天然元宝枫在我国的适生区区划,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模型结果,评估后实地考察样本点,对区划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结果】1)天然元宝枫适生区区划结果的ROC曲线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分别为0.968和0.947;2)影响天然元宝枫适生区范围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最干季平均温度、最湿季降水量、海拔、最干季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累计贡献率达82.80%,土壤因子对天然元宝枫的分布影响较小;天然元宝枫适宜在最干季平均温度-12.50~3.82℃、最湿季降水量230~547 mm、海拔0~1 465 m、最干季降水量5~53 mm和年平均温度4.04~15.41℃的区域生长;3)天然元宝枫的主要适生区跨越34°—46°N,108°—126°E,集中分布在内蒙古、陕西、河北、吉林、山西、辽宁、山东、河南和甘肃等省(区、市),面积约1 642 247 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7.11%,其中,高适生区主要位于河北、辽宁和山东,面积约277 792 km2,占全国适生区总面积的16.92%;4)通过实地考察样本点对天然元宝枫适生区区划合理性进行分析,天然元宝枫的总体区划精度为0.82,Kappa系数为0.61。【结论】天然元宝枫适生区广泛分布在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西北的部分地区,生物气候因子和海拔因子是天然元宝枫在我国境内生长的主要限制生态因子。本研究模拟的天然元宝枫适生区区划结果能够较好反映天然元宝枫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充分利用天然元宝枫资源、实现元宝枫经济价值最大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天然元宝枫 最大熵模型 适生区 生态阈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