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4)
- 2023(6086)
- 2022(5448)
- 2021(4910)
- 2020(4561)
- 2019(10700)
- 2018(10519)
- 2017(20567)
- 2016(11591)
- 2015(13429)
- 2014(13723)
- 2013(13936)
- 2012(13558)
- 2011(12476)
- 2010(12619)
- 2009(11997)
- 2008(12037)
- 2007(11217)
- 2006(9791)
- 2005(8957)
- 学科
- 济(51067)
- 经济(51008)
- 管理(30886)
- 业(30225)
- 方法(25540)
- 企(23780)
- 企业(23780)
- 数学(22674)
- 数学方法(22462)
- 农(14222)
- 财(13254)
- 学(13002)
- 中国(12741)
- 贸(10279)
- 贸易(10277)
- 易(9963)
- 制(9871)
- 地方(9765)
- 业经(9417)
- 农业(9240)
- 和(7991)
- 银(7888)
- 银行(7849)
- 务(7801)
- 财务(7786)
- 财务管理(7758)
- 融(7588)
- 金融(7585)
- 行(7450)
- 理论(7442)
- 机构
- 大学(179771)
- 学院(176725)
- 济(72009)
- 经济(70350)
- 研究(65281)
- 管理(63425)
- 理学(53851)
- 理学院(53170)
- 管理学(52084)
- 管理学院(51771)
- 中国(49083)
- 科学(42900)
- 京(39733)
- 农(39388)
- 所(36073)
- 财(33224)
- 研究所(32775)
- 农业(31557)
- 业大(30993)
- 中心(29792)
- 江(28751)
- 财经(25861)
- 北京(25452)
- 经(23308)
- 范(23080)
- 院(22902)
- 师范(22733)
- 经济学(22312)
- 州(22004)
- 省(21632)
- 基金
- 项目(113414)
- 科学(86477)
- 基金(80617)
- 研究(78080)
- 家(72680)
- 国家(72077)
- 科学基金(58884)
- 社会(46933)
- 省(44662)
- 社会科(44280)
- 社会科学(44260)
- 基金项目(42436)
- 自然(39934)
- 自然科(38948)
- 自然科学(38928)
- 划(38655)
- 自然科学基金(38248)
- 教育(36326)
- 资助(34535)
- 编号(31741)
- 成果(26715)
- 重点(26447)
- 部(25261)
- 发(24753)
- 计划(23156)
- 创(22730)
- 科研(22718)
- 课题(22558)
- 创新(21351)
- 大学(20841)
共检索到269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皓 杨宁
毛泽东对七七事变的性质、态势和应对作出严谨的研判。他指出,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从此开始全民族抗战,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阶段。他提出,依据七七事变态势调整战略策略,以孙中山三民主义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国共两党共同纲领,将全国性抗战发展为全面抗战;以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口号,以建设民主共和国为策略,确保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不但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确保抗日战争走向胜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崇仁
论毛泽东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思想程崇仁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应怎样搞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界从本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在“唯工业化”论盛行的50年代,农业的重要性开始被认识,提...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漆光瑛
一、毛泽东思考的历史背景 要了解毛泽东关于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的探索,把握他的基本思路,首先要了解他探索的特殊历史条件。毛泽东的探索是基于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已形成,而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这样的一个大环境。 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很长时期,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当然,在原始社会的后期,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个别地区就有了部落内部和部落之间的最早的商品交换。到奴隶社会,国家形成了。部分产品作为商品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产生了最早的国际性商品交换和最早的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进入封建社会,国际性的商品交换有所发展,国家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扩展,尤其是东西方之间,通过海路、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玉
教育理论界在讨论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和本质特征,研究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以及毛泽东同志在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前后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的异同点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如果对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作动态的、辩证的考察,上述理论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枬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世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的进一步阐发和实践,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这一理论宝库。而且推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步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了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武博山
今年是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艰辛曲折的斗争,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创立了新中国,创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事业。特别要提出的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卫兴华
毛泽东关于革命与建设的理论,贯穿着两个要点:一是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二是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出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将社会主义与"共同富裕"联系起来。根据我国的国情,从发展生产力和增进人民利益出发,在各个历史阶段,都重视利用和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和平赎买的政策,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中,毛泽东区分了不同经济成分的不同社会性质,重视和强调社会主义国营(国有)经济的领导作用。毛泽东的这些经济思想,起着承上(马恩列理论)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作用,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理论与实践,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熊启珍
50年代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构想熊启珍50年代中期,毛泽东根据我国的情况,结合苏联的经验,经过审慎思考,提出了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强国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代表了全国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建斌 杨鹏
抗战时期,毛泽东成功地实施了对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农村改造实验。通过经济、文化教育、基层民主政权建设三方面的改革,农村旧有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被彻底改变,生产力获得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广大农民的政治、阶级觉悟和文化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乡村传统权威对基层政权的实质性控制宣告结束。中国共产党由此赢得了最广泛的信任与支持。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毛泽东 农村改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经济发展从来是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关于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毛泽东是从战略的高度上来看待和处理的,具有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特点,蕴含着深邃的时代发展特征。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经济建设需要有政治指导,经济工作要同政治工作结合一起做。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个过程中,同样要有政治头脑,要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紧密的、有机的结合。毛泽东提出,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人民群众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既要坚决反对空头政治,也要反对没有坚定政治
关键词:
毛泽东 经济发展 政治关系 战略思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经济发展从来是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关于经济发展与政治的关系,毛泽东是从战略的高度上来看待和处理的,具有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特点,蕴含着深邃的时代发展特征。毛泽东认为,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经济建设需要有政治指导,经济工作要同政治工作结合一起做。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整个过程中,同样要有政治头脑,要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紧密的、有机的结合。毛泽东提出,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人民群众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既要坚决反对空头政治,也要反对没有坚定政治
关键词:
毛泽东 经济发展 政治关系 战略思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向艺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经济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序的艰难任务。”这是对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理论的高度评价。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洪军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它不但引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胜利,而且,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历史任务同样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自觉地以毛泽东农民问题中的正确理论为指导,重视农民、尊重农民、发动农民、引导农民。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民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发展是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个沉重的问题。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立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是向人民群众负责,是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共享。中国推进发展,要多为人民群众着想。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一命题:(1)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是给人民群众以幸福的生活;(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性完全是为了人民群众;(3)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4)新中国的实践就是,发展完全是为人民群众的。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刘荣材
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对于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制度革命,首先是以意识形态为先导来实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意识形态从共有信念上规定了经济主体实施制度创新的行动域。意识形态一旦形成并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有效地协调了社会成员的行动,减少了社会协调成本,新的制度安排也就会沿着意识形态预设的轨道被创设出来。在当时特殊的初始条件下,毛泽东把制度变迁的目标函数界定为制度革命和工业化。在进行工业化的同时需要进行制度革命,建立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使国家能对经济资源进行统一配置,降低经济运行的交易成本。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意识形态 制度变迁 工业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