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1)
2023(6157)
2022(5121)
2021(4504)
2020(3435)
2019(7891)
2018(7615)
2017(13996)
2016(7767)
2015(8557)
2014(8538)
2013(8596)
2012(8506)
2011(8035)
2010(8249)
2009(7498)
2008(7342)
2007(6675)
2006(6194)
2005(5929)
作者
(25477)
(21173)
(21132)
(19863)
(13756)
(10253)
(9659)
(8266)
(8231)
(7711)
(7422)
(7123)
(7021)
(6962)
(6915)
(6527)
(6380)
(6253)
(6231)
(6138)
(5618)
(5460)
(5327)
(4947)
(4905)
(4892)
(4735)
(4721)
(4489)
(4279)
学科
(39688)
经济(39654)
(18101)
管理(17067)
地方(16325)
中国(14826)
(12027)
(11946)
企业(11946)
业经(9972)
地方经济(9475)
方法(9439)
(8847)
农业(8632)
(8087)
(7939)
金融(7937)
数学(7920)
数学方法(7862)
(7630)
银行(7617)
(7537)
环境(6917)
发展(6610)
(6591)
(6502)
贸易(6492)
(6246)
技术(6199)
(6179)
机构
学院(114795)
大学(111936)
研究(48108)
(46359)
经济(45301)
管理(37107)
中国(35844)
科学(31234)
理学(30347)
理学院(29833)
管理学(29239)
管理学院(29028)
(26271)
(26251)
(25904)
研究所(23678)
中心(21313)
(20777)
农业(20393)
(19629)
业大(19057)
(17445)
(17372)
(16990)
北京(16954)
师范(16757)
(15988)
财经(15464)
科学院(15366)
技术(14776)
基金
项目(72844)
科学(55695)
研究(52009)
基金(49422)
(44303)
国家(43864)
科学基金(36013)
社会(31993)
(31090)
社会科(30339)
社会科学(30336)
基金项目(25542)
(25514)
(23004)
教育(22883)
自然(22462)
自然科(21912)
自然科学(21899)
自然科学基金(21484)
编号(20886)
资助(20474)
发展(18238)
(17886)
成果(17467)
重点(17107)
课题(16313)
(15274)
(14633)
创新(14386)
计划(14269)
期刊
(61197)
经济(61197)
研究(37634)
中国(30101)
(26431)
学报(22543)
科学(19059)
农业(18407)
大学(16593)
学学(15607)
管理(15480)
教育(15017)
(14190)
(14106)
金融(14106)
业经(11880)
技术(10268)
经济研究(9966)
(9237)
问题(7804)
财经(7459)
图书(6492)
(6488)
业大(6379)
科技(6271)
世界(6095)
商业(6008)
(5900)
(5864)
(5688)
共检索到194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翔  黄忠乾  苗人云  郑林用  周洁  甘炳成  彭卫红  谢丽源  谭伟  唐利民  
为了解毛木耳发菌棚中空气真菌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以及发菌棚内主要的真菌种类,在四川省毛木耳主栽区的接种季节,对毛木耳发菌棚内外空气中24 h的真菌数量和主要种类进行检测,并运用SPSS软件分析了真菌数量与棚内外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关系,结合形态特征和r DNA ITS区序列的综合分析,对发菌棚内分离所得主要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凌晨1:00到5:00时间段中空气真菌数量较小,棚内外空气真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棚内外空气温度和湿度都不呈显著相关性,检测时间内空气中的真菌种类有曲霉属、木霉属、蓝状菌属、链格孢属。本试验显示,凌晨1:00到5:00适宜于毛木耳菌袋接种工作,毛木耳发菌棚中真菌曲霉属的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翔  苗人云  郑林用  叶小金  周洁  谢丽源  甘炳成  谭伟  彭卫红  黄忠乾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彭卫红  黄忠乾  甘炳成  谭伟  郑林用  
以22个毛木耳菌株为研究材料,采用2种温度2种培养基的处理方式,应用DPS生物统计软件,对菌株生长速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培养温度为25℃、培养基为棉籽壳培养基和培养温度为35℃、培养基为酵母培养基的菌丝生长速度一致,生长速度最快的是紫木耳、Au2、琥珀木耳,生长速度最慢的是Ap1192、黄耳10号、抗1;上海1号、Ap117、781菌株3个菌株在25℃、培养基为酵母培养基时生长速度最快,但在35℃高温环境和25℃棉籽壳培养基中生长速度中等,不具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郑林用  
以22个不同来源的毛木耳菌株为材料,采用MEGA4.0软件对ITS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试验结果显示22个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620 bp左右,GC含在50.6%~51.1%,被聚为5个分支,其中黄耳10号和781系统发育关系较近,共同聚在第一个分支,而琥珀聚在第二分支。ITS序列分析试验结果从系统发育角度反映出了研究菌株的遗传关系,是进行毛木耳菌株遗传分析及科学鉴定的重要工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郑林用  王波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2个毛木耳菌株进行分析,应用NTSYSpc2.1生物软件进行遗传聚类,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12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80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技术可将22个毛木耳菌株材料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0~0.846,遗传差异较大,在相似系数为0.421时,22个菌株聚为聚为4个类群,其中在四川广泛栽培的主栽品种黄耳10号、琥珀、781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振江  魏学凯  曹莹  田沛  赵晓静  李春杰  
从最初发现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引起家畜中毒到后来其携带的内生真菌被发现,以及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内生真菌的存在不但导致家畜中毒而且能显著提高宿主在群落中的竞争力,也因禾草内生真菌的这种重要生理和生态作用,使其逐步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也给内生真菌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初期主要是借鉴病原真菌等微生物检测的一些较成熟的方法,对禾草内生真菌进行染色镜检或分离检测,但容易受宿主种类、物候期、检测部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检测结果的不准确。随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林  谷安宇  张馨宇  徐雨然  罗来鑫  李健强  
通过研究3种水稻种子寄藏真菌检测方法的异同和适应性,为提高水稻种子健康检测的针对性提供科学依据。以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3个主栽水稻品种楚粳26、滇优35和宜香9的种子为材料,采用洗涤法、PDA平板法进行种子寄藏真菌检测;同时采用滤纸保湿法对此3个品种以及富优80等产地海拔高度不同的共计20个水稻品种的种子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洗涤法适用于种子外部带菌检测,洗涤时间为20min,洗涤液稀释10倍涂平板可以观测记录带菌的数量,供试水稻种子外部主要携带Aspergillus、Fusarium、Penicillium、Alternaria,它们出现的比例分别为21.4%、17.9%、16.7%和8.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李婧  鲜灵  高俭  周洁  唐杰  
对不同地区栽培的黄背木耳菌株进行了组织分离,获得10个菌株,以2个保藏菌株为对照,对其进行了ISSR、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组织分离菌株与保藏在遗传上存在差异,遗传相似系数在0.630~0.870之间,组织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显著;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也显著,组织分离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明显,最大的相差1倍以上;在产量上表现出组织分离菌株产量较保藏菌株高,增产率在16.48%~90.85%,组织分离培养方法具有复壮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建强  温玉环  陈丽新  黄卓忠  唐军  
【目的】通过综合评价不同毛木耳菌株的栽培性状与特点,筛选出适宜桂南地区栽培的毛木耳优良菌株。【方法】引进全国不同栽培地区的6个毛木耳菌株和近年来桂南地区主要栽培的5个毛木耳菌株,以本地区栽培的毛木耳台毛1号菌株为对照,对不同菌株的菌包菌丝体生长状况、出耳茬数、出耳产量及耳片的部分特性等进行试验比较与分析。【结果】不同菌株菌包生长状况和出耳状况差异明显,菌丝体生长速度高于对照菌株的依次为苏毛3号、川耳7号、漳耳43-28、781、川耳23、川黄耳1号和AP11,其中前5个菌株与对照菌株具有显著差异;对照菌株菌丝体生长密度仅高于川耳10号和781;菌包成活率最高为对照菌株(98.50%),其后依次为川耳7号、苏毛3号、42、漳耳43-28、193和川黄耳1号,其余低于89.50%;8个菌株的出耳茬数与对照菌株相似,140 d左右能形成耳片四茬,且产量比对照菌株提高11.44%~51.28%,产量大小依次为川耳10号、193、川耳23、川黄耳1号、漳耳43-28、42、苏毛3号和川耳7号,采收集中度优于对照菌株第一茬耳的有川耳7号,前两茬耳优于对照菌株的有苏毛3号和漳耳43-28,前三茬耳优于对照菌株的有苏毛3号、漳耳43-28和193;大部分菌株子实体耳片大小较对照菌株优,表现为色泽较深,耳片较厚,但质地偏软,栽培过程中流耳相对偏高。【结论】川黄耳1号、川耳7号、苏毛3号、漳耳43-28和42在菌包生长状况、耳片产量、出耳茬数和耳片性状等方面综合表现较佳,可作为桂南地区优先选用的毛木耳栽培推广用菌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贾定洪  高俭  鲜灵  唐利民  
毛木耳栽培品种颜色主要为紫黑色、紫红色和褐色三大类;在栽培的紫黑色毛木耳品种AHP22中发现白色和浅褐色突变体,对其产量、耳片形态特征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白色突变体和浅褐色突变体在产量上高于野生型,白色突变体APW11较野生型AHP22的产量高12.4%,浅褐色突变体APfc2较野生型APfc1的产量高5.3%,耳片除颜色不同于野生型外,其它形态特征与野生型相似;ISSR标记分析表明白色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36,浅褐色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788,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灿星  王晓鸣  朱振东  武小菲  
【目的】了解国家种质库存小麦的主要寄藏真菌,评价不同地域来源的小麦种质健康状况。【方法】运用吸水纸法、平皿测定法和洗涤法检测了共1 465份库存小麦种质。【结果】在来自陕西、河北和青海的712份小麦种质中,通过吸水纸法共检测到17属近40种真菌,其中陕西小麦种质上的优势菌群主要是交链孢(Alternaria)、根霉属(Rhizopus)、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离蠕孢属(Bipolaris)、芽枝霉属(Cladosporium)、膝葡孢属(Gonatobotrys)和毛壳霉属(Chaetomium)等,河北区小麦的优势菌群为交链孢、根霉属、青霉属、曲...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恩达  陈瑶  吕德国  秦嗣军  
微生物侵染是造成果品腐烂的主要因素,研究影响寒富苹果采后损失的微生物因素,确定关键微生物种群,可为制定寒富苹果采后处理及贮藏技术规程、降低采后损失提供参考。以沈阳地区不同生产示范园套袋和不套袋处理的寒富苹果为试材,结合菌落形态描述和rDNA-ITS序列技术,鉴定分析采收及贮藏过程中果实表面的优势真菌。结果表明:从沈阳地区各示范园采收期和贮藏期套袋和不套袋苹果果实表面共分离鉴定出29种优势真菌,分别来自于青霉属、曲霉属、茎点霉属和链格孢属等10个属。经致病性检测发现,29种优势真菌中有22种可不同程度的侵染果实,致使苹果腐烂,致病比例高达75.86%,其中以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毛霉属和木霉属致病性较强。采收期果实表面的真菌数量为21.03~79.76CFU·cm-2,以康平县示范园套袋处理最低,法库县示范园未套袋处理最高。套袋处理果实表面的真菌数量均低于未套袋处理,如法库县示范园套袋处理较未套袋处理真菌数量降低了49.39%。冷库贮藏处理果面真菌数量随贮藏时间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再平稳的趋势,土窖贮藏处理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至贮藏后期冷库贮藏真菌数量低于土窖贮藏。在采收期果实表面共鉴定出了24种优势真菌,来自于10个属,以青霉属的定植率和相对频度最高,分别为92.86%和30.16%;在套袋对比试验中,果面优势菌属种类不同,套袋果面以青霉菌相对频度最高,而未套袋果面以曲霉属真菌相对频度最高。在贮藏期果实表面共鉴定出了17种优势真菌,来自于8个属,土窖贮藏处理果面优势真菌在菌落数和菌属种类上均高于冷库贮藏处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帆  陈小娟  叶慧丽  
本文利用物理方法(黄板)和生物农药防治木耳出耳期间的菌蝇、菌蚊。结果表明:在使用的几种类型黄板中,杀虫效果最好的为宁波纽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26 cm×30 cm(有格)类型,粘虫量比对照增加162.09%,黄板使用的最佳条件为:黄板悬挂高度距地面1.8 m,黄板大小26 cm×30 cm,悬挂密度:堆放菌包巷内间隔2 m悬挂1张黄板,悬挂方向:与菌包放置方向平行。使用所有农药与对照相比都达到增产的效果,特别是除虫菊的效果最好,比对照增产50.12%,且在第三潮菇上没有检测出农药残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李小林  周洁  彭卫红  谭伟  黄忠乾  甘炳成  
【目的】构建毛木耳农杆菌介导转化双元表达载体,为毛木耳后续多功能纤维素酶基因Mfc转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EcoR I酶切p PK2质粒并回收大片段,应用实验设计引物分别对扩增毛木耳Gpd启动子、Mfcsg基因、intron、Hpt基因,通过无缝克隆方法,将p PK2质粒大片段与表达序列同源组装,分别构建农杆菌转化载体pAKMFC、pAKIMFC。【结果】测序验证发现各个元件都已在改造后的载体中进行了正确组装,符合实验预期。【结论】本实验通过毛木耳Gpd启动子、Mfcsg、Hpt潮霉素B抗性基因和终止子组装,构建形成了能够应用于毛木耳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多功能纤维素酶基因双元表达质粒p AKMFC和p AKIMFC,为多功能纤维素酶Mfcsg基因转化增强毛木耳纤维素降解能力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文瑞  李德翠  徐刚  孙艳军  韩冰  史珑燕  
【目的】为探明臭氧灭菌对大棚内番茄和辣椒田间病害发生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番茄和辣椒为试材,采用新型臭氧发生器,研究增施不同浓度的臭氧对大棚内番茄和辣椒田间病害发生率、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增施臭氧能显著降低番茄和辣椒的田间病害发生率,同时能促进产量的增加。增施臭氧能显著提高番茄和辣椒的单果重、果实纵径和横径、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同时能显著增加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番茄果实的有机酸含量和糖酸比、辣椒果实的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论】综合考虑,使用这种新型的臭氧发生器,在番茄和辣椒大棚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