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51)
2023(3782)
2022(3264)
2021(2931)
2020(2690)
2019(5619)
2018(5485)
2017(9476)
2016(5613)
2015(6290)
2014(6029)
2013(6224)
2012(6103)
2011(5451)
2010(5443)
2009(5070)
2008(4984)
2007(4688)
2006(4212)
2005(3756)
作者
(21862)
(18335)
(18310)
(17233)
(11540)
(9066)
(8158)
(7320)
(7229)
(6625)
(6456)
(6317)
(6221)
(6204)
(5977)
(5868)
(5747)
(5728)
(5553)
(5463)
(5015)
(4797)
(4638)
(4312)
(4206)
(4190)
(4099)
(4032)
(3932)
(3914)
学科
(17567)
经济(17543)
管理(12888)
(11574)
(9412)
企业(9412)
(8516)
方法(7740)
数学(6680)
数学方法(6530)
(5376)
中国(5216)
(4866)
(4363)
业经(3841)
农业(3525)
地方(3421)
(3131)
贸易(3125)
理论(3095)
(3029)
及其(2996)
(2987)
银行(2928)
(2915)
(2790)
(2713)
(2713)
财务(2705)
财务管理(2695)
机构
大学(83037)
学院(80945)
研究(38494)
科学(29668)
(28563)
中国(27256)
(25984)
经济(25230)
管理(23398)
农业(23259)
(23087)
研究所(21590)
业大(20978)
(20181)
理学(19590)
理学院(19248)
管理学(18399)
管理学院(18293)
中心(16659)
(16109)
(15007)
农业大学(14592)
(14568)
(14294)
实验(13879)
(13356)
实验室(13271)
北京(12995)
科学院(12817)
重点(12644)
基金
项目(59973)
科学(43723)
(42801)
国家(42526)
基金(41997)
研究(33375)
科学基金(32424)
自然(25739)
自然科(25100)
自然科学(25081)
自然科学基金(24636)
(23783)
(22106)
基金项目(21544)
资助(18477)
社会(17833)
社会科(16717)
社会科学(16705)
计划(16321)
科技(15896)
重点(15289)
教育(14971)
(13058)
科研(12825)
专项(12469)
(12117)
(11882)
(11858)
(11581)
创新(11346)
期刊
(30346)
经济(30346)
学报(28337)
(25836)
研究(22046)
科学(21510)
中国(20415)
大学(19489)
学学(18875)
农业(17539)
(10203)
管理(9809)
(9364)
业大(9295)
林业(8138)
教育(7934)
农业大学(7344)
(6736)
金融(6736)
(6587)
技术(5724)
科技(5441)
中国农业(5388)
自然(5228)
经济研究(4770)
财经(4551)
自然科(4426)
自然科学(4426)
资源(4287)
(3975)
共检索到129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强根1  金爱武1  唐世刚1  柳丽娜2  周 婧3  
摘 要:以浙江省不钩梢和钩梢 2 种不同营林模式下的毛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 为研究对象,并设置施肥处理,对林地毛竹枝、叶生物量在冠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钩梢毛竹枝、叶和枝叶总生物量在冠层上的分布符合 Peel-Reed 模型,而钩梢毛竹符合二次曲线分布;施肥增加毛竹枝、叶生物量,在钩梢与不钩梢之间存在差异,前者在各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均大于叶,而后者在主要枝盘(≥ 8 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则小于叶;毛竹叶枝比在钩梢或不钩梢毛竹上总体表现为随着枝盘数的增加而递增,但钩梢毛竹在所有枝盘上的叶枝比均小于 1;施肥表现为相对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童龙  王玲  谢锦忠  陈丽洁  张玮  耿养会  
为了解冠层生物量积累、分配及枝叶大小对麻竹立竹受营林措施干扰(钩梢)后的响应,对不同竹龄全梢、钩梢麻竹地上构件生物量、生物量比、单叶特征、大小枝生物量分配比例及商品竹叶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麻竹立竹地上现存生物量分配格局为秆>枝>叶。叶生物量、叶/枝和叶/秆生物量比为2年生>3年生>1年生。随着竹龄的增加,枝、秆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枝/秆生物量比总体上呈增加的趋势。2年生和3年生立竹枝、叶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高于1年生立竹,秆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小于1年生立竹。此外,随着竹龄的增加,立竹减少了对08 mm枝生物量的分配,增加了对8 16 mm、16 mm以上枝生物量的投入,以提高空间拓展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洪伟  郑郁善  陈礼光  
毛竹枝、叶生物量是毛竹生态系统中经济指标和生态指标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本文系统阐述了林分各因子与毛竹枝、叶生物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线性和非线性数学模型拟合 ,用相关系数和标准差进行模型初选 ,再用共线性测定来决定自变量取舍与Cp 值和方差膨胀系数作比较分析 ,选出最优的、高精度、实用可行的数学模型组 ,以便指导生产实践。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孝丑  刘广路  范少辉  官凤英  苏文会  黄金华  
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施肥时间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为研究对象,对不施肥(林分Ⅰ)、施肥5 a(林分Ⅱ)、施肥13 a(林分Ⅲ)毛竹林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毛竹林分的生物量,3种林分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Ⅱ>林分Ⅲ>林分Ⅰ,分别为101.347 8,91.376 0和60.697 0 t.hm-2。长时间施肥林分竹秆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比例有下降趋势,而枝、叶、根、蔸所占比例有上升的趋势。竹材主要的经济组分为竹秆,竹秆所占生物量比例下降,可能降低施肥的经济增益。灌木层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林分Ⅲ>林分Ⅰ>林分Ⅱ,...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金晓春  金爱武  宋艳冬  娄金飞  梅舒敏  
为了揭示施肥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冠结构和光合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3年生毛竹从展叶到绿叶期的叶片大小、质量、分布状态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毛竹单叶面积、千叶质量和叶片分布受施肥的影响较小,是较为稳定的指标;展叶期施肥处理(处理1)能显著增加单株立竹的叶片数量,到7月底,其单株立竹叶片总质量和叶面积指数分别比绿叶期施肥(处理2)提高14.8%和13.7%,比不施肥(对照)提高27.6%和24.5%;冠层14~17档是单枝叶片数量最多的区域,施肥能增加各枝盘叶片的质量,但对林冠重心的分布无影响;单叶叶面积稳定后(6月),处理1的叶绿素测定值和光合速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晓芬  李忠佩  刘明  江春玉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与分布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影响,为揭示施肥对土壤肥力形成演变的影响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依托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已进行了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包括9个处理:对照(不施肥,CK)、有机质循环(C)、化学氮肥(N)、氮肥+有机质循环(NC)、化学氮磷肥(NP)、化学氮磷钾肥(NPK)、化学氮磷钾肥+有机质循环(NPKC)、化学氮磷肥(NK)和化学氮磷钾肥+1/2秸秆回田(NPKS)。采集各小区耕层土壤,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团聚体中有机碳、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席本野  王烨  贾黎明  
【目的】为滴灌施肥下的毛白杨提供合理的氮(N)肥管理建议。【方法】以毛白杨(无性系B301)速生纸浆林(林龄35年)为研究对象,于2010—2012年研究施N量和施N频率对毛白杨生物量积累和N吸收的影响。试验设置为施N量115(N_(115)),230(N_(230))和345(N_(345))kg·hm(-2)a(-1)和施N频率[每年分4次施入(F4)和2次施入(F2)]所组成的6个滴灌施肥处理和1个只灌溉不施肥的对照处理(CK)。试验期间,对林木生长、生物量积累、N吸收量和土壤养分进行测定。【结果】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宏  金晓春  金爱武  宋艳冬  柴红玲  吴林森  
为探讨施肥对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秆形结构影响的规律,并为竹林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基于对浙江省龙泉市农户的农村参与式评估,调查建立以材为主两用毛竹林20 m×30 m标准样地38块(坡度小于30°),进行典型抽样选择推荐施肥(N∶P∶K=17∶8∶5,1 125 kg.hm-2,沟施,5 a)和不施肥(10 a)样地各7块,对比研究竹林生长量和秆形变化,建立节间长、胸高直径、秆质量分布、壁厚反映毛竹形态的回归方程。Ducan’s多重比较和显著性检验表明:施肥后毛竹林密度增加930株.hm-2,但秆质量比不施肥毛竹轻6.8%,均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协方差分析和t检验显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周文龙  李贻铨  
对建立在广东开平的尾叶桉MLA6年生无性系施肥试验林进行了生物量和养分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MLA无性系幼林早期施肥促进了无性系的生长,也促进了生物量的增加。生长最佳的施肥处理N75P200K50,其6年生的生物量最大,地上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分别为65 95、54 94t·hm-2,分别是不施肥处理的2 37和2 36倍,分别是最大施肥量处理N75P300K75的1 65倍和1 67倍。通过胸径和树高与生物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可预测尾叶桉MLA无性系单株或林分生物量。叶片的N、P、K含量较高,施肥促进了尾叶桉无性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小兵   柳开楼   黄尚书   何绍浪   徐小林   周琦娜   钟义军  
为探究南方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玉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依托江西进贤35 a旱地红壤长期定位试验,选取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化肥和新鲜猪粪配施(NPKM)、单施新鲜猪粪(OM)4个处理,测定双季玉米成熟期0~20 cm, 2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并分析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长期施肥(NPK、NPKM和OM)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春玉米时期,0~40 cm土层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67.05%~159.15%,3.33%~62.37%;过氧化氢酶、磷酸单脂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22%~79.71%,9.82%~59.51%,8.73%~82.37%,66.67%~538.89%;秋玉米时期,0~40 cm土层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较CK分别提升了36.30%~136.72%,17.09%~47.29%;过氧化氢酶、磷酸单脂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7.41%~74.55%,22.69%~57.39%,18.85%~58.98%,51.70%~216.67%,其中,以NPKM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总体上,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高于20~40 cm,秋玉米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高于春玉米时期。NPKM和OM处理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等养分,长期增施有机肥后土壤磷素累积明显,而NPK处理则加速了土壤酸化。各施肥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0.05),较CK比增加了1.04~15.07倍。综上,有机无机配施(NPKM)是提升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和产量的最佳培肥措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满义  封焕英  范少辉  苏文会  毛超  唐晓鹿  刘广路  
【目的】以期更全面反映毛竹林地培肥机制,为毛竹林科学经营提供依据,也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估算与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在永安天宝岩国家自然保护区,选取生长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毛竹纯林,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18块20 m×20 m样地,包括6个处理:施5年毛竹专用肥(Ⅰ),施5年氮、磷、钾配方肥(Ⅱ),施5年有机肥(Ⅲ),施1年毛竹专用肥(Ⅳ),施1年有机肥(Ⅴ)和不施肥(Ⅵ),探讨不同施肥措施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格局、季节动态变化及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因子。【结果】不同施肥处理毛竹林01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宋艳冬  金爱武  金晓春  胡元斌  杜亮亮  江志友  
为了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施肥增产的内部机制,进而确定毛竹合理施肥时期,以3种施肥模式的竹林(①近5a内每年5月初施肥,②近5a内每年8月底施肥,③连续10a未施肥)为对象,于2008年5-12月对毛竹叶片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及相关酶活性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①毛竹叶片从展叶-成熟-休眠,其光合速率年动态变化呈双峰曲线型,光合色素质量分数于10月初达到峰值,可溶性蛋白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峰值均出现在8月底至9月初;②叶片光合速率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成正相关关系,与叶绿素a/b比值成负相关关系;③施肥能提高毛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岩  蔡大同  史瑞和  
应用氯仿熏蒸培养法测定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生物量-C 和-N。结果表明:士壤生物量-C 与土壤有机碳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准;用6mol/L HCl 水解的总氮量与土壤全氮也有很好的相关性,但与生物量-N 则不然;生物量-N 与酸解的氨基酸态氮及未知态氮都有显著相关性。施肥显著提高土壤生物量-C 和-N,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大于单施化肥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强  官凤英  辉朝茂  刘蔚漪  邹学明  
【目的】探索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为巨龙竹高效培育和科学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滇西南巨龙竹为研究对象,设计择伐留竹密度(7、15、25、35株/丛)和有机肥施用量(0、40、80、120 kg/丛)的2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通过每木检尺和破坏性收获调查23种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指标,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加权-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16种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及生物量特征差异。【结果】(1)不同试验处理巨龙竹平均每丛新竹数量1.0~7.8株、胸径17.2~19.9 cm、竹高29.0~29.9 m、枝下高14.8~16.3 m;单株新竹各构件生物量:总69.63~98.13 kg、地上58.22~80.42 kg、地下11.41~17.71 kg、秆48.94~60.37 kg、枝3.71~12.04 kg、叶1.55~9.10 kg;竹丛新竹各组分生物量:总69.63~678.20 kg、地上58.22~543.62 kg、地下11.41~134.58 kg、秆48.94~467.89 kg、枝5.69~48.04 kg、叶3.60~28.69 kg;新竹构件(组分)生物量分配比重:地上79.47%~83.62%、地下16.38%~20.53%、秆60.41%~74.87%、枝5.12%~12.27%、叶2.11%~9.26%、根冠比0.20~0.26、出叶强度0.40~0.75。(2)择伐留竹密度和施肥量对巨龙竹新竹生长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特征影响显著。相同密度,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施肥量增加而提高,地下、枝、叶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秆的生物量比重降低;相同施肥量,新竹生长形态及生物量积累特征指标总体上随密度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峰值转折点:25、15株/丛),地下、秆的生物量比重提高、而地上、枝、叶的生物量比重降低。(3)不同试验处理组合巨龙竹新竹生长和生物量特征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名,单株(前3):T_4~((7+120))(0.457)、T_8~((15+120))(0.390)、T_3~((7+80))(0.389);竹丛(前3):T_(12)~((25+120))(0.456)、T_8~((15+120))(0.447)、T_4~((7+120))(0.424)。【结论】综合比较,巨龙竹择伐留竹密度和有机肥施用量宜控制在25株/丛和120 kg/丛,利于新竹生长和生产力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洪顺山  胡炳堂  江业根  
为探讨毛竹林的施肥效果和合理的施肥配方,在浙江省安吉县、福建省沙县和长汀县三处设置了毛竹施肥试验林。六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立竹结构较合理的毛竹密林(立竹数3 000株/hm~2左右),施用三要素化肥肥效显著,年均增产鲜竹材2.67~5.70 t/hm~2,鲜笋0.34~0.75t/hm~2,每公斤肥料(按有效成分N、P、K计算)累计增产鲜竹材27.8~62.5 kg、鲜笋2.75~9.15 kg;最佳施肥配方为每公顷N310 kg,P 83kg,K 118kg。毛竹疏林(立竹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