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68)
- 2023(10733)
- 2022(9612)
- 2021(9216)
- 2020(7794)
- 2019(18413)
- 2018(18478)
- 2017(35867)
- 2016(19761)
- 2015(22350)
- 2014(22385)
- 2013(22055)
- 2012(19888)
- 2011(17770)
- 2010(17782)
- 2009(16103)
- 2008(15430)
- 2007(13192)
- 2006(11308)
- 2005(9591)
- 学科
- 济(75445)
- 经济(75368)
- 管理(54401)
- 业(51466)
- 企(43865)
- 企业(43865)
- 方法(40065)
- 数学(35334)
- 数学方法(34670)
- 农(18808)
- 学(18250)
- 中国(17768)
- 财(16813)
- 业经(16105)
- 地方(14528)
- 理论(14416)
- 贸(12708)
- 贸易(12701)
- 农业(12530)
- 和(12525)
- 易(12335)
- 技术(12157)
- 环境(11591)
- 制(11372)
- 务(11189)
- 财务(11116)
- 财务管理(11097)
- 划(10540)
- 企业财务(10470)
- 教育(10033)
- 机构
- 学院(274783)
- 大学(274760)
- 管理(111179)
- 济(100145)
- 经济(97819)
- 理学(97664)
- 理学院(96600)
- 管理学(94374)
- 管理学院(93916)
- 研究(88707)
- 中国(62823)
- 科学(60382)
- 京(58705)
- 农(48028)
- 业大(46542)
- 所(45320)
- 财(43359)
- 研究所(42036)
- 中心(39802)
- 江(38525)
- 农业(37953)
- 北京(36848)
- 财经(35831)
- 范(35603)
- 师范(35214)
- 经(32573)
- 院(32488)
- 州(31828)
- 技术(31679)
- 经济学(28647)
- 基金
- 项目(197871)
- 科学(153638)
- 基金(141720)
- 研究(139766)
- 家(125215)
- 国家(124216)
- 科学基金(106021)
- 社会(83929)
- 社会科(79441)
- 社会科学(79415)
- 省(79251)
- 基金项目(75638)
- 自然(72903)
- 自然科(71208)
- 自然科学(71191)
- 自然科学基金(69854)
- 划(66694)
- 教育(65228)
- 资助(60087)
- 编号(57320)
- 成果(45419)
- 重点(44376)
- 部(42167)
- 发(41259)
- 创(41207)
- 课题(39764)
- 科研(38527)
- 创新(38337)
- 计划(37774)
- 大学(36437)
- 期刊
- 济(102930)
- 经济(102930)
- 研究(73895)
- 学报(49239)
- 中国(47274)
- 科学(43727)
- 农(43110)
- 管理(39751)
- 大学(36212)
- 学学(34333)
- 教育(31897)
- 财(31126)
- 农业(30467)
- 技术(25331)
- 融(17788)
- 金融(17788)
- 业经(17692)
- 经济研究(16333)
- 财经(16128)
- 业(16061)
- 图书(15002)
- 科技(14925)
- 经(13555)
- 业大(13551)
- 技术经济(13400)
- 理论(13325)
- 版(13297)
- 林业(13243)
- 问题(13226)
- 统计(12731)
共检索到378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洪伟 郑郁善 陈礼光
毛竹枝、叶生物量是毛竹生态系统中经济指标和生态指标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本文系统阐述了林分各因子与毛竹枝、叶生物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进行线性和非线性数学模型拟合 ,用相关系数和标准差进行模型初选 ,再用共线性测定来决定自变量取舍与Cp 值和方差膨胀系数作比较分析 ,选出最优的、高精度、实用可行的数学模型组 ,以便指导生产实践。
关键词:
毛竹 生物量 Cp值 共线性测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强根1 金爱武1 唐世刚1 柳丽娜2 周 婧3
摘 要:以浙江省不钩梢和钩梢 2 种不同营林模式下的毛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 为研究对象,并设置施肥处理,对林地毛竹枝、叶生物量在冠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钩梢毛竹枝、叶和枝叶总生物量在冠层上的分布符合 Peel-Reed 模型,而钩梢毛竹符合二次曲线分布;施肥增加毛竹枝、叶生物量,在钩梢与不钩梢之间存在差异,前者在各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均大于叶,而后者在主要枝盘(≥ 8 枝盘)上枝生物量的增加则小于叶;毛竹叶枝比在钩梢或不钩梢毛竹上总体表现为随着枝盘数的增加而递增,但钩梢毛竹在所有枝盘上的叶枝比均小于 1;施肥表现为相对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鹏 董树国 隋玉龙 王骄洋 王桂真
本文以北沟林场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来拟合生物量模型,通过60株解析木的测量数据建立各器官的模型系统。模型系统共包括4部分,分别是:总量生物量模型、树干生物量模型、树枝生物量模型和树叶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华北落叶松各器官生物量模型预估精度达到98%以上。筛选出总量及各部分生物量模型分别是:总生物量W总=-0.300+0.025D2H,树干生物量W干=-0.536+0.017D2H,树枝生物量W枝=0.054+0.006D2H,树叶生物量W叶=0.182+0.002D2H。各器官生物量残差的散点呈均匀分布,残差分布直方图分布近似正态,证明数学模型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生物量 模型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贺东北 骆期邦 曾伟生
根据当今区域性森林生物量资源清查和监测的需要,针对以往生物量模型存在总量与各维量互不兼容和与森林蓄积量清查不兼容等实际问题,并以提高模型的估计精度和适用性为目标,通过引进材积变量、线性联立方程组的建模原理和二段加权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建立了马尾松超总体立木生物量线性联立方程模型,解决了2个不兼容的实际问题,并使模型的预估精度和适用性相对于以往生物量模型有明显提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辉 洪伟 兰斌 郑郁善 何东进
在标准地中采伐标准竹 ,通过单株生物量与胸径 (D)、高度 (H)、立竹量 (N)及年龄(A) 4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 ,估算闽北毛竹林的生物量与生产力 ,并与各地的毛竹生物量进行比较分析得到闽北毛竹林生物现存量为 82 38 0 3g/m2 ,其中毛竹生物量所占的比重为 99 2 %。
关键词:
毛竹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小杰 宋凌寒 张仓皓 刘健 余坤勇 郭孝玉 王帆
【目的】实现毛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反演,可为毛竹生长状态分析与毛竹林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基于毛竹不同叶位叶片的平均反射率和样地实测平均叶绿素含量数据,对平均反射率光谱曲线采取Savitzky-Golay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一阶微分的组合预处理,采用相关系数法和连续投影算法(SPA)分别提取特征波长,基于特征波长提取结果运用SPXY算法、KS算法和随机法(RS)进行数据集划分,构建6种光谱训练集,选取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算法、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和BP神经网络4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毛竹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根据模型评估结果筛选叶绿素含量估算最适应模型。【结果】在数据集划分算法性能上,相比于KS和RS数据划分法,基于SPXY数据集划分法能显著提升叶绿素含量的估算精度;在特征波长筛选方法中,SPA算法相比于相关系数法能有效消除共线性影响,提升模型精度;在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上,以SPA算法结合SPXY数据集划分法建立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对毛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估算精度最高,训练和验证R2分别为0.78和0.76。【结论】SPA算法结合SPXY数据集划分法建立的SVR模型能实现毛竹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准确估测,可用于毛竹叶片叶绿素含量信息的快速、无损获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兴召 孙晓梅 张守攻 陈东升
基于60株辽东山区日本落叶松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分析不同林龄条件下立木各部分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并应用度量误差方法建立立木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树叶、树枝、树皮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值随林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干材占总生物量的比值随林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筛选出总生物量与各分量最优独立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三级控制的方法建立生物量相容性模型,并采用加权回归方法消除总量和各分量模型的异方差。建立的总量、地上部分、树干、干材、树皮生物量模型,其R2均大于0.9;树根、树冠、树叶和树枝生物量的R2略低,介于0.7 0.9之间。通过独立样本对模型的相容性和预测精度进行检验,各分量预测值所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之...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生物量 度量误差模型 相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岩 陆建飞 曹宏鑫 石春林 刘永霞 朱大威 孙金英 岳延滨 魏秀芳 田平平 包太林
【目的】构建基于生物量的水稻叶片主要几何属性模型,为水稻株型设计与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优108、86优8、南粳43及扬稻6号为材料,设置品种、氮肥与密度田间试验,观测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片长度和宽度,分析了水稻主茎叶片长和宽的关系、比叶重(SLW)随叶位的变化规律,以及水稻叶片干重与叶长和叶宽的关系,构建基于生物量的水稻叶片主要几何属性模型。【结果】叶长与叶宽的关系可用幂指数方程表达,比叶重随叶位呈二次曲线变化。采用独立的试验资料检验模型,主茎叶片叶长、叶宽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2.55和0.06cm。【结论】几何属性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生长条件下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
关键词:
水稻 生物量 叶长 叶宽 比叶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潇 徐奇刚 雷相东
[目的 ]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为区域尺度生物量的估算提供模型和依据。[方法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7个省份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第8次一类清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和稳健回归方法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筛选气候变量,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包括地上生物量A_(GB)和总生物量T_(GB))。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评价模型。将各因子的解释率分解为独立解释和共变部分,量化不同因子的解释率。[结果 ](1)最优基础模型形式为变量直接引入,最优A_(GB)和T_(GB)模型R~2分别为0.967、0.953,地上部分的大于总量。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稳健回归结果类似,稳健回归稍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基于稳健回归的最优A_(GB)模型的RMSE、rRMSE要比对应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低0.046 t·hm~(-2)、0.085%,对于T_(GB)则分别低0.059 t·hm~(-2)、0.081%。(2)A_(GB)和T_(GB)与湿热指数(AHM)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350和-0.363,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一步提升了的模型预测效果,A_(GB)的R~2提高了0.41%,而RMSE和r RMSE降低了6.85%;T_(GB)的R~2提高了0.63%,误差统计量降低了6.79%。(3)A_(GB)和T_(GB)的林分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87.37%、82.32%,气候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0.40%、0.60%,共变部分分别为9.33%、9.98%,林分因子的解释率远大于气候因子,共变部分较大。[结论 ]当林分生物量模型的建模数据质量较高时,稳健回归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差异不大,但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需要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行生物量估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潇 徐奇刚 雷相东
[目的 ]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分析不同因子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为区域尺度生物量的估算提供模型和依据。[方法 ]以东北和华北地区7个省份的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第8次一类清查固定样地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和稳健回归方法建立林分生物量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筛选气候变量,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包括地上生物量A_(GB)和总生物量T_(GB))。使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评价模型。将各因子的解释率分解为独立解释和共变部分,量化不同因子的解释率。[结果 ](1)最优基础模型形式为变量直接引入,最优A_(GB)和T_(GB)模型R~2分别为0.967、0.953,地上部分的大于总量。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和稳健回归结果类似,稳健回归稍优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基于稳健回归的最优A_(GB)模型的RMSE、rRMSE要比对应的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低0.046 t·hm~(-2)、0.085%,对于T_(GB)则分别低0.059 t·hm~(-2)、0.081%。(2)A_(GB)和T_(GB)与湿热指数(AHM)相关系数较大,分别为-0.350和-0.363,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一步提升了的模型预测效果,A_(GB)的R~2提高了0.41%,而RMSE和r RMSE降低了6.85%;T_(GB)的R~2提高了0.63%,误差统计量降低了6.79%。(3)A_(GB)和T_(GB)的林分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87.37%、82.32%,气候因子独立解释分别为0.40%、0.60%,共变部分分别为9.33%、9.98%,林分因子的解释率远大于气候因子,共变部分较大。[结论 ]当林分生物量模型的建模数据质量较高时,稳健回归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差异不大,但气候因子对林分生物量具有显著影响,需要建立气候敏感的林分生物量模型进行生物量估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磊 王轶夫 孙钊 乔晶晶 邱思玉 孙玉军
[目的]为了解长白落叶松单木叶生物量与径向生长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小兴安岭地区长白落叶松为研究对象,结合管道模型理论,研究单木个体水平和单木内不同方位区间水平上的叶生物量与径向生长的关系,分析树冠分布与径向生长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叶生物量与胸高处和枝下高处树干直径、断面积、边材面积,近1、2、3、5年断面积生长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使用胸高断面积作为预测因子的叶生物量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单木株内不同方位区域的叶生物量与对应的胸径处和枝下高处的树干半径、断面积,近1、2、3、5年断面积生长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估测单株叶生物量时,使用胸高断面积作为预测因子的预测精度最高。株内不同方位叶生物量与对应方位的树干半径、断面积及断面积生长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树冠偏冠与髓心偏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金金 刘晓彤 张逸如 李海奎
[目的]定量化表征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与年龄的关系,为预测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广东省3个针叶树种5期连清数据,通过保留木林分平均胸径和林龄之间的关系,分别以生长潜力和生长速度分级、是否考虑竞争、分步和联合建模共8种组合,构建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生长模型,并评价模型拟合优度;以独立的4期连清数据为验证样本,评价模型的适用性。[结果](1)不同种模型系确定系数皆在0.980以上,平均预估误差在±1%以内,总体相对误差在±0.5%以内。综合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以生长速度分级、不考虑竞争的分步模型最优,竞争对模型的适用性影响不大。(2)最优模型蓄积量和生物量的估计误差最大分别为10.36%和10.22%,模型适用性较好,4期估计误差表现为中期高于首末两期。(3)马尾松生长潜力最大,杉木最小,对杉木的估计效果优于马尾松和湿地松。(4)立地质量等级越高,生长量的极值越大,达到最高峰所需年限也更短;同一立地质量下马尾松生长量最大,其次为湿地松,杉木最小。[结论]含参数分级和林分特征的蓄积量和生物量模型,可以反映立地质量对广东省针叶树种蓄积量和生物量预测的影响,为精确估测森林储量提供方法学支持,也为其他地区林分水平生长模型的构建提供借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范叶青 周国模 施拥军 董德进 周宇峰
利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坡向、坡位对毛竹Phyllostachy edulis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坡向、坡位对毛竹生物量、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配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坡位影响比坡向更显著。具体地,坡向对植被碳储量影响显著(P<0.05),对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较显著(P<0.10),坡位对植被碳储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土壤碳储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显著(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新春 方伟 俞建新 余学军 胡超宗 周林
调查了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苦竹Pleioblastusamarus林生物量,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苦竹各变量的相关性,建立并选择出苦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秆高或枝下高等因子的最佳相关数学模型:m秆=13 4395D2 0048H0 4425;m枝=2956 3598D1 9929H-0 6410;m叶=43 7467-30 5412D+53 7597D2;m篼=270 9560D2 3579H-0 3995;m鞭=512 4361-175 9360D+2 9078H0;m地上=432 4468-479 3075D+422 8285D2;m地下=396 6223-53 28690 2962。应...
关键词:
苦竹 生物量 回归分析 数学模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前宇 谢锦忠 张玮 林振清
对耐寒丛生竹种椽竹Bambusa textilis var.tasca种群的生物量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和平均壁厚的相关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椽竹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中,竹秆所占比例最大,为总生物量的74.62%,远超过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等竹种的相应值。椽竹的胸径和平均壁厚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竹枝生物量干质量(Bt),竹叶生物量干质量(Bf),竹秆生物量干质量(Bs),地上部分生物量干质量(Ba),全竹生物量干质量(Wbt)与胸径(D)和平均壁厚(A)间相关关系的拟合模型分别Bt=-2 672.765+1 299.919D...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