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5)
- 2023(8568)
- 2022(7801)
- 2021(7448)
- 2020(6225)
- 2019(14540)
- 2018(14652)
- 2017(28499)
- 2016(15595)
- 2015(17587)
- 2014(17549)
- 2013(17390)
- 2012(15769)
- 2011(14118)
- 2010(13869)
- 2009(12527)
- 2008(11885)
- 2007(10027)
- 2006(8576)
- 2005(7212)
- 学科
- 济(58661)
- 经济(58596)
- 管理(43790)
- 业(41204)
- 企(34944)
- 企业(34944)
- 方法(29543)
- 数学(25539)
- 数学方法(25255)
- 农(15107)
- 中国(14206)
- 学(14067)
- 财(13867)
- 业经(13064)
- 地方(12334)
- 理论(10580)
- 和(10316)
- 农业(10164)
- 贸(10068)
- 贸易(10064)
- 易(9748)
- 技术(9700)
- 环境(9687)
- 务(9241)
- 财务(9184)
- 财务管理(9169)
- 制(9089)
- 教育(8828)
- 企业财务(8682)
- 划(8463)
- 机构
- 大学(217373)
- 学院(215447)
- 管理(89932)
- 济(79461)
- 理学(79058)
- 理学院(78190)
- 经济(77585)
- 管理学(76856)
- 管理学院(76491)
- 研究(69857)
- 中国(48948)
- 京(46608)
- 科学(46500)
- 农(35481)
- 业大(35116)
- 所(35030)
- 财(34558)
- 研究所(32456)
- 中心(31205)
- 江(29460)
- 北京(29329)
- 财经(28696)
- 范(28663)
- 师范(28390)
- 农业(27917)
- 经(26143)
- 院(25536)
- 州(24534)
- 技术(23258)
- 师范大学(23097)
- 基金
- 项目(156649)
- 科学(122143)
- 研究(113532)
- 基金(112740)
- 家(98661)
- 国家(97836)
- 科学基金(83804)
- 社会(68939)
- 社会科(65194)
- 社会科学(65174)
- 省(61724)
- 基金项目(61153)
- 自然(56415)
- 自然科(55067)
- 自然科学(55057)
- 自然科学基金(54049)
- 划(51985)
- 教育(51547)
- 编号(47035)
- 资助(46290)
- 成果(37483)
- 重点(34584)
- 部(33845)
- 发(32774)
- 创(32629)
- 课题(31685)
- 创新(30308)
- 科研(30179)
- 项目编号(29291)
- 大学(28991)
共检索到295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万春 归复 于志民 穆吕钦 孙翠玲 张继华
观测北京、河北、河南3地点的13年生毛白杨无性系试验林,无性系间的树高、胸径、木材密度、纤维长度等性状的差异均极显著;无性系的遗传稳定性、生长适应性、主干通直系数、树体形态系数、抗病虫指数等性状存在一定差别。材积生长量无性系×地点交互作用极显著,无性系间生长型不同(“广适型”、“高产型”、“低产型”)。无性系的材积生长量、木材密度、主干通直系数、树体系数和抗病虫害指数的重复率分别为0.580、0.536、0.390、0.411和0.500,性状经济权重分别为0.35、0.25、0.10、0.10和0.20,建立多功能型无性系的选择指数,其综合育种增益比对照品种≥15%为中选优良无性系新品种。为...
关键词:
无性系,遗传稳定性,适应性,指数选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新国 张继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 张金凤 张志毅 朱之悌
历时16a(1982~1997),从北京地区毛白杨基因资源调查收集开始,经苗期测定、林期测定、速生无性系选择、形质调查和木材材性测定,选育出11个不飞絮毛白杨雄株行道树优良无性系.其具有不飞毛、速生丰产、干形通直、树形美观、抗病虫能力强、材性优良等特性,适合于华北平原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和短周期工业用材林培育中推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鹿振友 孙立谔
对毛白杨杂交新品种的力学性质进行了全面检测,并据此进行新品种培养的筛选,最后从14个杂交品系中筛选出6个力学性质较好的新品种与对照材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杂交新品种已经克服了毛白杨早期生长迟缓的缺点,1年生苗木移栽大田就可迅速成长;5年期树龄的材性已达到并超过对照树种的力学性质指标,所以这种遗传育种是成功的,可以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为发展我国造纸纸浆工业提供可靠的速生树种的木材资源。
关键词:
速生毛白杨,杂交新品种,力学性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万春 归复 于志民 穆吕钦 孙翠玲 田奇凡
按生长性状预选出毛白杨13年生10个无性系(另2个作对照)用于材质测定。试材取自北京大兴县测定林,每无性系在3个重复中各抽样1株,伐倒取样。分析表明,毛白杨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777、0.537和0.676;木材全年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536、0.514和0.429。毛白杨无性系纤维长(YL)随树龄t增长呈指数曲线生长模型:YL=7.1955e-0.8369(t-1);全年密度(YD)随树龄t增长呈波动生长模型:YD=0.5053+0.00067t。无性系材积生长量与木材密度、纤维长度之间呈独立遗传。经过材积生长量、木材全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之悌
1 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选育背景及当前产业化进展我国森林资源匮乏,木材短缺。1998年以来,每年进口纸和木材近100亿美元,相当于每年建一个长江三峡的投资,耗费实在惊人。1980年初,林业部和国家科委将解决木浆原料列入国家科技攻关,其中毛白杨专题交由北京林业大学朱之悌教授负责。朱之悌和他的弟子们经15年努力,针对毛白杨树种特性,采用染色体部分替换和染色体加倍技术,将传统38根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冉馨 李彦 王佳 程堂仁 张启翔 吕英民
通过对云南、湖北、江苏、广东、山东、北京等地大型梅花品种资源圃以及果梅种植基地的梅花种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选出花色、花径、花瓣数量、果实质量、可溶性固形物、总酸量、果实可食率7个性状作为花果兼用梅新品种选育的选择标准。根据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云南丽江和山东青岛通过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等方式开展了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在云南丽江通过实生选育方式在所选的果梅优株中选育出‘江边7号’、‘拉市优4’、‘七河4号’、‘七河14号’、‘七河21号’5个花果兼用梅新品种,在山东青岛梅园通过芽变选种选育出‘黄绿萼’、‘彦文丰后’、‘舞丰后’、‘明晓丰后’4个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
关键词:
梅花 新品种 实地调查 新品种选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彦 李冉馨 王佳 程堂仁 张启翔 吕英民
通过对梅花种质资源以及梅花育种研究的总结,对梅花品种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得到270个梅花品种的详细性状信息;结合对花梅和果梅的性状研究分级,选出7个性状作为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根据花果兼用梅新品种的选择标准,在山东青岛通过实生选育以及杂交育种等方式培育,并且通过芽变选种选出4个抗寒花果兼用梅新品种。
关键词:
梅花 选择标准 实生选育 杂交育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庄瑞林 黄爱珠 董汝湘 王德斌 陈永忠 蔡肖群 苏明媚 邓晓安 匡元玉 曾庆南 贾桂仁
采用大树嫁接方法,选择40个优良无性系进行全国区域性测定;经连续四年测产及果实品质测定,选育出赣_1(区4)、亚林_4(区24)等19个高产新品种。选出的新品种平均每公顷产油450 kg以上,比参试无性系均值高15%以上;比现有茶林产油高3~5倍以上。这是我国第一批经三轮选择、测定而选育出的高产新品种。同时,研究和解决了优良无性系造林搭配及可配性大小等问题。现已营造的大面积采穗圃及示范林,在造林和低产林改造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明华 沈俊宝 白庆利 徐伟
从1979年开始,用了约15年时间,采用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黑龙江野鲤的耐低温、荷包红鲤耐高密度养殖和镜鲤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综合到三杂交种中,建立了Ⅰ、Ⅱ两个选育系,再用它们与野鲤和镜鲤回交,从6个回交种中选出2个与Ⅰ、Ⅱ两个雌核发育系组合成合成系并系统选育到F7,育成了抗寒力达97.6%(H1IF6),生长速度比当地养殖鲤快近一倍的高寒鲤。研究中发现黑龙江野鲤的抗寒因子可以转移给杂种,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与野鲤回交可同时加强抗寒能力和提高生长速度,以及采用雌核发育技术与常规结合,可加速选育速度。
关键词:
鲤 耐寒性 杂交育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舜庆
1960~1982年,经过育种材料的搜集、整理、亲本选择、遗传规律观察等工作,通过种内和种间的有性杂交,选出了高产型、观赏型、高产观赏兼用型、对锈病高抗型和免疫型的玫瑰。1989~1992年,选取5个不同类型,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两年对鲜花产量分析,均高于对照,最高较对照增产195.4%,出油率不低于对照,香气符合玫瑰香型。
关键词:
玫瑰,杂交育种,鲜花产量,出油率,抗病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守边 王燕频 刘小祥 张艳芳 陶胜祥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为了发展这一名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自1981年开始进行杂交育种,已从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育新品种共35个.其中‘小红长须’、‘磨山宫粉’、‘江砂宫粉’、‘菱红台阁’、‘荷花玉蝶’、‘单轮朱砂’、‘单红垂枝’、‘粉皮垂枝’、‘汉粉垂枝’、‘跳雪垂枝’、‘汉雪垂枝’、‘磨山垂枝’等12个品种,在1993年11月12日鉴定会上,被认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之悌 林惠斌 康向阳
应用毛白杨不减数2n花粉回交和花粉种子辅射等技术,最终选育出毛白杨异源三倍体北林B301等20个无性系。异源三倍体选育成功导致在材积生长上有重大突破。从现有8年生毛白杨回交三倍体最优无性系(B301)生长来看,它的单株材积(0.3603m3)比自然二倍体(0.1014m3)高出2.5倍。干型、冠型、叶形都有巨大性表现,抗性也比二倍体强。这批三倍体的出现,表明我国已拥有自己的白杨三倍体并用于生产。在林木遗传育种上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仿云 陈德忠
该文报道了兰州和平牡丹园培育紫斑牡丹新品种的方法和过程,讨论和分析了新品种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牡丹品种分类系统.主要结果有:①20年从32万多株实生苗中选育出9种花色、7种花型、500多个紫斑牡丹新品种;②甘肃紫斑牡丹品种(群)与中原普通牡丹品种(群)大规模反复杂交,极大地丰富了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为大量选育新品种奠定了基础;③按色、类、型、组和品种五个等级组成的牡丹品种分类系统,“色型兼备、科学实用”,有推广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