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92)
- 2023(3276)
- 2022(2742)
- 2021(2584)
- 2020(2156)
- 2019(4774)
- 2018(5017)
- 2017(8276)
- 2016(5306)
- 2015(6261)
- 2014(6554)
- 2013(5811)
- 2012(5407)
- 2011(4943)
- 2010(5178)
- 2009(4549)
- 2008(4349)
- 2007(4140)
- 2006(3618)
- 2005(3288)
- 学科
- 济(11915)
- 经济(11887)
- 管理(11517)
- 业(8849)
- 企(6833)
- 企业(6833)
- 理论(6396)
- 教育(6039)
- 教学(5740)
- 中国(5709)
- 制(5625)
- 学(5539)
- 农(5275)
- 体(5234)
- 学法(3991)
- 教学法(3991)
- 财(3796)
- 银(3676)
- 银行(3647)
- 行(3548)
- 学理(3547)
- 学理论(3547)
- 融(3350)
- 金融(3343)
- 地方(3166)
- 方法(3118)
- 体制(3062)
- 农业(3014)
- 业经(2933)
- 研究(2824)
- 机构
- 学院(68933)
- 大学(66769)
- 研究(27941)
- 中国(19822)
- 管理(19487)
- 科学(19448)
- 济(19374)
- 经济(18583)
- 农(18297)
- 所(15842)
- 京(15797)
- 理学(15525)
- 理学院(15276)
- 管理学(14765)
- 管理学院(14648)
- 研究所(14473)
- 农业(14436)
- 技术(13345)
- 业大(13340)
- 江(13312)
- 中心(12196)
- 省(11355)
- 范(10840)
- 财(10830)
- 院(10803)
- 师范(10632)
- 北京(10103)
- 州(10083)
- 职业(9883)
- 教育(9143)
- 基金
- 项目(45219)
- 研究(33763)
- 科学(32748)
- 基金(27673)
- 家(25949)
- 国家(25684)
- 省(20811)
- 科学基金(19693)
- 教育(17822)
- 划(17296)
- 社会(16781)
- 社会科(15571)
- 社会科学(15568)
- 编号(15452)
- 基金项目(14140)
- 成果(13670)
- 自然(13036)
- 课题(13028)
- 自然科(12710)
- 自然科学(12700)
- 自然科学基金(12433)
- 资助(11746)
- 重点(11100)
- 年(10697)
- 体(10570)
- 发(9890)
- 计划(9592)
- 创(9590)
- 科技(9496)
- 部(8973)
共检索到116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暴甜 苏淑钗 高赫 陈一帆
近年来,毛梾作为油料树种,其果实油用价值被逐步开发利用,但因优株材料数量有限,传统的实生苗繁殖变异系数大,而无性繁殖技术尚不成熟,繁殖系数低,难以满足短期内提供大量苗木的需求,因此需要建立毛梾组培体系达到快速繁殖目的。目前对毛梾组培的研究仅到初代培养,污染率高诱导率低,生产中无法应用。本试验以结果盛期的优良单株为试材,选用一年生休眠枝水培出的新梢为外植体,进行毛梾优良无性系组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方式为2%次氯酸钠消毒15 min,污染率4.4%;最适基本培养基为DKW培养基,试管苗生长良好,叶片
关键词:
毛梾 组织培养 生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晨 张俊红 张苗 许雯婷 楼雄珍 童再康
【目的】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外植体丛芽分化能力强而芽伸长不足。为探索分段培养过程中的柳杉不定芽诱导与增殖、伸长培养及生根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建立柳杉分段培养的高效组培快繁体系。【方法】以20年生柳杉优良无性系的当年生带芽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段培养的组培体系。柳杉外植体分段培养再生体系主要包括丛生芽诱导、伸长、生根及移栽等步骤。【结果】(1)在3种基本培养基(MS、DCR和WPM)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6-苄氨基腺嘌呤(6-BA)、吲哚丁酸(IBA)及水解酪蛋白(CH),3个柳杉无性系均能诱导出不定芽,但诱导率存在显著差异,以WPM+1.00 mg·L-16-BA+0.10 mg·L-1IBA中不定芽诱导率(100%)和增殖系数(9.13)最高。(2)高质量浓度激素培养基与低质量浓度激素培养基交替分段培养方式对柳杉无性系进行继代增殖培养,效果良好,有效枝条增长率可达到456.87%。(3)柳杉无性系离体生根的最适宜培养基为DCR+0.10 mg·L-1 IBA,且3个无性系生根率最高可达100%。(4)生根的无菌苗移栽至V(泥炭)∶V(蛭石)=1:1的混合基质,经过15-20 d炼苗,成活率高达96.70%,繁殖潜能达3 865株·母株-1·a-1。【结论】柳杉分段培养的组培模式极大提高了柳杉组培再生效率,有助于柳杉优良品种的工业化育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芳 马显达 陈娟 左显东
In order to propagate and cultivate Sequioa sempervirena,taking 63 clones introduced from France as samples,the study on techniques and measures of tissue culture of Sequioa sempervirens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sample preparing,explant differentiation inducting,bud propagating,and root g...
关键词:
北美红杉 无性系 组织培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慕德宇 董智 李周岐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组培白榆无性系耐盐响应,以期探索白榆无性系耐盐机制,为白榆耐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前期优良组培白榆无性系耐盐筛选试验结果为基础,对试验筛选出的3个耐盐型(30号、51号、65225号)白榆无性系与3个非耐盐型(7号、46号、68号)白榆无性系组培盆栽苗进行盐胁迫对比试验,通过控制NaCl浓度(0,0.3,0.5,0.7,0.9%)及水分(土壤水分过充足)的条件下,研究盐胁迫对耐盐型与非耐盐型白榆无性系生长量(树高增长率、地径增长率、干物质量)、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歧化酶(POD)]、渗透调节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
关键词:
组织培养 白榆无性系 耐盐 盐分响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童普国 欧阳解秀 阎新 李绍波 廖鹏飞
对生产上广泛应用的4个优质籼型杂交水稻保持系中9B、金23B、Ⅱ–32B和川香29B,2个恢复系9311和明恢63的组培特性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川香29B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继代培养增殖率、耐继代能力及分化再生能力均高于其他籼稻品种,其愈伤诱导率和分化再生率分别为96%和82%,说明川香29B是1个具有优良组培特性的籼稻品种;进一步对川香29B的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优化,并初步建立了川香29B稳定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即农杆菌EHA105菌液浓度OD600 nm为0.1,浸染液AAm中乙酰丁香酮浓度为200μmOl/l,浸染时间30 min,黑暗条件下共培养72 H,共培养温度为19℃,抗性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胤 姚瑞玲
【目的】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生态建设和造林用材的主要树种,受种苗良种化限制,人工林生产力水平整体不高,产业发展缓慢。因此,构建高效马尾松优良种质繁育技术体系对推动良种推广利用,加快产业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很有必要。【方法】以马尾松骨干育种资源桐棉种源为研究对象,未成熟球果合子胚为外植体,通过体胚发生技术获取成熟胚状体作为本试验供试材料,针对马尾松体胚萌发率低、芽苗活性差、生根成苗困难等技术瓶颈,系统分析了活性炭(AC)、基本培养基、植物激素对体胚萌发及萌发体胚芽苗复壮与不定根诱导的影响。【结果】(1)AC能显著提升成熟胚状体萌发培养效果,但过高浓度AC会导致培养效果减弱,其中以0.83 mol/L AC效果最佳。在附加AC基础上,利用高N、低NH_4~+/NO_3~-比,K、Ca量适中的1/2MMS基本培养基能进一步提升萌发效果,萌发率可达94.1%。(2)0.42 mol/L AC能有效促进萌发体胚芽苗伸长,在4μmol/L TDZ作用下,腋芽诱导效果好,有效芽增殖系数5.6/35 d,芽高9.2 cm/50 d。(3)经1.2μmol/L NAA+2μmol/L PBZ处理60 d,单芽生根率达94.3%、根条数6.4,移栽3个月后成活率为95.8%。【结论】本研究首次通过体胚发生与器官发生途径相结合的技术构建了高效组培繁育体系,可用于马尾松优良种质的快速繁殖以及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为马尾松良种产业化以及进一步开展基因工程分子育种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陈隆升 王湘南 彭邵锋 马力 杨小胡
为继续优化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以‘湘林’系列油茶优良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5种不同的基质类型、2种不同规格的容器杯、2种嫁接部位、2种接穗类型、砧木所保留根系的长度以及接穗叶片的保留程度对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成活率与苗木长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以黄心土∶泥炭土∶河沙=2∶1∶1最适宜;容器杯规格以10 cm×12 cm最适宜;嫁接位置以胚芽最适宜;接穗类型以腋芽最适宜;叶片保留程度以留叶1/2最适宜。初步建立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体系,为提高芽苗砧嫁接成活率及新梢长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油茶 优良无性系 芽苗砧嫁接 技术体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万春 归复 于志民 穆吕钦 孙翠玲 田奇凡
按生长性状预选出毛白杨13年生10个无性系(另2个作对照)用于材质测定。试材取自北京大兴县测定林,每无性系在3个重复中各抽样1株,伐倒取样。分析表明,毛白杨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777、0.537和0.676;木材全年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536、0.514和0.429。毛白杨无性系纤维长(YL)随树龄t增长呈指数曲线生长模型:YL=7.1955e-0.8369(t-1);全年密度(YD)随树龄t增长呈波动生长模型:YD=0.5053+0.00067t。无性系材积生长量与木材密度、纤维长度之间呈独立遗传。经过材积生长量、木材全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跃朋 陈盼飞 卜琛皞 轩安然 张德强
【目的】毛白杨是我国北方人工林营造、景观绿化及木材加工等产业应用的主要树种。近年来,由于林业产业升级,原有的毛白杨多圃配套繁育体系不能满足高质量毛白杨良种的快速繁育需求,因此亟需构建高效的毛白杨良种繁育技术体系以保障毛白杨良种在木材生产以及城市绿化中的广泛应用。【方法】以高产优质毛白杨良种‘毅杨1号’‘毅杨2号’和‘毅杨3号’为研究对象,以其茎段和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构建毛白杨良种组培繁育体系。本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毅杨1号’‘毅杨2号’和‘毅杨3号’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及植物激素对其不定芽、生根及叶片增殖诱导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75%乙醇处理30 s联合2%次氯酸钠处理5 min是3个毛白杨良种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2)不定芽诱导中0.3 mg/L 6-BA和0.1 mg/L的NAA适用于‘毅杨1号’和‘毅杨2号’‘毅杨3号’则在0.5 mg/L 6-BA和0.1 mg/L NAA的条件下增殖系数达到最大。(3)生根诱导中‘毅杨1号’和‘毅杨3号’的IBA最适质量浓度为0.5 mg/L,‘毅杨2号’则为0.3 mg/L。(4)叶片增殖结果显示,‘毅杨1号’和‘毅杨3号’的植物激素最适质量浓度为1.0 mg/L 6-BA和0.1 mg/L NAA,‘毅杨2号’为0.7 mg/L 6-BA和0.1 mg/L NAA。【结论】本研究构建了‘毅杨1号’‘毅杨2号’‘毅杨3号’的快速繁育体系,可用于毛白杨良种的快速繁殖以及遗传转化研究,并将为毛白杨良种推广应用以及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分子水平对现有良种开展精准改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毛白杨良种 组织培养 无性繁育体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爱双 赵玉辉 刘镇东 臧顺德 董文轩 高鹤
为了满足市场对优良榛资源苗木的需求,以在沈阳地区综合表现良好的平欧杂种榛(Corylus heterophylla Fisch.×C.avellana L.)达维、辽榛3号和84-69为试验材料,进行榛组培体系筛选。结果表明:用75%酒精处理30s,再用0.1%Hg Cl2消毒8min,茎段的成活率最高,达33.3%;最佳外植体是幼嫩茎段;在DKW、WPM、NRM和MS培养基中,NRM培养基最促进芽萌发,DKW培养基最促进芽苗伸长;适宜的增殖培养基是NRM+1.5mg·L-1 6-BA+0.01mg·L-1 IBA;将芽苗于1.0g·L-1的NAA溶液中浸蘸10s后,扦插于2:1的草炭与河沙基...
关键词:
优良榛资源 组织培养 增殖 生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中一 闻家乐 刘泽远 张馨予 胡碧春 范芝蕊 关长飞 杨勇
【目的】建立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组培快繁体系并进行优化,为君迁子组培苗的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及理论依据。【方法】以污染率、褐化率、成活率为考察指标,设置体积分数10%H_2O_2消毒10,20,30 min和体积分数2%NaClO消毒5 min+体积分数10%H_2O_2消毒10 min 4个处理,筛选君迁子外植体适宜的消毒方法;分别以君迁子萌动芽、春梢、腋芽和休眠芽作为外植体,筛选最合适的外植体材料;分析DKW、(1/2N)MS、1/2MS、MS培养基对组培苗启动培养的影响,筛选组培苗生长的最适培养基;增殖培养中,激素ZT、6-BA均设0,1.0,2.0,3.0,4.0 mg/L 5个水平,IAA设0.05,0.1,0.2 mg/L 3个水平,筛选组培苗继代增殖最适激素配比;最后分析不同质量浓度IBA(0,1.0,2.0,3.0 mg/L)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君迁子外植体最适的消毒方法为体积分数2%NaClO消毒5 min+体积分数10%H_2O_2消毒10 min;最佳外植体材料为萌动芽,其成活率可达60.00%;在(1/2N)MS培养基上组培苗生长更加健壮,启动培养效果较好;增殖培养最佳的激素配比为3.0 mg/L ZT+0.1mg/L IAA,在此处理下,组培苗2级愈伤占比79.00%,显著高于其余处理,2级和3级株高占比分别为55.33%和44.67%,长势均匀且主茎粗壮,其增殖系数达5.83;君迁子生根培养较为适宜的IBA质量浓度为1.0 mg/L,生根率可达83.33%。【结论】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君迁子组培体系,有助于柿砧木无性系产业化扩繁的推进。
关键词:
君迁子 外植体 组织培养 褐化 生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茹桃勤 朱延林 董铁民 孔维鹤
通过室内饲养、幼树罩笼饲养、大树枝条套笼和野外调查等方法研究了白榆优良无性系65212对榆毛胸萤叶甲的抗性,结果表明,白榆优良无性系65212对榆毛胸萤叶甲致死率达93.40%,使幼虫发育期延长7.3d;对个体间发育影响作用大小不同,造成榆毛胸萤叶甲世代不整齐。经野外调查,65212的虫口密度、树干化蛹量和叶面积被害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其生长量明显高于对照。
关键词:
白榆,榆毛胸萤叶甲,抗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陈孝丑
对 2 1 7个福建省杉木优良无性系 4个年度的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对各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 ,各主要生长性状的差异在无性系间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遗传测定 ,从 2 1 7个优良无性系中评选出 2 3个速生优良无性系 ,与杉木第 1代种子园子代相比 ,入选的优良无性系具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增产效果 ,适宜于在福建省北部或其他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推广应用。表 5参 4
关键词:
杉木 无性系 选择育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国武 钟文斌 乌云塔娜 谭晓风 杜天真
采用ISSR分子标记,以1个普通油茶实生苗作为对照,对我国南方10个油茶优良无性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从99条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高的16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13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为114个,多态性位点比率为84.44%。基因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GD)为0.419,其中优良无性系与对照之间的GD值相对较大,平均为0.58。聚类结果表明,油茶优良无性系与普通油茶实生苗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同时也较准确地进行了各优良无性系的分子鉴别,为油茶的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ISSR 分子标记 油茶 优良无性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黎章矩 钱莲芳 戴文圣 汪祖潭 骆文坚 许树洪 喻卫武
山茱萸为传统珍贵中药材,长期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种内性状变异十分复杂。通过在自然资源中进行优良单株初选、复选和无性系测验等育种程序,筛选出果大皮厚,干出皮率高,加工性能好等综合性状优良的10个无性系,早期(4~7a)产量(干皮)超过71个参试无性系平均值的24 66%~82 44%;另选出特早熟及高含糖量无性系各1个,其中11个无性系于2002年通过浙江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进行命名。表2参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