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31)
2023(3287)
2022(2594)
2021(2733)
2020(2114)
2019(5136)
2018(5166)
2017(8433)
2016(5969)
2015(6604)
2014(6829)
2013(5827)
2012(5429)
2011(5026)
2010(5393)
2009(4472)
2008(4227)
2007(3943)
2006(3611)
2005(3518)
作者
(13451)
(10978)
(10934)
(10794)
(6882)
(5393)
(5214)
(4467)
(4214)
(4052)
(3745)
(3652)
(3646)
(3638)
(3519)
(3508)
(3460)
(3455)
(3314)
(3175)
(3147)
(2825)
(2646)
(2582)
(2558)
(2546)
(2462)
(2457)
(2309)
(2235)
学科
教育(18548)
(13732)
经济(13727)
中国(13325)
管理(8124)
(7676)
理论(6386)
方法(5952)
教学(5731)
(5723)
(5653)
企业(5653)
数学(5441)
数学方法(5351)
结构(4869)
(4427)
(4117)
(3970)
产业(3738)
发展(3689)
(3566)
(3430)
研究(3296)
(3247)
改革(3203)
高等(3199)
思想(3094)
学校(2989)
政治(2972)
地方(2954)
机构
大学(74639)
学院(69573)
研究(28970)
教育(26879)
(21877)
经济(21207)
(21137)
师范(21038)
管理(18395)
(17756)
师范大学(17524)
科学(16328)
理学(15956)
理学院(15633)
管理学(15147)
管理学院(14988)
(14382)
中国(13962)
研究所(13185)
北京(12316)
职业(12014)
(11948)
技术(11750)
中心(11097)
(10500)
(10450)
教育学(10321)
(9056)
研究院(8520)
财经(8345)
基金
项目(43020)
研究(39122)
科学(35782)
基金(27794)
教育(27761)
(23274)
国家(22925)
社会(22354)
社会科(20859)
社会科学(20853)
科学基金(18930)
编号(18412)
(18182)
成果(17894)
(17621)
课题(16867)
(14312)
基金项目(13700)
规划(12367)
(11845)
重点(11673)
资助(11391)
教育部(11019)
(10957)
项目编号(10758)
(10685)
(10347)
自然(10283)
自然科(10048)
自然科学(10045)
期刊
教育(46522)
研究(33169)
中国(24266)
(22679)
经济(22679)
职业(11520)
技术(10139)
学报(9195)
大学(8502)
科学(8311)
(7658)
技术教育(7424)
职业技术(7424)
职业技术教育(7424)
(6712)
管理(6171)
学学(6119)
高等(5432)
(5119)
论坛(5119)
成人(5057)
成人教育(5057)
(4879)
高等教育(4716)
农业(4655)
财经(4488)
(4045)
发展(3985)
(3985)
经济研究(3916)
共检索到114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光才  
本文分析了欧洲以及我国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显现的背景因素,认为就业问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基于外部劳动力市场需求的类别定位与结构调整,虽然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在实践中却面临众多困扰,例如学术漂移的问题。就我国高校的结构调整而言,摆脱这一困扰的基本出路可能在于: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设立详尽的国家学历与职业资格框架,明确应用技术本科院校设置基准,建立政府引导与高校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机制,全面推动学历与职业资格、不同高校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融通。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文东茅  
本文以全国性高校毕业生调查为基础,以父亲的职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作为衡量家庭背景的指标,分析了家庭背景对子女高考成绩、就读院校、毕业去向、就业收入等的影响,发现我国不同家庭背景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及受教育结果均有明显差异。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影响发生的机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乌尔里希·泰西勒  张怡真  
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之间关系以及塑造这些关系的政策和战略在经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本文聚焦于经济发达国家近五十年有关这一主题领域主要特征的讨论,借助作者多年来参与的高等教育国际比较研究,分析了毕业生调查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关注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作者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及其负责人应该意识到高等教育功能的复杂性,注意到高等教育与工作世界之间的各种联系,而且高等教育必须重新思考其信念。基于毕业生就业的坚实信息有助于高等教育战略更加合理和有针对性,但这一信息基础并不要求高等教育任务和功能的单一哲学,而是要认识各高等院校和学习项目多样性的选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雪春  胡放之  
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共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46.2%,是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从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03年6月20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仅为50%左右,也就是说仍然有近百万大学生落实不了工作岗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泽厚  黄黔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鲍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流入劳动力市场的高校毕业生规模急速扩大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不断加剧。本研究将聚焦面临严重就业困难的民办高等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究竟民办毕业生是否从激烈的竞争中开拓出新的就业市场?新市场的特征是什么?他们的择业影响机制是什么?本研究将利用2003年6月在我国浙江、福建、上海、辽宁实施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对以上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余天佐  刘少雪  顾希垚  
学位类型结构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和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与比例逐年扩大,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的缩减底线受到关注。以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案例,基于10年间42722名研究生就业数据,通过分析学位类型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对应关系发现,由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供大于求,学术硕士弃学就业和学术博士就业非学术化已成趋势,偏离了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认为应该对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进行“抑学增专”式调整,将学术学位硕士生比例降至12%~18%,将专业学位硕士生比例提高至82%~88%;将学术学位博士生比例降到36%~48%,将专业学位博士生比例提高到52%~64%。为切实实现“招生—培养—就业”相统一,应对学术学位研究生实施硕博贯通培养,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的衔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封世蓝  谭娅  金文旺  蒋承  
本文基于2007、2009、2013年三次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特点,选取大学综合排名、学科评估排名、教师人数与本科招生人数之比、国家一级学科数、博士点数量与硕士点数量之比作为评估高等教育质量的相关指标,采用Yulized residuals和工具变量法,定量估计了高等教育质量的回报率,并解决了估计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和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对于毕业生起薪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质量每提高1标准差,高校毕业生工资平均增加2.79%—17.3%;同时,高等教育质量绝对水平更高的大学,其教育质量反映在毕业生工资上的回报率也更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泽厚  
本文主要以市场主导型、大学主导型、国家主导型国家高等教育为例 ,讨论了这些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规避毕业生就业难题的成功经验 ,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治理  
高校必须以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中心,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就业体制和机制创新。政府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激活市场机制,强化市场监督和管理,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颖   李西顺  
基于2010-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国家统计年鉴数据,运用队列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中国高等教育扩张对高校毕业生未来就业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从职业生涯中后期看,高等教育扩张对毕业生就业产生的效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扩张在数量上显著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另一方面扩张水平对就业质量呈现出U型曲线关系,即先有抑制后有促进之效;扩张下的高等教育内部学历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分化给毕业生就业状况带来的差异凸显;这一长期就业效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城乡和地区异质性;并且受到城镇化水平、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发展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显著调节。据之,政策建议包括:坚定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战略,走“有质量地扩张”之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同时,注重各项政策的协调性,努力构建学生从学校教育到劳动力市场的育人全过程增值评价跟踪监测体系;进一步筑好有利于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环境基础。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高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建立毕业生推介机构,分担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本。只有这样,高校在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与社会的协调对接,使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建河  
高等教育机构的失序让大学生就业的态势更趋严峻。在知识分类的视角下,通过重新厘定高等教育机构的合理序列,明确高职院校自己特定的知识基础和定位之后,推进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便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高职院校应该坚持自己的职教特性,从课程、师资与学业认证等方面为毕业生的就业准备条件;高职毕业生应该把握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知识特性,以"重点突出,多方兼顾"的策略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就业能力;高职院校毕业生还应该把握我国地域劳动力市场划分的特点,依据地域经济发展中的知识型态变迁,选择就业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