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61)
- 2023(10831)
- 2022(9105)
- 2021(8355)
- 2020(6718)
- 2019(15185)
- 2018(14959)
- 2017(28367)
- 2016(15615)
- 2015(17176)
- 2014(17229)
- 2013(17075)
- 2012(16469)
- 2011(15186)
- 2010(15546)
- 2009(14045)
- 2008(14198)
- 2007(12765)
- 2006(11506)
- 2005(10693)
- 学科
- 济(69717)
- 经济(69644)
- 管理(41970)
- 业(40572)
- 企(31492)
- 企业(31492)
- 方法(24800)
- 中国(21287)
- 数学(20923)
- 地方(20810)
- 数学方法(20674)
- 农(19211)
- 学(18737)
- 业经(15791)
- 环境(15548)
- 财(14888)
- 农业(13240)
- 融(12518)
- 金融(12516)
- 银(12410)
- 银行(12371)
- 制(12348)
- 行(12073)
- 贸(11991)
- 贸易(11980)
- 发(11853)
- 地方经济(11777)
- 易(11470)
- 和(10801)
- 技术(10708)
- 机构
- 学院(230821)
- 大学(230189)
- 济(90203)
- 研究(89597)
- 经济(88176)
- 管理(80162)
- 理学(68287)
- 理学院(67258)
- 中国(66603)
- 管理学(65769)
- 管理学院(65371)
- 科学(59202)
- 京(50983)
- 所(48432)
- 农(47148)
- 研究所(44352)
- 财(42626)
- 中心(39276)
- 业大(37398)
- 江(37072)
- 农业(36907)
- 范(33794)
- 师范(33392)
- 财经(33348)
- 北京(32572)
- 院(32561)
- 经(30237)
- 州(29653)
- 省(29464)
- 科学院(27717)
- 基金
- 项目(154184)
- 科学(120786)
- 基金(111139)
- 研究(106841)
- 家(100395)
- 国家(99559)
- 科学基金(82947)
- 社会(67511)
- 社会科(63921)
- 社会科学(63902)
- 省(61025)
- 基金项目(58541)
- 自然(55215)
- 自然科(53889)
- 自然科学(53868)
- 自然科学基金(52905)
- 划(52314)
- 教育(48127)
- 资助(45347)
- 编号(40847)
- 发(38616)
- 重点(36350)
- 成果(33975)
- 部(33149)
- 创(31423)
- 课题(30416)
- 计划(30179)
- 科研(30071)
- 发展(29855)
- 创新(29503)
共检索到358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陶士杰 宋艳冬 吴沁娇 王丽 周如意 吴电 周宇峰 周国模
【目的】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季节动态变化以及日变化规律,并分析各环境因子对其VOCs摩尔分数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吸附管富集采样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五泄景区中毛竹林内VOCs成分,分析其变化规律,并结合环境气象监测站数据,分析VOCs摩尔分数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在毛竹林检测出多种物质,主要为烷类、萜烯类、芳香烃类、酯类、醇类和酮类共6类,萜烯类摩尔分数最大,为7.249 nmol·mol~(-1),其中又以组分异戊二烯为主,约占萜烯类的80%。(2)从季节变化来看,总VOCs摩尔分数在夏季最大,为10.600 nmol·mol~(-1);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分别为8.068和7.254 nmol·mol~(-1);冬季最小,仅为4.432 nmol·mol~(-1),且各类主要VOCs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总VOCs相同。(3)从日变化来看,在春季总VOCs摩尔分数在上午最大,为9.074 nmol·mol~(-1),其次为中午,为8.621 nmol·mol~(-1),下午时段最小,为6.509 nmol·mol~(-1);在夏季、秋季和冬季,总VOCs摩尔分数均在中午最大,分别为11.710、8.038和5.298 nmo·mol~(-1),下午最小,分别为8.455、5.702和3.418 nmol·mol~(-1)。各类主要VOCs的日变化趋势与总VOCs相同,均为上午和中午时段摩尔分数较大。(4)VOCs与各环境因子都存在相关性,其中萜烯类、烷类、酯类和总VOCs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臭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在不同季节和时段,毛竹林VOCs种类和摩尔分数不同,其中异戊二烯是决定毛竹林VOCs动态变化的主要物质。图3表2参4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沁娇 宋艳冬 陶士杰 王丽 周如意 陈武 潘心禾 周宇峰 周国模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特征,为开展森林康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9月25—29日,采用吸附管采样离线分析和实时在线分析相结合,分析浙江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5种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阔叶混交林(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白栎Quercus fabri)、杉阔混交林(杉木和樟树Cinnamomun camphora)、毛竹Phyllosachys edulis林]的VOCs组分与摩尔分数。【结果】(1)除毛竹林外,其他4种林分主要释放单萜;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的单萜释放量分别占总VOCs的47.5%、60.0%、50.4%和39.9%。(2)不同林分单萜摩尔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柳杉林(3.15 nmol·mol~(-1))、阔叶混交林(1.89 nmol·mol~(-1))、杉木林(1.69 nmol·mol~(-1))、杉阔混交林(1.47 nmol·mol~(-1))、毛竹林(1.24 nmol·mol~(-1)),其中柳杉林的单萜摩尔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3)不同林分的人体呼吸层单萜摩尔分数日变化趋势不同,其中:杉木林和阔叶混交林呈逐渐下降趋势,杉阔混交林和柳杉林呈逐渐上升趋势,毛竹林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单萜摩尔分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因林分不同而不同:柳杉林与杉阔混交林均与相对湿度、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杉木林和阔叶混交林单萜摩尔分数与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毛竹林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柳杉林单萜摩尔分数和占比均高于其他林分,在选择森林康养场所时优先推荐。图4表2参4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绣宏 郑家银 李少宁 鲁绍伟 赵娜 徐晓天 杨新兵
[目的]探究生长季苹果叶片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叶片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BVOCs的成分测定。[结果]在整个生长季(4—10月),苹果叶共检测出12类295种BVOCs,其中烷烃类(56)、烯烃类(40)和芳香烃类(34)种类数量较多,组分总数量9月(113)>5月(100)>6月(70)=7月(70)>8月(67)>4月(45)>10月(20),以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为主;不同月份一天中,烯烃类BVOCs相对含量均表现为上午>下午,其他类别BVOCs相对含量峰值会出现在任意时间点;苹果叶共检测出8类40种有益BVOCs成分,主要释放烯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BVOCs,有益组分总相对含量为夏季(47.59%)>春季(35.96%)>秋季(23.13%),在一天中,各时间点有益成分相对含量和数量随月份增加呈波动下降趋势。春季(5月)12:00和16:00释放有益BVOCs相对含量为全年同时间点最高,均超过70%,主要释放有益BVOCs成分包括α-蒎烯、对薄荷-1(7),3-二烯、3-蒈烯、罗汉柏烯、乙酸乙酯等。[结论]苹果释放BVOCs组分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和日动态变化性,释放有益BVOCs能力较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冬月 李永红 沈鑫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胡椒木叶片不同时期释放的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a中不同季节胡椒木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共鉴定出37种,包括萜烯类、酯类、酸类和醇类等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12种,酯类化合物10种,为胡椒木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胡椒木不同季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差异,胡椒木挥发性有机成分种类在3月份最多,24种,主要为酯类、萜烯类和酸类物质;9月份最少,8种,主要为萜烯类。1 a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酯类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烷类、酸类和醇类物质只在3月和6月出现,醛类仅在3月份出现。在6月份的日变化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呈现先减少后增多再减少的趋势,在14:00达到高峰,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胡椒木不同时期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肉桂酸甲酯、α-石竹烯、β-月桂烯和石竹烯等,这些有机物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效。因此,胡椒木是营造保健型园林景观的理想材料。
关键词:
胡椒木 挥发性有机物 季节变化 日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辰 田娜 程小琴
【目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净化空气、改善身心健康的生态功能。通过研究夏秋季节油松叶片BVOCs的成分、动态变化及其对于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揭示油松叶片释放BVOCs组分与规律,探索其抑菌特性,为森林康养型植物的选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吸附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进行油松叶片BVOCs的采集与分析。通过城市微生物采集点与油松样地空气微生物含量测定的对照试验计算油松叶片BVOCs的抑菌率。【结果】(1)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共测定出11类173种化合物,其中,夏季共测定出11类113种化合物,秋季共测定出11类103种化合物。主要组成成分为烷烃与烯烃,夏季含量最高可达70%以上,秋季最高可达90%以上。夏季较秋季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组成成分更丰富且总量高但夏季油松叶片BVOCs释放峰值要滞后于秋季。(2)在环境因子中,油松BVOCs释放量与大气温度呈不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湿度呈不显著负相关。(3)油松叶片BVOCs抑菌物质释放量呈现出“一峰一谷”的日变化趋势,夏、秋季抑菌物质释放峰值分别为14:00与12:00,且夏季较秋季抑菌物质释放总量高。油松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中以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且抑菌率表现为早上>中午>晚上。(4)综合考虑油松BVOCs对人体有益及有害影响,夏季在16:00,油松叶片BVOCs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相对含量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有害物质相对含量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在秋季,14:00至16:00油松叶片BVOCs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相对含量上升,有害物质相对含量下降,且在16:00左右抑菌物质相对含量达到峰值,有害物质相对含量接近于零。【结论】在一天不同时间和一年不同季节(夏季和秋季)油松叶片释放BVOCs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油松叶片BVOCs对空气中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改善空气质量作用。夏秋季节14:00至16:00左右林内对人体有益的油松植物挥发物质较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挥发物质较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油松释放BVOCs调节人体健康的生理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松 植物挥发性有机物 释放动态 抑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蒋冬月 李永红 沈鑫
为探究芸香Ruta graveolens叶片和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成分及其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芸香叶片和花瓣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进行采集,分析叶片和花瓣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及叶片在不同时期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1 a中不同季节芸香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共鉴定出29种,其中酯类化合物11种,酮类化合物7种,为芸香挥发物的主要成分。1 a中,芸香叶片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6月检测到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最多,为18种;9月最少,仅为10种。主要成分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酮类化合物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6月的日变化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呈先增多后减少趋势,依次为12:00>10:00>14:00>16:00,18:00>8:00>20:00,在12:00达到高峰,以酯类和酮类化合物为主。芸香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少于叶片,主要成分为酮类化合物,以2-十一(烷)酮为主。芸香叶片和花瓣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作用,因此,芸香是营造保健型植物景观的理想材料。图4表4参36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飞 宁莉萍 杨了 王杰 钱钰滢 陈颐萱
以四川省雅安市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活立木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黑壳楠木材的宏微观构造特征,测量和分析导管、木纤维、木射线、轴向薄壁细胞的形态参数及其组织比量,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主要组分,探究其木材构造特征并分析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黑壳楠木材构造特征为散孔材,管孔数少,导管长度属于中级别,木纤维长度中,多列射线宽度细至中,轴向薄壁组织量少。木纤维、木射线、导管、轴向薄壁组织的组织比量分别为52.7%, 24.6%, 13.2%, 9.5%。共分离出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39个峰,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成分的87.11%,主要为烃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成分共有13种,占总峰面积的80.22%。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含18种萜类化合物,均为倍半萜化合物,累计相对含量高达58.63%。得出以下结论:实验所得黑壳楠木材构造特征可作为其区分于其他木种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黑壳楠木材具有较高的医药利用价值,同时在芳香理疗产品的应用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芳 许改平 吴兴波 丁倩倩 郑洁 张汝民 高岩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释放规律的影响,采用称量控水法对迷迭香进行干旱胁迫试验,设置轻度、中度、重度干旱水平、复水和对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迷迭香VOCs释放总量减少,但种类增加;轻度、中度、重度处理VOCs总量分别是对照的99.6%,69.4%,43.2%。迷迭香VOCs主要是萜烯类化合物,占总量的46.0%以上;各干旱处理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与对照比分别增加了14.4%,17.01%,23.7%,其中单萜类相对含量呈增加显著;干旱胁迫明显诱导C6绿叶性挥发物和...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琦 刘华红 王彬 张汝民 高岩
为探讨槭树Acer spp.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组分,采用动态顶空气体循环法对苦茶槭A.ginnAlA,鸡爪槭A.pAlmAtum,三角槭A.buergeriAnum,樟叶槭A.cinnAmOmifOlium,羊角槭A.yAngjuechi,毛脉槭A.pubinerVe和青榨槭A.dAVidii等7种植物释放VOcs进行收集,利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对其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释放VOcs种类与相对含量差异明显。苦茶槭和青榨槭分别释放17种和20种成分,以酯类、醛类和醇类物质为主,相对含量较多的有乙酸叶醇酯、癸醛、(Z)-3-己烯-1-醇和...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庆生 龙凤
本文借鉴部分国家或地区对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征收税费的经验,针对我国VOCs排污收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对VOCs征收环境保护税的制度设计建议。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环境保护税 排污收费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少强 戴琳
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伴随着我国臭氧污染问题的凸显,加大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控力度并加快将其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成为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完善绿色税制和体现大国责任担当的现实要求。我国在考虑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时,应当注重立足于国情,协调好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等多方关系,有效设定征收范围边界,合理把握企业税负水平,注重税负分配的公平性,并夯实征管保障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月琴 骆有庆
为了研究双条杉天牛对侧柏挥发性物质的行为反应,该文采用TCT-GC-MS方法,对活体健康和衰弱侧柏在正常和刻伤条件下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及其挥发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侧柏挥发性物质主要为萜类化合物,健康侧柏和衰弱侧柏枝条的挥发物组分和释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不同;而无论是健康还是衰弱的侧柏枝条,经刻伤后,其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和释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都有所改变.
关键词:
侧柏枝条 挥发性物质 释放速率 日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彦博 钟国华 胡美英 柳晓磊 耿鹏 陈光毅
通过收集已有植物挥发性有机物信息,利用MDL ISIS Base化学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数据库;同时,运用Discovery Studio模拟结合板块,对数据库进行了虚拟筛选。该数据库包含2 410个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分子质量、CAS号等基本参数;以斜纹夜蛾普通气味结合蛋白Ⅱ(SlitGOBPⅡ)为靶标,应用此数据库对其进行虚拟筛选并得到6个备选活性化合物,其中泼尼松(prednisone)和SlitGOBPⅡ能够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数据库的构建,以及Discovery Studio的分子模拟对接技术的应用,可为今后新型农药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琪琳 薛超
风味的优劣逐渐成为食品能否得到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参考指标。碳水化合物作为食品主要营养成分之一,已被发现其对食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保留与释放会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碳水化合物与风味化合物的作用方式,并分别从碳水化合物、风味化合物2种角度对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碳水化合物基质中释放与保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风味物质在碳水化合物基质中的可控释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风华 胡海英 李爱华 马霜 张浩 雍嘉仪
为研究处于宁夏不同气候条件草地百里香(Thymus monogolicus)不同部位的鲜、干材料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及其差异,本研究于10月上旬分别在宁夏盐池麻黄山荒漠草地、固原云雾山典型草地与海原南华山草甸草地采集百里香地上植株,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利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3种类型草地百里香不同部位鲜、干样品中共检测出339种挥发性有机物,分属于烃类(125种)、醇类(70种)、酯类(29种)和其他类化合物(115种)。对于挥发性成分种类数量,草甸草地百里香挥发性有机物数量大于荒漠草地和典型草地,鲜样多于干样。挥发性成分中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多,主要以萜烯类物质对伞花烃和γ-萜品烯为主,分别为14.24%~42.24%和3.30%~37.35%,对伞花烃在草甸草地的相对含量多于典型草地和荒漠草地,在嫩茎中多于木质化茎和叶片,而在鲜样与干样中的相对含量相当。酚类、醇类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有香芹酚、桉树醇、芳樟醇及2-异丙基-4-甲基苯甲醚,香芹酚的相对含量在荒漠草地最高,达20.61%,桉树醇和芳樟醇在草甸草地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9.68%和12.99%。综上,采样地气候条件、样品处理及不同部位对百里香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具有一定影响,干燥样仍能较好地保持百里香的主要成分组成,研究结果可为宁夏野生百里香资源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