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18)
2023(14285)
2022(12097)
2021(11323)
2020(9669)
2019(22352)
2018(22251)
2017(41264)
2016(23283)
2015(26847)
2014(27218)
2013(25934)
2012(23942)
2011(21705)
2010(21966)
2009(20010)
2008(19404)
2007(17682)
2006(15390)
2005(13675)
作者
(63088)
(52896)
(52772)
(50616)
(33623)
(25316)
(24399)
(20690)
(20256)
(19037)
(17910)
(17765)
(16641)
(16490)
(16485)
(16244)
(16201)
(15668)
(15356)
(15184)
(13261)
(13083)
(12719)
(12315)
(12049)
(11857)
(11820)
(11644)
(10671)
(10501)
学科
(106421)
经济(106246)
管理(60836)
(54541)
方法(45848)
(45393)
企业(45393)
数学(39725)
数学方法(39243)
中国(30333)
(24034)
(23267)
教育(22916)
地方(22141)
(21302)
业经(20715)
理论(20041)
(15826)
农业(15691)
(15544)
(15187)
贸易(15182)
(14661)
(14489)
财务(14443)
财务管理(14409)
地方经济(14087)
企业财务(13691)
环境(13551)
技术(13001)
机构
大学(329849)
学院(325416)
(135194)
经济(132347)
管理(119978)
研究(109111)
理学(103675)
理学院(102490)
管理学(100500)
管理学院(99866)
中国(75409)
(68879)
科学(63627)
(60368)
(53444)
(52110)
师范(51748)
(49878)
中心(49828)
研究所(48501)
财经(48477)
(47126)
业大(44512)
(43904)
北京(43694)
经济学(42599)
师范大学(41701)
教育(39698)
(39131)
(38593)
基金
项目(212189)
科学(168557)
研究(163213)
基金(150730)
(128541)
国家(127349)
科学基金(110150)
社会(103285)
社会科(96906)
社会科学(96878)
(85245)
教育(84143)
基金项目(79125)
(72066)
编号(69059)
自然(68485)
自然科(66918)
自然科学(66899)
自然科学基金(65714)
资助(61750)
成果(58326)
课题(50276)
(49019)
重点(48862)
(46736)
(44206)
教育部(43454)
大学(42125)
项目编号(41871)
人文(41345)
期刊
(148714)
经济(148714)
研究(104631)
中国(70063)
教育(67663)
(49175)
学报(45280)
管理(43185)
(41452)
科学(41425)
大学(36548)
技术(34985)
学学(32437)
农业(27999)
财经(25169)
经济研究(24462)
(24017)
金融(24017)
业经(22333)
(21779)
问题(19248)
职业(18113)
技术经济(16914)
统计(16876)
图书(16464)
(14812)
(14771)
(14494)
(14478)
论坛(14478)
共检索到48884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洪霞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研究认为结构性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其中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不一致是一个基本原因,因此提议调整专业结构。虽然调整专业结构势在必行,但也不能仅仅根据就业情况搞一刀切,而是要根据专业性质差别对待。对于应用型专业应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规模;对于那些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专业,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支持,使得从事相关专业学习和工作的人员达到或接近社会最优的规模,满足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进  韩利君  张暇  周佳宁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民生工程,涉及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等相关主体和社会各方面。自2006年起,西藏自治区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开启西藏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进程。就业政策是体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导向的风向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西藏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为此,本文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在西藏建构的过程为主线,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成因和就业政策历史演变及其价值取向三个维度,对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其价值取向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旨在考察西藏高校毕业生就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俊梅  王顶明  
根据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发布的2014、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相关数据,文章以就业率、就业地域、就业单位类型及就业结构分布等方面作为观察点,对近两年高校博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综合比较和趋势分析,并对未来博士生培养体系提出了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丽萍  张日新  
毕业生择业自主权的获得和就业市场的形成是学生违约必须具备的条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就业制度安排、未来预期是毕业生就业违约的主要原因,加强就业制度建设、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加大违约成本可以减少学生违约的发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清斌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累计录取各类新生30.18万人,本科招生20.31万人,本科录取率61.3%,创历史新高。在江苏省高考人数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录取比例不断提高,江苏省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这也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经济学视角,大学生就业涉及劳动力市场划分、教育供给与需求、职业搜寻理论及筛选理论等多个问题。要解决江苏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转变大学生就业的决策、健全政策引导、建立良好的社会需求环境、改善就业市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宇舸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是由于高校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导致就业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增加,延缓了学生就业,增加了就业成本;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垄断,造成了私人的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质量下降等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市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硕  肖希明  
对我国LIS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表明,毕业生就业领域广泛分布于各类信息行业,大多从事与"信息"有关的工作。大多数毕业生认为LIS教育应该面向更宽广的信息职业,但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还不能让毕业生在工作中很好地发挥信息方面的优势,培养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据此,文章从学科整合、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LIS教育改革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馨慧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开设英语专业成为流行,结果是以英语为专业技术的毕业生越来越多,趋于饱和。如何解决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目前高校急需应对的挑战。文章对目前高校英语专业面对的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学生自身、教师、学校内部和就业准备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意见。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崔玉平  
基于麦可思公司公布的"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的统计数据,在考虑省际空间效应影响的前提下,运用经典回归和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内地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省域社会经济因素。结果发现,省域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毕业生人数都对本省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产生积极影响;非"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域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颖  秦永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模型,对我国高等院校扩招给大学毕业生、非大学毕业求业者、企业和社会在就业和工资等方面所造成的福利效应作一纯理论的分析。通过对模型中扩招前后均衡点的分析,我们发现,尽管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从长期看为我国经济增长积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本,但就个人福利而言,投资于高等教育者其境况变坏,而没有上大学的人却境况变好。我们认为,要想方设法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使全社会潜在福利的增加变成现实的福利增长,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以拓宽市场规模,由此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增加其收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岳昌君  周丽萍  
基于2015年全国17个省(区、市)的28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第一,经济新常态对学生的毕业去向影响显著。2015年呈现出"已确定单位"比例与"待就业"比例"双降"的现象,同时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升学、出国出境的比例都显著提升。第二,经济发展状况是就业机会和工作状况的决定因素。东部高校因地缘优势在求职中处于有利地位。在东部地区、大中城市、新兴服务业(金融和IT)、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毕业生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而这些地区、城市、行业、部门、岗位确实也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第三,人力资本对求职结果和起薪均有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的影响突出体现在个人学历层次、学历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业  栾开政  李卫东  
造成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预期与现实中毕业生就业不畅矛盾的原因很多 ,但问题的本质在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发展状况存在很大的不适。其表现特征 ,就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对教育过度”问题。从长远看 ,适度超前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惠娟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文章从分析现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宏观背景出发,建立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经济因素的时间序列模型,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肖新成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与流向的不均衡不仅导致了人力资源配置失衡,而且对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害。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为研究对象和人口流动的"推拉理论"为研究思想,通过对江西省部分高校毕业班学生875份有效调查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因素。研究表明,个人禀赋形成一种推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企业的软硬环境形成一种"拉力",对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口流动推拉理论"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理性选择就业地域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建国  么晓敏  王海波  
本文在对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基于log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影响大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从大连市的就业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人才政策等方面为大连市政府合理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吸引高层次人才留连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