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2)
- 2023(13574)
- 2022(11881)
- 2021(11077)
- 2020(9193)
- 2019(21100)
- 2018(21083)
- 2017(39904)
- 2016(22279)
- 2015(25198)
- 2014(25197)
- 2013(24963)
- 2012(23562)
- 2011(21423)
- 2010(21534)
- 2009(19783)
- 2008(19368)
- 2007(17301)
- 2006(15319)
- 2005(13745)
- 学科
- 济(90353)
- 经济(90259)
- 管理(59195)
- 业(57085)
- 企(46058)
- 企业(46058)
- 方法(36800)
- 数学(31089)
- 数学方法(30640)
- 中国(27268)
- 农(25158)
- 地方(23650)
- 学(21811)
- 业经(21076)
- 财(19572)
- 农业(16991)
- 贸(16572)
- 贸易(16559)
- 制(16077)
- 易(15976)
- 理论(15468)
- 和(14984)
- 银(14807)
- 银行(14744)
- 环境(14519)
- 融(14195)
- 金融(14192)
- 行(14163)
- 技术(13503)
- 教育(13242)
- 机构
- 大学(318068)
- 学院(316423)
- 管理(121612)
- 济(119938)
- 经济(116986)
- 研究(113011)
- 理学(104099)
- 理学院(102820)
- 管理学(100781)
- 管理学院(100227)
- 中国(83090)
- 科学(73573)
- 京(71142)
- 所(59001)
- 农(56831)
- 财(53848)
- 研究所(53809)
- 业大(51218)
- 中心(50466)
- 江(47962)
- 北京(46021)
- 范(44633)
- 师范(44208)
- 农业(43999)
- 财经(42531)
- 院(41664)
- 州(39289)
- 经(38475)
- 技术(36027)
- 师范大学(35603)
- 基金
- 项目(214161)
- 科学(165727)
- 研究(155598)
- 基金(151156)
- 家(133389)
- 国家(132199)
- 科学基金(111347)
- 社会(93738)
- 社会科(88537)
- 社会科学(88511)
- 省(85163)
- 基金项目(80166)
- 自然(73465)
- 划(71851)
- 自然科(71706)
- 自然科学(71690)
- 教育(71008)
- 自然科学基金(70376)
- 编号(64409)
- 资助(63009)
- 成果(53259)
- 发(48463)
- 重点(48237)
- 部(45587)
- 课题(45567)
- 创(43647)
- 科研(40904)
- 创新(40652)
- 计划(39353)
- 项目编号(39200)
- 期刊
- 济(140617)
- 经济(140617)
- 研究(95600)
- 中国(64763)
- 学报(55995)
- 农(52689)
- 科学(50279)
- 管理(45526)
- 大学(41837)
- 教育(41774)
- 学学(39027)
- 财(38668)
- 农业(36482)
- 技术(27961)
- 融(27842)
- 金融(27842)
- 业经(24598)
- 经济研究(21314)
- 财经(20128)
- 图书(19740)
- 业(18659)
- 问题(18253)
- 经(17077)
- 科技(16713)
- 林业(16394)
- 理论(15648)
- 版(15441)
- 技术经济(15027)
- 业大(14588)
- 实践(14418)
共检索到479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希珍 封焕英 蔡春菊 范少辉 刘广路
为探明毛竹在异质生境下的适应特性和生存对策,开展毛竹向阔叶林扩展过程(1号样方为毛竹纯林,2号样方为毛竹占优势的竹阔混交林,3号样方为阔叶林占优势的混交林,4号样方为阔叶纯林)叶功能性状特性研究,并探讨不同年龄(Ⅰ~Ⅳ度)毛竹的叶功能性状在扩展方向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扩展样方间的叶干物质含量(LDMC)、叶C含量(C)、叶N:P比(N:P)差异显著,其中2号样方内LDMC显著高于4号样方,1号样方内C含量显著低于3号和4号样方,1号和2号样方内N∶P显著高于3号和4号样方。比叶面积(SLA)、叶N含量(N)、叶磷含量(P)及叶C∶N比(C∶N)在不同样方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毛竹对不同生...
关键词:
毛竹 叶功能性状 扩展 异质生境 年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广路 范少辉 唐晓鹿 刘希珍
【目的】揭示毛竹和杉木叶功能性状变化规律,探索毛竹林扩展过程中毛竹和杉木叶片的适应特性和生存对策,为毛竹林合理调控与生态经营提供依据。【方法】沿毛竹向杉木林扩展方向设置3个10 m×50 m调查样带,每一样带平均划分为10个5 m×10 m样方,在每个样方内选取不同年龄的标准毛竹和杉木,选取叶片测定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及叶片中碳(C)、氮(N)、磷(P)含量,并计算其比值。【结果】1)毛竹与杉木比叶面积(除Ⅰ度竹)与毛竹比例呈负相关关系,干物质含量与毛竹比例呈正相关关系。Ⅰ、Ⅱ、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雨虹 范少辉 罗嘉东
[目的]为探讨毛竹向邻近常绿阔叶林扩张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江西大岗山森林生态定位站常绿阔叶林、2∶8竹阔混交林、8∶2竹阔混交林和毛竹纯林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孔隙度、持水量和贮水量等土壤性质和水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常绿阔叶林在毛竹扩张过程中,土壤碳元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与非毛管持水量和现有贮水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呈显著相关,各指标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扩张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论]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密度、孔隙度和持水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邵帅 王中乾 潘灵强 郑云游 郑旭理 田立斌 徐秋芳
【目的】揭示亚热带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扩张过程中,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累积,调控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规律。【方法】以微生物残体标志物——氨基糖为研究对象,探究浙江省安吉县灵峰寺国有林场常绿阔叶林、毛竹-阔叶混交林和毛竹纯林的表层土壤(0~10 cm)微生物残体碳的累积效应,以及与有机碳的关联特征。【结果】毛竹扩张过程中,土壤真菌残体碳、细菌残体碳和总微生物残体碳质量分数均显著下降(P<0.05),分别下降了36.76%、35.13%和40.32%,且毛竹扩张过程中凋落物年产量能够通过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以及土壤真菌生物量、细菌生物量和总微生物生物量,进而分别影响土壤真菌残体碳、细菌残体碳和总微生物残体碳的累积效应。在毛竹扩张前期(常绿阔叶林到毛竹-阔叶混交林)土壤真菌残体碳、细菌残体碳和总微生物残体碳占有机碳的比值变化并不显著,但是在毛竹扩张后期(毛竹-阔叶混交林到毛竹纯林),土壤真菌残体碳、细菌残体碳和总微生物残体碳占有机碳的比值显著提高(P<0.05)。【结论】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过程中微生物源碳对土壤有机碳形成的作用逐渐增加。图4表1参2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纪杰 徐秋芳 姜培坤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amboo leaves on soil microorganism a microcosm experiment of soil mixture with different percentage of bamboo leaf powder was conducted.The biolog GN2 microtial plate was used to determine diversity indices of microorganism with the incubation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
关键词:
毛竹凋落物 土壤 微生物群落 碳源利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文霞 邹斌 郑景明 罗久富
以有关植物各构件功能性状之间关系的3个主要假说(功能相似假说、结构相似假说和整体协调假说)为依据,研究植物3个构件根、茎、叶对应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是目前植物功能性状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江西大岗山栲树天然阔叶林中常见的16个树种为研究对象,选择了植物比叶面积、比根长、各构件组织密度以及各构件碳、氮、磷含量等共15个功能性状指标。并将其分为结构性状和化学性状2大类,利用多重t检验和皮尔森相关检验对根、茎、叶3个构件对应功能性状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性状方面,比叶面积和比根长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各构件组织密度差异显著,大小依次为叶>茎>根,茎和根的组织密度相关性比叶和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玉平 陶建平 刘晋仙 何泽
研究不同光环境(旷地、林窗、林下)下缙云山常绿阔叶林6种常见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不同演替阶段物种的叶片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光照较弱的林窗和林下,树种的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和叶片N:P比显著高于光照充足的旷地,叶干物质含量(LDMC)变化趋势与SLA相反,叶片磷含量(LPC)在3种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2)演替前期种具有较高的SLA,LNC和LPC,而演替后期种的LDMC和N:P比显著高于演替前期种。随光照的减弱,演替前期种的LPC无显著差异,而演替后期种则呈下降趋势;3)在3种光环境下,LNC与LPC,SLA正相关,LDMC与LPC,LNC,S...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永龙 孙艳丽 徐铭泽 刘杉
【目的】通过揭示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生化性状的变异特征、变异来源,以及各功能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阐明典型温带落叶阔叶林木本植物的共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21年7—8月,以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落叶阔叶林内23种落叶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灌木(12种)、乔木(11种)2种生活型植物8个关键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特征与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叶片性状的变异来源和基于叶片性状的植物生态适应策略。【结果】(1)乔木、灌木2种生活型植物在叶片碳、氮、磷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组织密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乔木的比叶面积显著低于灌木,其叶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显著高于灌木。(2)对于大多数叶性状而言,物种变异是解释叶片功能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影响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变异的主要因素均是物种和生活型,叶干物质含量的变异由物种、个体和生活型三者共同解释。(3)大部分灌木植物位于叶经济谱中快速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而乔木物种位于缓慢投资–收益型物种的一端,表明群落内植物在适应环境差异时存在不同的性状权衡策略,比叶面积是划分2种生活型植物生态策略的关键叶性状。【结论】不同生活型植物通过优化结构性状组合,适应冠层垂直梯度的资源再分配,生境的细微环境差异将会促进群落共存和植物的生态位分化。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波成 邬奇峰 张金林 钱马 秦华 徐秋芳
为研究真菌及细菌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阔叶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贡献率,评估阔叶林演替为毛竹林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野外调查毛竹及阔叶林样地,每种林分选取4个样地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及磷脂脂肪酸摩尔质量浓度,并进行室内抗生素抑制培养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1不添加抗生素的对照;2仅添加放线菌酮;3仅添加链霉素;4同时添加放线菌酮和链霉素。培养7 h后,测定氧化亚氮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土壤真菌生物量与有机质极显著正相关(R2=0.965,P<0.05)。毛竹林和阔叶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通量没有显著差异。2种...
关键词:
森林土壤学 氧化亚氮 毛竹 阔叶林 真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丹 刘检明 徐耀粘 江明喜 谷志容 廖春林
以湖南八大公山25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中24个常见物种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生长阶段(H_1:5≤H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闵鹏 齐代华 贺丽 唐元会 周旭
设置纯竹林、竹阔林、纯阔林3种毛竹干扰程度的样地,对其内四川山矾幼树叶功能性状的响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毛竹干扰程度的增加,四川山矾幼树比叶面积(SLA)减小,且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从叶片氮(LNC)、磷(LPC)含量来看,随着干扰程度的增加LNC增加,LPC与LNC:LPC总体无显著差异。对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的研究表明:随着干扰程度的增加Chla与Chlb减小,Chla/Chlb比值却增加。表明四川山矾幼树叶片功能性状对于毛竹干扰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从各功能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来看,毛竹不同干扰程度的样地内Chla与Chlb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Chlb和总叶绿素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么旭阳 胡耀升 刘艳红
【目的】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群落进行调查,并对植物功能性状进行分析,为森林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4种主要植物群落(白桦林、杨桦林、臭冷杉红松林和紫椴红松林)进行群落学调查,选择比叶面积、叶厚度及叶枝中N、P含量6个功能性状及土壤、地形因子进行调查,分林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群落总体测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香农威纳指数)、Walker功能多样性指数、Petchry和Gaston指数、Rao’s二次熵指数、功能丰富度指数、功能均匀度指数和功能分歧指数,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群落、不同林层的功能多样性及各指数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个10m×1...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燕 郑小贤 罗梅
探讨常绿阔叶林主导功能类型的划分和优选。根据将乐县对林业需求分析,研究常绿阔叶林主要森林功能,进行主导功能类型划分;利用层次分析以提供木材、林产品等8项需求功能为评价指标,定量计算各主导功能类型的综合效益。研究提出了4种主导功能类型,即以木材生产为主(P1),以生态旅游为主(P2),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P3),以水土保持为主(P4),结果显示各类型的综合效益为:P3(0.302 0)>P4(0.2885)>P2(0.254 9)>P1(0.154 6)。将乐县常绿阔叶林主导功能类型可划分为4类,最优主导功能类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为研究地区森林多功能经营提供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震凯 吴君 荣俊冬 陈礼光 李士坤 郑郁善
【目的】探究长周期母竹留养模式下毛竹叶片功能性状对立竹密度的响应及在不同发笋期的变化,并筛选出适宜的经营密度。【方法】以漳平市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笋用毛竹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 350±100)、(1 950±100)、(2 550±100)、(3 150±100)株·hm~(-2) 4个不同立竹密度处理组,选用传统经营模式下生产效益较优的笋用毛竹林作为对照组,分析立竹密度对不同发笋期毛竹叶片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毛竹林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均在立竹密度为(2 550±1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且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组的叶面积指数、叶平均倾角及全氮含量均在发笋前期达到最高,冠层开度和叶绿素含量在发笋盛期达到最高,全磷和全钾含量则在发笋后期达到最高;毛竹叶片各功能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在长周期母竹留养经营模式下,当立竹密度为(2 550±100)株·hm~(-2)时,毛竹林的冠层结构得到显著改善,叶片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且叶片养分及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慧妹 于水强 谭蕊 徐新颖 王国兵 王维枫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入侵亚热带北缘落叶阔叶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胞外酶活性的影响,为探究毛竹入侵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与固碳潜力及森林的毛竹入侵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毛竹入侵样带上,选择落叶阔叶林(麻栎林Quercus acutissima)、竹阔混交林(混交林)和毛竹林3种林分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林下地表0~10 cm土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包括土壤pH、含水率和有机碳、全氮、NH_4~+-N、NO_3~--N、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β-葡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酸性磷酸酶(AcP)、酚氧化物酶(POX)、过氧化物酶(PER)活性和酶计量(V_(C/N)、V_(N/P)、V_(C/P)),比较不同林分的土壤指标。【结果】(1)随着毛竹入侵,毛竹林土壤pH值和含水率显著增大,且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显著(P<0.05);其土壤有机碳、NO_3~--N和全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NH_4~+-N、有效磷和全磷含量与混交林、麻栎林差异不显著。(2)土壤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水解酶(BG、NAG+LAP、AcP)活性均随毛竹入侵呈下降趋势,氧化酶(POX、PER)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酶计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的V_(N/P)显著低于混交林和麻栎林(P<0.05),而V_(C/N)、V_(C/P)在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3)酶活性的矢量分析表明,毛竹林土壤微生物的磷限制程度高于混交林和麻栎林。(4)土壤水解酶活性与土壤有机碳、NO_3~--N、全氮、有效磷含量或pH有显著相关关系,氧化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相关性总体不显著。【结论】毛竹林取代落叶阔叶林(麻栎林)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及相关水解酶活性降低,不利于原有落叶阔叶林土壤碳库与养分库的保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