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9)
2023(7039)
2022(6287)
2021(5702)
2020(5261)
2019(12174)
2018(11990)
2017(23093)
2016(13389)
2015(15137)
2014(15486)
2013(15474)
2012(14767)
2011(13513)
2010(13584)
2009(12752)
2008(12951)
2007(11948)
2006(10233)
2005(9089)
作者
(44144)
(37275)
(37100)
(35221)
(23552)
(18127)
(17037)
(14730)
(13889)
(13372)
(12697)
(12585)
(12138)
(12087)
(11941)
(11797)
(11563)
(11046)
(10798)
(10745)
(9552)
(9300)
(9191)
(8441)
(8431)
(8392)
(8326)
(8246)
(7896)
(7733)
学科
(54115)
经济(54062)
(31529)
管理(30924)
方法(28627)
数学(25557)
数学方法(25249)
(23801)
企业(23801)
(16367)
(15651)
(12686)
中国(12145)
(10831)
贸易(10830)
(10486)
农业(10424)
地方(10186)
业经(9872)
(8775)
(8371)
理论(8084)
环境(7717)
(7591)
财务(7574)
财务管理(7549)
(7399)
(7366)
金融(7362)
银行(7334)
机构
大学(202929)
学院(200058)
(76328)
经济(74631)
研究(73351)
管理(70820)
理学(61242)
理学院(60418)
管理学(58963)
管理学院(58598)
中国(52176)
科学(51897)
(49772)
(43984)
(41274)
业大(40112)
农业(40059)
研究所(38266)
(33521)
中心(32988)
(31537)
北京(27540)
财经(27174)
(26707)
农业大学(26699)
师范(26318)
(25867)
(24523)
(24482)
(24257)
基金
项目(137345)
科学(104384)
基金(97644)
研究(91249)
(89323)
国家(88641)
科学基金(72371)
(55052)
社会(54349)
基金项目(52047)
社会科(51355)
社会科学(51334)
自然(50307)
自然科(49100)
自然科学(49081)
自然科学基金(48215)
(46965)
教育(42568)
资助(41207)
编号(35949)
重点(32005)
(29886)
成果(29708)
(29422)
计划(29172)
(27669)
科研(27655)
科技(26885)
创新(26040)
课题(25723)
期刊
(79381)
经济(79381)
研究(52195)
学报(45478)
(44088)
科学(37679)
中国(37222)
大学(32144)
学学(30703)
农业(29432)
(26061)
管理(21943)
教育(18773)
(16379)
技术(15561)
(14233)
金融(14233)
财经(13106)
业大(12985)
业经(12732)
(12724)
经济研究(12643)
问题(11346)
(11236)
林业(10916)
统计(10625)
农业大学(10582)
科技(10246)
技术经济(9885)
图书(9478)
共检索到286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红岩  陈欢  徐环李  
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技术,对内蒙古毛乌素沙地切叶蜂科的8种野生蜂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I)基因片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扩增得到658bp的基因片段长度,碱基组成的A+T为75.8%,含量显著高于G+C(24.2%)含量。共检测到203个变异位点,占总位点的30.9%。变异位点转化数明显少于巅换数,巅换主要以A-T之间为主。采用邻接法(NJ)、最大似然法(MP)和UPGMA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海切叶蜂Megachile maritima和大和切叶蜂M.japonica亲缘关系最近;北方切叶蜂M.manchuriana、双斑切叶蜂M.leachella和凹足切叶蜂Meg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山宝琴  贺学礼  
为了进一步研究蒿属植物系统分类及植物适应极旱生环境的机理,运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毛乌素沙地12种蒿属植物叶的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2种蒿属植物的叶片分等面叶和异面叶两种类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条形和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弓形、浅波状和深波状;气孔器以不规则型为主,仅有1种为环列型,保卫细胞椭圆形或圆形,隆起,气孔排列方式为平列型和散乱型,气孔指数差异较大。12种蒿属植物叶片具有明显的强旱生植物结构特征,如叶面积显著缩小,表皮毛发达,角质膜厚,栅栏组织极为发达并具环栅结构,维管束多且具维管束鞘,气孔器密集,均生于表皮细胞水平下面,孔下室较大等。12种蒿属植物的叶解剖特征表现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娜  郭晓华  刘广纯  
对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6种金龟子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基因部分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从GenBank中检索4个种的COI基因序列,比较其同源性并获得了长度为624bpCOI片段。10个种的COI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共有440个变异位点,192个简约信息位点,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63.6%)。转换(TV)和颠换(TS)在科内、科间存在明显差异。科内种间TV+TS小,各科不同种与外群之间TV+TS较大;TV/TS则呈现相反的趋势。以黑蜣科(Passalidae)的具角黑艳甲(Odontotaenius disjunctus)作为外群,采用P-di...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维明  张新时  
为了揭示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养分资源的适应性反应 ,分析了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滩地中土壤养分状况、生物量和养分在植株不同结构中的分配以及植株对不同养分的利用和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 :(1) 3种生境中的氮、磷、钾、钙和镁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2 )生物量、氮和磷在叶片中分配比率随氮和磷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而在根中的分配恰好相反 ;(3)氮和磷重吸收效率、钾利用效率和重吸收效率、钙和镁利用效率随相应养分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氮和磷利用效率随氮和磷可利用性的降低而降低 ;(4)叶片和根系对养分内循环的贡献恰好相反 ;(5 )根分布对不同养分异质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广才  于卫平  刘伟泽  王富伟  黄利江  张德龙  
从群落数量结构与干物质生产方面对刘家窑头流域赵家塘不同治理措施下的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林草复合措施植被恢复效果最好,灌木林地植被恢复优于乔木林地,杨树纯林地效果较差;草方格固沙能使植被迅速恢复;喷撒化学固沙剂对迎风坡植被恢复的效果较为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岳  刘学敏  哈斯额尔敦  
毛乌素沙地较我国其他沙漠、沙地具有显著的自然资源优势,且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故适宜进行产业化治理的实践和研究。本文梳理了位于毛乌素沙地11个县级区域和作为对照的库布齐沙漠3个县级区域的"沙产业"企业情况,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县级区域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农林牧渔业发展、"沙产业"企业规模等信息进行分析,可知:在14个县级区域中,榆阳区"沙产业"发展水平排名第一,盐池县排名最后;榆林市"沙产业"总体发展情况最好,鄂尔多斯市次之;毛乌素沙地东南部的"沙产业"发展水平显著优于西北部;库布齐沙漠"沙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对毛乌素沙地的沙漠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汉良  彭永兴  王芳  孟学平  阎斌伦  董志国  
对文蛤(Meretrix meretrix)、青蛤(Cyclina sinensis)、江户布目蛤(Protothaca jedoensis)、薄片镜蛤(Dosinia corrugata)、紫石房蛤(Saxidomus purpuraus)和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6种帘蛤科(Veneridae)贝类的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PCR扩增并测序,以期获得这一序列的基本特征,评估其种间变异程度,探讨这一序列在种类鉴定和分子系统发育等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测序结果表明,文蛤、青蛤、江户布目蛤、薄片镜蛤、紫石房蛤和菲律宾蛤仔18S rRNA基因序列全长分别为1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晓松  吴波  范文义  王刚  杨洪晓  王妍  
采用光谱混合分析(SMA)技术,选取农地、裸沙、沙生植被、水和盐碱地作为基本组分,以位于半干旱区的毛乌素沙地的典型地区为例,进行了荒漠化土地混合像元分解和荒漠化信息提取的尝试,并与穗帽变换和监督分类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和NDVI方法进行了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光谱混合分析技术用于荒漠化信息提取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NDVI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军红  徐义萍  王文鑫  何季  彭炜峰  
为探索毛乌素沙地油蒿植冠下表层土壤结构与土壤稳定性的关系,分析了油蒿植冠微环境下土壤粒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表明:油蒿植冠下表层土壤机械组成以砂粒为主,占总质量的81.51%,其次是粉粒,占16.66%,粘粒含量最少,占1.83%,有机质平均含量4.52 g/kg,总氮平均含量0.19 g/kg,受油蒿植株形态结构特征等因素影响,油蒿植冠下表层土壤不同方向、同一方向不同距离处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状况存在差异;油蒿植冠下表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介于1.694至1.876之间,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砂粒、粉粒的相关性不显著,与土壤有机质、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微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颗粒单元,其含量及组成与土壤抗侵蚀性密切相关,在对油蒿群落进行恢复重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油蒿植冠微环境下表层土壤粒径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秀绒  卜崇峰  郝红科  杨延征  张广军  
利用典型地物高光谱数据和TM遥感影像,对毛乌素沙地处于旺盛生长期(7—9月)的由苔藓结皮主导的生物结皮进行了提取研究。结果表明:1苔藓结皮在生长期具有与绿色植物相似的光谱曲线变化趋势;红边参数显示,二者除红边位置非常接近外,红边振幅、红边宽度和红边面积差异均较大;在近红外区域,苔藓结皮比绿色植物的反射率低很多;苔藓结皮无明显的553 nm反射峰;低盖度苔藓结皮(33%)、藻类结皮和植被枯落物在整个波段光谱曲线比较接近,与裸沙相比,三者反射率均较低。2基于TM影像,用生物结皮指数(BSC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监督分类和坡度分级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生物结皮,发现苔藓结皮的像元面积为0.7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  刘新月  母艳梅  刘鹏  贾昕  
【目的】探讨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长期趋势特征和年际波动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利用2001-2020年的MODIS MOD13Q1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在TIMESAT3.3软件中利用动态阈值法提取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指标,包括生长季开始日期(SOS)、生长季结束日期(EOS)和生长季长度(LOS),分析SOS与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的时间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偏相关性分析法探究其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结果】(1)物候指标的多年均值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异:SOS平均在第(140±15)天(儒略日),从西到东以及从北向南逐渐提前;EOS平均在第(291±6)天,从北向南逐渐推迟;LOS平均在(151±18) d,从西到东以及从北向南长度逐渐延长。(2)物候指标在研究期内整体趋势:SOS呈现提前趋势(0.58 d/a);EOS呈现推迟趋势(-0.25 d/a);LOS呈现显著延长趋势(0.83 d/a)。物候长期趋势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异,总体上由西向东逐渐变慢。(3)毛乌素沙地植被物候(SOS、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都受同样的气象因子影响。毛乌素沙地S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都与季前第一个月的温度与降水呈负相关,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都与季前第一个月的温度与季前累计降水呈正相关。【结论】随经度和纬度的增加,毛乌素沙地SOS与LOS分别呈现提前和延长的趋势。SOS的提前和EOS的推迟导致LOS呈现延长的趋势,且西部区域LOS延长的速率高于东部区域;SOS与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在降水较多的中东部地区主要受温度影响而分别提前和推迟,而在降水偏少的西部地区,SOS和EOS的长期趋势与年际波动主要受降水影响而分别提前和推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学林  刘翠英  
为了解毛乌素沙地资源植物类型、数量、用途及其利用现状,确定该区资源植物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采用东、中、西3条线路,经过3个阶段,历时21 d,行程5000多公里,对毛乌素沙地资源植物进行综合考察,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论证,最后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毛乌素沙地资源植物开发利用途径与保护措施。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区资源植物较为丰富,按主要用途将毛乌素沙区资源植物分为4类,即食用资源植物、药用资源植物、工业用资源植物和防护与观赏资源植物。食用资源植物共有8类82科229属320种,其中野生饲料植物类种数最多,为106种,其次为野菜植物类,为74种,蛋白类植物类最少,为11种;药用资源植物共有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卓  黄荣凤  王林和  张国盛  
为了研究天然臭柏种群的径向生长发育规律,根据群落的更新进程,将毛乌素沙地的天然臭柏群落划分为4个发育阶段,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各个发育阶段的地径和匍匐茎长度,采集地径及距地径20 cm处的树盘;用WinDENDROTM年轮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年龄及年轮宽度,分析毛乌素沙地不同发育阶段天然臭柏的径向生长特性。结果表明:臭柏在30年内径向连年生长曲线呈不稳定的波动变化,变异系数为48.61%;在前10年生长缓慢,年平均生长量仅为0.2 mm;13~20年为臭柏径向生长的速生期,年生长量均大于1.0 mm,最大可达1.8 mm;之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径向生长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生长量在0.34~0.73...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温国胜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在毛乌素沙地天然臭柏Sabinavulgaris群落分布区内随机选择24个臭柏灌丛,测定臭柏灌丛边缘匍匐枝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上的年生长量,并且在各个臭柏灌丛的边缘和中心设置小样方,测定小枝密度、枝下枯枝长及气体交换特征,研究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动态。结果表明:①毛乌素沙地臭柏群落以10.2cm.a-1的半径生长量向外扩大,群落扩大的速率在年度间差异较大,在各个方向上差异较小。②臭柏群落的扩大速率随地下水的下降而减小。③群落景观的边缘效应明显,群落边缘比中心有较大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图3表3参15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潘迎珍  刘冰  李俊  
以内蒙古乌审旗为例,在调查研究该旗沙化土地治理现状的基础上,剖析毛乌素沙地防沙治沙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结合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建设,提出了毛乌素沙地“十一五”综合治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发展思路,实施“区域治理、重点突破”战略,坚持发展、保护和提高并重,以发展、保护为主,坚持“精造林、大封育、广飞播”,实行项目管理,落实责任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