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86)
- 2023(3653)
- 2022(2978)
- 2021(2580)
- 2020(2003)
- 2019(4439)
- 2018(4520)
- 2017(7908)
- 2016(4940)
- 2015(5585)
- 2014(5758)
- 2013(5785)
- 2012(5753)
- 2011(5277)
- 2010(5290)
- 2009(4470)
- 2008(4568)
- 2007(4288)
- 2006(3839)
- 2005(3454)
- 学科
- 济(17372)
- 经济(17352)
- 管理(15123)
- 学(10395)
- 环境(9902)
- 业(9450)
- 企(7843)
- 企业(7843)
- 方法(6427)
- 数学(5237)
- 划(5093)
- 数学方法(5056)
- 和(4523)
- 农(4519)
- 资源(4461)
- 中国(4439)
- 生态(4332)
- 规划(3767)
- 环境规划(3682)
- 经济学(3475)
- 业经(3447)
- 财(3393)
- 地方(3280)
- 贸(3173)
- 贸易(3170)
- 发(3119)
- 制(3114)
- 易(3060)
- 理论(2974)
- 农业(2910)
- 机构
- 大学(75594)
- 学院(74763)
- 研究(32039)
- 科学(25891)
- 中国(23490)
- 济(22930)
- 管理(22457)
- 经济(22284)
- 农(20919)
- 所(19159)
- 理学(18876)
- 理学院(18497)
- 京(18244)
- 研究所(17922)
- 管理学(17798)
- 管理学院(17683)
- 业大(16675)
- 农业(16654)
- 中心(14167)
- 江(12837)
- 室(12611)
- 院(12353)
- 省(12124)
- 实验(11794)
- 北京(11672)
- 实验室(11308)
- 范(10775)
- 重点(10714)
- 农业大学(10667)
- 技术(10581)
- 基金
- 项目(53310)
- 科学(39503)
- 基金(37426)
- 家(36839)
- 国家(36599)
- 研究(30996)
- 科学基金(28848)
- 自然(22256)
- 自然科(21692)
- 自然科学(21684)
- 自然科学基金(21268)
- 省(21217)
- 基金项目(19778)
- 划(19110)
- 社会(16988)
- 社会科(15989)
- 社会科学(15986)
- 资助(15843)
- 计划(13652)
- 教育(13471)
- 重点(13365)
- 科技(13334)
- 发(11714)
- 科研(11297)
- 编号(10885)
- 专项(10421)
- 部(10259)
- 创(10031)
- 创新(9624)
- 大学(8701)
共检索到114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程路芸 温星 马丹丹 李丹丹 许馨露 高岩 张汝民
为了探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快速生长过程碳水化合物的变化,采用试剂盒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分别测定黄昏(0 h),黄昏后4 h和8 h等3个时间的毛竹笋竹上部、中部、下部和竹蔸中蔗糖、葡萄糖、果糖、淀粉和纤维素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毛竹快速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并随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黄昏开始经过8 h后,各部位淀粉质量分数均显著下降,竹兜和笋竹中部分别下降了28.7%和61.5%;竹蔸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分别下降29.4%,39.2%和21.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宗明 邓智文 李东宝 李士坤 陈礼光 温伟庆 郑郁善 荣俊冬
【目的】探究不同宽度带状采伐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各器官生物量和地下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研究毛竹地下部分在不同带宽采伐后的恢复潜力,为将来毛竹林带状采伐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毛竹纯林进行带状采伐,设置横向6、8、10 m的3种带状采伐宽度标准地,垂直长度为30 m,相邻标准地之间设置同样标准的保留带,对不同宽度采伐带和保留带的毛竹各器官进行取样,测定毛竹各器官生物量和地下部分各构件NSC含量,分析不同采伐带宽下毛竹生物量和地下构件NSC的差异。【结果】与保留带相比,8和10 m采伐带竹秆生物量均增加,其中8 m采伐带增幅达11.38%,3种宽度采伐带竹秆生物量大小均为8 m> 10 m> 6 m。8 m采伐带竹枝生物量显著高于6和10 m采伐带(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沙沙 彭东辉 李雯琪 王晶懋 吕英民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东方百合‘索邦’鳞茎源--库转换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其蔗糖和淀粉合成相关的主要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栽种期至花蕾发育中期(花蕾长度达到3cm),外层、中层鳞片中淀粉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鳞茎此时作为源提供营养物质;此后至盛花期,外层鳞片中淀粉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中层鳞片中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鳞茎在此时表现为源--库复合体时期;之后鳞茎作为库积累营养物质。此外,外层鳞片和中层鳞片内蔗糖与蔗糖合酶(SS)、蔗糖磷酸合酶(SPS)之间表现为正相关,而SS和SPS与淀粉含量均表现为负相关,但均不显著。除中层鳞片内可溶性淀粉合酶(SSS)与淀粉含量表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涂启梁 付时雨 詹怀宇 柴欣生
甲酸具有较好的溶出木素的能力,同时也能水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本研究以蔗渣为原料、甲酸为蒸煮药液,采用有机溶剂法制浆,通过测定蒸煮废液中己糖和戊糖的含量来表征碳水化合物在甲酸溶剂法蒸煮过程中的水解情况.试验表明,在木素脱出的同时,碳水化合物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其中半纤维素迅速溶出,其降解速率随甲酸浓度的提高而迅速增加,在90%甲酸条件下,40 min内半纤维素基本上被水解;而纤维素的降解则较缓和,对于蔗渣原料在100℃,90%甲酸条件下,80 min后才发生明显降解.
关键词:
蔗渣 甲酸 碳水化合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迟 周庐萍 罗小燕 孙小明 秦巧平 周明兵 崔永一
【目的】分析低温诱导下朵丽蝶兰(Doritaenopsis hybrid)叶片的营养生长特性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规律,为明确低温对朵丽蝶兰花梗抽出的生理生化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朵丽蝶兰进行高温(30℃/25℃)和低温(22℃/18℃)处理,测定其叶片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同时对朵丽蝶兰"温敏"SSH文库中分离的两个糖转运蛋白基因(片段)在相对低温处理下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经过22℃/18℃(昼/夜)的低温处理29—36 d,98%的植株抽出花梗,并在以后的培养中(3个月)陆续开花。而高温对照组无植株开花。整个低温处理阶段中,朵丽蝶兰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淑颖 范志红 刘波
以体外模拟消化方法测定10个品种稻米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特性和淀粉组分,同时测定稻米中直链淀粉的质量分数,以及稻米的胶稠度、糊化温度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淀粉消化指数以粳糯米最高,粳米样品又高于籼米样品,但各籼米样品间仍有很大差异。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胶稠度和糊化温度与抗性淀粉质量分数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846,P<0.05),可以利用米饭的质构特性推测其消化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兴国 徐海军 孔祥峰 褚武英 印遇龙 黄瑞林 邓泽元
【目的】观察不同碳水化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筛选更廉价的碳水化合物原料用于断奶仔猪日粮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用28日龄断奶三元杂交仔猪(体重8.0Kg±0.1Kg)120头,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葡萄糖组、蔗糖组、乳糖组和玉米淀粉组。对照组日粮为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其余4个处理组分别用6%的葡萄糖、蔗糖、乳糖和玉米淀粉替代基础日粮中6%的玉米,试验期为28d。测定各处理仔猪的全期生长性能;并于试验最后一天每个公仔猪重复中随机抽取1头,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处死后取小肠粘膜测定二糖酶活性。【结果】葡萄糖组母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蔗糖组(P<...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 断奶仔猪 生长性能 生化指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斌 王际英 李培玉 张利民 李宝山 宋志东 黄炳山
通过设置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25.61%,34.55%,45.31%,55.82%,66.09%),探讨对刺参幼参[体重(1.67±0.06)g]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为60 d,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头幼参。结果表明:(1)随着摄食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基于SGR和FCE的二次回归模型估算幼参碳水化合物的最适需求量为50.15%~53.95%;(2)蛋白质效率和摄食能在45.31%~66.09%碳水化合物水平组均显著高于25.61%~34.55%组,说明碳水化合物为幼参获得蛋白质节约效应提供了能量;(3)饲料中碳...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 刺参 生长 体组成 能量收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勇 宋廷茂
对樟子松、华北落叶松和侧柏苗木生根情况及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樟子松必须在有新生光合产物情况下才能生根;华北落叶松在发根初期消耗的是苗木体内贮存的碳水化合物,而在后期、根伸长时则主要靠新生光合产物提供能量;侧柏可同时利用贮存的碳水化合物和新生光合产物作为新根生长的能源,在新生光合产物缺乏的情况下,侧柏靠贮存的碳水化合物同样可以生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树林 何秀丽 义鸣放
为探讨唐菖蒲籽球发育特点及其碳水化合物代谢与籽球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品种Rose Supreme和Advanced Red为试材,研究了籽球生长发育进程和蔗糖、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质量比及淀粉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唐菖蒲籽球生长发育可分为籽球形态建成和籽球快速膨大期2个阶段。籽球形态建成初期,碳水化合物代谢水平较低,15周时,籽球内可溶性糖和蔗糖质量比分别达50和30 mg/g左右,还原糖质量比仅为16 mg/g,淀粉酶活性为3 mg/(g.min)左右。籽球快速膨大期,碳水化合物代谢水平较高,籽球内可溶性糖、蔗糖、还原糖含量快速上升,在种植后第22~23周达到峰值,分别为90、46和3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春军 高潮 贺国强 赵光伟
对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叶片中淀粉、总糖与还原糖等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叶片中淀粉、总糖及还原糖含量均表现为随之增加的变化规律;随着采收日期的延迟,烟叶总糖含量总的变化趋势是增加的。3个烟叶部位之间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总糖、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不同采收时期之间淀粉、还原糖含量差异不显著,而总糖含量差异显著。
关键词:
烤烟 叶片 淀粉 总糖 还原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钱杨 孙洪刚 董汝湘 姜景民
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化合物分配模式产生显著影响,可导致人工林大面积死亡,会因此产生碳排放,由碳汇变为碳源。对现有人工林进行可持续科学经营管理,提高碳同化效率,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趋势,增加林分碳储量,提高森林适应性,是当前和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人工林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作用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现有针叶人工林面积占人工林总面积的70%以上,但每公顷平均碳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因此森林增加碳汇的重点应该放在提升现有针叶林的碳密度方面。然而,有关针叶树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以及针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毅平 谢小军
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代谢能力较差,缺乏对血糖水平的调控能力。众多的研究资料表明,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通常会导致鱼体出现持续的高血糖、肝肿大、肝糖原累积、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降低。影响鱼类利用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因素很多,包括鱼的食性、生长发育、胰岛素水平、消化及代谢酶、能量代谢水平等内因以及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含量、摄食频率、环境温度等外因。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对影响鱼类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因素及其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差与其维持生命活动的能耗功率水平相对应: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代谢率较低,而以葡萄糖为底物代谢供能速率较高,因此摄入大量碳水化合物后可能导...
关键词:
鱼类 碳水化合物 生理生态学 能量代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鲁程瑶 丁倩雯 冉超 杨雅麟 王安然 张洪玲 张进雄 李解 ERIK Olsen Rolf EINAR Ring? 张震 周志刚
碳水化合物氧化分解是鱼类能量的重要来源。由于碳水化合物来源广泛、价格相对低廉,饲料中添加适量碳水化合物,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而且可以节约蛋白原料,减少氨氮排放。然而以往研究表明,鱼类摄入超量碳水化合物时会出现抗病力受损、生长迟缓、脂肪肝、死亡率升高等问题。鱼类消化道微生物参与宿主的糖、脂类和蛋白质等代谢过程,对动物营养代谢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提高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对鱼类增产、渔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综述了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以鱼类消化道微生物为出发点,阐述了鱼类消化道微生物调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方式与可能机制,旨在为鱼类高效利用碳水化合物以及节约饲料中蛋白质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
鱼类 碳水化合物代谢 消化道菌群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悦 刘芳 刘波 范志红
为探讨谷物种类、烹调方法及豆米混合烹调对谷类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的影响,以及体外模拟消化法和人体餐后血糖反应法评价消化速度的一致性,采用胰酶法体外模拟消化方法多时间点测定其反应进程,并与人体血糖指数测定标准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黑米饭和籼糯米饭体外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和样品血糖指数比籼米饭低,即食米饭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最慢,冷籼糯米饭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最快。豆米混合食物中,豆类可降低谷类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以红小豆效果最佳。体外模拟消化结果与人体血糖指数有较高的相关性,r=0.910(P<0.05)。认为原料配合和加工方法均对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产生影响,豆米混合烹调可降低粳米的淀粉消化速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