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2)
2023(860)
2022(766)
2021(767)
2020(640)
2019(1491)
2018(1445)
2017(2726)
2016(1660)
2015(1878)
2014(1781)
2013(1861)
2012(1797)
2011(1663)
2010(1746)
2009(1636)
2008(1688)
2007(1574)
2006(1458)
2005(1338)
作者
(6777)
(5716)
(5692)
(5338)
(3848)
(2882)
(2607)
(2298)
(2281)
(2113)
(2046)
(1986)
(1926)
(1923)
(1917)
(1916)
(1737)
(1714)
(1686)
(1668)
(1634)
(1567)
(1547)
(1330)
(1328)
(1302)
(1285)
(1261)
(1239)
(1238)
学科
(5162)
经济(5159)
(4311)
管理(3637)
(3450)
企业(3450)
(2566)
方法(2107)
(1826)
数学(1762)
数学方法(1742)
(1604)
(1468)
生物(1454)
及其(1453)
中国(1438)
(1436)
(1369)
虫害(1310)
病虫(1236)
病虫害(1236)
农业(1220)
(1202)
银行(1190)
(1154)
(1095)
(1083)
业经(1052)
防治(1046)
(1045)
机构
大学(26682)
学院(26326)
研究(11217)
(10203)
科学(9275)
(8527)
经济(8342)
农业(8106)
管理(7599)
中国(7531)
业大(7299)
(7031)
理学(6574)
研究所(6572)
理学院(6427)
管理学(6234)
管理学院(6200)
(5735)
农业大学(5385)
(5050)
(4835)
中心(4620)
实验(4505)
(4438)
(4392)
实验室(4369)
(4276)
重点(4127)
科学院(3991)
技术(3893)
基金
项目(18906)
科学(13638)
基金(13221)
(12996)
国家(12885)
研究(10195)
科学基金(10096)
(8179)
自然(7933)
自然科(7745)
自然科学(7734)
自然科学基金(7614)
基金项目(6903)
(6823)
资助(5897)
社会(5645)
社会科(5309)
社会科学(5308)
科技(5189)
计划(5070)
教育(4909)
重点(4698)
(4272)
(4074)
(4064)
(3958)
(3856)
专项(3854)
科研(3840)
创新(3737)
期刊
学报(10002)
(9712)
(9156)
经济(9156)
科学(7266)
大学(7020)
学学(6920)
研究(6573)
农业(6405)
中国(4755)
业大(3573)
(3270)
(3061)
农业大学(3045)
管理(2816)
林业(2702)
(2491)
(2488)
金融(2488)
自然(1884)
科技(1866)
自然科(1833)
自然科学(1833)
财经(1816)
农林(1700)
(1700)
中国农业(1654)
教育(1618)
(1558)
技术(1516)
共检索到38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忠  刘西平  高崇巍  
在毛白杨外生菌根菌生态学特性和共生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与毛白杨有良好共生关系的外生菌根菌(硬皮马勃,漆腊蘑,白毛口磨,黑核菌)的研究表明,硬皮马勃能耐高温,在碱性条件下仍能生长,在中性基质中,均能与毛白杨形成菌根,并大幅度地提高毛白杨的生长量。但在碱性土壤中,仅有硬皮马勃能与毛白杨形成一定数量的菌根,并能明显地提高毛白杨的生长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改善苗木N、P的营养状况,接种效果随接种量的变化而差异明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忠  马刊欣  段安安  
定期从毛白杨扦插育苗地控取根样,并从中原地区的毛白杨人工林地采集细根(直径小于2mm)根样,观察统计VA菌根、外生菌根、混合菌根以及未受菌根菌侵染的1cm长根段的百分比。结果表明,在苗木的菌根侵染初期,VA菌根菌的侵染势较强,但优势很快被外生菌根菌取代,两种菌根菌间的负交互作用随苗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强。造林地种类和土壤的pH值对毛白杨两种菌根间的负交互作用关系有制约作用。在强碱性砂土地上,VA菌根的感染率大于中性森林土壤中的VA菌根感染率,两者间的差异极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忠  马刊欣  段安安  
根据形态和解剖特征,将中原地区的毛白杨外生菌根划分成14种类型,它们与宿主的共生关系大多差或极差。菌根分布特征指标统计结果表明,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o)林地土壤中,普遍缺乏能与毛白杨形成良好共生关系的外生菌根真菌,共生关系良好的菌根主要分布在pH值小于7.5的土壤中;共生关系差或极差的菌根和假菌根则在强碱性土壤中占优势,土壤pH大于7.5的育苗地中,毛白杨幼苗形成的菌根比较单一,以假菌根-5号类型为主。树木年龄对毛白杨林的菌根形成没有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玉芝  韩桂云  齐玉臣  刘忱  何兴元  
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在造林中的应用周玉芝,韩桂云,齐玉臣,刘忱,何兴元关键词菌根真菌,落叶松,造林菌根真菌与树木共生营养,对提高育苗、造林成活率及林木速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为了研究东北地区主要造林树种─—落叶松的菌根真菌及选育优良菌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花晓梅  
通过P.t.优良菌株9109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培养特性及其生长规律的研究,筛选出生长最佳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基,进行C、N营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t.9109不仅能利用单糖、低聚糖和无机N等速效C、N源,而且能利用多糖、多元醇和有机N等长效C、N源。其菌丝生长最适C源是玉米粉和甘露糖;最适N源是蛋白胨和氯化铵。在无机N利用中,对硝态N和铵态N的利用无显著差异。应用L16(45)正交设计确定了P.t.9109菌丝生长的最佳营养配方,菌丝增殖高达860倍,不但提高菌丝生物产量,而且节省了原料,降低了成本,为改进P.t.菌剂生产配方和研制新型菌剂提供了最佳营养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连庆  裴致达  
作者经过对褐环乳牛肝菌[Suilusluteus(L.exFr.)Gray]的一系列研究,业已证明它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有树种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共生的优良菌根真菌。它具有生长快速、繁殖容易、拮抗性强、适生范围广、制剂简便、...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万春  归复  于志民  穆吕钦  孙翠玲  田奇凡  
按生长性状预选出毛白杨13年生10个无性系(另2个作对照)用于材质测定。试材取自北京大兴县测定林,每无性系在3个重复中各抽样1株,伐倒取样。分析表明,毛白杨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777、0.537和0.676;木材全年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536、0.514和0.429。毛白杨无性系纤维长(YL)随树龄t增长呈指数曲线生长模型:YL=7.1955e-0.8369(t-1);全年密度(YD)随树龄t增长呈波动生长模型:YD=0.5053+0.00067t。无性系材积生长量与木材密度、纤维长度之间呈独立遗传。经过材积生长量、木材全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琴  郭良栋  
对油松外生菌根的分支方式、颜色、大小、光泽,菌丝套的表面质地、菌丝组织结构、细胞大小、形状以及菌索、外延菌丝、囊状体等形态和解剖特征进行观察,共描述26种油松外生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其中包括17个担子菌、9个子囊菌,不同外生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不同;首次描述一娄疣杯菌的外生菌根形态和解剖特征。结果表明: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特征可以用于油松外生菌根真菌的种、属鉴定,而且随着不同外生菌根的形态和解剖结构特征数据资料的积累,形态鉴定将在外生菌根的生态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秀丽  方亮  周晶  白淑兰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虎榛子幼苗接种5种外生菌根真菌(6个菌株)。通过对接种幼苗菌根形态观察,以及菌根感染率、生物量的测定,结果表明,接种这些外生菌根真菌后虎榛子均能形成菌根,菌根感染率最低可达40.8%以上,对照无菌根感染现象。并且这些菌种能够明显促进虎榛子的生长,其中卷边桩菇对虎榛子促生效果最佳,生物量为对照的2 1倍。通过对菌根石蜡切片观察,接种处理在皮层细胞间均能形成典型的哈蒂氏网结构,不同菌种哈蒂氏网结构有一定的差异,未接种的苗木无哈蒂氏网形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应龙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接种 11种外生菌根菌株对红椎苗期生长产生了影响。试验苗 2 6周时测定的各生长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接种处理间在干质量、苗高、地径、须根数等指标上均有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小芹  高悦  
研究几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松苗抗松枯梢病和抗松材线虫病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菌增强了马尾松苗苗木对松枯梢病的抵抗力,其中华美牛肝菌(504)菌根苗的抗性最强,其次为黄豹斑鹅膏(EG)和彩色豆马勃Pt2菌根苗,彩色豆马勃Pt1和紫金蜡蘑(ZJ)菌根苗的抗性相对较弱;但外生菌根菌对湿地松苗苗木抗松枯梢病的能力未见提高。对黑松和马尾松菌根苗接种松材线虫后发现,菌根增强了黑松和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的抵抗力,延缓或减轻了苗木的死亡,以504、Pt2和EG的效果较好。黑松菌根苗接种松材线虫后各处理体内早期的PAL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对松材线虫抗性较强的菌根苗其体内PAL酶活也较高,反之亦然。供试外生菌根菌的促生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翠  杨艳  张茹琴  唐明  
【目的】明确黄地勺菌(Spathularia flavida)、美丽褶孔牛肝菌(Phylloporus bellus)、灰鹅膏菌(Am-anita vaginata)和褐黄牛肝菌(Boletus luridus)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其菌丝体扩繁和菌剂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固体培养,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研究不同温度(5,10,15,20,25,30,35,40℃)、pH(3.0,4.0,5.0,6.0,7.0,8.0,9.0)、碳源(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可溶性淀粉、甘露醇)及氮源(磷酸氢二铵、硝酸铵、硝酸钾、蛋白胨、麦芽浸膏)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志鹏  郭秀珍  张良谱  
将工业液体发酵法生产的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固体菌剂与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孢子粉剂、细菌菌剂及磷肥以不同的模式进行组合,应用到油松容器育苗中,并将生长百天的菌根化油松苗在山西黄土高原造林。结果表明,将厚环乳牛肝菌与细菌混合接种并施磷肥效果最佳,接种菌根真菌并施肥的处理优于菌根真菌单接种的处理,单施肥处理优于对照但不及其它处理。接种菌根真菌能促进苗木的生长,尤其是增加苗木的干重和对磷元素的吸收,提高造林成活率,并在造林后数年内继续发挥菌根的生长促进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碧林  王政  罗周瑜  武卉  郑贺元  郑永良  
【目的】为了解中国板栗主产区(罗田)的板栗地下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对罗田地区80年以上的代表性板栗园的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和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共采集到300份板栗根系样品,根据形态、颜色和分叉程度等特征进行分类后获得55个外生菌根类型。每种类型选取3个重复根段制备混合样品,对混合样品进行ITS分析。【结果】前50位的OTU分属于34属、15个未分类种和其他类群。其中丰度前20的类群占95.99%:Basidiomycota约占60%,包含Lactarius、Guehomyces、Inocybe、Russula和未分类Thelephoraceae 5个主要属;Ascomycota约占30%;Mortierellomycota约占5%,其余5%则属于未分类的真菌。在分离得到的22种外生菌根真菌中,Trichoderma物种丰富度最高(6种),其次是Fusarium (4种)、Penicillium(3种)、Talaromyces(3种)、Pestalotiopsis(2种),Ilyonectria、Castanediella和Leptodontidium各1种。其中与Fusarium、Trichoderma、Talaromyces和Penicillium等4种真菌同源性较高的11株菌已被报道具有生防功能,分离得到11株菌也可能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结论】本研究系统揭示了中国板栗主产区的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分离得到具有生物防治功能的菌根真菌,为进一步提高板栗抗性奠定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伦  刘世农  冯胜赋  何绍昌  张林  
根据多年对贵州林木外生菌根真菌的采集及鉴定研究(不完全统计),初步调查了贵州林木外生菌根食用真菌(ectomycor-rhizal edible fungi)的种类、共生树种及其分布。结果表明:现有食用真菌126种,隶属担子菌亚门2纲7目14科27属,其中待发表的新种1种〔冬白蘑(Tricholoma brumaleHe et L.Zhang)〕。共生树木26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2属7种;被子植物7科12属19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