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7)
2023(6946)
2022(5930)
2021(5521)
2020(4821)
2019(10818)
2018(10563)
2017(19973)
2016(11541)
2015(12387)
2014(12503)
2013(12312)
2012(11641)
2011(10596)
2010(10731)
2009(9593)
2008(9841)
2007(8717)
2006(7591)
2005(6552)
作者
(38758)
(32923)
(32478)
(30783)
(20686)
(16011)
(14553)
(12846)
(12400)
(11914)
(11654)
(11173)
(11024)
(10737)
(10531)
(10320)
(9785)
(9579)
(9454)
(9326)
(8646)
(8233)
(8083)
(7436)
(7364)
(7364)
(7164)
(7159)
(6867)
(6817)
学科
(43216)
经济(43167)
(28467)
管理(27234)
(22435)
企业(22435)
方法(22333)
数学(19580)
数学方法(19335)
(16326)
(11779)
(10280)
中国(9638)
业经(8672)
农业(8070)
(7572)
贸易(7572)
(7496)
(7283)
理论(7209)
地方(7150)
技术(6704)
(6703)
财务(6695)
财务管理(6681)
环境(6594)
企业财务(6493)
(6268)
金融(6265)
(6238)
机构
大学(172657)
学院(169892)
研究(65808)
(60651)
经济(59365)
管理(58485)
理学(51477)
理学院(50677)
管理学(49333)
管理学院(49045)
科学(48805)
(46132)
中国(45470)
(37777)
(37467)
业大(37208)
农业(36611)
研究所(35298)
中心(27669)
(26806)
(26041)
农业大学(24409)
(24029)
北京(23530)
(23256)
(22947)
师范(22887)
财经(22329)
(21781)
科学院(21516)
基金
项目(125045)
科学(96074)
基金(91211)
(86613)
国家(85983)
研究(78183)
科学基金(69560)
自然(50337)
自然科(49165)
自然科学(49142)
基金项目(48870)
(48720)
自然科学基金(48285)
社会(48097)
社会科(45525)
社会科学(45508)
(43134)
资助(37764)
教育(36177)
重点(29951)
计划(28180)
编号(27756)
(26803)
科技(26136)
(26029)
科研(25467)
(25311)
创新(23846)
成果(22134)
(21955)
期刊
(62097)
经济(62097)
学报(45829)
研究(42110)
(40274)
科学(37579)
大学(32471)
中国(31689)
学学(31432)
农业(26994)
(19772)
管理(18898)
(15062)
教育(14908)
业大(14067)
林业(14028)
(11932)
(11371)
金融(11371)
财经(11146)
技术(11097)
农业大学(10752)
业经(10522)
科技(10415)
资源(9759)
经济研究(9685)
(9573)
问题(8813)
自然(8142)
中国农业(7827)
共检索到238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尔查   王铮   李梓豪   李卓凡   董大伟   宝虎   高润红  
[目的]研究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为探寻科学合理的沙地生态修复模式及近自然植被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毛乌素沙地4种典型人工林(Ⅰ:樟子松人工林;Ⅱ:杨树人工林;Ⅲ:沙柳人工林;Ⅳ: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人工林林下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及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并进一步探讨二者间的关系。[结果]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种类由多到少依次为小叶锦鸡儿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杨树人工林>沙柳人工林,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种类较多,占总植物种类的65.39%。4种人工林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人工林表层土壤pH值、有机质、有效磷、水解性氮和颗粒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樟子松人工林土壤pH值显著低于其他3种人工林,乔木林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含量高于灌木林,灌木林土壤有效磷含量比乔木林高,4种人工林土壤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影响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土壤因子为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以及粒度成分。[结论]毛乌素沙地不同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具有差异,不同人工林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有机质、有效磷、pH、水解性氮为影响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土壤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尔查   王晓江   王铮   李梓豪   洪光宇   李卓凡   杨海峰   高孝威   赵学军  
[目的 ]研究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对沙地植被恢复成效的评价和人工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林分郁闭度、密度等林分因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 ]研究区杨树人工林林下共发现植物32种,隶属于12科28属,其中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最多,占总植物种的62.51%;林下草本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物种的78.13%,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中旱生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5.00%,其次为旱中生和中生植物;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20~3.17,Simpson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8~0.8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5~2.34,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16~0.48,林龄32年生时林下物种多样性最高;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林分郁闭度和密度与林下灌木层盖度之间存在负效应关系,人工林郁闭度较高时,林下无灌木层形成。林分郁闭度的增加有利于草本层的发育,而林分密度与草本层盖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之间存在负效应关系,灌木层对草本层的影响与乔木层相似。[结论 ]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较高,灌木种类较少,其大小受郁闭度和密度等林分因子的影响较明显。适当调控林分密度和结构,将有利于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和近自然改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陆海飞   徐建民   李光友   马宁   粟国磊   张云东  
[目的 ]对比滇南山地桉树纸浆林不同龄组的林分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相关性,探索桉树人工林从幼龄林至过熟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土壤理化性质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规律,旨在为桉树纸浆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选取土壤以粗粒结晶岩、泥类岩和碳酸盐岩发育形成的赤红壤或红壤,海拔1 400~1 700 m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样地106块,分属5个不同龄组,通过方差、多重比较和冗余分析不同龄组的生长指标、土壤因子和植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揭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不同龄组尾巨桉的树高、胸径和活立木蓄积量随林分生长而呈增长趋势,中龄林时增速较快,而到成熟林(7~8 a)时增速放缓。不同龄组间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差异显著,并随林分生长过程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近熟林时达到最高值。不同龄组的土壤全氮差异显著,且林木树高、胸径和活立木蓄积量的生长与全氮有较强正相关。尾巨桉林下草本和总灌草的丰富度指数、草本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有效锌呈正相关。灌木的丰富度指数与土壤含水量、有效氮、有效铜呈正相关。草本和灌木的Shan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全氮呈正相关,与土壤密度、pH值呈较大的负相关。灌木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全钾呈正相关。其中,土壤有机质对尾巨桉林下植被多样性的影响最大,解释比例达18.3%(F=13.21,P<0.05)。[结论 ]滇南山地立地生境相近的尾巨桉人工林,幼龄林生长与草本植物存在竞争关系,植物多样性对土壤结构及其物理性质的影响大于化学性质的影响,近成熟时,总灌草、灌木生物多样性达最大值,揭示了近成熟后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进入自恢复演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磊   潘丕克   李淳   徐庆祥   姚博   徐阳   刘晴   丁琳琳   张妍  
【目的】探讨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影响,寻找适合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的间伐方式。【方法】对辽东山区34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进行均匀间伐(蓄积采伐强度31%)和带状间伐(蓄积采伐强度50%)。以人工更新的红松、水曲柳复层林为研究对象,以日本落叶松人工单层纯林为对照(CK),以均匀间伐为T1处理,以带状间伐为T6处理,比较不同间伐方式对日本落叶松及其更新树种人工林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率均随间伐强度的提高而提高;不同处理的林分蓄积量表现为CK>T1>T6;T6处理的地径、树高、冠幅均大于T1处理。(2)T1处理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的物种丰富度(R0)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提高;T6处理的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与CK的差异不显著,但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有所降低。(3)T1和T6处理均降低了土壤容质量,提高了土壤持水量,T1处理的效果优于T6处理;T1、T6处理均改善了土壤化学性质,提高了土壤酶活性;不同处理土壤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含量表现为T1>T6>CK;T1、T6处理土壤的pH值,全磷、有效磷含量,脲酶活性均高于CK,但T1、T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T1>CK>T6;T1处理土壤的全钾含量,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大于CK;采用熵权法对经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经营效果的得分排序为T1>T6>CK。【结论】均匀间伐是构建日本落叶松人工复层林较适宜的间伐方式。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周树平  
本研究以广东省揭阳市、云南河口、云南勐腊和海南省柚木人工林为对象,设立91个样地,通过调查样方的植被种名、株数、高度及盖度等,并采集020cm和2040cm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不同密度、林龄、坡位和区域的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二者的相关性,并以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其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主成分分析来评价柚木人工林的立地质量,为柚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野外调查和内业处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广东揭阳不同林分密度柚木人工林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林下植被Shanno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俊  刘宪钊  贾宏炎  明安刚  陈贝贝  陆元昌  
【目的】研究近自然化改造下杉木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及其动态变化,探究改造后林下植被—土壤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评估人工经营措施对杉木人工林群落的生态影响,为该区未来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3种不同经营模式的杉木近自然改造林分和未经改造的杉木人工纯林作为对照,分析林下灌木和草本群落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水平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改造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未改造纯林。土壤理化指标在不同经营模式下变化特征不同,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受采伐影响明显(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启越  张卫强  赵连清  迟明峰  罗桂生  郑晓敏  贾忠奎  王清春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皆伐前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及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在油松林皆伐后植被恢复和发育阶段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林分结构稳定、发挥更高生态效益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经营措施建议。【方法】采用时序研究法,在河北平泉地区选择立地一致的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32年中龄林、40年近熟林、53年成熟林)和皆伐后不同时间(5、10、24 a)的天然更新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松人工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与土壤水分间的相关性。【结果】1)皆伐前后6种林分样地共出现灌木植物21种,草本植物65种,不同样地林下植物组成存在差异。胡枝子在各林分样地均有出现,且重要值均> 20%,在灌木层优势地位明显;草本层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18种,其次是蔷薇科和禾本科,分别为6种和4种。2)不同林分样地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皆伐前随着林龄增加林下植物多样性逐渐增加;皆伐后灌木层植物多样性表现为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且变化幅度明显,伐后10 a灌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为1.40、0.61、1.24和0.74,与53年样地差异不显著。皆伐后不同时间的天然更新林草本层植物多样性均与伐前53年样地的差异不显著,皆伐对灌木层植物的影响较大。3)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较一致,表现为伐前随林龄增加而逐渐增加,伐后5~10 a仍保持较高水平,伐后24 a出现下降,经相关分析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水分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伐前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主要与林分密度降低、光照条件改善有关,伐后主要与油松天然更新及种间竞争有关。依靠油松天然更新恢复的林地保持了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在皆伐10 a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建议在此时对油松更新苗进行人工抚育、降低密度以维持植物多样性。土壤水分是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关键生态因子,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和林下植被的恢复和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段文军  李达  李冲  
【目的】分析不同林龄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种子库多样性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从而为桉树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样带网格对1~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的林下植物和土壤种子库以及10种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同地带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2种乡土人工林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1)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土壤种子库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也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2)3年生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丰富度,3~4年生尾巨桉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则高于1~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和杉木林。3)3~5年生尾巨桉人工林土壤种子库多样性高于杉木林。马尾松林的土壤种子库多样性高于杉木林和1~5 a尾巨桉人工林。4)林下透光率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种子库多样性的主导因子,土壤容重、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毛管含水量是次要影响因子。凋落物现存量对土壤种子库有显著影响。【结论】桉树人工林的林下植物和土壤种子库多样性均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并非所有桉林人工林林下植物和种子库多样性低于乡土人工林,林下透光率是其主导因素,这与人工林的种植密度和郁闭度有密切关系。通过合理桉林间伐和间种乡土树种可提高林下透光率和生态环境异质性,从而促进桉树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和可持续经营。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献予  刘平  魏忠平  潘文利  范俊岗  邱月  马成才  
为研究渤海沙质海岸不同防护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及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以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沙质海岸的6种典型防护林(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杨树纯林、刺槐近熟林、刺槐中龄林、刺槐幼龄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草本植物多样性相关分析,揭示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6种林分类型能降低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pH值,可增加土壤含水量、全氮量、有效磷含量。刺槐纯林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使土壤含水量增加62.9%,土壤全氮增加28.5%,土壤有效磷增加314.4%,pH值降低36.1%;不同林分类型草本植物多样性有一定的差异,油松刺槐混交林的草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琴  戴伟  夏良放  邓宗付  于海霞  聂立水  
该文通过对江西大岗山地区马尾松纯林、马褂木纯林、杉木纯林及马褂木-桤木混交林与对照次生林的土壤理化性质状况的比较,研究了不同人工林更新方式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马褂木纯林对土壤孔隙状况的改善表现出一定的作用外,其他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土壤孔隙状况恶化的变化趋势;各人工林林下土壤养分指标均显著降低,4种人工林类型中,马褂木纯林土壤养分状况恶化程度最强烈;土壤有效铁、有效锌含量明显降低,但各层土壤有效铁含量仍高于土壤有效铁临界值,而土壤有效锌含量的降低导致土壤缺锌状态的加剧;杉木纯林有利于土壤有效铜积累,而其他3种人工林林下土壤表现出表层增加,下层降低的变化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沛健  徐建民  卢万鸿  潘松海  陈马兴  李孔生  尚秀华  
【目的】探讨雷州半岛地区不同林龄尾细桉人工林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为尾细桉人工林科学种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9年生9个林龄的尾细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标准样地调查林下植被,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尾细桉人工林林下共出现植物种类30科59属63种,大青、白楸和银柴是灌木层最常见的树种,飞机草为草本层的优势种。除草本层Simpson指数外,不同林龄尾细桉林下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具有显著差异,物种丰富度随着林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随着林龄的增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整体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随着林龄的增加出现明显的波动性,林龄大于4 a时都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不同林龄尾细桉人工林的土壤容重差异不显著(P> 0.05),但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均显著(P <0.05)。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容重、有机质、全磷含量与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雷州半岛尾细桉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随林龄变化差异显著,土壤环境能显著影响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在生产经营中要做好整地、补充磷肥及抚育间伐等管理,保持良好的土壤性能,从而维持生态群落的稳定性,促进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吕康婷  张二山  李思颖  靳姗姗  周梦丽  闫东锋  
[目的]探究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的主导因子,旨在为营造健康稳定的黄山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河南省大别山区黄柏山林场40年生黄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计算林分角尺度、混交度、空间密度指数、林层指数、开敞度和Hegyi竞争指数等6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和林下草本、灌木以及更新树种植物多样性测度指标,分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中,与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灰色关联度最大的为角尺度,而与灌木和更新植物多样性灰色关联度最大的为混交度。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角尺度与林下草本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以及灌木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混交度与草本Pielou均匀度指数、灌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空间密度指数与林下更新树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崔飞  邓湘雯  邓东华  李艳琼  项文化  方晰  赵丽娟  闫文德  
以湖南省会同县炼山造林后4个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炼山造林后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个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丰富,总物种数达到167种,分属于65科,127属;4个年龄阶段林下植被物种总数分别为74、85、76、68,草本的总数量在3 a时就达到最大值,平均高到7 a时,达到最大值;灌木的株数密度在7 a达到最大,随后开始降低,平均高则随林分年龄的增加而增大;林分中藤本的数量基本不变。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林下植被的物种相似性指数相对降低;菝葜Smilax china、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广东蛇葡萄Am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曹现富   王晓丽   邹广权   李艳   付朴艳   李华   李妹   唐君培   曹子林  
【目的】探讨坡向对尾巨桉人工林林木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忙安林场8 a生尾巨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坡向(阳坡、半阳坡、阴坡、半阴坡),每个坡向3个样地,采用样地调查对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树高、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和单株立木材积及植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进行研究。【结果】坡向对尾巨桉人工林的林分平均胸径(P=0.000)、林分平均树高(P=0.000)、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P=0.001)和单株立木材积(P=0.005)均具有极显著影响,且阳坡的各生长指标均极显著大于阴坡,半阳坡和半阴坡为过渡组。4个坡向尾巨桉人工林林下灌木植物共有40种,隶属于23科36属;同时草本植物共有30种,隶属于16科28属;4个坡向中,半阴坡的林下物种数最多。尾巨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P=0.013)、Simpson指数(P=0.047)和Pielou指数(P=0.029)在坡向间均有显著差异,但Shannon-wiener指数(P=0.127)在坡向间无显著差异;阳坡灌木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显著大于阴坡,阴坡灌木层植物的Pielou指数显著大于阳坡。尾巨桉人工林林下草本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阴坡,最小值均在阳坡;草本层植物的Margalef指数(P=0.013)、Simpson指数(P=0.036)和Shannon-wiener指数(P=0.035)在坡向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阴坡均显著大于阳坡;草本层植物的Pielou指数在坡向间无显著差异(P=0.114)。【结论】4个坡向中,半阴坡的林下物种数最多,阳坡更利于林木生长和灌木层植物的生存,阴坡更利于草本层植物的生存,综合考虑林木生长和林下植物多样性,阳坡为尾巨桉的适宜造林坡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汤景明  孙拥康  冯骏  林孝培  
以湖北省建始县长岭岗林场日本落叶松中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对不同强度间伐后4年的林分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随间伐强度的增大,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等显著增加,而林分蓄积量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表现出在较小间伐强度(50%)下降的趋势。抚育间伐可以增加林下植物的多样性和生物量,且强度间伐的效果最好。间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受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林下植物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必将发生变化。营林实践中,通过对间伐后的林分人工补植相对耐荫的阔叶树种,能增加林下木本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