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93)
- 2023(3544)
- 2022(2812)
- 2021(2795)
- 2020(2468)
- 2019(5980)
- 2018(6130)
- 2017(11965)
- 2016(6469)
- 2015(7457)
- 2014(7420)
- 2013(7099)
- 2012(6185)
- 2011(5607)
- 2010(5900)
- 2009(5356)
- 2008(5057)
- 2007(4371)
- 2006(3694)
- 2005(3260)
- 学科
- 济(26810)
- 经济(26793)
- 方法(16790)
- 管理(16207)
- 数学(15699)
- 数学方法(15209)
- 业(15105)
- 企(12984)
- 企业(12984)
- 农(5871)
- 中国(5715)
- 学(5533)
- 理论(5481)
- 业经(4735)
- 财(4320)
- 贸(4175)
- 贸易(4172)
- 易(4060)
- 教学(4024)
- 技术(3777)
- 农业(3674)
- 和(3512)
- 地方(3499)
- 制(3478)
- 策(3292)
- 划(3141)
- 环境(3031)
- 银(3016)
- 银行(2983)
- 行(2836)
- 机构
- 学院(90318)
- 大学(89327)
- 管理(35045)
- 济(32708)
- 经济(31978)
- 理学(30765)
- 理学院(30461)
- 管理学(29375)
- 管理学院(29249)
- 研究(28269)
- 中国(20667)
- 科学(20051)
- 京(19102)
- 农(16991)
- 业大(16655)
- 所(14857)
- 财(13873)
- 研究所(13809)
- 农业(13400)
- 江(13214)
- 中心(13019)
- 北京(12055)
- 技术(11641)
- 财经(11193)
- 范(10843)
- 师范(10717)
- 州(10596)
- 院(10481)
- 经(10205)
- 工程(9765)
- 基金
- 项目(64644)
- 科学(49782)
- 基金(46176)
- 研究(42722)
- 家(41842)
- 国家(41587)
- 科学基金(35264)
- 省(26370)
- 社会(25380)
- 自然(25325)
- 自然科(24789)
- 自然科学(24784)
- 自然科学基金(24316)
- 社会科(24136)
- 社会科学(24128)
- 基金项目(23610)
- 划(22206)
- 教育(21199)
- 资助(20929)
- 编号(17056)
- 重点(14906)
- 计划(13379)
- 创(13372)
- 部(13301)
- 成果(13102)
- 发(12971)
- 科研(12830)
- 创新(12540)
- 课题(12306)
- 科技(11937)
共检索到124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群根 傅懋毅 李正才
经过104周对2个试验点上包括3种立竹度和2种林分组成共5种处理条件下的毛竹林凋落叶的分解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分解初期失重迅速,而后趋于缓慢。分解剩余率与分解时间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林分立竹度和组成对竹林凋落叶分解速度有着显著影响,竹栎混交林及立竹度为3015株/hm2纯竹林处理下,凋落叶的分解速度分别高于纯竹林的其它2种立竹度处理。剩余物中的N、P的浓度随分解呈增加趋势,两者变化模式相似,而K、Ca、Mg的浓度则趋于减小。处理对N、K、Mg的浓度变化模式无显著影响。分解剩余物中各种养分浓度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N、P在凋落叶分解初期为累积阶段,而后才释放归还,K、Ca、Mg在整个分解过程中...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郁善 荣俊冬 陈礼光 张玲玲 夏海涛 张志欣
对沿海沙地小叶龙竹林的凋落物及养分月动态特征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凋落物量月动态波动较大,峰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10月、2005年4月和9月,2005年1月和7月处于低谷.凋落物各营养元素组分平均值大小为N>K>P.N、K养分含量月动态变化幅度相对较大,P变化相对平稳.凋落物N年归还总量最高,K年归还量次之,P年归还量最低.凋落叶分解速度最快,分解6个月残留率为51.43%,竹枝分解速度最慢,6个月后残留率为83.27%.分解1 a后竹叶残留最少,笋箨其次,竹根残留的最多.应用二次方程对小叶龙竹各器官分解剩余量与分解时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出模拟方程.
关键词:
小叶龙竹 凋落物 分解 养分 滨海沙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雷 刘勇 李瑞生 徐扬 郭蓓
研究密度对叶凋落物基质物质及分解速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在北京市延庆县营盘村附近中山,对造林密度为3130株/hm2的18年生油松人工林设置0、35.7%、49.2%6、4.2%4个间伐强度的处理,3年后,应用分解网袋法比较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养分归还及初始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①样地Ⅰ~Ⅳ油松叶凋落物年分解速率分别为25.81%、26.25%、27.68%和25.96%,周转期为10.04、9.84、9.24和9.97年,用分解速率来评价间伐效果可行。②在分解的前2个月,N、P、K、Mg等迅速释放;在观测的14个月内,叶片N、Mg归还呈释放-固定交替规律,P、K呈释放-固定-稳定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勇 吴明作 樊巍 高喜荣
为了解太行山地区针、阔叶森林凋落物分解特征,以刺槐和侧柏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其凋落物养分归还和营养元素周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和刺槐林年凋落总量分别为7 494.71和5 372.34 kg/hm2;凋落物中落叶比重最大。为减少养分流失,阔叶林树刺槐的N、P养分回流现象明显,其中N回流率约为34%~53%,P回流率约为28%~56%;而针叶树侧柏的养分回流现象不明显。森林凋落物3种元素含量以Ca最高,其次是N,含量最低的是P;阔叶林凋落物中N、P含量明显高于针叶林。凋落物N、P迁移符合富集-释放模式;Ca为直接释放类型。刺槐凋落物分解速率明显快于侧柏,其完全分解时间分别为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仁洪 胡庭兴 涂利华 刘闯 雒守华 向元彬 戴洪忠 谢财永
通过原位试验,研究华西雨屏区慈竹林凋落叶养分释放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试验设4个施氮水平:对照(CK,0kg·hm-2a-1)、低氮(LN,50kg·hm-2a-1)、中氮(MN,150kg·hm-2a-1)和高氮(HN,300kg·hm-2a-1)。结果表明:1)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P和Mg元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N元素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K元素则为上升—下降—上升,Ca元素先升后降。各处理C,P,Ca和Mg元素都表现为直接释放,K元素为富集—释放,而N元素CK呈现淋溶—富集—释放,LN,MN和HN却为直接释放。2)氮沉降可促进凋落叶C,N,P,K,Ca,Mg元素的释放,其中MN促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洋 张健 冯茂松
研究四川洪雅县4种不同密度下巨桉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凋落物产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4个巨桉人工林年凋落规律相似,5月是全年凋落物产量的高峰期,1月凋落量最低;4个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大量元素年归还总量分别为95.32、86.90、67.72和66.37kg·hm-2,且N>K>Ca>Mg>P,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春夏两季叶养分归还量最大;枝、叶的平均年失重分别为18.2%和36.1%,分解系数分别为0.176~0.214和0.383~0.445,半衰期分别为3~4年和1~2年,周转期分别为14~17年和6~8年。5种元素释放率大小顺序为Mg>Ca>K>N>...
关键词:
巨桉人工林 凋落物 养分归还量 分解速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志勤 傅懋毅
This paper dealt with a study on the nutrient status of litter collected in different phases from 2002 to 2003 in winter or summer in reclamation and non-reclamation pure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stands or mixed P.pubescens stands with broadleaved trees by means of fixed monitoring in Luxi and Jiansh...
关键词:
毛竹林 凋落物 垦复 养分含量 养分贮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片桐成夫 李昌华 川口英之 长山泰秀
自1989年至1992年对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常绿阔叶林通过凋落物归还到枯枝落叶层的养分量进行了测定。凋落物的干重约为6.4t/hm~2·a~8.8t/hm~2·a,其中叶凋落物约为4.3t/hm~2·a~4.7t/hm~2·a。养分归还量氮、磷、钾、钠、钙和镁各为68kg/hm~2·a~85kg/hm~2·a,3.1kg/hm~2·a~3.8kg/hm~2·a,21kg/hm~2·a~67kg/hm~2·a,4.4kg/hm~2·a~6.8kg/hm~2·a,113kg/hm~2·a~160kg/hm~2·a 和19kg/hm~2·a~28kg/hm~2·a。氮和磷的归还量小于而钙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漆良华 蒋俊明 唐森强 蔡春菊 毛超
以麻栎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林为对照,研究四川长宁山丘区硬头黄竹林、毛竹林、苦竹林3种典型退耕竹林凋落物的生产模式、年产量动态、周转时间与养分归还。结果表明:硬头黄竹林与杉木人工林凋落物月产量动态为双峰模式,毛竹林与苦竹林凋落物月产量动态为左偏单峰模式,麻栎次生林凋落物月产量动态呈现右偏单峰曲线;退耕竹林凋落物年均产量都高于对照林分,排序为硬头黄竹林(5.87 t·hm-2)>苦竹林(5.47 t·hm-2)>毛竹林(4.56 t·hm-2)>麻栎次生林(4.46 t·hm-2)>杉木人工林(1.93 t·hm-2);凋落物周转时间排序为杉木人工林(2.77 a)>苦竹林(2.19 a)>硬头黄竹林...
关键词:
退耕竹林 凋落物产量 养分归还 山丘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袁亚平 萧江华 陈汉林 朱文圣
浙江省衢县1992 年来历时6 a 结合 “竹林定向培育与综合利用技术开发” 项目的实施, 因地制宜, 把采伐青竹生产造纸原料纳入竹林生产, 开展了毛竹林新型经营模式的试验研究, 生产竹笋、青竹和成竹等主要产品, 有效地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此种经营模式比笋竹二用林更具市场竞争力, 减少了市场风险, 提高了竹林效益。特将生产竹笋、青竹和成竹的毛竹林新型经营模式称为笋材三用林。表6参1
关键词:
毛竹 经营模式 笋材三用林 综合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轶琳 周本智 邓宗付 唐荣清 王小明 葛晓改 曹永慧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通过对江西大岗山不同海拔高度(低海拔350 m,高海拔650 m)毛竹林凋落物的定位观测,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毛竹林的凋落大小年周期、凋落进程以及凋落量受海拔高度的影响等。结果表明:(1)观测的2个海拔高度对毛竹林凋落量的影响不显著。观测期间,高海拔、低海拔年平均凋落量为(1 695.05±87.23)kg.hm-2。(2)毛竹林凋落大小年周期与日历年并不吻合,是跨年度的,持续时间12个月左右,周期的分界点在每年的6月前后,且小年的四季变化较大年更明显,仅春夏两季凋落量就占全年总凋落量的68.71%72.39%。(3)2008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对毛竹林产生一定程度...
关键词:
毛竹林 海拔 凋落周期 凋落动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宏蕊 陈金玲 金光泽
为探索氮添加对原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以红松、枫桦、水曲柳及3个树种混合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了2年的分解试验。施N水平分别为N0(0 kg/(hm~2·a))、N1(30 kg/(hm~2·a))、N2(60 kg/(hm~2·a))和N3(120 kg/(hm~2·a))。结果表明:施N对混合凋落叶分解影响显著(P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张阳锋
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是我国南亚热带地区珍贵的乡土常绿阔叶乔木之一,具有生长快、凋落物量大等特点,是一种良好的用材、造纸和生态造林树种。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土壤肥力和养分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森林培育的过程中,林分密度控制是重要的经营措施之一,影响林分生产力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为研究林分密度与凋落物的关系,本文以6年生米老排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5种造林密度(625株·hm-2、833株·hm-2、1111株·hm-2、1667株·hm-2、25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方江平 巴青翁姆
论文对西藏南伊沟原始林芝云杉林凋落物养分归还规律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林芝云杉林年凋落物量为3.40 t·hm-2,凋落物中除Ca元素之外,其它元素含量均低于活体物中含量。5种元素的年归还总量为82.14 kg·hm-2,其中Ca在凋落物归还总量中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N和K元素。凋落物层厚度达5.0 cm,现存量约为40.65 t·hm-2,凋落物层的年平均分解率为0.08 t·hm-2,5种元素的总储量为937.65 kg·hm-2,其中已分解层储量占57.28%。
关键词:
凋落物 养分归还 原始林芝云杉林 西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晓荣 雷蕾 付甜 潘磊 曾立雄 肖文发
【目的】探讨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对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规律的短期影响,为马尾松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三峡库区马尾松为研究对象,设置未择伐(保持林分现状,无人为干扰)、除灌(清除林内灌木层和阔叶更新层,保留马尾松更新小树)、伐除非马尾松(伐除胸径≥4 cm的非马尾松树种,择伐强度为15%)和伐除优势马尾松(伐除树木平均胸径以上的马尾松个体,择伐强度为70%) 4种抚育择伐处理,采用原位分解法,分析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林凋落叶经历12个月后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率差异,并探讨影响凋落叶分解的主要因素。【结果】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4种抚育择伐处理的凋落叶年分解速率分别为0. 304、0. 397、0. 311和0. 315 g·g-1a-1;相比未择伐,除灌、伐除非马尾松和伐除优势马尾松抚育择伐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分别提高30. 59%、2. 30%和3. 62%;随着分解进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下马尾松凋落叶C含量在前6个月显著降低,随后轻微波动,N含量呈先释放后持续固持的趋势,P含量则无规律性变化;处理与分解时间的交互作用对C和N释放速率影响显著,而对P影响不显著;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初始N含量和N/P显著正相关(P0. 05)。【结论】短期来看,不同抚育择伐处理均能提高马尾松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减缓养分过度累积,促进养分归还土壤。未来开展马尾松林经营时,应选择林分各层次的轻中度择伐,以调控形成合理林分结构、促进马尾松林养分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