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1)
- 2023(14080)
- 2022(11617)
- 2021(10544)
- 2020(8581)
- 2019(19359)
- 2018(19005)
- 2017(36039)
- 2016(19432)
- 2015(21340)
- 2014(21206)
- 2013(21296)
- 2012(20115)
- 2011(18322)
- 2010(19152)
- 2009(18048)
- 2008(18384)
- 2007(17224)
- 2006(15745)
- 2005(14539)
- 学科
- 业(91969)
- 济(91254)
- 经济(91141)
- 企(73818)
- 企业(73818)
- 管理(68261)
- 农(47062)
- 业经(32679)
- 农业(31676)
- 方法(30085)
- 中国(27476)
- 财(25740)
- 地方(23013)
- 技术(22199)
- 数学(21231)
- 数学方法(21045)
- 制(20020)
- 务(18266)
- 财务(18243)
- 财务管理(18221)
- 企业财务(17254)
- 策(16884)
- 理论(16656)
- 和(16049)
- 学(15533)
- 贸(15457)
- 贸易(15438)
- 体(15159)
- 银(15024)
- 发(15018)
- 机构
- 学院(294720)
- 大学(287281)
- 济(125957)
- 经济(123564)
- 管理(115918)
- 研究(100008)
- 理学(98240)
- 理学院(97199)
- 管理学(95988)
- 管理学院(95416)
- 中国(79486)
- 京(61097)
- 农(60868)
- 科学(58840)
- 财(58168)
- 所(50864)
- 江(49105)
- 农业(46050)
- 中心(45454)
- 研究所(45406)
- 财经(44918)
- 业大(44654)
- 经(40431)
- 范(39366)
- 师范(39059)
- 州(38625)
- 北京(38579)
- 经济学(36591)
- 院(35006)
- 省(33323)
- 基金
- 项目(183478)
- 科学(147007)
- 研究(140477)
- 基金(132135)
- 家(113568)
- 国家(112326)
- 科学基金(97627)
- 社会(91999)
- 社会科(86850)
- 社会科学(86827)
- 省(75493)
- 基金项目(70087)
- 教育(62098)
- 划(60907)
- 自然(59681)
- 自然科(58354)
- 自然科学(58341)
- 编号(57407)
- 自然科学基金(57367)
- 资助(50991)
- 成果(46653)
- 发(45846)
- 创(44168)
- 业(41091)
- 重点(41010)
- 部(40461)
- 创新(40311)
- 课题(39986)
- 发展(37778)
- 国家社会(37604)
- 期刊
- 济(159812)
- 经济(159812)
- 研究(91780)
- 中国(66965)
- 农(63584)
- 管理(47692)
- 财(47048)
- 科学(42844)
- 农业(42537)
- 学报(42031)
- 教育(33587)
- 大学(33482)
- 业经(32474)
- 融(32372)
- 金融(32372)
- 学学(31574)
- 技术(27627)
- 财经(23421)
- 业(22526)
- 经济研究(22216)
- 问题(21272)
- 经(20333)
- 技术经济(17797)
- 世界(16395)
- 科技(15700)
- 农村(15334)
- 村(15334)
- 版(15313)
- 现代(14930)
- 农业经济(14834)
共检索到469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丹丹 吕文林 齐爱兰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农业基础论"。这是对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建国以来四次国民经济调整即充分印证了其理论的正确性。新时期,经济形势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已不能反映"农业基础论"的全部面貌。须建立起与现代化相统一的"农业基础论",实现其在新起点上的"复归"。
关键词:
毛泽东 农业基础论 工业化 现代农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秦宏毅
毛泽东从建国初期的国际、国内形势出发,对新中国农业发展规律进行了可贵地探索。他提出了变革是农业发展的动力、必须以集体化带动机械化、农民是农业建设的主体力量、农业必须为工业服务的观点,反映了新中国农业建设的起点和环境条件。
关键词:
毛泽东 农业 发展规律 探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敏昌 刘明君
新中国成立后走什么样的农村发展道路 ,在此问题上 ,毛泽东同志主要强调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 ,提出了要将农民组织起来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及坚持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但同时 ,由于毛泽东同志较多地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出发来研究农村社会发展问题 ,导致了他忽视农民利益和农村自身发展 ,致使其在农村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偏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毛泽东农村社会发展思想给我们的启迪在于 :必须将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来考察 ,解决农村社会发展应更多地从维护农民自身利益出发来制定方针和政策。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民问题 社会发展 经验教训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丽君
高校政治教学讲授邓小平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社会矛盾思想时,要使学生对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的认识科学化,并从生产力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来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要帮助学生从邓小平重新界说的毛泽东的两类社会矛盾思想出发,探索转型期社会矛盾的解决新思路。
关键词:
政治教育 邓小平 毛泽东 社会矛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崇仁
论毛泽东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思想程崇仁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应怎样搞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发展经济学界从本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经历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在“唯工业化”论盛行的50年代,农业的重要性开始被认识,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1)对工业发展的前程充满信心和期待。认为,建立起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才可能发展工业,中国一定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2)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根本在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子,要对自己的党、国家、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满自信。(3)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精于借鉴借力发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4)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是与马恩列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认为,科学技术是促进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必须打破常规,走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在落后的基点上实现创造性发展的路子。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能够自力更生实现这个大目标。毛泽东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中华民族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的垄断、打碎西方发达国家对先进科学技术独占的梦,是推进科学技术公共化、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中国人民要有高度的理论自信、
关键词:
毛泽东 科学技术发展 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是与马恩列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认为,科学技术是促进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必须打破常规,走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在落后的基点上实现创造性发展的路子。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能够自力更生实现这个大目标。毛泽东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中华民族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的垄断、打碎西方发达国家对先进科学技术独占的梦,是推进科学技术公共化、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中国人民要有高度的理论自信、
关键词:
毛泽东 科学技术发展 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1)对工业发展的前程充满信心和期待。认为,建立起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才可能发展工业,中国一定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2)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根本在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子,要对自己的党、国家、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满自信。(3)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精于借鉴借力发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4)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玫
儒家大同思想孕育出历代思想家对空想性质的农业平均主义的无限遐想,毛泽东深受农业平均主义思想的影响,并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努力进行着农业平均主义的实践尝试,前者成就了其辉煌伟业,而后者铸成了其重大失误。汲取农村集体化运动失败的教训,今天我们应切实保护农民"小"与"私"的天性,真正赋予农民土地持有产权的主体地位,并继续稳定农民家庭"小"生产经营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民投身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推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闻博 张森林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从中国落后的农业国国情出发,着眼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的建设、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农民社会地位和生活面貌的改变,具有丰富和深刻的历史意蕴;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建设的思想基础,对于我国当代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加速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缩小城乡差别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积极和重要的时代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珍
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发展过程是渗透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的。他的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提出都是为了解决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和倾向的。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发生发展可分为萌芽时期即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形成时期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井冈山时期;成熟时期即土地革命后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延安时期;进一步发展时期即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和曲折发展五个发展时期。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茂森 仝志辉
习近平人民中心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观。人民中心论在治国理政各领域坚持人民中心价值,在坚持人民主体性、坚持人民历史创造者地位和坚持矛盾辩证法哲理思维方式等方面继承了毛泽东人民观,而在为民谋福新课题、新思路以及群众路线新认识、新方法等方面则对毛泽东人民观进行了发展。这一理论做到了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成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思想武器,在弘扬中华传统民本主义文明基因的同时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实践检验并将继续经历实践检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艳国 张德鹏
“大跃进”期间 ,毛泽东探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却在实践中选择了不太妥当的发展方法 ,主要是 :第一 ,重在变革生产关系 ,借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来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二 ,过分强调生产力诸要素中人的重要性 ,而且 ,主要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促进生产力发展 ;第三 ,用思想政治斗争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发展生产力问题上 ,毛泽东出现方法论的失误 ,主要是由于毛泽东出于一种强烈的忧患意识 ,发展生产力急于求成 ,又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高速度 ,实行冒进的结果。
关键词:
毛泽东 “大跃进” 人民公社 社会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