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9)
2023(8956)
2022(8108)
2021(7731)
2020(6463)
2019(15198)
2018(15201)
2017(29706)
2016(16272)
2015(18231)
2014(18324)
2013(18173)
2012(16462)
2011(14750)
2010(14476)
2009(13140)
2008(12595)
2007(10764)
2006(9159)
2005(7822)
作者
(47691)
(39437)
(39105)
(37181)
(25217)
(19018)
(17783)
(15677)
(15093)
(13978)
(13672)
(13186)
(12492)
(12483)
(12114)
(11980)
(11943)
(11699)
(11220)
(11076)
(9861)
(9551)
(9509)
(8925)
(8812)
(8753)
(8735)
(8628)
(7927)
(7903)
学科
(61641)
经济(61576)
管理(45453)
(42958)
(36427)
企业(36427)
方法(31801)
数学(27688)
数学方法(27311)
(15569)
(15558)
(15001)
中国(14495)
业经(13242)
地方(12410)
理论(11007)
(10676)
农业(10471)
(10288)
贸易(10284)
(10110)
财务(10050)
财务管理(10034)
(9969)
环境(9942)
技术(9899)
企业财务(9512)
(9342)
教育(8806)
(8755)
机构
大学(228187)
学院(225831)
管理(93322)
(83086)
理学(81955)
经济(81123)
理学院(81063)
管理学(79471)
管理学院(79084)
研究(74180)
中国(52360)
科学(49942)
(48946)
(37950)
(37840)
业大(37401)
(36739)
研究所(35041)
中心(32943)
(31368)
北京(30962)
财经(30357)
农业(29777)
(29652)
师范(29371)
(27579)
(27511)
(25943)
技术(24612)
师范大学(23855)
基金
项目(163845)
科学(127291)
基金(117958)
研究(117036)
(103707)
国家(102874)
科学基金(87905)
社会(70734)
社会科(66909)
社会科学(66891)
(64435)
基金项目(63563)
自然(59845)
自然科(58453)
自然科学(58441)
自然科学基金(57354)
(54337)
教育(53165)
资助(49331)
编号(47931)
成果(38308)
重点(36177)
(35199)
(33925)
(33727)
课题(32577)
科研(31934)
创新(31395)
计划(30519)
大学(30151)
期刊
(85771)
经济(85771)
研究(63558)
学报(40129)
中国(36995)
科学(35932)
(33589)
管理(32633)
大学(29609)
学学(27939)
(26161)
教育(24461)
农业(23959)
技术(19173)
(14632)
金融(14632)
业经(14266)
财经(13543)
图书(13541)
经济研究(13291)
科技(12311)
理论(12033)
(11865)
实践(11369)
(11369)
林业(11310)
(11293)
问题(11027)
技术经济(10837)
业大(10795)
共检索到312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浩  李佩健  沈熙环  
以26个毛泡桐种源为材料,对树高、胸径、干高、(H/2)直径和材积的育种值作了直接和间接预测。结果表明,毛泡桐种源1~2年生时的胸径能够可靠地预测9年生各观测性状的育种值;对1年生胸径育种值作早期选择时,选择强度以0.80较好,此时,胸径、树高、干高、(H/2)直径及材积的直接或间接相对选择效率分别达到79.71%、81.83%、56.77%、75.07%和76.20%,年均选择效率分别是398.57%、409.13%、283.84%、375.35%及381.0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浩  张冬梅  李荣幸  邓华平  陈新房  
分别用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和最佳线性预测方法预测了泡桐属植物的育种值。结果表明 ,根据亲缘相关距阵对育种值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数据量较大时 ,可用小区平均值取代单株值 ,同时也可用最佳线性预测代替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预测育种值 ;预测育种值与真正育种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与预测育种值之间的方法或误差方差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可用前者作预测育种值的精度指标。通过比较毛泡桐种源所预测育种值之间的方差和误差方差可以得出 :在对研究材料评选时 ,最佳线性预测比最小平方估算法具有优越性 ,但当重复数大于 5次 ,每个小区内的植株多于 6时 ,这两种预测方法的精度非常接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安智  杨途熙  
根据8年生泡桐胸径、树高和材积等性状的早晚期相关系数建立的回归方程算出的年选择效率表明:以3年生胸径估计12年时胸径和材积;以3年生胸径和树高估计15年时材积,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5857~0.6360)和最高的选择效率(1.90~2.54),说明当泡桐无性系树龄达3年时即可根据胸径和树高进行早期选择;材积早晚期相关不显著,不宜作为早期选择的性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求慧  赵立  金华  王志荣  
实测了河南巩义产泡桐和毛白杨木材的化学成分;分析了这两种速生材的pH值、酸碱缓冲容量及其对脲醛树脂胶凝胶时间的影响,同时与北京产的毛白杨作了相应性质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泡桐材的各种溶液抽出物的含量均较高;三个树种的pH值范围为5.19~6.28,为弱酸性;北京毛白杨的边、心材的酸缓冲容量存在较大差异;三个树种对脲醛树脂胶凝胶时间的影响程度基本是相同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牛苏燕  范国强  赵振利  邓敏捷  董焱鹏  
以不同种(品种)泡桐叶片为材料,利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构建泡桐小RNA(sRNA)文库,并对其microRNA(miRNA)靶基因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得到的87 066 707条高质量reads中,能与泡桐转录组完全匹配的有41 399 208条,占高质量序列的47.55%。sRNA长度主要分布在20~25 nt之间,其中,长度为24 nt的数量最多,其次为21 nt的sRNA。鉴定出的44个保守miRNA分属于14个不同miRNA家族,并且不同miRNA家族的miRNA成员数量也存在差异。对鉴定出的27个新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及功能分析,结果为阐明miRNAs在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远  
描述了泡桐属1新种,即建始泡桐。并从花、果主要形态特征、花药表皮毛状体、花粉粒的形状、大小和网眼等方面,论证了该新种与邻近种:白花泡桐、鄂川泡桐和川泡桐之间的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茹广欣  朱秀红  李荣幸  王豁然  刘宁  周海江  
泡桐丛枝病是影响泡桐生长的一种主要病害,种源试验表明在毛泡桐种源中,除甘肃平凉未见发病以外,其它 种源均有病害发生。江苏南京、湖北十堰、黄冈、陕西商县和辽宁大连5个种源发病较重,病情指数超过30%;白花 泡桐丛枝病发病率较低,自然分布区南部的种源很少见到丛枝病发生,分布区北部与毛泡桐分布区有重叠的种源, 丛枝病发病相对较重。毛泡桐起源靠西的种源发病较轻,随着经度的增加,丛枝病发病有增大趋势;白花泡桐发病 与种源经度无关,而与纬度相关明显,呈现出纬度越高,发病率越低,病情指数越小的趋势。泡桐品种间丛枝病发病 率和病情指数差异明显,通过品种选择可以获得抗病优良品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宋露露  熊耀国  赵丹宁  
在山东兖州进行的白花泡桐苗期试验表明:(1)不同种源的白花泡桐苗高和地径差异显著,地点对苗高的影响大于对地径的影响;(2)温度是白花泡桐生长的主控因子,其中低温对生长的影响最大;(3)对35°N的栽培北界,较为适宜的白花泡桐是来自湖北薪春和河南罗山的种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志强  乔杰  付建敏  董溯权  王光军  
对河南省兰考县1985~1995年泡桐大袋蛾发生和防治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泡桐大袋蛾的发生可分为蔓延期(1985~1990年)、高峰期(1991~1992年)和破产消亡期(1993~1995年).在发生蔓延期,大袋蛾年扩散速率平均为115%;在发生高峰期,全县受害,扩散速率接近0;在破产期,大袋蛾种群趋于灭亡.根基注射甲胺磷防治效果较好,飞机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防治是控制大面积大袋蛾危害的最有效手段.不同虫口密度下大袋蛾损叶量没有显著差异,幼虫前4龄平均损叶量为191.71cm2.不同虫口密度条件下饲养的幼虫,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有显著差异,其中密度为400头/百叶时,百叶损耗平均用时为31d,...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跃军  孙向阳  王保平  韩保军  
该文从水势和水量两个角度,在正常水分状况下,对泡桐叶片的水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桐序列叶片绝对含水量(Wd)呈抛物线变化,即嫩叶>老叶>成熟叶,叶片间相对含水量(Wr)无差别.在叶片的吸水过程中,成熟叶和老叶具有明显的稳定期,嫩叶却不明显,吸水速率为成熟叶>老叶>嫩叶.从开始浸泡至拐点的时间嫩叶为3h54min,成熟叶3h42min,老叶3h48min.在失水过程中,老叶和成熟叶之间无差别,嫩叶的失水速度却明显快于成熟叶和老叶,但到达拐点的时间最短为成熟叶(3h24min),嫩叶和老叶无差别(3h34min,3h33min).泡桐序列叶片水势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成熟的功能叶片处有明显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武应霞  张玉洁  董小云  李书民  
泡桐材色在树干或侧枝圆盘年龄上从里向外呈现"深 浅 深"的径向变化形式。在不同高度上,泡桐材色随树高增加逐渐变浅,在靠近梢部时又有变深的趋势;泡桐枝材的材色变化规律与干材相似,可以用6年生的成熟枝材来评估干材材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保平  李宗然  乔杰  周海江  
为确定泡桐修枝强度的适宜表示方法,对4年生泡桐枝叶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泡桐侧枝的长度(BL)与基径(BD)间具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随着泡桐侧枝BD的增大,其BL的增长幅度逐渐减小.②在侧枝干重(BDW)与其BD,BL,BD2BL间的回归关系中,以BDW与BD关系最为显著,因此BD适用于建立BDW的预测模型.③泡桐侧枝的叶柄干重(PDW)和叶片干重(LDW)的比值为常数0.1400,泡桐叶片单位干重的叶面积(LA)为常数122.91cm2·g-1.④LDW或LA与侧枝参数之间关系的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泡桐侧枝LA与各侧枝参数间回归关系紧密的顺序为BDW与LA>BD2BL与LA>BD与L...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远  
对9种泡桐的根尖进行了压片观察,经染色体配对后作核型分析,结果表明:9种泡桐的染色体绝对长度多在2μm以下,染色体数目均为2n=40,其中有6种泡桐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染色体核型公式分别为(12~34)m+(24~2)sm+4T,其中毛泡桐、楸叶泡桐、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分别在第7对和第16对染色体上具有一随体,染色体核型类型除楸叶泡桐为2A型外,其余8种均为2B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康琴  龚斌  徐海宁  戴小英  彭纪南  朱培林  
‘天桐C22’是经优株选择、无性系造林测定和区域化试验选育获得。侧枝少、分枝小、干形通直、接干性能好、适应性强、病虫害少,造林4年时平均胸径24 Cm,平均树高13 m。该良种性状稳定,可在白花泡桐分布范围推广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莫文娟  李少锋  邱乾栋  孙长忠  汤志敏  乔杰  杜红岩  傅建敏  
【目的】通过测序法分析兰考泡桐与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在叶绿体rps16序列上的遗传差异,旨在分析三者之间在叶绿体基因上的变化特点和规律,探讨其种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选取兰考泡桐、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各15个样本,对其提取的DNA用pCr扩增获得特异片段,并将其纯化与测序。利用软件ClustAl X 2.0对所得序列进行排序;运行MEGA 4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其序列特征,并计算出K2p遗传距离。【结果】(1)对获得的rps16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得兰考泡桐序列长度分别为932 933 bp;白花泡桐序列长度为932 bp;毛泡桐序列长度分别为916918 bp。对所得rps16序列进行排序后的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