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8)
- 2023(1784)
- 2022(1571)
- 2021(1522)
- 2020(1340)
- 2019(2848)
- 2018(2836)
- 2017(4776)
- 2016(3183)
- 2015(3520)
- 2014(3482)
- 2013(3508)
- 2012(3504)
- 2011(3363)
- 2010(3547)
- 2009(3194)
- 2008(3469)
- 2007(3078)
- 2006(2781)
- 2005(2462)
- 学科
- 济(9055)
- 经济(9039)
- 学(6357)
- 管理(5338)
- 业(5164)
- 方法(3977)
- 企(3952)
- 企业(3952)
- 数学(3160)
- 数学方法(3072)
- 农(2853)
- 害(2830)
- 虫(2627)
- 虫害(2302)
- 及其(2299)
- 中国(2280)
- 病虫(2122)
- 病虫害(2122)
- 理论(2010)
- 防(1961)
- 业经(1936)
- 农业(1915)
- 财(1848)
- 生物(1823)
- 防治(1809)
- 治(1803)
- 制(1757)
- 和(1714)
- 环境(1661)
- 水产(1650)
- 机构
- 大学(53729)
- 学院(51937)
- 研究(24509)
- 农(21147)
- 科学(20661)
- 农业(17154)
- 所(15715)
- 中国(15016)
- 研究所(14917)
- 业大(14504)
- 济(13806)
- 经济(13375)
- 管理(12877)
- 京(12464)
- 理学(11261)
- 农业大学(11196)
- 理学院(10927)
- 室(10867)
- 管理学(10393)
- 管理学院(10322)
- 实验(10244)
- 省(10024)
- 实验室(9960)
- 中心(9732)
- 重点(9466)
- 业(9352)
- 江(9203)
- 科学院(9000)
- 院(8208)
- 技术(7816)
共检索到74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潞滨 李术娜 李佳 曾来涛 胡陶 朱宝成
从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到对毛竹枯梢病致病菌竹喙球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78株,通过复筛选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拮抗菌株6-59。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经有机溶剂萃取和盐析法初步推断该菌株的拮抗物质为蛋白类物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6-59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蛋白胨3%、MgSO4.7H2O0.03%、KCl0.02%、种龄18h、培养基初始pH7.0,250mL三角瓶装液量50mL、接种量4%、发酵时间72h。在此条件下培养得到的菌株6-59的发酵液,其抑菌圈直径可达25.8m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喻锦秀 何振 李密 邬颖 彭邵锋 钟杰 高必达
[目的]探索解淀粉芽孢杆菌P-14对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拮抗物质,以期为油茶炭疽病的生物农药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酸沉淀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解淀粉芽孢杆菌P-14发酵液中的拮抗物质,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解淀粉芽孢杆菌P-14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分离后的组分a对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主要成分为C15 bacillomycin D(杆菌霉素D)。此外,共分离得到35种挥发性化合物,其相对抑菌率为(26.19±3.82)%,其中包含苯类物质(benzenes)10种、烷基类物质(alkyls)8种、醇类物质(alcohols)2种、酮类物质(ketones)11种、醛类物质(aldehydes)3种和1种酯类物质(esters)。[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P-14能产生对油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的物质,并确定了其拮抗物质种类,为油茶炭疽病的生物农药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内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鑫钰 朱宏建 周倩 任佐华 吴凌婧 刘二明
为了筛选具有生防价值的拮抗烟草青枯雷尔氏菌的内生细菌,从湖南长沙、永州、郴州烟草青枯病发病区的健康烟株采集茎秆,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获得150个内生菌株。抑菌结果表明,21个内生菌株对烟草青枯雷尔氏菌2316菌株有拮抗效果,占总菌株数的14.0%。拮抗菌株中,F1菌株24 h对烟草青枯雷尔氏菌株2316抑菌圈直径达6.5 mm,其抗菌谱研究表明,该菌株对辣椒白绢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等5种病原细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F1菌株为莫哈韦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
关键词:
烟草 青枯雷尔氏菌 内生细菌 分离 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洪生 周晓冬 李鹤 刘正柱 闫霜 刘小雪 王增辉 孔祥云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能同时抑制黄瓜、西瓜枯萎病的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天然拮抗菌,从种植辣椒的大棚土样中分离培养多种能同时拮抗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拮抗细菌,经平板对峙实验,从辣椒土样中分离出编号为LX6、LX7、LX12、LX13的细菌菌株对黄瓜和西瓜尖孢镰刀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抑菌圈显著,96 h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9.3、18.2、17.4、25.5 mm和16.2、15.0、15.9、14.8 mm;盆栽试验,拮抗菌LX6对黄瓜和西瓜枯萎病30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3%和81.2%。拮抗效果最显著的LX6菌株做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鉴定。经平板培养菌落特征、镜检、16S DNA分子鉴定和生理生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连彩 郭晓军 朱宝成 王建明 张超 曹晓璐 姚娜
为筛选对兰花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从各地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的237株芽孢杆菌进行初筛、复筛,最终从衡水饶阳县棉田的土样中筛选出的芽孢杆菌3A3-15,对病原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抑菌谱广。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根据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此菌株与Bacillus velezensis标准菌株CR-502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99.92%,因此,鉴定拮抗菌株3A3-15为Bacillus velezensi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文建 杨凡 史宣杰 赵秀云
从黄瓜根际土壤和根、茎中分离出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7株,这些细菌在平板上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高可达46%。经济福平抗生素诱导抗性后,这7株菌株共得到具有抗性的菌株4株:GJ-9、NH-1、P_7、XX_2J_7。检测有利福平标记的菌株在黄瓜苗根系和植株内的定殖能力,结果显示菌株在黄瓜苗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并且能通过根部运输进入茎中,从而显著提高黄瓜苗的PAL、POD和PPO防御酶活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将筛选到的7株拮抗菌的发酵液对黄瓜苗进行处理,其中拮抗菌NH-1的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6.00,防治效果达到66.03%。根据其生长形态特征及对其进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拮抗菌 生物防效 芽胞杆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邱宏端 徐姗楠 林娟 陈朝洋
耐盐红螺菌的无菌代谢产物经CM-SephadexC-50弱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获得3个蛋白吸收峰:PSB2-1’峰,PSB2-2’峰,PSB2-3’峰。其中PSB2-1’峰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PSB2-1’峰组分样品经透析脱盐,后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其冷冻干燥样品进行毛细管电泳与MALDI-TOF质谱鉴定,结果表明PSB2-1’峰的抑菌蛋白物质已达到较高纯度,其准确分子量为9290Da。耐盐红螺菌拮抗物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对紫外线不敏感,但对酸碱性较敏感;用蛋白酶处理,其抑菌活性受枯草杆菌蛋白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影响。耐盐红螺菌产生的拮抗物质可初步归属于小分子热稳定肽(SH...
关键词:
耐盐红螺菌 拮抗物质 分离纯化 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卓 杨利民
为获取对毁灭柱孢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ss.)sCholtan)防治效果优良的菌株,从人参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13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3株拮抗性良好的拮抗细菌,生长速率法对经过滤和灭菌的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菌谱测定,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其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人参植株促生效果。sZ-2菌悬液对毁灭柱孢菌的抑制率达88.80%,同时具有广谱抑菌能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Z-2对人参锈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8.50%;其对人参植株具有一定促生作用,经其处理后的人参平均植株高度、整株鲜质量、整株干质量、根长、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整株...
关键词:
人参 拮抗细菌 锈腐病 鉴定 防病 促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善东 雷平 郭照辉 黄军 程伟 付祖姣 单世平
从番茄植株分离得到内生细菌18株,其中2株对番茄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菌株QGJ–6的拮抗圈直径最大,为20.2 mm,盆栽试验中对番茄青枯病的生防效果达82.4%。逐步诱导拮抗内生细菌QGJ–6对硫酸链霉素产生抗性,通过灌根接种的方法,验证了菌株QGJ–6能在番茄的根、茎、叶中定殖。基于菌株QGJ–6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宇 谭琳 张玉丹 杨艺帅 邓玉莲 任佐华 胡秋龙
从湖南省武陵山区4个茶叶种植基地采集茶轮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theae)。以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病叶中筛选得到效果最佳的拮抗菌kc–6,抑菌率为79.86%,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析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继代培养稳定性以及对10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kc–6可使茶轮斑病病原菌菌丝萎缩变细,部分膨大;其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液和100倍液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分别为72.73%、52.55%、3.03%;连续转接培养25次后的抑菌率仍保持70.33%;kc–6菌株对10种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黄瓜枯萎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茭白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3.00%、80.00%、76.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宇 谭琳 张玉丹 杨艺帅 邓玉莲 任佐华 胡秋龙
从湖南省武陵山区4个茶叶种植基地采集茶轮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theae)。以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病叶中筛选得到效果最佳的拮抗菌kc–6,抑菌率为79.86%,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析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继代培养稳定性以及对10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kc–6可使茶轮斑病病原菌菌丝萎缩变细,部分膨大;其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液和100倍液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分别为72.73%、52.55%、3.03%;连续转接培养25次后的抑菌率仍保持70.33%;kc–6菌株对10种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黄瓜枯萎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茭白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3.00%、80.00%、76.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彩鸽 张殿朋 刘伟成 吴慧玲 刘霆 刘德文
采用系列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从黑龙江漠河地区的永久冻土层2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172株细菌菌株,经平板对峙法初筛得到10株拮抗菌,经复筛得到了1株对甘蓝枯萎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MH71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和16S~23S rDNA之间的ITS特异性序列分析等,表明MH71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对镰刀病菌、灰葡萄孢及炭疽病菌等15种农业生产上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和黄瓜角斑、平菇褐斑、大白菜黑腐和啤酒酵母菌等植物病原细菌和酵母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此结果表明:MH71菌株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水清 杨毅清 张岱 庞民好 杨志辉 朱杰华
【目的】为获得拮抗马铃薯早疫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研究其抑菌活性物质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影响。【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对生防菌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生防菌进行鉴定,并检测其分泌生防作用相关的酶的能力。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生防菌次级代谢产物对早疫病菌丝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技术对生防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成分进行鉴定,结合琼脂扩散法进一步验证活性成分。【结果】将筛选得到的生防菌株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命名为C16。菌株C16能分泌淀粉酶和表面活性素,具有固氮能力,发酵液和脂肽粗提物能显著抑制马铃薯早疫病菌丝的生长,发酵液的抑菌圈可达31.5 mm, 10 mg/mL脂肽粗提物的抑菌带可达12.67 mm。早疫病菌分别与发酵液和脂肽粗提物共培养后,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丝扭曲变形,表面产生褶皱,以及出现囊泡化等现象。对脂肽粗提物进行成分分析,发现其含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和伊枯草素Iturin两种物质,通过琼脂扩散法测定两种活性物质的抑菌活性,发现伊枯草素Iturin为主要抑菌活性成分。【结论】本研究筛选获得拮抗马铃薯早疫病菌的优良生防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C16,其主要抑菌物质为伊枯草素Iturin。本研究结果为利用微生物菌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提供了备选菌种资源,同时为菌株C16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坚华 潘登明 任欣正
青枯生防菌Bacillussp.B130菌株是姜瘟灵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对包括青枯菌在内的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有明显的拈抗作用。B130能在PH5~8之间较快地生长,以PH6时菌体生长状况为最佳,抑菌活性亦最强。培养初期其抑菌活性随培养时间而增长,但36h后呈下降趋势。对蛋白粗提液等的研究表明,B130的抑菌物质成分复杂,但主要活性部分是蛋白和多肽类物质。
关键词:
生防菌 抑菌物质 培养条件 蛋白粗提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