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5)
- 2023(7811)
- 2022(6448)
- 2021(6342)
- 2020(4952)
- 2019(11320)
- 2018(11328)
- 2017(21477)
- 2016(11752)
- 2015(13223)
- 2014(13459)
- 2013(13343)
- 2012(12768)
- 2011(11567)
- 2010(12133)
- 2009(11454)
- 2008(11563)
- 2007(11007)
- 2006(10229)
- 2005(9423)
- 学科
- 济(52199)
- 经济(52037)
- 农(48958)
- 业(37414)
- 农业(32729)
- 管理(26086)
- 业经(20623)
- 企(18721)
- 企业(18721)
- 中国(16360)
- 方法(14491)
- 制(13045)
- 地方(12707)
- 农业经济(12480)
- 发(11378)
- 理论(11195)
- 财(11055)
- 学(10489)
- 发展(9598)
- 展(9573)
- 村(9553)
- 农村(9535)
- 数学(9357)
- 数学方法(9158)
- 和(9122)
- 体(9019)
- 建设(8984)
- 教育(8878)
- 策(8855)
- 银(8743)
- 机构
- 学院(171505)
- 大学(167817)
- 济(70456)
- 经济(68727)
- 管理(63010)
- 研究(60454)
- 理学(52645)
- 理学院(52054)
- 管理学(51191)
- 管理学院(50876)
- 中国(50019)
- 农(47081)
- 京(36581)
- 农业(34942)
- 科学(34860)
- 财(33997)
- 所(30733)
- 业大(29481)
- 中心(29418)
- 江(29336)
- 研究所(26815)
- 范(26013)
- 师范(25893)
- 财经(24822)
- 北京(23465)
- 州(23138)
- 经(22261)
- 省(21955)
- 农业大学(21340)
- 院(20204)
- 基金
- 项目(101430)
- 研究(83370)
- 科学(79331)
- 基金(70379)
- 家(59495)
- 国家(58709)
- 社会(53608)
- 科学基金(49506)
- 社会科(48983)
- 社会科学(48966)
- 省(41392)
- 编号(38111)
- 教育(37450)
- 基金项目(36996)
- 成果(33068)
- 划(32951)
- 农(28027)
- 自然(27592)
- 资助(27184)
- 自然科(26848)
- 自然科学(26845)
- 自然科学基金(26382)
- 课题(25937)
- 发(23554)
- 部(23100)
- 重点(22555)
- 性(22455)
- 年(21790)
- 制(21118)
- 国家社会(20859)
- 期刊
- 济(98124)
- 经济(98124)
- 研究(56102)
- 农(55029)
- 中国(45399)
- 农业(37057)
- 教育(26887)
- 财(25242)
- 学报(24877)
- 科学(24164)
- 业经(21805)
- 融(21782)
- 金融(21782)
- 大学(20827)
- 管理(19880)
- 学学(19079)
- 业(16291)
- 农业经济(14937)
- 农村(14731)
- 村(14731)
- 技术(14718)
- 问题(14088)
- 财经(12402)
- 世界(11218)
- 版(11217)
- 经济研究(11122)
- 经(10715)
- 社会(10553)
- 经济问题(10378)
- 图书(10343)
共检索到288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洪军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它不但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胜利,而且,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同样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自觉地以毛泽东农民问题中的正确理论为指导,重视农民、尊重农民、发动农民、引导农民。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民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建斌 杨鹏
抗战时期,毛泽东成功地实施了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农村改造实验。通过经济、文化教育、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三方面的改革,农村旧有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被彻底改变,生产力获得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广大农民的政治、阶级觉悟和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乡村传统权威对基层政权的实质性控制宣告结束。中国共产党由此赢得了最广泛的信任与支持。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毛泽东 农村改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熊启珍
50年代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构想熊启珍50年代中期,毛泽东根据我国的情况,结合苏联的经验,经过审慎思考,提出了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代表了全国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桂文
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的探索,其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工业化道路、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方面。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留给后人以深刻的历史启迪: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宗旨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变革生产关系,进行制度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崇仁
论毛泽东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思想程崇仁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应怎样搞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界从本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在“唯工业化”论盛行的50年代,农业的重要性开始被认识,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向艺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经济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序的艰难任务。”这是对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理论的高度评价。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志忠
韩国的新村运动是成功的。我们应该借鉴韩国的经验与成功的做法,积极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目前应该是首先解决农民最需要、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要和城镇化、工业化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要建立让农民表达自己意愿的正常渠道,要尊重农民的“主人”地位,保障农民的话语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葛孚桥
广东全省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已经起步,开局良好,其示范效应开始显现,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经验。同时,有些地方在认识上和实践中也存在需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予以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总结经验,认清问题,能使我们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经验 问题 启示 广东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大全
在全国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蓬勃开展之际,我们有必要重温邓小平同志“三农”思想: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脚踏实地地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农民 首创精神 主人地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新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陆学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黎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重中之重。因此,应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的素质,把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关键词:
新型农民 新农村建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宏益 潘焕学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则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面临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发展缺乏后劲、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民增收机制不健全和新农村建设成效不显著等问题。通过探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提出要素扩张法、科技推动法、结构优化法、专业合作法、特色取胜法、产业提升法、功能调动法和机制完善法等若干对策与建议,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