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52)
2023(6786)
2022(5792)
2021(5142)
2020(4033)
2019(9253)
2018(9074)
2017(16425)
2016(9433)
2015(10476)
2014(10638)
2013(10664)
2012(10408)
2011(9649)
2010(9981)
2009(9150)
2008(8933)
2007(8198)
2006(7507)
2005(6968)
作者
(31503)
(26371)
(26352)
(24578)
(16766)
(12801)
(11855)
(10496)
(10037)
(9637)
(9056)
(8758)
(8699)
(8624)
(8505)
(8031)
(7977)
(7816)
(7587)
(7537)
(6851)
(6846)
(6615)
(6111)
(6045)
(6005)
(5992)
(5810)
(5707)
(5498)
学科
(44670)
经济(44635)
(21923)
管理(21289)
地方(17684)
(15907)
企业(15907)
中国(15795)
(13194)
方法(11757)
业经(11248)
(10470)
地方经济(10022)
数学(9778)
数学方法(9632)
农业(9394)
(9308)
(8147)
金融(8146)
(7992)
银行(7969)
环境(7861)
(7841)
技术(7009)
(6940)
(6873)
(6785)
贸易(6775)
发展(6772)
(6750)
机构
学院(137916)
大学(135320)
研究(57571)
(52546)
经济(51261)
管理(46123)
中国(42319)
科学(39412)
理学(38038)
理学院(37441)
管理学(36681)
管理学院(36447)
(32664)
(31928)
(31885)
研究所(29122)
农业(25608)
中心(25310)
业大(24763)
(23733)
(23129)
(21150)
(21117)
北京(20781)
(20737)
师范(20428)
(18952)
技术(18691)
科学院(18569)
财经(17231)
基金
项目(89864)
科学(68990)
研究(63150)
基金(60966)
(55374)
国家(54843)
科学基金(44697)
(39083)
社会(37286)
社会科(35223)
社会科学(35213)
(32407)
基金项目(31849)
自然(29280)
自然科(28526)
自然科学(28516)
教育(27977)
自然科学基金(27955)
(26495)
编号(25289)
资助(24699)
重点(21296)
成果(21010)
发展(20700)
(20304)
课题(20101)
计划(18843)
(18702)
科技(18002)
(17861)
期刊
(69389)
经济(69389)
研究(42700)
中国(36449)
(31863)
学报(27683)
科学(24697)
农业(21738)
大学(19574)
教育(18742)
学学(18498)
管理(18435)
(16533)
(14626)
金融(14626)
技术(13206)
业经(13158)
(11775)
经济研究(10478)
问题(8786)
科技(8131)
财经(8130)
业大(7683)
资源(7294)
林业(7233)
(7189)
技术经济(7075)
(7045)
图书(6908)
(6732)
共检索到228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杜庆章  王博文  王保垒  张曼  李百炼  张志毅  张德强  
利用直接测序法开发木材形成功能基因内一套新的核基因组SSR标记。通过对参与木材形成的16个基因在40个毛白杨基因型个体中的序列比较分析,共检测到20个SSR多态性位点。在毛白杨自然群体中,SSR多态性位点的碱基重复呈现出二碱基、三碱基、五碱基、六碱基与七碱基形式,基元重复次数变异范围为2~34次,其中以二碱基重复的位点较多,占总数的55.0%。在此基础上,依据SSR位点两侧的保守序列,设计20对SSR位点PCR扩增引物对。利用设计的引物检测开发的SSR位点在杨属内15个基因型个体中PCR扩增的有效性及SSR位点的保守性。PCR扩增结果显示,90.0%的SSR位点能够在杨属至少2个派内有效扩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段新芳  鲍甫成  
为探讨木材构造和木材染色效果之间的相关性变化规律 ,本研究测定了 5株 34块人工林毛白杨的解剖构造及其木材染色效果 ,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毛白杨木材的染色效果与解剖因子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各染色效果指标与木材解剖因子间的复相关系数在 0 4 836~ 0 7998之间。采用比较多元回归分析标准回归系数的方法 ,确定出影响毛白杨木材染色效果的主要解剖因子为导管比量、木纤维比量和木射线比量等因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荣凤  吕建雄  曹永建  赵秀  赵有科  周永东  吴玉章  
以毛白杨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介质热处理方法,在氧气含量低于2%的密闭干燥箱内进行木材热处理,研究了处理温度170~230℃、处理时间1~5h的热处理条件下,木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及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含量降低,而木质素含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处理温度比处理时间对毛白杨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更显著;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临界温度为200℃,处理时间为2h。另外,采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木材主要组分变化的原因,发现表征木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强度减弱,而表征木质素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强度增强。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建雄  黄荣凤  曹永建  伍艳梅  周永东  赵有科  吴玉章  
以毛白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介质热处理方法在氧气含量低于2%的密闭容器中以温度170~230℃、时间1~5h的处理条件对其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色饱和度差ΔC*逐渐减小、色差ΔE*和色相差ΔH*逐渐增大,说明热处理后木材的颜色由原色逐步过渡到深褐色。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比热处理时间对毛白杨木材颜色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此外,进一步得出了色差值与热处理温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回归模型。利用此特性,对一些浅色木材进行热处理,可赋予其凝重的颜色,同时还可增强其尺寸稳定性,从而提高其产品附加值,扩大应用领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美宏   闫琦铭   訾龙博   雷亚芳   闫丽  
【目的】采用糠醇-环氧植物油复合改性方法,改善糠醇改性降低木材韧性的问题,促进其在建筑结构领域的应用。【方法】将环氧大豆油和环氧亚麻油2种环氧植物油以不同添加量与糠醇溶液复配制备浸渍液,采用满细胞法处理毛白杨木材,获得不同环氧植物油添加量的糠醇-环氧植物油复合改性材。利用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探究糠醇、环氧植物油在木材细胞结构中的分布规律,揭示其化学反应关系。分析复合改性材的力学性能变化,优选适宜增韧剂添加量。【结果】复合改性材SEM观察并结合其增重率和密度测试结果(显著增加)证明,糠醇树脂和环氧植物油可浸渍到木材细胞结构中。FTIR分析表明,环氧植物油与糠醇发生开环反应。与糠醇改性材相比,环氧大豆油添加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改性材气干/吸水饱和的弦向和体积湿胀率降低幅度最大,分别降低36.9%、20.0%和35.9%、30.7%,且抗湿胀系数(ASE)最大;环氧亚麻油添加量为40%时,复合改性材气干/吸水饱和的弦向和体积湿胀率降低幅度最大,分别降低52.5%、65.6%和41.5%、46.0%,且ASE最大,环氧植物油加入能够显著提高糠醇改性材的尺寸稳定性。环氧大豆油和环氧亚麻油添加量为20%时,复合改性材的抗弯强度(MOR)和静态硬度提高幅度最大,与糠醇改性材相比,分别提高17.9%、25.3%和30.0%、25.1%。环氧大豆油和环氧亚麻油添加量为40%时,复合改性材的抗弯弹性模量(MOE)提高幅度最大,与糠醇改性材相比,分别提高22.7%、21.1%。与其他力学性能相比,环氧植物油对糠醇改性材的韧性提高幅度最大。环氧大豆油和环氧亚麻油添加量为40%时,复合改性材的冲击韧性分别提高88.7%、59.8%。环氧植物油添加可显著提高糠醇改性材的MOE、MOR和静态硬度,改善其韧性下降问题。【结论】环氧植物油添加量20%的复合改性材物理力学性能最优。环氧植物油与糠醇发生开环反应,其长柔性脂肪链引入糠醇树脂链中可改善糠醇改性降低木材韧性的问题,且可进一步提高其物理力学性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双保  刘贤淼  高黎  陈勇平  张德荣  王晓旭  
以北京林业大学培育的人工林三倍体毛白杨为原料 ,研制以大片刨花为表层、细碎刨花为芯层的新型三层结构的木质 (刨花 )复合材料 .分析了表芯层刨花比、表芯层施胶量比、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对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且确定了生产这种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 .用该工艺生产的木质 (刨花 )复合材料 ,其物理力学性能达到或超过国家GB T4 897 92标准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蒲俊文  宋君龙  谢益民  顾瑞军  
随着造纸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 ,造纸原料 (特别是木材原料 )的稳定供应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倍体毛白杨具有生长快、纤维形态好等优点 ,很有希望成为我国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为了深入了解三倍体毛白杨的纤维特性 (特别是木质素的含量和化学结构 ) ,该研究不仅对三倍体毛白杨的纤维特性进行了分析 ,而且用硝基苯氧化法结合红外光谱、1 H -NMR详细分析了其木质素的化学结构 .研究结果证明 :三倍体毛白杨的木质素含量较普通毛白杨要低 ,但是其缩合型结构的比例比较高 ,木质素中游离酚羟基的含量也比较低 .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三倍体毛白杨的制浆造纸特性打下了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双保  赵立  鲍甫成  周海滨  王宏棣  
该文报导了以三倍体毛白杨木质纤维为主要原料 ,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 ,胶粘剂采用BN - 1号PF树脂 ,根据材料的混杂比、混杂界面数、铺装顺序等参数 ,设计并研制出二种组合形式的玻璃纤维增强木质 (纤维 )复合材料 ,并对其复合工艺进行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玻璃纤维与人工林木材———三倍体毛白杨复合 ,只要采用适当的工艺 ,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其性能可以达到或超过欧共体定向结构板 (PrEN30 0 - 94OSB 4)的标准要求 ,可作为工程结构材料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华东  狄亚楠  邢涛  徐群  
研究腐朽对木材固碳量的影响规律,揭示固碳量变化的内在机理,可为木材固碳减排及木材防腐提供理论依据。当前关于腐朽对木材碳排放的影响鲜有报道,缺乏相应的量化数据。采用褐腐菌(密粘褶菌,G.t)对白杨木材试件进行为期90 d的生物腐朽试验与分析。腐朽培养期间,在不同培养周期(间隔15 d)取出试件并测定其固碳量与化学成分数值,分析腐朽时间对固碳量及各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固碳量变化规律并基于各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固碳量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随腐朽时间增加,绝对固碳量(固碳量实测值)不降反而小幅上升,相对固碳量(相对于腐朽前木材原始质量来说,单位质量木材含有的固碳量)显著下降,表明褐腐对木材固碳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R2=0.983,P <0.01);2)随腐朽时间增加,木材试样内木质素绝对含量和占比均小幅上升,综纤维素(包括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绝对含量和占比均明显下降。由于单位质量木质素含碳率64.08%大于综纤维素37.38%,导致木材内绝对固碳量产生了不降反升的现象。总之,褐腐过程中木质素比重变化是影响木材绝对固碳量变化的决定因素,质量损失率是影响木材相对固碳量变化的决定因素。该研究着眼于木材腐朽和木材固碳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褐腐过程中随腐朽程度加深,白杨木材固碳量的变化规律和内在机理,为木材固碳减排及木材防腐积累了基础数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平  张志毅  梁树平  
为改善三倍体毛白杨木材的性质 ,实验中先后用水玻璃和硫酸铝溶液处理毛白杨木材 .浸入木材的硅酸根离子与铝离子结合 ,在木材微纤丝间隙和管胞 (或纤维 )的胞腔中生成硫酸铝沉淀 ,从而使木材中填充大量的无机物 ,得到毛白杨无机复合木材 .无机复合木材的抗收缩系数可达 5 1.2 6 ,其阻燃性和硬度也有较大改善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琳  蒋璇  
This paper gives analysis on how to achieve the best ingredients to eliminate the blue-staining of Chinese White Poplar (Populus tomentosa). In the experiment, 8 kinds ingredient were analyzed by inspections and chromatic aberr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nese White Poplar blue-staining were s...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毅  朱之悌  G.Müller-Starck  H.H.Hattemer  
通过对86株毛白杨优树和古树的不同组织材料的16种同工酶酶谱分析研究,发现有10种酶系统遗传表达稳定.其中有8种酶系统(ACO,GOT,LAP,NDH,PER,PGM,6-PGDH和SKDH)共有12个基因位点,另外两种酶系统(IDH和MDH)难以确定位点,各具5种酶1谱表现型.用这些酶系统可将86株毛白杨归属于79个不同遗传组成的无性系.重叠率为8.14%,平均重叠率为1.63%.由此证明全国毛白杨档案库收集的资源,具有丰富的种群代表性和可靠性.本文对用同工酶基因标记鉴别无性系所选用酶系统数目及其最佳酶系统组合也进行了讨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樊金会  陈静  李文卿  李青  邹琦  
利用PCR技术,从毛白杨花序材料中分离出一个MADS盒基因PtSEP3。蛋白序列比较和同源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拟南芥SEP3同源。表达分析显示PtSEP3不仅在成年植株雌蕊和雄蕊中表达,也在幼茎、幼叶和顶芽中表达。在35S启动子驱动下,PtSEP3超表达的毛白杨转基因植株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变化,表现为叶序不规则,在同一节间常数枚集生;并且叶片基部形态与野生型的心形不同,大部分为楔形。在离体条件下,在芽分化培养基上,PtSEP3转基因株系的根和叶外植体可以诱导发生带有花柱和子房室的子房状结构。试验结果说明PtSEP3参与了毛白杨花器官的发生,并可能在维持茎端分生组织分化出正常形态的叶片中也起着作用...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真  
植物受到干旱、盐胁迫后,体内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包括重建细胞的离子平衡、修复机体伤害、协调生长调控等,在这个过程中信号转导因子、转录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够接受信号并传递给下游转录因子来调控基因的表达。WOX转录因子家族是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植物形态建成、干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维持以及不定根形成和伸长等。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独特的生长发育过程,且需要长期应对非生物胁迫环境,但WOX家族在胁迫应答中的作用研究甚少。本文研究了毛白杨(Populus tomento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保垒  王博文  陈清清  李百炼  张德强  
利用直接测序法开发小叶杨抗逆转录因子基因内一套新的核基因组SSR标记。通过对3个抗逆转录因子共21个成员在36个小叶杨基因型个体中的序列比较分析后共检测到31个SSR多态性位点,SSR出现的频率为1/1916bp。在小叶杨自然群体中,SSR多态性位点的碱基重复呈现出2~5碱基形式,基元重复次数变异范围为3~20次,其中以二碱基重复的位点较多,占总数的51.6%。在此基础上,依据SSR位点两侧的保守序列,设计31对SSR位点PCR扩增引物对。利用设计的引物检测所开发的SSR位点在杨属内22个基因型个体中PCR扩增的有效性及SSR位点的保守性。PCR扩增结果显示,93.5%的SSR位点能够在杨属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