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0)
- 2023(9139)
- 2022(8240)
- 2021(7920)
- 2020(6589)
- 2019(15392)
- 2018(15495)
- 2017(30167)
- 2016(16504)
- 2015(18563)
- 2014(18579)
- 2013(18390)
- 2012(16753)
- 2011(15136)
- 2010(15032)
- 2009(13804)
- 2008(13309)
- 2007(11660)
- 2006(10190)
- 2005(8662)
- 学科
- 济(64499)
- 经济(64423)
- 管理(47961)
- 业(45204)
- 企(38919)
- 企业(38919)
- 方法(31027)
- 数学(26148)
- 数学方法(25848)
- 农(16239)
- 中国(16160)
- 学(16103)
- 财(15902)
- 业经(14558)
- 地方(12953)
- 理论(12948)
- 和(11808)
- 制(11084)
- 教育(10938)
- 贸(10934)
- 贸易(10929)
- 农业(10799)
- 易(10572)
- 务(10500)
- 财务(10436)
- 财务管理(10417)
- 技术(10374)
- 环境(10064)
- 企业财务(9894)
- 划(9087)
- 机构
- 大学(239383)
- 学院(235518)
- 管理(95700)
- 济(87945)
- 经济(85895)
- 理学(83362)
- 理学院(82428)
- 管理学(81061)
- 管理学院(80627)
- 研究(75044)
- 中国(53580)
- 京(50927)
- 科学(48519)
- 财(40356)
- 所(37450)
- 业大(34921)
- 农(34383)
- 研究所(34347)
- 范(33303)
- 财经(33155)
- 江(33108)
- 师范(33071)
- 中心(33045)
- 北京(32324)
- 经(30023)
- 州(27628)
- 院(26967)
- 师范大学(26882)
- 农业(26706)
- 经济学(25507)
- 基金
- 项目(162832)
- 科学(127247)
- 研究(120823)
- 基金(117220)
- 家(101243)
- 国家(100360)
- 科学基金(86194)
- 社会(74192)
- 社会科(70012)
- 社会科学(69991)
- 省(63427)
- 基金项目(63131)
- 自然(56503)
- 教育(55329)
- 自然科(55141)
- 自然科学(55131)
- 自然科学基金(54131)
- 划(53561)
- 编号(50273)
- 资助(48051)
- 成果(41497)
- 重点(35830)
- 部(35666)
- 课题(34124)
- 发(33770)
- 创(33531)
- 项目编号(31459)
- 创新(31116)
- 科研(30911)
- 教育部(30725)
共检索到3332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海波
《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所作的划时代发展的光辉著作。重新研究这本著作,不仅有助于缅怀毛泽东一生的丰功伟绩,也不仅有助于正确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而且可以从中获得许多理论上、实践上的有益启示。一、《新民主主义论》不仅包括“新民主主义论”,还包括“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少之 赵德馨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学说,是他独创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政治经济学和独特的社会发展阶段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宝库的一朵奇葩。在90年代的今天,深入研究和重新认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学说,对于深化对国情的认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熊启珍
一40年代末,毛泽东以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中国革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思想为基础,在审慎思考和与党内其它领导人反复磋商后,形成了和平地、稳妥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战略构想。其核心思想是: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党怀清
民粹主义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主张从农村村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20世纪30~40年代,在对民粹主义保持高度警惕,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毛泽东为中国选择了一条经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关键词:
毛泽东 民粹主义 新民主主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向艺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和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经济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序的艰难任务。”这是对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理论的高度评价。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宏韬 王凤双
文化是民族发展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在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对文化地位的思考提出了基本的观点,对社会前进中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禹钟华 郑一鸣
<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金融与国民党政权下的白色金融形成鲜明对照,两者之间内涵迥异、差别巨大,国民党的失败也首先表现在其金融的崩溃,而共产党领导的金融助力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不断走向胜利。历史充分证明了红色金融的生命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明海 田小军 周莉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孕育与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收获期,具有鲜明的求实精神、时代精神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德茂
在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性质、基本经济国情及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科学的经济分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点,并在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 经济理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家涛 马鑫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满足革命斗争需要和民众通邮需求,创办了交通邮政事业;基于革命战争形势的变化和交通邮政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办邮政业务,制定实行相应的邮资政策;或采取免费寄递政策,或收取低廉邮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邮资政策先后经历了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分散到有限统一的苏区邮资,抗日战争时期免费寄递到有限邮资的抗日根据地邮资,以及解放战争时期边区全面推行邮资到各大解放区各自统一邮政资费标准等不同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邮资政策,既是党探索党内交通邮政组织向邮政企业化经营转变的表现,更为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全国统一的邮资标准,提供了重要参考和实践基础。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邮资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红曼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革命年代里,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的新民主主义银行业,随着人民革命斗争的胜利而不断发展。从相关史料与文献来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银行业在巩固革命政权,发展根据地经济,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有效抵制敌人的经济封锁和金融掠夺,以自己的财政金融力量支持革命战争,确保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伟大历史使命等方面,均承担着自身的社会责任,为其后我党领导的金融事业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国家银行的社会责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军 乔夏阳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整体上受到了西方现代性的入侵。在经济政治制度、知识体系、价值信仰方面产生极大的变化,农村文化遭遇到严重的发展困境,其中西方政治文化引发的嬗变,传统文化改良的不彻底,使近代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农民"武化"严重、公权力失信、被主流社会阶层边缘化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在内容上的相通之处,使之有效的锲入了农村文化的发展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农民成为了革命的主体与中坚力量,并最终成为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
关键词:
现代性 农村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姜军 乔夏阳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整体上受到了西方现代性的入侵。在经济政治制度、知识体系、价值信仰方面产生极大的变化,农村文化遭遇到严重的发展困境,其中西方政治文化引发的嬗变,传统文化改良的不彻底,使近代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农民"武化"严重、公权力失信、被主流社会阶层边缘化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在内容上的相通之处,使之有效的锲入了农村文化的发展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农民成为了革命的主体与中坚力量,并最终成为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
关键词:
现代性 农村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白和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炳照
我国历来十分重视教育方针的制定和执行,通常都把教育方针作为指导和规范教育发展的总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是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传承和创新的结果。并在实践的检验下不断得以调整和完善。梳理和研究传承和创新的过程,对于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实质和内涵会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传承创新 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教育方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论农民政治行为发展的考量维度——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传播的内生性逻辑研究——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考察范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历史回望与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财政理论的探索
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的调查研究
从新民主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教育——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中国特色的“三农”问题的由来——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及启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形成与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探索与发展道路的初步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国家审计思想的政治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