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27)
- 2023(12021)
- 2022(10860)
- 2021(10221)
- 2020(8839)
- 2019(20887)
- 2018(21094)
- 2017(41747)
- 2016(22974)
- 2015(26244)
- 2014(26790)
- 2013(26677)
- 2012(24522)
- 2011(22053)
- 2010(22075)
- 2009(20322)
- 2008(19963)
- 2007(17723)
- 2006(15085)
- 2005(13111)
- 学科
- 济(93406)
- 经济(93309)
- 管理(64087)
- 业(62256)
- 企(50927)
- 企业(50927)
- 方法(48103)
- 数学(42403)
- 数学方法(41983)
- 农(25206)
- 中国(23437)
- 财(23044)
- 学(20771)
- 业经(19215)
- 地方(18836)
- 贸(17245)
- 贸易(17241)
- 农业(16852)
- 易(16704)
- 制(15319)
- 理论(14996)
- 务(14964)
- 和(14908)
- 财务(14895)
- 财务管理(14861)
- 环境(14014)
- 企业财务(13990)
- 技术(13655)
- 银(12662)
- 银行(12610)
- 机构
- 大学(331136)
- 学院(329321)
- 管理(132938)
- 济(129082)
- 经济(126153)
- 理学(116027)
- 理学院(114762)
- 管理学(112790)
- 管理学院(112212)
- 研究(106567)
- 中国(77409)
- 京(70123)
- 科学(68974)
- 财(57143)
- 农(55995)
- 所(54475)
- 业大(52328)
- 研究所(50075)
- 中心(48763)
- 江(47037)
- 财经(46749)
- 农业(44347)
- 北京(44205)
- 范(43378)
- 师范(42985)
- 经(42363)
- 州(38441)
- 经济学(38153)
- 院(38145)
- 经济管理(35048)
- 基金
- 项目(226989)
- 科学(176512)
- 研究(164729)
- 基金(162899)
- 家(141506)
- 国家(140326)
- 科学基金(119687)
- 社会(100773)
- 社会科(95307)
- 社会科学(95278)
- 省(89674)
- 基金项目(88007)
- 自然(79318)
- 自然科(77388)
- 自然科学(77365)
- 自然科学基金(75956)
- 教育(75890)
- 划(75317)
- 编号(68875)
- 资助(67677)
- 成果(55499)
- 重点(50368)
- 部(50052)
- 发(47965)
- 创(46633)
- 课题(46575)
- 科研(43924)
- 创新(43435)
- 大学(42562)
- 教育部(42507)
- 期刊
- 济(136204)
- 经济(136204)
- 研究(92218)
- 中国(56664)
- 学报(53833)
- 农(50007)
- 科学(48673)
- 管理(44566)
- 财(43138)
- 大学(39689)
- 学学(37299)
- 教育(35114)
- 农业(34727)
- 技术(28623)
- 融(23918)
- 金融(23918)
- 业经(23005)
- 财经(21858)
- 经济研究(21355)
- 经(18455)
- 问题(18452)
- 图书(17942)
- 业(17865)
- 技术经济(16847)
- 理论(16757)
- 科技(15853)
- 实践(15552)
- 践(15552)
- 版(15458)
- 商业(15170)
共检索到460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建萍 陈增堂
作者针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中日趋增多的违约改派现象,从政策层面、社会层面和研究生个体层面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违约改派现象的利弊进行了实事求是的研究,从操作层面提出了减少以至取消违约改派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杜丽 钱云光
以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两所电子类高校为例,分析了电子信息类毕业研究生就业的基本特点以及影响研究生就业的消极因素,对改进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毕业研究生就业流向引导与调控研究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分配就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变过去统包统配的“分配体制”为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以学校为中介,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研究生直接进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办法。这一改革调动了用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谢红梅 林夏芬
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特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时期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切实可行的对策以及今后改革研究生就业体制的构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伟 吴海燕
在研究生持续扩招,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女研究生的就业态度是直接影响她们就业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了女研究生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女研究生 就业 调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谢懿真 闫嘉航 王秋丽
选取国内2015年研究生毕业人数超过1000名的9所农林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分析样本,分别从毕业生结构组成、就业率、就业行业分布、单位性质、就业地域等方面着手,对当前农林院校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并就从中发现的问题和可行性对策予以探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马永霞 马立红
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2001-2015年CNKI数据库中CSSCI收录的519条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研究的论文为样本,通过文献计量法和相关分析法,使用CIteSpaCeⅢ绘制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研究的作者与研究机构聚类图谱、关键词聚类图谱和时区视图,并以"就业增长"为重要动力、以"适应性研究"为主要方向,以"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为研究背景,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与产业结关系研究的特点与趋势。
关键词:
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 可视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丽萍
以云南省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11所高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抽样调查法,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并辅之以相关对象座谈等工作,得出了云南省研究生就业取向的几个特点:就业地点是研究生就业选择的首要因素,非参数检验显示男、女生在该问题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巨大的就业压力引起研究生过度的焦虑。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研究生的就业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碧虹 陈剑光
借助外部性理论分析,指出导师在研究生就业中所具有的影响作用,属于导师工作的正外部效益;研究生就业时受导师工作外部性的影响,可能会使就业成本降低,就业效用提高;导师工作外部性可以通过适当补贴和市场调节等合理途径内在化。认为如果人为地扩大导师职责范围,甚至将研究生就业情况作为考核导师的指标,则可能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双向选择,最终导致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
关键词:
研究生导师 职责 外部性 就业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盘芝明 杨光 文冬梅
市场经济对毕业生研究生就业的负面作用与对策研究盘芝明,杨光,文冬梅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逐步建立,促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毕业研究生就业也带来深刻的影响。市场经济对研究生就业会产生哪些影响?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应该怎样主动适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谌喜兵
针对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求助能力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在心理求助方面的需求情况和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心理帮助的现实情况,发现高职院校在高职毕业生求助能力培养上存在的很多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心理求助能力培养对策。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心理求助 培养 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立功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体现在生源结构和就业空间的单一性矛盾、高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错位、就业期望值与岗位需求的差异等几方面。基于这些困境,从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等多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缓解当前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河北省 高校毕业生 就业困境 就业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扬
本研究运用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匹配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工资效应等。研究发现近三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专业与工作匹配受专业本身的影响,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匹配可能性有显著差异;专业与工作匹配还受到性别、学校特征以及实习经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会给毕业生带来工资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为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专业 工作 匹配 影响因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浩 李晓华 尤永红
对全国12所民族高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就业结构性矛盾较突出、部分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期望与现实差距大、弱势毕业生群体求职难度大。民族院校应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引导,切实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加大帮扶力度,促进政策落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文琪 岳昌君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作为重点群体之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尤为受到关注。本研究基于2013-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种统计和计量回归方法,探讨本科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能力增值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本科生在高等教育期间的能力增值对其就业质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认知能力增值和非认知能力增值的提升均有助于促进就业满意度的提高,且认知能力增值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起薪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分类分析发现,能力增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学校类型差异,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双一流”高校学生的就业起薪上,而对“双一流”高校学生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建议高校和学生结合实际加强对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塑造与培养,同时强化以能力为导向的市场化用人机制。
关键词:
能力增值 认知能力 非认知能力 就业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